三年级下册第1单元瀑布
- 格式:pptx
- 大小:4.66 M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课文《瀑布》
春天来了,气候温暖,花儿开了,草儿也青了。
小组的我们这天早上很早就出发去看瀑布,整个地区都由山环抱,绿树苍苍,景色宜人。
当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时,一阵阵浓浓的雾气
吹来,伴随着喧闹的汤汤流水声,这就是传说中的瀑布,它宛如一位
冰雪皑皑的公主,飞溅着细细的珠泪,把天上的云雾像一片羽毛般覆
盖在地上,犹如一方梦幻之地。
我们临近瀑布,禁止大声喧哗,以免打扰到瀑布的恬静,只能把
靠近瀑布的距离保持挺远的,小心的把握惊叹的气氛,我们沿着瀑布
密密麻麻的植被,搭建一座座桥梁,以便可以欣赏到瀑布的奇幻壮观。
当我们登上瀑布桥时,不禁啧啧称奇,赞叹河流在大山里那盘旋
而下的壮丽景色,如此激烈,如此震撼,如此动人,令人叹为观止。
面对瀑布的非凡,我们心中不免有着一份敬畏,有时候登上瀑布桥,我们默默地站着,仔细聆听自然的声音,把这份宁静庄严的世界
叩问的心,把这片空灵的大地私语的心,把这片静谧的田园祈祷的心。
当我们远离瀑布,告别了美丽的大自然,每个人的心中仍保留着
一种深深的感动,因为我们明白了瀑布对大自然的厚重,对我们的美好,感谢它用它浩瀚的情感赠送给我们如此美好的礼物。
语文版二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瀑布》课文及教学设计【课文】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①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注释①丈:原市制长度单位,1丈约等于3.33米。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领会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多种修辞手法的生动细腻的描写。
2.学习领会作者蕴含在描写叙述中的情感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3.从与第一课的比较中领会本文对比联想,托物喻理的写法。
【教学设想】1.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2.拟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范读课文,理清结构,讲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指导。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联系第一课引入课文,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1.导入我们通过第一课的《短文两篇》的学习,认识了生命的美好本质和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
今天学习的散文《紫藤萝瀑布》仍是赞美生命的顽强和美好的,但文章的特点与第一课有所不同。
2.作者和背景简介宗璞,当代女作家。
宗璞一家,在“*”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心头。
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作者的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二、范读课文。
三、正音释词。
(让学生课内作在作业簿上,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做,以便评讲。
)解释词语并为加点字注音:迸溅:繁密:稀落:伶仃:忍俊不禁:仙露琼浆:盘虬卧龙:酒酿:四、理清文章结构。
(指导学生按写作内容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6段)看花(1花瀑2花穗3花朵)第二部分:(7—9段)忆花(1赏花的感受2忆花的劫难3颂花的生机)第三部分:(10—11段)悟花──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瀑布一、教师基本信息•学校:XXX小学•班级:三年级一班•教师:XXX•课程:语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瀑布的起源和形态,提高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小学三年级课程中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如形容词、句子成分、文章结构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供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崇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自然景观的欣赏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瀑布的起源和形态,形容词的使用,文章结构的体验和理解2.教学难点:句子成分的掌握和分析,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运用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伸手指向教室窗外,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过瀑布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瀑布是指水流自然落差,形成下落、喷发、冲击、沉淀的自然景观。
”2.学习(2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程中的材料,听取瀑布的音乐和声音,感受瀑布的美丽和磅礴。
运用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地区、不同形态、不同季节的瀑布,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形容词的使用,运用形容词表述瀑布的特点和风貌,如“澎湃的流水、壮阔的气势、水花飞溅的声响等。
”让学生领悟形容词对语言的丰富性和感染力。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一篇生动描写瀑布的短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同时,教师解释文章结构、句子成分等困难点的概念和语法知识,让学生了解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或群体探究一个瀑布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其亲身感受和实践的重要性。
3.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相关练习题目,如形容词或句子成分的填空、文章结构的分析、短文的写作等。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辅导个别或小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解答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年级语文《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
2.体会作者对瀑布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说出瀑布的特点。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瀑布的特点。
4.朗读课文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语调等问题。
5.研讨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对瀑布的喜爱之情。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孩子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够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生在研讨交流环节,积极参与讨论,对课文中的比喻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
4.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教学,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共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学习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互动游戏,如“找朋友”、“猜谜语”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记住生字词。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如果你站在瀑布前,你会怎样描述它?”对话示例: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吗?生1:瀑布是一条很大的水流,从很高的地方流下来。
三年级语文《瀑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瀑布》。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描述瀑布的外貌和声音,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瀑布》课文内容:描述了一处壮观的瀑布景象,描绘了瀑布的外貌和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生词和短语:瀑布、清澈、翻滚、轰鸣、壮观等。
2.2 教学方法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瀑布的声音和氛围。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瀑布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瀑布的好奇心。
3.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瀑布的声音和氛围。
3.3 学习生词和短语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4 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朗读和背诵课文《瀑布》。
4.2 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描述瀑布的话。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瀑布》。
5.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3 学生能够描述瀑布的外貌和声音,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参观瀑布如果可能的话,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瀑布,让学生亲身体验瀑布的壮观景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2 绘画瀑布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课文中所描述的瀑布景象,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第七章:家长作业7.1 家长协助孩子朗读和背诵课文《瀑布》。
7.2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课文内容,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描述瀑布的外貌和声音。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教师应该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三年级语文《瀑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瀑布》。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简要描述瀑布的景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感知和语调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瀑布》描述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以及作者对瀑布的感受。
课文运用了形象的描写和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瀑布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瀑布、壮观、倾泻、喷涌、轰鸣、雾气、弥漫、水珠、晶莹、倒映、美丽。
短语:飞流直下、水花四溅、烟雾缭绕、如诗如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瀑布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瀑布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否曾经见过瀑布,并分享他们的经历。
3.2 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语气运用。
3.3 理解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词或短语,用它造句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4.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
学生通过动作、表情和语言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态度。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并抄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学生选择一个生词,用它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他们最喜欢的季节或景物。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的积极性。
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生词和完成小短文的情况,评估学生的书写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扩展活动7.1 绘画瀑布:学生根据对课文中的瀑布的描述,用自己的绘画表达出来。
语文版三年级下册《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瀑布的特点及课文描绘的瀑布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描绘的瀑布之美,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瀑布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瀑布的成因及分布。
2.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瀑布之美。
3.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出课文描绘的瀑布特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美。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课文描绘的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如何感受到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5.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篇描绘瀑布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瀑布这一自然景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能力,同时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仍有待提高,今后需继续努力。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瀑布的欣赏能力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3.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瀑布的图片。
2.课文原文及生字词卡片。
三年级语文《瀑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增长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壮观景象。
(2)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3)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赞美瀑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会与同学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了解瀑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描绘事物,培养学生想象力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件:瀑布图片、生字词动画等。
2. 教学道具:瀑布模型、相关科普资料。
3. 课前调查:了解学生对瀑布的了解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瀑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瀑布的景象。
(2)讨论交流:邀请学生分享对瀑布的认识和印象。
(3)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课题《瀑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生字词学习心得。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疑问。
(2)重点讲解瀑布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感。
(2)学生模仿课文,进行描绘瀑布的练习。
5. 拓展延伸(1)学生展示自己的描绘作品,互相评价。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描绘一幅画。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瀑布的科普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瀑布”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