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PXPTA)

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PXPTA)

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PTA) 班级: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 姓名:DAYHL

摘要: 简要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能力和消费量快速增长, 单套装置规模越来越大,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也日新月异。着重论述了PTA的工艺技术和新的研究合成方法,以提高PTA装置的技术水平, 实现产业的绿色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讨论了国内外精对苯二甲酸的市场,以及市场分析,和未来的发展。 关键字: 现状、PTA、合成、新路线、发展、应用、趋势 一、精对苯二甲酸的需求现状 1.国外产能及消费 世界PTA 需求近几年增长率约为5.4%,2014 年将达到4 620 万t。2010 年供给过剩40 万t,预测到2014 年供给过剩将达到420 万t。PTA 主要生产地和需求地是亚洲,从近几年世界PTA 贸易量的趋势来看,亚洲地区的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而西欧地区、北美地区贸易量呈下降的趋势。在全球,PTA 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占PTA 总消费量的98%以上。 2 .国内产能及消费 近几年,随着国有聚酯生产技术的开发成功,国内新建聚酯装置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民营资本、外资不断加入聚酯行业,同时,国家对东南亚出口实行“零关税”,促使化纤行业的快速发展,纺织和服装出口需求增大,国内PTA 下游聚酯产能的扩大,棉花大量的社会游资投机操作等因素,引起PTA 市场价格一直处在高位,民营和外资等投资主体新建了多套PTA 装置,打破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对PTA 行业的垄断地位。[1] 二、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性质

精品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 摘要 精对苯二甲酸(PTA)英文名称: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分子式C6H4(COOH)2 。是以对二甲苯为原料,液相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再经加氢精制,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精对苯二甲酸。精对苯二甲酸为白色针状结晶或粉末,约在 300℃升华,自燃点680℃。能溶于热乙醇,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冰醋酸和氯仿。低毒,易燃。其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0.05g/L~12.5g/ L。 精对苯二甲酸是生产聚酯切片、长短涤纶纤维等化纤产品和其它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其主要用途是生产聚酯纤维(涤纶)、聚酯薄膜和聚酯瓶,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关键词: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常压吸收分离干燥溶剂及催化剂回收残渣蒸发溶剂脱水萃取常压汽提系统加氢反应过滤 I

目录 摘要 ··········································································································I 前言 ······································································································- 1 -第一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貌 ································································- 2 - 1.1 世界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 2 - 1.2 我国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 3 -第二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上下游产业链······················································- 5 - 2.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上游产业······························································- 5 - 2.2 精对苯二甲酸的下游产业······························································- 5 -第三章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 6 -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 ····································································- 6 -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用途······························································- 6 -第四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原料·····························································- 7 -第五章产品方案及规格···········································································- 8 - 5.1 产品方案······················································································- 8 - 5.2 主要产品规格···············································································- 8 -第六章精对苯二甲酸的生产工艺技术······················································- 9 - 6.1 国外工艺技术现状 ········································································- 9 - 6.2 国内的工艺技术选择 ··································································- 10 -第七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 ·········································- 11 - 7.1 反应历程简介·············································································- 11 - 7.1.1 对二甲苯氧化 ···································································- 11 - 7.1.2对苯二甲酸精制·································································- 12 - 7.2 工艺流程简述·············································································- 12 - 7.2.1 空气压缩机·······································································- 12 - 7.2.2 100 单元---母液储存罐····················································- 12 - 7.2.3 200 单元--氧化反应、结晶、高压吸收及常压吸收。 ·········- 13 - 7.2.4 300 单元--分离、干燥 ··················································- 14 - 7.2.5 400 单元--溶剂及催化剂回收、残渣蒸发、溶剂脱水、萃取、 常压汽提系统。 ···········································································- 14 - 7.2.6 500 单元—进料配制、反应进料预热、加氢反应、结晶 ·····- 16 - 7.2.7 600 单元—过滤、干燥······················································- 19 - 7.2.8 PTA 产品之储存装袋及出料···············································- 20 -第八章精对苯二甲酸生产的关键设备及其特点 ······································- 22 - 8.1 精对苯二甲酸氧化单元的关键设备——氧化反应器······················- 22 - 8.2 精对苯二甲酸精制单元的关键设备··············································- 22 - I

精对苯二甲酸安全生产要点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64863 精对苯二甲酸安全生产要点标准范 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精对苯二甲酸安全生产要点标准范 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工艺简述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生产聚脂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阿莫柯法(即高温液相空气氧化法)。生产工艺由氧化和精制两部分组成。其简要生产过程是: 1.1氧化将原料对二甲苯(PX)、溶剂醋酸、催化剂(醋酸钴、醋酸锰、四溴乙烷)和空气(或富氧空气)送入反应器,在195±3℃和1.2~1.6MPa 条件下,一次氧化生成对苯二甲酸浆料。浆料在第一结晶器进行二次氧化,在第二、三结晶器降压后经过

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 一、项目分析 目前,我国pta生产工艺主要有bp-amoco、invista、三井油化、三菱化学和eastman等。该项目采用invista公司工艺生产pta,主要工艺包括氧化和精制两步。 二、项目概况 项目组成可以表达:项目基本组成、工程的先进性、产业政策符合性。 项目组成应完整,包括厂区主体工程、公用辅助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等,如有部分设施需要依托场外工程,应说明依托工程的可行性、可靠性、与本项目的同步性及环境影响评价情况等。 三、工程分析 明确:清晰的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主要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图,项目水平衡、主要物料平衡表及各项平衡表,主要物料流向。 本案例主要工序:氧化工序,以主要原料的流向为顺序叙述各单元的工艺过程。 二甲苯、锰、钴等污染物的产生、去向和消耗量、平衡。 源强分析:“三废”污染物的产生节点及排放量,主要污染因子、浓度、排放速率。 分析情景:正常、非正常工况。说明非正常工况的产生原因、可能性、频率以及处理处置措施。 废气排放方式: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按生产装置、储运设施说明无组织排放源的产生过程和无组织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四、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1.现状评价因子:考虑项目和区域特点选择。 大气特征因子:苯、二甲苯、甲醇、醋酸、醋酸甲酯、溴甲烷、溴化氢等。 危废:危废焚烧炉,考虑二噁英。 地表水特征因子:石油类、苯、二甲苯、甲苯、丙烯酸、苯酚、氰化物、溴化物、钴和锰等。

2.现状监测:按导则开展,同时考虑引用长期监测资料,可引用区域例行监测、规划环评的监测资料。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明确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要求,是否具有环境容量。如没有,应采取区域削减措施,为项目腾出环境容量。 4.评价标准: 不断更新的环境质量标准:注意及时更新,并在报告中给予考虑。 部分污染因子没有环境质量标准:参考相关标准,要慎重。 5.地表水:敏感要素,关注目前受纳水体水质状况,特别是特征因子背景值、排放口下游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分布(包括拟调整)和地表水系图,为制订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五、污染防治措施 总体:结合废气、废水、废物具体特定确定。 1.废气: 氧化废气的处置,可能存在苯、溴甲烷等污染物,焚烧处理后的尾气应洗涤净化后排放,应关注无组织排放废气,包括原料、中间产品与成品的储存和污水处理厂等无组织排放气体的控制措施,醋酸、醋酸甲酯的嗅阈值很低,特别关注异味物质的排放扰民问题,可采用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废气吸收、洗涤、催化氧化组合技术,通过流程图清晰地表达出来。 2.废水: 原则:清污分流,尽可能回用,减少新鲜水耗。 废水特点:有机污染物浓度高,含pta、醋酸以及酸性中间物、锰、钴等,具有难降解的特点。采用合理措施处理。 注意:清洁雨水送园区前设置在线监测或监控池。 3.危险废物: 送有资质单位处理,说明配套工程依托的可行性、可靠性及与本项目建设的同步性。本项目的危废经自建焚烧炉处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4.地下水: 防控原则:坚持源头控制、分区防渗、水质监控和应急处理,关注分区方案的合理性、防渗措施的可靠性,监控点设置的合理性(地下水上下游及可能受影

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

化工石化医药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案例二精对苯二甲酸(PTA)项目 一、项目分析 目前,我国PTA生产工艺主要有BP Amoco、invista、三井油化、三菱化学和eastman等。该项目采用invista公司工艺生产PTA,主要工艺包括氧化和精制两步。 二、项目概况 项目组成可以表达:项目基本组成、工程的先进性、产业政策符合性。 项目组成应完整,包括厂区主体工程、公用辅助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等,如有部分设施需要依托场外工程,应说明依托工程的可行性、可靠性、与本项目的同步性及环境影响评价情况等。 三、工程分析 明确:清晰的生产装置及配套设施,主要生产工艺和工艺流程图,项目水平衡、主要物料平衡表及各项平衡表,主要物料流向。 本案例主要工序: 氧化工序,以主要原料的流向为顺序叙述各单元的工艺过程。 二甲苯、锰、钴等污染物的产生、去向和消耗量、平衡。 源强分析:“三废”污染物的产生节点及排放量,主要污染因子、浓度、排放速率。 分析情景:正常、非正常工况。说明非正常工况的产生原因、可能性、频率以及处理处置措施。 废气排放方式: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按生产装置、储运设施说明无组织排放源的产生过程和无组织排放量的估算方法。 四、环境现状及保护目标 1.现状评价因子:考虑项目和区域特点选择。

大气特征因子:苯、二甲苯、甲醇、醋酸、醋酸甲酯、溴甲烷、溴化氢等。 危废:危废焚烧炉,考虑二噁英。 地表水特征因子:石油类、苯、二甲苯、甲苯、丙烯酸、苯酚、氰化物、溴化物、钴和锰等。 2.现状监测:按导则开展,同时考虑引用长期监测资料,可引用区域例行监测、规划环评的监测资料。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明确是否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要求,是否具有环境容量。如没有,应采取区域削减措施,为项目腾出环境容量。 4.评价标准: 不断更新的环境质量标准:注意及时更新,并在报告中给予考虑。 部分污染因子没有环境质量标准:参考相关标准,要慎重。 5.地表水:敏感要素,关注目前受纳水体水质状况,特别是特征因子背景值、排放口下游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分布(包括拟调整)和地表水系图,为制订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和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五、污染防治措施 总体:结合废气、废水、废物具体特定确定。 1.废气: 氧化废气的处置,可能存在苯、溴甲烷等污染物,焚烧处理后的尾气应洗涤净化后排放,应关注无组织排放废气,包括原料、中间产品与成品的储存和污水处理厂等无组织排放气体的控制措施,醋酸、醋酸甲酯的嗅阈值很低,特别关注异味物质的排放扰民问题,可采用国内外较为成熟的废气吸收、洗涤、催化氧化组合技术,通过流程图清晰地表达出来。 2.废水: 原则:清污分流,尽可能回用,减少新鲜水耗。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安全管理编号:LX-FS-A71628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 及设备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 及设备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精对苯二甲酸(PYA)是关系到国民生计的衣用涤纶化纤聚酯产品的原料。目前在我国涤纶化纤因其品质优良,是化学纤维中的首选品种,它已占整个化纤产品的76%以上。近年来,在化学纤维中聚酯工业发展的速度最快,世界聚酯产量年增长率约为8%左右。随着聚酯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来聚酯用途不断扩大,已延伸到聚酯薄膜、聚酯瓶、工业用聚

PTA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 英文名: Pure terephthalic acid(PTA) 结构及分子式:C6H4(COOH)2 中文别名:PTA; 1,4-苯二甲酸; 对苯二(甲)酸,对酞酸; 松油苯二甲酸; 纯对苯二酸; 对酞酸; 对苯二酸; 对二苯甲酸 英文别名:Benzene-1,4-dicarboxylic acid; P-Phthelic Acid; p-Phthalic acid; 1,4-dicarboxybenzene; 1,4-phthalicacid; Acide terephtalique; acideterephtalique; acideterephtalique(french); Benzene-p-dicarboxylic acid; Kyselina tereftalova; Kyselina terftalova 性能特性 本品在常温下是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易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它的自燃点680℃,燃点384~421℃,升华热98.4kJ/mol,燃烧热3225.9kJ/mol,密度1.55g/cm3。溶于碱溶液,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水、乙醚、冰醋酸及氯仿。注意:避免与皮肤和

眼睛接触。 生产方法 以对二甲苯为原料,液相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再经加氢精制,结晶,分离,干燥,得到精对苯二甲酸。 PTA生产流程 PTA为石油的下端产品。石油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生产出轻汽油(别名石脑油),从石脑油中提炼出MX(混二甲苯),再提炼出PX(对二甲苯)。PTA以PX(配方占65%-67%)为原料,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空气氧化(氧气占35%-33%),生成粗对苯二甲酸。然后对粗对苯二甲酸进行加氢精制,去除杂质,再经结晶、分离、干燥、制得精对苯二酸产品,即PTA成品。 国际、国内有厂家生产粗对苯二甲酸,如三鑫石化的

精间苯二甲酸用途

精间苯二甲酸用途 本文由南通润丰石油化工提供1.1 生产酸改性共聚酯 由摩尔分数为1%~10%的间苯二甲酸和对苯二甲酸及乙二醇共聚形成的共聚酯聚合物,具有很好的耐撕拉强度、抗冲击性和熔融粘度及可染性。用此共聚酯制造的瓶子能增加透明度、降低醛含量,提高阻隔性,缩短加工循环时间。此外,这些酸改性的共聚酯还可制造多种用途广泛的纤维和薄膜产品,如高回弹性芳香族热粘聚酯纤维、异热收缩混纤维、柔软膨松仿绢丝、仿真丝、仿天然纤维,绝缘中空耐酸碱聚酯纤维,导电、抗静电纤维,抗起皱、耐水解稳定性聚酯纤维等。 1.2 生产低熔点聚酯 一般情况下生产的聚酯熔点约为250 ℃,用100%间苯二甲酸生产的聚酯熔点约为65 ℃,如果聚酯生产中用50%的间苯二甲酸替代对苯二甲酸,生成的共聚酯熔点约为120 ℃。为此可根据聚合物性能的要求,在较宽范围内改变间苯二甲酸的含量,以生成不同熔融温度的聚酯。此类聚酯生产的长丝可以制造轻飘、柔软及华贵感觉的柔性织物。生产的纤维除用于制造热粘结无纺织物外,还可用作填充物,增加无纺织物的蓬松度,降低填充物的重量,增加保温性能。制造超细纤维,由于其结晶区的缩小,染色性能优于纯PET超细纤维。 1.3 生产聚芳酰胺

由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生产的间芳酰胺聚合物纤维具有不易燃烧、不闪火花、不熔化或不粘结在皮肤上等特点,适用于制造各种类型的耐热工作服。聚间芳酰胺纤维材料还可用于飞机的内装饰材料,提高阻燃性,增加飞机的安全性。此外还可用作热烟筒气体的过滤袋,石棉替代品,造纸用的干燥带和橡胶的增强物,电极、发动机、变压器及电缆的高温绝缘纸和绝缘管网,家庭用烫衣板和厨房用手套等。 1.4 生产不饱和树脂 由间苯二甲酸、丁烯二酸酐和乙二醇混合缩聚制得的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树脂较邻苯二甲酸型不饱和树脂具有更好的水解稳定性、更高的硬度、较高的热分解温度和更好的耐化学品性,适用于室温低压成型和热压成型,可用作耐化学腐蚀设备及钢设备的防腐层或衬里,如玻纤增强塑料和表面胶凝层,尤其适用于缠绕成型制品以及100 ℃以下长期使用的耐热制品和胶衣层,广泛用于建筑、管道、贮罐、交通运输、航海、电子电器和日用消费品等领域。间苯二甲酸与高性能的纸质材料混合可制成物理性能良好、成本低的阻燃型树脂和构造型树脂,用于制造电梯、扶手和鱼杆等。耐腐蚀的间苯二甲酸型不饱和聚酯树脂应用于地下贮罐、汽油管线、公共设施基础的修理及更换,如道路、高速路、桥梁及其辅助设施(防雨、防光、抗震)、船坞、防波堤、供水系统、废物处理系统等。由间苯二甲酸制成的压缩模塑型树脂,可用于制造汽车部件、工业品零件、微波炉、电器部件、水槽、浴盆、淋浴室隔板以及小型船只等。 1.5 生产醇酸树脂涂料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毕业论文

精对苯二甲酸(PTA)生产技术及工艺流 程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I 前言·································································- 1 -第一章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貌········································- 2 - 1.1 世界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2 - 1.2 我国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3 -第二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上下游产业链·································- 5 - 2.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上游产业······································- 5 - 2.2 精对苯二甲酸的下游产业······································- 5 -第三章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6 -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 6 - 3.1 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用途······································- 6 -第四章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原料·····································- 7 -第五章产品方案及规格··············································- 8 - 5.1 产品方案······················································- 8 - 5.2 主要产品规格·················································- 8 -

精对苯二甲酸市场现状分析

精对苯二甲酸市场现状分析 摘要:介绍精对苯二甲酸(PTA)的生产工艺,分析PTA国内市场走势、供需关系和下游产业链情况,得出未来三年,PTA 产能过剩现象依旧严重,国内PTA用途较单一,市场风险较大,应拓展PTA 的需求空间,适度有序发展,规避市场风险。 关键词:PTA 对苯二甲酸盈亏分析 在全球对二甲苯(PX)的消费结构中,90%以上的PX主要生产对苯二甲酸(PTA),进而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简称聚酯或PET);少部分生产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进而用作溶剂以及作为医药、香料、油墨等产品的生产原料,占总消费量的比例很小。PTA全称精对苯二甲酸,它的上游产品是PX,下游产品是化纤行业的聚酯纤维(涤纶)。所以PTA作为重要的工业产品是化工产业链和化纤产业链相联系的纽带。我国是世界化纤大国,作为化纤基础原料的PTA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是PTA 的生产和消费大国,2017年中国聚酯表观消费量达到31000kt。在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下,2013年底,中国国内PTA产能达到3000多万吨,是世界第一大PTA生产国。 目前,世界95%以上PTA用于聚酯生产。近年来,随着全球特别是亚洲地区聚酯的需求旺盛,PTA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而目前直接原料PX供应紧张的情况,已经开始对亚洲地区PTA 的生产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1 PTA生产工艺现状 目前世界PTA生产厂家采用的技术虽有差异,但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1)精PTA工艺。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PX氧化成粗TA,再以加氢还原法除去杂质,将CTA精制成PTA。这种工艺在PTA生产中居主导地位。代表性的生产厂商有:英国石油、杜邦、三井油化、道化学-因卡、三菱化学和因特奎萨等。(2)优质聚合级对苯二甲酸(QTA、EPTA)工艺。此工艺采用催化氧化法将PX氧化成粗TA,再用进一步深度氧化将粗TA精制成聚合级TA。此工艺路线的代表生产厂商有三菱化学、伊斯特曼、杜邦、东丽等。生产能力约占PTA总产能的16%。两种工艺路线产品质量有所差异。即两种产品所含杂质总量相当,但杂质种类不一样。PTA产品中所含PT酸较高(200μg/g左右),4-CBA较低(25μg/g左右),而QTA(或EPTA)产品中所含杂质与PTA相反,4-CBA较高(250μg/g左右),PT酸较低(25μg/g以下)。两种工艺路线的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均用于聚酯生产,最终产品长短丝、瓶片的质量差异不大。 2 PTA 市场总体行情综述 2.1 近年PTA市场行情对比分析 2010年~2013年国内PTA价格对比见表1。 表1 2010年~2013年华东PTA市场均价对比情况 单位:元/t 时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1月7990 10500 8760 8785 2月7950 11500 9080 8752 3月8050 11430 8818 8035 4月8280 10800 8786 7755 5月7850 9920 8620 7750 6月7280 9320 7630 7733 7月7000 9090 7590 7723 8月7450 9710 8030 7769 9月7520 10250 8370 7687 10月8350 9280 8260 7509 11月8750 8350 8116 7287 12月9250 8480 8411 7380 年均价7977 9886 8373 7847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0年、2012年和2013年这三年PTA价格差别不太大,仅2011年年均价较高,为9886元/t,2013年年均价仅为7847元/t,跌幅达21%。 自2011 年4 季度开始,PTA 行情利润减弱甚至转亏,2012 年PTA 亏损多在100~200 元/t,偶尔扭亏转盈;2013 年,PTA 利润亏损幅度加

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PTA) 姓名:韩存雅 学号:2010101410 班级:管理G104

目录 一、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貌 (3) 二、精对苯二甲酸的上下游产业链 (4) 三、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及其主要用途 (5) 四、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原料 (6) 五、精对苯二甲酸生产的基本工艺 (6) 六、精对苯二甲酸生产的关键设备及其特点 (8)

一、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貌 (一)世界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目前,亚洲是全球精对苯二甲酸(PTA)最主要的生产地和需求地,而北美和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远远低于亚洲。 世界PTA主要贸易量集中在亚洲地区,2009年进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71.1%及65.9%;西欧地区则分别占14.6%及20.1%;北美地区分别占5.9%及11.3%。北美及西欧地区是世界PTA主要净出口地区,而亚洲、中南美洲和中东欧是主要净进口地区。从近几年世界PTA的贸易趋势来看,亚洲地区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西欧地区略有下滑,而北美地区呈下降的趋势。 目前,世界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占PTA总消费量的98%以上,而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工业化生产规模较小,目前对PTA的需求量仅约200万吨。 未来几年世界PTA工业仍将快速发展,据预测,2010年世界PTA的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吨,其中亚洲3000万吨,占世界的67%;2010年世界PTA产能超过4952万吨/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亚洲的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中东、北美及西欧等地的PTA产能增速相对较缓,新建计划不多。而未来世界PTA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用于生产聚酯的比例仍将超过90%。 数据引自:表1摘自专家论坛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年第1期来自中国知网. (二)我国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我国PTA生产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我国2008年PTA产能分布为浙江占30%、江苏占17%、辽宁占17%、福建占11%、广东占11%、上海占7%、天津占3%、河南占2%、山东占1%和新疆占1%。2010年江苏省PTA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50%,成为我国最大的PTA生产基

精对苯二甲酸制造工艺

精对苯二甲酸制造工艺 【作者:千木】 精对苯二甲酸就是制造聚酯纤维、薄膜、绝缘漆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也用作染料中间体。长期以来,我国PTA工业的发展滞后于聚酯工业的发展。据海关统计,自1990年以来,我国PTA进口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进口量高达649、73万t,自1990年至2006年的15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22、07%,其中尤以1995至2000年间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高达44、26%(见表1)。 表1 我国历年精对苯二甲酸进口量 年份PTA进口量/万t 1990 32、63 - 1995 40、1 - 2000 250、54 - 2001 311、66 2002 429、69 2003 454、21 2004 572、48 2005 649、73 2006 700 1 PTA生产工艺 1、1 我国早期PTA生产工艺 我国早期生产PTA的厂家有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涤纶厂、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长征化工厂与辽阳化纤总厂等厂家。其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低温氧化法与高温氧化法两种。 1、1、1 对二甲苯低温氧化法原料对二甲苯(PX)在醋酸溶液中,以醋酸钴(或醋酸锰)及溴化物为催化剂,以三聚乙醛为氧化促进剂,在130-140℃与1、5-4、0MPa压力下,用空气一步低温氧化生成对苯二甲酸。产品对苯二甲酸先在160℃与0、55MPa压力条件下用醋酸洗涤,再在100℃与常压条件下用醋酸洗涤,然后干燥得到产品精对苯二甲酸。 1、1、2 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对二甲苯以醋酸为溶剂,以醋酸钴、醋酸锰为催化剂,在四溴乙烷存在下,于221-225℃与0、255MPa压力下氧化生成对苯二甲酸。反应产物在280-290℃与6、5-7、0MPa压力下溶解于水中,成对苯二甲酸水溶液。然后用钯/活性炭催化剂加氢处理,除去微量对羰基苯甲醛,经结晶、洗涤、干燥,得成品精对苯二甲酸。 1、2 PTA生产工艺进展 1、2、1 PTA生产工艺进展概述PTA就是聚酯产品的主要原料,由于聚酯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就是采用PTA直接酯化、连续缩聚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工艺路线相比,因其具有流程简短、原料消耗低、生产工艺容易控制、成本低等诸多优点,20世纪70年代以后,PTA工艺已

精对苯二甲酸制造工艺

精对苯二甲酸制造工艺 【作者:千木】 精对苯二甲酸是制造聚酯纤维、薄膜、绝缘漆的重要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也用作染料中间体。长期以来,我国PTA工业的发展滞后于聚酯工业的发展。据海关统计,自1990年以来,我国PTA进口量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进口量高达万t,自1990年至2006年的15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其中尤以1995至2000年间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高达%(见表1)。 表1 我国历年精对苯二甲酸进口量 年份PTA进口量/万t 1990 - 1995 - 2000 -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700 1 PTA生产工艺 我国早期PTA生产工艺 我国早期生产PTA的厂家有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涤纶厂、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长征化工厂和辽阳化纤总厂等厂家。其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低温氧化法和高温氧化法两种。

1.1.1 对二甲苯低温氧化法原料对二甲苯(PX)在醋酸溶液中,以醋酸钴(或醋酸锰)及溴化物为催化剂,以三聚乙醛为氧化促进剂,在130-140℃和压力下,用空气一步低温氧化生成对苯二甲酸。产品对苯二甲酸先在160℃和压力条件下用醋酸洗涤,再在100℃和常压条件下用醋酸洗涤,然后干燥得到产品精对苯二甲酸。 对二甲苯高温氧化法对二甲苯以醋酸为溶剂,以醋酸钴、醋酸锰为催化剂,在四溴乙烷存在下,于221-225℃和压力下氧化生成对苯二甲酸。反应产物在280-290℃和压力下溶解于水中,成对苯二甲酸水溶液。然后用钯/活性炭催化剂加氢处理,除去微量对羰基苯甲醛,经结晶、洗涤、干燥,得成品精对苯二甲酸。 PTA生产工艺进展 PTA生产工艺进展概述PTA是聚酯产品的主要原料,由于聚酯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采用PTA直接酯化、连续缩聚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工艺路线相比,因其具有流程简短、原料消耗低、生产工艺容易控制、成本低等诸多优点,20世纪70年代以后,PTA工艺已成为聚酯工业发展之重点。 以对二甲苯(PX)为原料生产聚酯单体工艺路线很多,而技术先进、应用广泛的工业装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威顿法技术为代表的合并氧化酯化法生产对DMT工艺;另一类是以英国BP-Amoco、美国Dupont-ICI、日本三井油化、日本三菱化学(MCC)、美国Eastman及意大利INCA等公司技术为代表的中温氧化、加氢精制(或深度氧化)生产精对苯二甲酸工艺。 Eastman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PET生产商、技术转让商,在北美和欧洲生产PTA,拥有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的中等纯度的对苯二甲酸(MTA)和PTA技术。Eastman的PTA生产技术开发较早,对于反应机理的理解有其独特之处,工艺路线和设备的选择也颇多与众不同。 Dupont-ICI公司几乎和BP-Amoco公司同期研究开发高温氧化技术,生产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1979-91 精对苯二甲酸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 及设备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精对苯二甲酸(PYA)是关系到国民生计的衣用涤纶化纤聚酯产品的原料。目前在我国涤纶化纤因其品质优良,是化学纤维中的首选品种,它已占整个化纤产品的76%以上。近年来,在化学纤维中聚酯工业发展的速度最快,世界聚酯产量年增长率约为8%左右。随着聚酯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十年来聚酯用途不断扩大,已延伸到聚酯薄膜、聚酯瓶、工业用聚酯以及其他新聚酯产品等领域中,其中又以工业用聚酯发展更快。 根据国内市场分析,1999年,我国聚酯生产能力

达398X10?t/a,PTA的需求量为344X10?t/a,而产量则为169.1?X10?t/a,缺口达172.9X10?t /a。20xx年PYA进口量达到311.7X10?to 20xx年国内聚酯年生产能力已经发展到700-800X10?t/a,当年产量已达611X10?t,需PYA约531.6X10?t,但国内PYA生产能力(包括DMT应算到PYA的产能)到20xx年约为242.5X10?t/a,当年实际产量约为219.9X10?t,PYA缺口达300X10?t以上。通过对国内PYA市场需求的分析预测,到20xx年底我国PYA 市场需求将达到597—699X10?t/a。 2。生产工艺路线 精对苯二甲酸(PYA)是生产聚酯(PET)的重要化工原料,当前主要的工艺路线有二条。一种是二甲苯(PX)合并氧化合并酯化生产工艺(也叫DMT法)。另一种是对二甲苯(PX)直接氧化法(即DM法)生产工艺,它是以美国BP—Amoco公司、美国DuPont—ICI公司和日本三井油化公司为代表的中温氧化,加氢精制生产PTA 的工艺技术。我国较为先进的已建成投产的PYA装置

精对苯二甲酸(PTA)产业现状

精对苯二甲酸(PTA) 性质:本品在常温下是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易燃(自燃点680℃,燃点384~421℃)。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烧甚至发生爆炸。 生产过程:PTA以PX(对二甲苯)为原料,以醋酸为溶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空气氧化,生成粗对苯二甲酸,制得精对苯二甲酸产品,加氢精制,结晶后获得PTA成品。 用途: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世界上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聚酯,PET)。国内市场中,有75%的PTA用于生产聚酯纤维;20%用于生产瓶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各种饮料尤其是碳酸饮料的包装;5%用于膜级聚酯,主要应用于包装材料、胶片和磁带。 聚酯纤维,俗称涤纶。在化纤中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制造业是化纤行业中规模最大、分支最多的子行业,除了涤纶外,其产品还包括腈纶、锦纶、氨纶等。涤纶可用于制作特种材料如防弹衣、安全带、轮胎帘子线,渔网、绳索,滤布及绝缘材料等等。但其主要用途是作为纺织原料的一种。国内纺织品原料中,棉花和化纤占总量的90%。因此,涤纶是纺织行业的主要原料。 简单地说,PTA的原料是PX,源头是石油。涤纶用PTA 占总量的75%,而化纤中78%为涤纶。这就是“化纤原料PTA”说法的由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TA消费市场,目前的进

口依存度约为50%。 主要污染源 1、PTA装置区 1)工艺废气①氧化尾气处理系统碱洗塔排气②PTA过滤、干燥系统洗涤塔排气③催化剂回收系统洗涤塔排气 2)工艺废水①含钴废水来自氧化、后氧化、分离、烛芯过滤及催化剂回收、催化剂过滤等单元,废水均收集于含钴废水池。含钴量较大的宋烛芯过滤系统。一般含量较低,送低钴母液罐,最后送催化剂配置单元回收利用。含钴废水不排放。 ②不含钴废水溶剂脱水塔冷凝水排水、RTO氧化尾气处理排水、PTA过滤系统洗涤塔排气、烛芯过滤器排气洗涤塔废水以及工段清洗废水收集于不含钴废水池。 3)工艺废渣来自副产物以及原料杂质累积。残液采用焚烧炉焚烧处理,产生二次焚烧残渣。 2、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1)锅炉及热媒站轻质柴油锅炉-控制燃油含硫量以及锅炉性能实现达标排放,不考虑烟气治理。 2)母液残渣及污泥焚烧炉洗涤塔废水母液残渣及污泥采用回转窑式焚烧处理,尾气用碱式洗涤塔洗涤,产生废水。 3)罐区大小呼吸器无组织排气和无组织泄漏,罐体清洗污水。 4)循环水系统 5)除盐水系统 6)生活污水

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 精对苯二甲酸(PTA) 姓名:韩存雅 学号:2010101410 班级:管理G104 目录 一、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 貌 ................................................................. .. (3) 二、精对苯二甲酸的上下游产业 链 ................................................................. (4) 三、精对苯二甲酸的性质及其主要用 途 ................................................................. . (5) 四、精对苯二甲酸的主要原 料 ................................................................. .. (6) 五、精对苯二甲酸生产的基本工 艺 ................................................................. (6) 六、精对苯二甲酸生产的关键设备及其特

点 ................................................................. .. (8) 一、精对苯二甲酸的工业概貌 (一)世界精对苯二甲酸工业概貌 目前,亚洲是全球精对苯二甲酸(PTA)最主要的生产地和需求地,而北美和西欧地区的生产能力远远低于亚洲。 世界PTA主要贸易量集中在亚洲地区,2009年进出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 71.1,及65.9,;西欧地区则分别占14.6,及20.1%;北美地区分别占5.9,及 11.3,。北美及西欧地区是世界PTA主要净出口地区,而亚洲、中南美洲和中东 欧是主要净进口地区。从近几年世界PTA的贸易趋势来看,亚洲地区贸易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比例逐年上升,西欧地区略有下滑,而北美地区呈下降的趋势。 目前,世界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占PTA总消费量的98,以上,而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与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工业化生产规模较小,目前对PTA的需求量仅约200万吨。 未来几年世界PTA工业仍将快速发展,据预测,2010年世界PTA的需求量将达到4500万吨,其中亚洲3000万吨,占世界的67,;2010年世界PTA产能超过4952万吨/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亚洲的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中东、北 美及西欧等地的PTA产能增速相对较缓,新建计划不多。而未来世界PTA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用于生产聚酯的比例仍将超过90,。 数据引自:表1摘自专家论坛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11年第1期来自中国知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