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整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整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整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整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整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知识点总结】 一、整式的概念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合称为整式,或者分母中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叫做整式。 二、整式的分类

1、单项式:由数和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称为单项式。 ①单独的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称为单项式。 ②单项式中不温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③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是同类项。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称为多项式

①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 ②多项式里,次数最高享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典型例题】

考点一:整式的认识

1、(2016·编写)把下列各式分别填在相应的大括号里: 4,21+x ,b a +2,()22r R -π,231x ,32-x ,yz x +-221,212

++a

a 。 单项式:{}

多项式:

{

}

整式:?

????

? 2、(2016·编写)当4=a ,2-=b ,1-=c 时,求下列整式的值。 (1)bc ac ab c b a 2222

22+++++ (2)()2

c b a ++

3、(2015·绥化)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按此规律求c b a ++

的值为 。

4、(2016·编写)某市区自今年1月起,居民生活用水开始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该阶梯式计量水价分为三级(如下表所示)

(1)如果甲用户的月用水量为12吨,则甲用户需交的水费为 元; (2)如果乙用户交的水费为2.39元,则乙用户月用水量为 吨;

(3)如果丙用户的月用水量为a 吨,则丙用户该月应交水费多少元?(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并化简)

考点二:单项式和多项式

1、下列说法:①a 和0都是单项式;②多项式12732

22

+-+-ab b a b a 的次数是3;③单项式2

9

2xy -

的系数为2-;④222y xy x -+可以读作2x ,xy 2和2y -的和。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个。

月用水量(吨) 水价(元/吨)

第一级 20吨以下(含20吨) 1.6 第二级 20吨~30吨(含30吨)

2.4 第三级

30吨以上

3.2

2、(2016·编写)(1)若y mx n

-是一个关于x ,y 的单项式,且系数是3,次数是4,则

=+n m 。

(2)若()a

y x x a 23+-是一个关于x ,y 的五次二项式,则=a 。

(3)如果多项式()35132

3

+--+x x m x 中不含二次项,那么=m 。

3、若单项式y x m 1

2+与单项式24y x -的次数相同,求122+-m m 的值。

4、已知多项式53314212--+-+x y x y x m 是五次四项式,单项式c b a m n -335

9

的次数与已知多项式的次数相同,求n 的值。

5、已知()1

22+-m b a m 是关于a 、b 的五次单项式,求代数式122

+-m m 的值。

6、已知关于x 、y 的多项式22++--x xy y x b

a 是五次四项式,求

()210

2-+++-

+b a b

a b a 的值。

考点三:同类项的认识与应用 1、已知代数式1

32+n b a 与2

23b a

m --是同类项,则=+n m 32 。

2、已知代数式1532622

2--+-+-+y x bx y ax x 的值与x 的取值无关,则代数式

=-23

23

1b a 。

3、若单项式b

a y x +22与4

3

1y x b a --

是同类项,则a 、b 的值分别为 。

4、如果单项式y mx a 2与y nx a 3

25--是关于x 、y 的单项式,且它们是同类项。

(1)求()

2016

227-a 的值;

(2)若0523

2=+-y nx y mx a a

,求()

a n m 2522015

++的值。

5、化简关于x 、y 的多项式22

23

8

94bx a y axy ax xy --+++,发现不含二次项。 (1)求常数a 、b 的值;

(2)当2-=y 时,求多项式的值。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式子是代数式的有( )个。 ①53-x ;②

31

-x

;③523=-x ;④ab S =;⑤π;⑥m A 、2 B 、3 C 、4 D 、5 2、在代数式 xy 5-,b a -2

,b

a

-

,5.2-,x 中,单项式的个数是(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3、上等米每千克售价为x 元,次等米每千克售价为y 元,取上等米a 千克和次等米b 千克,混合后的大米每千克的售价为( )元。 A 、

y x b a ++ B 、ab by ax + C 、b a by ax ++ D 、2

y

x + 4、已知b a 3=,2a c =

,则c

b a c

b a -+++的值为( ) A 、511 B 、115 C 、611 D 、7

12

5、若某件商品的原价为a 元,提价%10后,欲恢复原价,应降价( ) A 、

10010 B 、10011 C 、111 D 、11

10 二、填空题

6、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为a ,十位上的数字为b ,个位上的数字为c ,则这个三位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

7、代数式x y x 54

23

22--

π第二项的系数与次数的和是 。

8、4

2

2

3

4

263y

y x y x x --+-按字母

y

的降幂排列

是 。

9、已知a 、b 、c 在数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c b a c b a a 。

10、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正方形瓷砖,按下图的方式铺地板,则第n 个图形中所需要的黑色瓷砖为 。(用含n 的代

数式表示)

11、除以3+y 的商是4余数是x 的数为 。 三、解答题

12、如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图中的阴影部分由两部分圆弧组成,用代数式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3、已知单项式3

4

2

3y x -的次数与多项式2

2125b a b a a m +++的次数相同,求m 的值。

14、已知75352

=+-x x ,则求25

3

2

--x x 的值。

【课后练习】

1、比较下列数的大小:65- 8

7- 2、多项式

()742

1+--x m x m

是关于x 的四次三项式,则=m 。

3、多项式()()13512

3

4

-+-+--x b x x a x 中不含3

x 和x 的项,则=a ,=b 。

4、一个关于字母y 的二次三项式中,它的二次项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2,常数项是9

7

,则这个二次三项式是 。

5、计算:(1)3981112+-+- (2)()()()3428102

-?---÷+-

6、如果多项式2

1442

4-+x x 与x x

n 5232

++-的次数相同,求n 的值。

7、关于x 的多项式()b x x x a b

-+--3

4的次数是2,求当2-=x 时,这个多项式的值。

8、如果关于字母x 的二次多项式332

2+-++-x nx mx x 的值与x 的值无关,求式子

67252322++-+-+n m n n m 的值。

9、若4y x a

与1

23

2--b y x 是同类项,且b a >,求22232212b ab a ab a ++--的值。

10、(2013?张家界)阅读材料:求2013

4

3

2

2...22221++++++的值。

解:设2013

4

3

2

2...22221++++++=S ,将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

20142013

4

3

2

22

...22222++++++=S 将下式减去上式得1222014

-=-S S

即12

2014

-=S ,即122...2222120142013432-=++++++

请你仿照此法计算: (1)10

2

2...221++++;

(2)n

3 (3312)

++++(其中n 为正整数)。

员工沉默的概念与分类

员工沉默的概念与分类 在商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谁占了先机,谁获得成功的机率将大幅增加,而获得商业先机的重要先决条件是决策的质量,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零件”,他们身处生产的第一线,对企业的运行情况了如指掌,他们对企业发展的建议或意见将极大地提高企业高层做出决策的质量。但是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如员工担心遭到报复或同事的嘲笑而选择明哲保身的态度—保持沉默。 员工沉默对企业或组织的发展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例如美国能源巨擘安然公司的破产倒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此,员工沉默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虽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发展,但是学术界对员工沉默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知和界定。Morrison(2000)将员工沉默定义为一种集体现象,是指员工对组织潜在的问题保留个人观点的行为。尤其在沉默氛围的组织中,员工不说出自己的观点或意见是因为担心得到负面的结果或认为其观点对组织无足轻重。Pinder和Harlos(2001)将员工沉默定义为:当员工有能力改进当前组织效能时,却保留了对组织环境等方面的行为的、认知的或感情的观点和建议。在此基础上,Pinder 将员工沉默分为默许性沉默和无作为沉默两种。默许性沉默是指消极地保留观点,意味着消极地顺从;无作为沉默是指比较积极地保留观点,为的是保护自己或由于担心发表意见会产生人际隔阂或淡漠。Van Dyne(2003)则认为员工沉默是员工有意保留与工作有关的想法、信息和意见,其前提是对事件有所认知,那些对事件没有认知而产生的不发言现象不能称作员工沉默。Van Dyne在Pinder 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无作为沉默细分为防御性沉默和亲社会性沉默。防御性沉默是由于担心而忽略事实,保留相关观点的一种有意的和主动的自我保护行为。亲社会性沉默是基于利他与合作的动机,为了他人和组织的利益而保留相关的信息和观点的行为。和防御性沉默相比,亲社会性沉默的内在动机是关注他人,而不是担心进谏对自身产生的负面结果。 结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员工沉默的定义可概括总结为:员工本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出想法、建议和观点,从而改善所在部门或组织的某些方面的工作,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会选择保留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同时员工沉默行为和“声音”行为并非相对的两极,沉默也可以是过滤观点后发出“声音”,例如报喜不报忧,而且“声音”行为和沉默行为的动因也并不相同。在关于道德的一些文献中,Nyberg就认为在任何时间都说出事实既不现实也不实际[12]。相反,他认为隐藏和收回信息对于维持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在较早

地图投影复习资料

地图投影复习资料 基本概念 地图投影是在平面上建立与地球曲面上相对应的经纬网的数学法则。 任务 (1)研究将地球面上的地理坐标描写到平面上,建立地图数学基础的各种可能的方法; (2)讨论这些方法的理论、变形规律、实用价值以及不同投影坐标的相互换算等问题。 大地水准面与大地体(Geoid ) 大地水准面设想当海水面完全处于静止状态下,并延伸到大陆内部,使它成为一个处处与铅垂线(重力线)正交的连续的闭合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由它所包围的球体,叫做大地体。 地球椭球面与地球椭球体(Ellipsoid) 地球椭球体选择一个大小和形状同大地水准面极为接近的,以椭圆短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椭球面。这个旋转椭球面可代表地球的形状,又称为地球椭球面或参考椭球面(原面)。由它所围成的球体,称为或地球椭球。 地球椭球体的形状和大小 扁率(Flattening or Compression) 第一偏心率(First Eccentricity) 第二偏心率(Second Eccentricity) 地球椭球面的基本点、线、面和地理坐标 点 两极 (pole) 线 经线(meridian) 纬线(parallel) 面 平行圈(parallel) 子午圈(meridian) : 长半径为ae ,短半径为 be 的椭圆 地理坐标 地理纬度(latitude ) 地理经度(longitude) 子午圈:通过地面任一点的法线可以有无数法截弧,它们 与椭球面相交则形成无数法截弧,其中有一对互相垂直的法截弧,称为主法截弧。主法截弧都是椭圆,其中一个是子午圈。 卯酉圈:与子午圈垂直的另一个圈称为卯酉圈。地球椭球面上的子午圈始终代表南北方向;卯酉圈除了两个极点外,代表东西方向。 子午圈曲率半径:地球椭球体表面上某点法截弧曲率半径中最小的曲率半径

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投影法的基本概念 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常用到各种图样,如机械图样、建筑图样等。这些图样都是按照不同的投影方法绘制出来的,而机械图样是用正投影法绘制的。 1、投影法的概念 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看到太阳光或灯光照射物体时,在地面或墙壁上出现物的 影子,这就是一种投影现象。我们把光线称为投射线(或叫投影线),地面或墙壁称为投影面,影子称为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 下面进一步从几何观点来分析投影的形成。设空间有一定点S和任一点A,以及不通过点S和点A的平面P,如图所示,从点S经过点A作直线SA,直线SA必然与平面P相交于一点a,则称点a为空间任一点A在平面P上的投影,称定点S为投影中心,称平面P为投影面,称直线SA为投影线。据此,要作出空间物体在投影面上的投影,其实质就是通过物体上的点、线、面作出一系列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交点,并根据物体上的线、面关系,对交点进行恰当的连线。 如图所示,作△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先自点S过点A、B、C分别作直线SA、SB、SC与投影面P的交点a、b、c,再过点a、b、c作直线,连成△abc ,△abc即为空间的△ABC在投影面P上的投影。 上述这种用投射线(投影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投影法的概念中心投影法 2、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 (1)中心投影法 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有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汇交于投影中心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如图所示。 缺点:中心投影不能真实地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不适用于绘制机械图样。 优点:有立体感,工程上常用这种方法绘制建筑物的透视图。 (2)平行投影法 投影中心距离投影面在无限远的地方,投影时投影线都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如图所示。 根据投影线与投影面是否垂直,平行投影法又可以分为两种: 1)斜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倾斜的平行投影法,如图所示。 2)正投影法——投影线与投影面相垂直的平行投影法,如图所示。

员工的分类管理

员工的分类管理 第一类员工好学上进型 这类员工一般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有冲劲和干劲,希望通过工作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发展。好学上进型员工的优点是勤奋,善于发现问题,并且经常会向领导询问问题,经常有新点子,并且对工作充满激情。企业一般喜欢树立这样的员工为榜样,是可以培养的好对象但是由于这类往往缺乏工作经验,而且对于职业生涯来说,这种人往往比较理想化,所以碰壁也是少不了的,而且经常向领导询问一些低层次的问题(相对于领导的层面),所以对于工作繁忙事物繁多的领导来说这类员工也是比较叫人头疼。 对待这类员工一定要多指导,给予知识的灌输和职业生涯的刺激,有条件的带领员工适当参与一些能激起斗志的活动,把具有类似经历成功人士的故事讲给员工知道,通过故事和经历告诉员工梦想并不遥远。 第二类员工利益至上型 这类员工或者因为年龄偏大,或者因为缺乏专业技能,或者因为学习能力不足,或者因为家庭环境等原因,唯一看重的就是金钱和短期利益。作为基层员工,他们既不会热爱企业,更不会对任何企业产

生归属感,这类员工最容易被其他企业挖墙角,属于“见钱眼开”的典型代表。 “利益至上金钱为王”,这类员工唯一看重的就是待遇,没有什么比好的待遇更叫人兴奋了,他们会不停的和其他员工比较,甚至是和其他企业比较,和身边的人比较,比较收入的多少,以及尽量少付出,多收获,他们可以为了获得待遇的提升比其他员工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可能因为10块钱失去继续工作的动力,金钱几乎主宰着这类员工的心智。 对待这类员工,最好的鼓励就是给予物质刺激,通过物质的奖励使员工具备工作热情和动力,以便看到更高的境界或者说改变。当然如果不能改变,“诱之以利”也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 第三类员工闲言碎语型 这类员工主要的特征就是“喜欢嚼舌根”,喜欢传话,喜欢打听别人隐私,这类员工以女性居多,尤其是一个团队里面有几个类似的员工时,“马太效应”便迅速体现。 公司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需要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需要正确的言论和舆论,需要核心的价值理念,一旦错误的言论在团队内大面积流传,将极大影响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所以这类员工的出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水至清则无鱼”,不是所有的员工都是优秀的,人类的所有缺点在一个团队里都会有体现,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沟

行政许可概念及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概念及基本原则 核心内容:行政许可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但是行政许可的运用不可泛滥,否则会减损市场活力,损害公共利益。因此,行政许可合理化控制尤其重要,因此法律规定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如法定原则,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等。以下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 一、行政许可概述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特定活动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它有控制风险、配置资源、提供公信和协调平衡等功能,可以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行政许可分为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和登记五种类型。 二、行政许可基本原则 行政许可包括许可法定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权利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行政许可不得转让原则,监督原则。 (一)许可法定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它要求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它包括两个方面: 1.设定行政许可,应当符合立法法确定的立法体制和依法行政的要求; 2.实施行政许可必须由法定机关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行政机关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还要合乎常理。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平

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 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某种活动或者行为过程和结果的公开,其本质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保护;三公原则是对合法原则的补充,有关规定必须事先公开,对老百姓要一视同仁,不得歧视,要实施阳光工程防止腐败的发生。 1.从设定上看,整个过程都是开放的,通过座谈论证,举行听证会等,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并把结果在报刊杂志或网站上公布周知。世贸规则规定:内部文件不能作为行政许可决定的依据。 2.从实施上看,①主体要公开,如具体由谁负责法规清理工作,清理的数量和结果都要公开。②要在办公场所进行公示,如设立电子墙或公告栏。③期限公开④结果公开。 (三)便民原则。 便民原则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行政机关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应当恪守的基本准则。要求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尽量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服务群众,实行一个窗口对外,有关部门联合办公,实行相当集中行政许可,统一办证,只要符合条件当场办理,立等可取,手续不完整的要一次性告知。一些文字错误允许当场改正,提倡“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换位思考。 (四)救济原则。 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国家予以补救的制度。相对人在行政法上有十种权利:申请权,参与权,知情权,听证权,陈述权,申辩权,申诉权,诉讼权,索赔权和抵制权。法定的救济途径是复议、诉讼和赔偿。而要行使救济权就必须先拥有陈述权和申辩权,要让人有讲话的权利和机会,不 要因为相对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五)信赖保护原则。 它是指管理相对人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受到法律的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是,若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应当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给予补偿。这是民法诚实信用原则的引申,意思是政府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对合法行为要补偿,对违法行为要赔偿。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培训材料)

目录 1. 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2) 2. 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4) 3.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5) 4.几类公共场所的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 (6)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一)公共场所概念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是提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二)公共场所的分类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 1、住宿、交际场所8种: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店、酒吧、茶座。 2、洗浴、美容场所3种:公共浴室(含足浴)、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5种: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4、体育、游乐场所3种: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4种: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2种:商场(店)、书店。 7、就诊、交通场所3种: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车车厢)。 (三)公共场所的环境特征

由于公共场所在一定的空间接纳和聚集的人群数量比较大,人群流动和交换比较快,且进出公共场所的人群组成比较复杂,不仅仅文化程度不同,而且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其环境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人群密集,流动性大,以混杂各种污染源,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2、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沾污和疾病的传播。 3、从业人员的卫生水平低,卫生制度不健全。 4、建筑和布局不合理。 这些环境特征不仅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一般人群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盒增进健康有重要作用。

行政许可的概念及适用

行政许可的概念及适用 行政许可的概念及适用 行政许可的概念及其适用既是行政许可法的重要理论问题,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关于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法理论界存在着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狭义说认为,行政许可是具体行政行为的一种,指法定享有许可权的机关,根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1].依此理解,只有许可机关颁发了许可证才称为行政许可,这是行政许可法第2条意义上的行政许可的概念。 第二种广义说认为,行政许可除包括狭义理解的前边部分外,指是否颁发许可证的活动都属于行政许可[2],因为相对人提交了申请,行政许可机关有可能许可而颁发了许可证,也有可能经过审查拒绝颁发而不予许可,不予许可也是行政许可的工作之一,行政许可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的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应当说明理由告诉我们:不予许可也是行政许可概念中的题中之意。 第三种最广义说认为,行政许可不仅指是否颁发许可证的环节,还包括颁发之后对被许可人实施许可行为的活动进行后续跟进与管理,即行政许可法第六章规定的监督检查的内容[3]也属于行政许可法应予调整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理解是在第一种狭义说意义上理解的后续延伸,因为若为第二种广义说意义上的不予许可后也就不存在后续跟进和监督了!

在行政法学理论中一般以第二种理解,即广义说作为主流观点! 行政许可涉及的主要双方当事人,一方是行政机关或法定授权的组织,这两者可合称为行政主体;对方当事人为行政法理论上的行政相对人,立法表述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相对人在行政许可制度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称谓,在申请阶段称为申请人;在申领许可证后称为被许可人。 对行政许可的概念可以作以下要素分析和理解: 第一,行政许可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的行政行为,故而它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而非抽象行政行为,属于行政执法行为的范畴。 第二,行政许可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一种由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才能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对人的申请是行政许可行为作出的必经程序和条件,没有相对人的申请,行政机关就不能实施该行为。行政机关不能因相对人准备从事某种特定活动而主动颁发许可证。相对人的申请是颁发许可证的前提条件,但这并不等于行政许可是双方性质的法律行为。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基于法定职权而为的单方行为,申请并不意味着必然得到行政机关的认可。行政相对人提出申请,是其从事某种获益行为之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 第三,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机关除应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外,还应以正规的文书、格式、日期、印章等形式作出许可。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需要颁发行政许可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颁发加盖印章的许可证、执照、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

投影的基本知识

第2章 投影的基本知识 2.1投影法概述 2.1.1投影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物体在日光或灯光的照射下,就会在地面或墙面上留下影子,如图2-1a 所示。人们对自然界的这一物理现象经过科学的抽象,逐步归纳概括,就形成了投影方法。在图2-1b 中,把光源抽象为一点,称为投射中心,把光线抽象为投射线,把物体抽象为形体(只研究其形状、大小、位置,而不考虑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物体),把地面抽象为投影面,即假设光线能穿透物体,而将物体表面上的各个点和线都在承接影子的平面上落下它们的投影,从而使这些点、线的投影组成能够反映物体形状的投影图。这种把空间形体转化为平面图形的 a)影子 b)投影 a)影子 b)投影 图2-1 影子与投影 要产生投影必须具备:投射线、形体、投影面,这是投影的三要素。 2.1.2投影的分类 根据投射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可将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 1.中心投影法 当投射中心S 在有限的距离内,所有的投射线都汇交于一点,这种方法所得到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如图2-2所示。在此条件下,物体投影的大小,随物体距离投射中心S 及投影面P 的远近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用中心投影法得到物体的投影不能反映该物体真实形状和大小。 图2-2 中心投影 2.平行投影法

把投射中心S 移到离投影面无限远处,则投射线可看成互相平行,由此产生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因其投射线互相平行,所得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离投影中心及投影面的远近均无关。 在平行投影中,根据投射线与投影面之间是否垂直,又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两种: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时称为斜投影,如图2-3a 所示;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称为正投影,如图2-3b 所示。 a)斜投影法 b)正投影法 a)斜投影法 b)正投影法 图2-3 平行投影 2.1.3平行投影的特性 1.同素性 在通常情况下,直线或平面不平行(垂直)于投影面,因而点的投影仍是点,直线的投影仍是直线。这一性质称为同素性。 2.显实性(真形性) 当直线或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它们的投影反映实长或实形。如图2-4a 所示,直线AB 平行于H 面,其投影ab 反映AB 的真实长度,即ab=AB 。如图2-4b 所示,平面ABCD 平行于H 面,其投影反映实形,即三角形abc ≌三角形ABC 。这一性质称为显实性。 a) b) a) b) 图2-4 平行投影的显实性 3.积聚性 当直线或平面平行于投射线(同时也垂直于投影面)时,其投影积聚为一点或一直线。这样的投影称为积聚投影。如图2-5a 所示,直线AB 平行于投影线,其投影积聚为一点a(b);如图2-5 b 所示;平面三角形ABC 平行于投影线,其投影积聚为一直线ac 。投影的这种性质称为积聚性。

职工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负债 二、职工薪酬 (一)职工的概念及分类 1.职工的概念 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也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2.职工薪酬的概念及分类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职工薪酬主要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 (二)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属于辞退福利的范畴。短期薪酬主要包括: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职工带薪缺勤 7.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8.非货币性福利 9.其他短期薪酬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 1.货币性短期薪酬 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 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 在建工程(基建人员) 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研发人员)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职工福利 ——社会保险费 ——住房公积金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等 【教材例10-17】 2×15年6月,甲公司当月应发工资 1 560万元,其中:生产部门直接生产人员工资1 000万元;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工资200万元;公司管理部门人员工资360万元。 根据所在地政府规定,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0%和8%计提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缴纳给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公司分别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手册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 1、什么是公共场所? 它是一类由人工建成的供公共使用的活动空问这里所指的“公众”是不分年龄、性别,不分职业、民族、不分国籍、不分人际 的从属关系的流动人群。这里所指的“活动空问”,是根据人们社会活动的需要,按不同的服务功能,南具有一定维护结构的建筑物组成。这种建筑物可以是封闭式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或露天的。这种活动空问的共同特点是:在一定的日寸限内,可同日寸容纳不同数量的人从事社会交际活动、文化娱乐活动和旅游活动。所以,做好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 好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公共场所的种类 我国公共场所的种类很多,根据国务院1987年4月月1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一下简称《条例》的规定,能依法进行卫生监督的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 (1)、住宿与交际场所:有8种,分别为宾馆、旅店、招待所。 (2)、洗浴与美容场所:有3种,分别为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有5种,分别为影剧院、录像厅、游艺厅、舞厅、音乐厅; (4)、体育场所:游泳场(馆);

(5)、文化交流场所:有4种,分别为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有2种,分别为商场、书店; (7)、就诊场所与交通场所:有3种,分别为候诊室、候车(机、船)窒、公共交通T具(指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运车厢)。 二、公共用具的种类 公共用具是指在公共场所中,各种供客人反复使用的物品、用品、用具的总称。是客人和从业人员经常重复接触的用具,是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按公共场所的服务功能可分以下几类: 1、住宿与娱乐场所的公共用具 (1)卧具:包括被罩、被单、床单、枕套、枕巾、毛毯。 (2)洗漱用具:口杯、梳子、浴盆、浴巾、毛巾、脚巾、淋浴喷头、拖鞋、脸盆、脚盆。 (3)恭桶座垫及水箱开关。 (4)茶杯、酒杯、饮料杯。 (5)附属设施的用具(如床头柜的各种开关、电话、暖水瓶等)。 2、洗足浴与美容场所的公共用具 (1)理发美容业:大小围巾、毛巾、刀、剪、推子、梳子、胡刷、背刀布、烫发用具、美容用具。 (2)公共浴池、桑拿浴业:床单、浴巾、而巾、桑那衣裤、茶具、存衣柜、坐凳、盆塘、池塘、搓脚石、拖鞋、修脚工具。 (3)3、文体娱乐场所的公共用具:包括保龄球、台球、球杆、

组织中基层员工沉默行为研究

组织中基层员工沉默行为研究 基层员工沉默行为是指员工面对所在企业存在的潜在问题时,基于自己的经验或知识,有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但出于保护自身或他人的利益而没有表达自己观点或想法的行为。基层员工的沉默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正确做出决策或执行力的有效性,并对基层员工组织忠诚度和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减少基层员工沉默行为对于提高企业绩效和改善员工工作态度都有重要意义。 标签:基层员工沉默行为企业 员工沉默行为这一概念是Morrison与Milliken在2000首次正式明确提出的。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这一概念不仅被心理学界广泛接受,并引发了相关的基础研究;而且还日益向企业管理理论渗透,逐步成为其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员工沉默行为理论在实践领域中运用效果也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国内外研究证实,减少基层员工沉默行为能提高企业绩效和改善员工工作态度。基层员工最接近市场并处于组织运营的最前线,最清楚顾客需求。他们的进言献策能激发组织战略的制定、改善工作过程和组织的决策及预防可能发生的危机,这样组织才能更好地应对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从而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和经营效果。 1 员工沉默行为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Morrison 与Milliken是员工沉默行为这一学术概念最早的提出者。Morrison 与Milliken(2000)认为员工沉默行为是一个群体现象,是员工对组织潜在的问题保留个人观点的行为。Morrison与Milliken(2000)將员工沉默行为界定为:“当员工了解组织中的问题时,可以向管理者提出意见或者是保留观点,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常常采取的反应方式为保持沉默”。Pinder和Harlos(2001)在研究员工沉默行为时,以期望理论为理论基础,将沉默行为界定为:“当员工有能力改进当前组织绩效或状况时,却有意地保留了对组织环境等方面在行为的、认知的或感情上的评价”。根据期望理论,员工预期自己的建议对上级已经决定的决策没有任何作用时,自然会选择保留观点;无作为的沉默指的是比较积极地保留自己的观点,目的是保护自己,或者是因为担心提出意见会得罪别人。它是为了心理安全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自我保护行为。 在Pinder等研究的基础上,Dyne(2003)等认为在讨论员工沉默概念时需要先界定其边界条件。Dyne明确提出了研究沉默行为的边界:第一,沉默行为不包括不动脑筋的无意识行为。第二,我们排除员工没有相关主意、信息和观点的沉默行为。最后,我们强调的员工沉默发生在员工之间面对面的交互中。边界条件的界定将员工沉默行为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在某种场合下,经过思考后对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有自己的想法、有相关建议的那些员工身上。这样针对员工沉默行为的研究有了具体的研究范围。 过去这十几年有不少关于员工沉默行为的概念界定和维度划分,仔细分析上述学者们的几种观点,可以发现尽管都强调沉默行为是指拒绝向上问题的传递和

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精.选]

(一)行政法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1.行政法的概念 所谓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某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作为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行政关系主要包括四类:(1)行政管理关系。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 (3)行政救济关系。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做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所谓行政救济主体,是指法律授权其受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检举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国家机关。主要包括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信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4)内部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等。在上述四种行政关系中,行政管理关系是最基本的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行政救济关系是由行政管理关系派生的关系,而内部行政关系则是从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一种关系,是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单方面内部的关系。 2.行政法的特征 (1)行政法尚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行政法典这是因为行政法涉及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内容纷繁丰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难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统一法典。行政法散见于层次不同、名目繁多、种类不一、数量可观的各类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之中。凡是涉及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规范。重要的综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国和国外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3)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变动性 与其他部门法由于社会生活和行政关系复杂多变,因而作为行政关系调节器的行政法律规范也具有较强的变动性,需要经常进行废、改、立。 3.行政法的分类 (1)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规范可分为下述三大类:①关于行政组织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又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有关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的法律规范,其中职权、职责规范是行政组织法规范的核心;再一部分是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双方在录用、培训、考核、奖惩、晋升、调动中的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②关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其中最主要的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双方权利(职权)、义务(职责)关系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③关于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即监督主体对行政权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最主要的有行政监察、行政审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法律规范。这一类规范数量虽不是最多,但十分重要,是行

内隐建言理论_员工沉默的新解释_符纯洁

第4期总第282期 2015年4月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No.4Vol.282Apr.2015 收稿日期:2014-1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对时间的非理性行为决策研究”(7117109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企业管理者的时间领导行为及其对管理效能的影响机制研究”(14YJC630190)作者简介:符纯洁,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凌文辁,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张军成,男,管理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组织行为研究。内隐建言理论:员工沉默的新解释 符纯洁1,凌文辁1,张军成 2(1.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2.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 要:近年来探讨员工沉默背后原因的研究日渐丰富。 Detert 和Edmondson (2011)突破以往的社会交换视角和理性人假设,立足社会认知的视角,认为长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化过程在个体心中形成并发展了关于建言的认知图式,由这些认知图式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 ——个体的内隐建言理论,长期、稳定地存在于个体心中并毫无意识地指引着个体关于建言的思考和行 为,这为探讨员工沉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文章对内隐建言理论的源起———内隐理论、内隐建 言理论的内涵与特性、个体内隐建言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内隐建言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内隐认 知与员工沉默关系五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评介。最后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后续 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内隐理论;内隐建言理论;员工沉默;建言行为;内隐认知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154(2015)04-0024-08Implicit Voice Theory :A New Explanation for Employee Silence FU Chun-jie 1,LING Wen-quan 1,ZHANG Jun-cheng 2 (1.Management School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China ; 2.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China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employee silence is becoming a hot research topic.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constraints ,implicit voice theory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explore employee silence.Detert and Edmondson (2011)pointed out that socially acquired beliefs ,or implicit theories ,about what makes voice risky in social hierarchies ,potentially led to employee si-lence.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paper first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implicit theory and implicit voice theory ,next analyzes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implicit voice theory ,then revie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licit cognition and employee silence.Finally it also conducts a brief summary and an outlook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implicit theory ;implicit voice theory ;employee silence ;voice behavior ;implicit cognition 一、引言 组织中员工沉默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时候员工明明发现了工作中的问题,有表达观点的意愿却倾向于 保持沉默而不是建言。 Milliken 等(2003)[1]459在美国的一项调查中发现,85%的受访者至少有过一次沉默的经历— ——即使他认为要提出的问题对于组织非常重要。Detert 和Edmondson (2011)[2]465在对美国一家顶DOI:10.14134/https://www.doczj.com/doc/1d11648167.html,33-1336/f.2015.04.003

基于改善“员工沉默”行为的培训策略

基于改善“员工沉默”行为的培训策略 发表时间:2009-11-24T10:22:37.76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7月上旬刊供稿作者:陈厚蕻 [导读] 员工沉默是员工对组织存在的问题选择沉默并保留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的一种行为 陈厚蕻(广西公路桥梁总公司第一工程处) 摘要:员工沉默是员工对组织存在的问题选择沉默并保留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的一种行为。这种现象的存在是由社会文化、组织、领导、同事以及员工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并对组织和员工产生消极的影响。基于改善“员工沉默”的培训策略主要有灌输组织文化,促进良性心理契约的形成;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员工持续发展;转变培训模式,构建学习型组织;建立培训激励的机制,鼓励员工开拓进取等。 关键词:员工沉默培训策略 1 员工沉默及其影响 1.1 员工沉默的内涵国外学者对沉默定义的研究主要分成两派。一派是Morrison和Milliken,从组织层面出发,将组织沉默定义为一种集体现象,指的是员工因为担心负面的结果或者认为其观点对组织并不重要,从而对组织潜在的问题保留个人观点的行为。另一派是以Pinder和Harlos教授为代表,将沉默定义为当员工有能力改进当前组织的特点时保留了对组织环境等方面的行为的、认知的或感情的评价,指的是员工对组织潜在的问题保留个人观点的行为。 国内学者郑小涛以及石金涛等人则研究了在中国背景下的员工沉默,主要是有三种类型:默许性沉默、漠视性沉默和人际恐惧沉默。默许性沉默是员工因为预期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影响现状,从而被动地、消极地保留自己的观点。漠视性沉默是指员工由于对组织的依恋或者认同不够,而消极放弃提出自己的观点。人际恐惧沉默则是员工为了自身的心理安全而采取的更为主动的、有意识的自我保护,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隐恶扬善、和和气气,对己唯唯诺诺、不坚持己见。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成果,员工沉默可以定义为,员工本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出想法、建议和观点,从而改善所在部门或组织的某些工作,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往往会选择沉默并保留观点,或者提炼和过滤自己的观点。 1.2 员工沉默的影响沉默是一种不和谐的现象,沉默的背后掩盖着很多的问题。除了亲社会性沉默具有积极的效果,沉默行为对组织以及员工个体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1.2.1 对组织而言,员工对组织发展中的潜在问题保持沉默时,会造成潜在问题继续侵蚀组织机能,影响组织的健康发展。沉默对组织的学习过程也有严重影响,由于员工保留对组织问题的信息,使得组织丧失了很多创新和发展的机会。组织沉默限制了决策者获得多样化的信息进而影响了组织决策的效能,更重要的是组织沉默使组织缺乏负面的反馈信息,从而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问题。 1.2.2 沉默对员工会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即感到不受重视、感到缺乏控制以及认知失调。员工的沉默容易产生各种放弃与顺从行为,不利于员工主人翁精神的培养,严重影响着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 2 员工沉默的原因分析 2.1 社会文化因素首先是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是中国人性格的重要文化,追求和谐统一,求同而非求异,讲究中庸之道,不求标新立异。受此影响,员工为了保持“和谐”的局面,明知道问题可能关系组织的生死存亡也不说出来。其次,在提倡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文化的中国,个人都不把自己看成自己所在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会顾虑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表现自我抑制的行为,不希望自己成为异己,承受提出异议带来的心理压力。再次是人情面子因素。人情面子本是生活中事,最终也延伸到工作中。员工即使心里不愿意,但还是虚伪地迁就、认同,维护“人脉”关系。 2.2 组织因素组织对员工沉默行为的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组织的氛围、结构、规章制度等方面。 2.2.1 员工的沉默行为是由组织氛围决定的。员工是否进谏与组织氛围密切相关,比如公平、团结、信任等。在缺乏信任的组织里里,员工因为恐惧和担心,总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选择沉默或是只做表面形式的交流; 2.2.2 组织结构大多采用金字塔式的垂直职能型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管理幅度小、层级多,员工提出建议的路线长,无形中会限制员工进谏、增加沉默的概率。这种结构促使组织的“等级制度”比较森严,进谏被看作是对领导智商和能力的挑衅,是不尊重领导的表现,员工只能选择防御性沉默; 2.2.3 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员工的建议往往石沉大海,即使被重视也在种种障碍面前难以落实,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最终保持沉默。 2.3 领导因素领导从对负面反馈的恐惧、内隐管理理念和权利距离等方面影响员工的沉默行为。 2.3.1 领导总是试图避免收到负面反馈,或当他们收到负面信息时,质疑其可信性,并站在领导的角度进行辩解。尤其是当负面反馈来自员工,则被视为不合理,且对领导权力的威胁更大。有鉴如此,员工就采取防御性沉默。 2.3.2 领导的内隐管理理念是员工沉默的另一根源。它主要包括:一是,相信员工是利己主义的和不值得信任的,其外显行为就是不鼓励员工向上沟通;二是,相信领导对组织中大多数问题是最为了解的;三是,相信步伐一致是组织健康的表现,而有异议,则应该被避免。这种理念导致决策的集权,缺乏上行信息反馈机制,必然催生组织的“沉默气氛”。 2.3.3 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权力差距也是导致员工沉默的因素。权力距离的人为加大、官僚习气、不良的上下级关系促使员工更容易保持沉默。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权力差距和员工的沉默行为呈正相关。 2.4 同事因素员工沉默既是个体现象,又是一种集体现象,不能忽视同事行为对其形成的重要影响。员工在组织中不仅关注领导的评价,更重视同事的评价,所以,员工做出保持沉默的决定与其他员工的决策或行为相关。员工进入组织时,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了解组织的各种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规则,以便尽快融入组织。成文的规则比较容易,可通过阅读组织的规章制度加以了解,而不成文的规则就需要通过对同事的观察、与同事的交流来学习,最终员工在决定是否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观点时需要考虑同事的想法。 经常发表意见就很有可能在组织内对自己的公共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将会严重影响员工的晋升机会和个人发展。当员工感觉自己的观点是少数人的观点时,由于担心被孤立也不会坦陈自己的观点。员工沉默就成为员工在同事影响下自我强化的结果。 2.5 员工个人因素员工的个性特征与员工沉默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因果关系,主要表现在员工的心理素质、自控力等方面。 2.5.1 员工不愿意告知负面消息是因为他们会为自己成为“坏消息”的传播者而感到不安,这就是心理学家所称的“沉默效应”。沉默是一

反馈的定义、基本关系式、类型及判断

反 馈 一、定义及组成 1、定义 将放大电路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些元件或网络(称为反馈网络),反向送回到输入端,来影响原输入量(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有反馈的放大电路称为反馈放大电路。 反馈未连接的放大电路称为基本放大电路。 2、组成: (a) 注意:反馈网络F 的判断。 (输入、输出间的电路) 二、基本关系式(负反馈) f i id x x x +=净输入信号 注意:i x 、f x 同一端id x 为两者之和;不同端id x 为两

者之差。 AF A x x A x x x x A i o f o f id o +====1闭环增益F F 反馈开环增益系数 反馈深度:1+AF ,它的大小反映了反馈的强弱; 环路增益:AF 。 三、反馈的极性:正反馈、负反馈 判断方法: “瞬时极性法”: (1)反馈是输入、输出之间网络; (2)运放为差分输入,放大的是输入信号之差。 (3)i X 、f X 同一端,f i id X X X +=;不同端,f i id X X X -=。 四、反馈组态判断方法: 1、找出反馈网络; (输出、输入之间的电路连接) 2、判断反馈极性; (瞬时极性法)

3、判断反馈类型。 (反馈量直接取自输出电压,电压反馈;反馈量直接加到输入电压,并联反馈) 4、叙述反馈组态。 (电压-电流并联-串联负-正反馈) 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减小非线性失真; 2、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闭环增益减至A AF +11; 3、扩展通频带 ; 4、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是无反馈时输入电阻的(1+AF )倍,即∞。 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是无反馈时输入电阻的AF +11倍(按定义实际计算)。 5、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是开环输出电阻的AF +11倍,即0。 电流负反馈增大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是开环输出电阻的(1+AF )倍(按定义实际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