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__生态旅游设施——景区解说系统
- 格式:pptx
- 大小:10.77 MB
- 文档页数:70
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解说系统是旅游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
近年来,随着旅游规划、景区管理、饭店设计等学科的发展,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开始受到学者的重视,对它的研究也逐渐见诸文献。
在城市规划、环境设计等领域,近年来对城市标识系统、环境解说系统的研究形成前沿问题,可以视为与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形成的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相呼应的姊妹学科。
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已深入到微观领域,如对牌示的设计、材料、颜色,解说牌大小、设置高度,甚至文字的大小、字体、字间距等的深入研究。
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中也对解说科学十分重视,设有专门的解说专业,还有相当系统、规范的学术文献资料。
相比之下,我国国内对解说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解说系统的论文、著作罕见,研究人员极少。
理论的匮乏影响到实践,表现为旅游目的地解说系统单调、薄弱,在机场、车站、景点等对外服务的“窗口”,各种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使用很多不符合国际规范,使外来旅游者感到非常不便。
要改变旅游解说系统落后的现状,一方面需要科学的研究和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旅游管理、技术监督、环境卫生、城市建设等政府机构加强管理力度。
“解说系统”的涵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
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休闲事业管理系助理教授、环境解说博士吴忠宏认为“解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之含意,藉着提供相关的资讯来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期能激励游客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新的见解与热诚”。
还有学者认为,通过解说的独特功能,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旅游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NPS,1907)。
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其中服务和教育是最基本的两种功能。
旅游景点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旅游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游作为他们的度假方式。
然而,由于信息过载和选择困难,人们常常在面对众多旅游景点时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目的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旅游景点推荐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旅游景点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旅游景点推荐系统需要收集、整理和存储大量的旅游景点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景点的名称、地理位置、介绍、特色、评价等信息。
为了更方便地搜索和推荐景点,系统还可以考虑采集相关的数据,如天气情况、交通路线、酒店预订等。
其次,旅游景点推荐系统需要有一个可靠的推荐算法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推荐合适的景点。
推荐算法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如用户的地理位置、出行时间、预算等。
常见的推荐算法包括协同过滤算法、内容过滤算法和混合推荐算法。
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和评价数据来不断优化推荐结果,提高用户满意度。
另外,旅游景点推荐系统应该具备良好的用户交互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搜索、浏览和预订。
界面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筛选条件和地图定位等方式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景点。
同时,系统还应提供相关的实时信息,如天气预报、景点排队情况等,以帮助用户更好地计划旅行。
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安全与隐私是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
系统需要保证用户的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的安全,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审计日志等方法可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旅游景点推荐系统应该与其他相关系统进行集成,如酒店预订系统、交通路线规划系统等。
通过与这些系统的集成,用户可以一站式地解决旅行中的各种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可以采用开放式API接口,实现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旅游景点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要团队的协作和持续的迭代优化。
团队成员包括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等。
他们需要充分理解用户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优化系统,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名词解释1、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
2、旅游景区:是一系列相对独立景点组成,从事商业性经营,满足旅游者观赏、休闲、娱乐、科考、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具有明显地域边界,相对独立的小尺度空间旅游地。
3、自然类景区:山地类,森林类,水景类,洞穴类,综合类4、人文类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工程建筑,古代寺庙,古代园林5、复合类景区:6、主题公园类景区:苏州乐园7、社会类景区:江西瑞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观光类景区: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厦门鼓浪屿,湖南张家界9、度假类景区:环境和生活配备设施齐全,夏威夷10、科考类景区:遗址11、游乐类景区:深圳欢乐谷12、风景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上,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地域。
13、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使其具有旅游接待等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部署和具体安排。
14、市场区位:企业组织可以盈利的空间市场范围。
15、交通区位:关于交通的位置。
通常在绝对区位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16、地价区位:17、环境区位:18、定位:定位就是树立组织形象通过设立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便使细分市场上的顾客了解和理解本企业组织与竞争者的关系。
19、竞争力:1、指一国或一公司在市场上均衡的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2、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及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0、巴特勒(Bulter)模型:探查、参与、发展、巩固、成熟、衰落或复苏六个阶段。
21、普罗格(Plog)模型:普罗格从旅游者的心理特性出发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心理图式假说”,即认为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与旅游者的行为有关。
按照心理类型,旅游者被划分为多中心型、近多中心型、中间型、近自我中心型和自我中心型五类。
旅游智慧解说系统设计方案旅游智慧解说系统是一种结合了智能科技和旅游导览的系统,能够提供游客在景点旅游时更加便捷、个性化的解说服务。
以下是一个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构成和使用流程。
1. 架构设计旅游智慧解说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方面,系统需要提供给游客智能导览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专用的导览设备。
这些设备需要具备定位、音频播放和与系统互联的功能。
软件方面,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后台管理系统和前台导览系统。
后台管理系统用于景点管理者进行景点介绍和音频导览内容的编辑和上传。
前台导览系统则提供给游客使用,包括定位导航、景点介绍和音频导览等功能。
2. 使用流程(1) 游客在进入景点之前,下载并安装智慧导览系统的应用程序或者访问导览系统的网页。
(2) 游客进入景点后,系统能够通过定位功能自动检测到游客的位置,并显示游客所在位置的景点信息。
(3) 游客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地图或者导航功能,选择想要参观的景点,系统会提供路径规划和导航引导,帮助游客找到目的地。
(4) 游客到达目的地后,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游客的位置,并根据景点的信息和游客的偏好,播放相应的音频导览内容。
游客也可以选择手动浏览景点的介绍和相关图片。
(5) 在游览过程中,游客可以随时查看地图、导航和景点的介绍信息,系统会根据游客的位置和偏好进行自动推荐。
(6) 游客可以随时退出系统,系统会自动记录游客的游览历史,并提供一些活动纪念品或者折扣券作为奖励。
3. 功能特点(1) 定位导航功能:系统能够通过定位功能,实时展示游客所在位置,并提供路径规划和导航引导帮助游客找到目的地。
(2) 个性化推荐功能:系统能够根据游客的位置和偏好,自动推荐相关的景点、美食等信息,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
(3) 多语言支持功能:系统能够提供多种语言的景点介绍和音频导览内容,满足不同国家的游客需求。
(4) 互动功能:系统可以提供一些交互式的功能,例如游戏、问答等,增加游客参与感和娱乐性。
浅谈景区导视系统规划设计说明景区导视系统是指为了更好地引导游客,提供方便的导览和信息查询服务而设计的一套系统。
通过景区导视系统,游客可以快速了解景区的分布和各个景点的位置,从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行程。
为了设计一套合理的景区导视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规划:在设计导视系统之前,需要对景区进行全面的规划,包括景点的分布、道路的连接、游客的流动等。
通过综合规划,可以确定合适的导视系统的分布和布局。
2.导视系统的种类:景区导视系统主要包括标识牌、指示牌、导视地图和电子显示屏等。
标识牌和指示牌可以帮助游客快速找到景点,导视地图和电子显示屏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导览和信息查询服务。
根据景区的不同特点和游客的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导视系统的种类和数量。
3.导视系统的设计原则:导视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例如可读性、简洁性、统一性和易于识别性。
导视牌面应采用清晰易读的字体和图案,并且颜色要鲜明,以便游客能够迅速识别。
导视系统的风格和形式要统一,以保持整体的美观性和协调性。
4.导视系统的布局:导视系统的布局需要考虑游客的流动路径和参观需求。
导视牌应该在游客进入景区后的第一个位置就能看到,以便游客快速找到自己想要去的景点。
导视系统应该根据景区的分布和游客的流动路径,合理安排在游客进入景区后的各个关键位置。
5.信息更新和维护:景区导视系统需要进行定期的信息更新和维护,以保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例如,当有新的景点开放或者已有的景点关闭时,导视系统需要及时进行更新。
同时,需要对导视系统的设施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6.利用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考虑利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景区导视系统的功能。
例如,可以使用GPS定位技术让游客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提供个性化的导览服务。
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等平台,让游客通过手机获取导览和信息查询服务。
总之,景区导视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景区的特点、游客的需求以及技术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一、名词解释1、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
2、旅游景区:是一系列相对独立景点组成,从事商业性经营,满足旅游者观赏、休闲、娱乐、科考、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具有明显地域边界,相对独立的小尺度空间旅游地。
3、自然类景区:山地类,森林类,水景类,洞穴类,综合类4、人文类景区:历史文化名城,工程建筑,古代寺庙,古代园林5、复合类景区:6、主题公园类景区:苏州乐园7、社会类景区:江西瑞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观光类景区: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厦门鼓浪屿,湖南张家界9、度假类景区:环境和生活配备设施齐全,夏威夷10、科考类景区:遗址11、游乐类景区:深圳欢乐谷12、风景园林:指在一定的地域上,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地域。
13、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使其具有旅游接待等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部署和具体安排。
14、市场区位:企业组织可以盈利的空间市场范围。
15、交通区位:关于交通的位置。
通常在绝对区位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
16、地价区位:17、环境区位:18、定位:定位就是树立组织形象通过设立有价值的产品和行为,以便使细分市场上的顾客了解和理解本1企业组织与竞争者的关系。
19、竞争力:1、指一国或一公司在市场上均衡的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2、是指经济主体通过占有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并以其为基础创造更具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环境,向市场提供高效度和满意度的产品及服务,并获得较高收益的能力。
20、巴特勒(Bulter)模型:探查、参与、发展、巩固、成熟、衰落或复苏六个阶段。
21、普罗格(Plog)模型:普罗格从旅游者的心理特性出发提出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心理图式假说”,即认为旅游地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与旅游者的行为有关。
按照心理类型,旅游者被划分为多中心型、近多中心型、中间型、近自我中心型和自我中心型五类。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作为连接游客与景区文化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探讨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通过对现有研究和实践的梳理,分析其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构建策略。
文章首先界定了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明确了其在旅游体验中的关键作用。
随后,文章从理论框架和实践应用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原则、内容设计、技术手段以及评价体系。
通过案例分析,本文总结了成功构建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关键因素,旨在为景区管理者和旅游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优化与创新,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二、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概念与重要性景区旅游解说系统,顾名思义,是一个为游客提供信息和引导的服务系统。
它通过多种方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向游客传达景区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设施服务等信息,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景区,提升旅游体验。
这个系统通常包括导览标识、解说牌、电子导览设备、导游讲解等多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它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通过全面、准确、生动的解说,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景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特色,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解说系统也是景区管理和保护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导览和解说,可以引导游客更加有序地参观,减少对景区环境的破坏。
解说系统还能够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向游客传达环保理念、历史文化保护意识等,可以激发游客的责任感和参与感,为景区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不仅是一个信息传递和引导的服务系统,更是提升游客体验、促进景区管理和保护、推动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在景区规划和建设中,应高度重视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和完善。
三、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原则用户导向原则:解说系统应以游客的需求和体验为出发点,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解说服务。
旅游解说系统综述自二战以后,大众旅游兴起。
旅游活动由最初的经济附属物到现在反过来刺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旅游,关注旅游活动。
由于旅游资源的变异性、地域性、季节性、永续性等特点,决定了旅游活动易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而旅游者在旅游中常常需要得到关于所游览的旅游资源的相关信息,解说系统正是传递这种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
解说系统是目的地诸要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旅游目的地的教育功能、服务功能、使用功能得以发挥的必要基础。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旅游者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 对目的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日益显现出来。
旅游者作为旅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分,也是旅游环境破坏的最直接因素。
如何在使旅游者获得愉悦的旅游体验时,既学习知识,又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保护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共同目标。
其中,得到专家学者们一致认同的旅游解说是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一种重要的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1 国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综述旅游解说起源于美国与欧洲的国家公园,初期的主要目的是向游客介绍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
1871年,生活和工作于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附近的John Muir最先使用解说(Interpretation)一词。
1888年,自然导游先锋——Enos Mills在落基山地区担当自然导游时,把解说变成了一种商业行为。
1953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设立解说长官一职。
1957年, 解说之父Freeman Tilden出版了《解说我们的遗产》(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一书,使解说得到了学术认可。
1961年成立的解说自然主义者协会与西部解说员协会使解说得到了专业认可。
1964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Harpers Ferry成立了解说培训与研究中心。
此后,旅游解说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同与发展。
【1】Ham认为,解说的研究从20 世纪 60年代至今分为4个阶段,包括60年代至70年代的 “形成期”(the formative years),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媒介期”(search for the best medium),80年代到现在的“名正期”(quest for legitimacy),以及90年代以后出现的“初熟期”(early maturation)。
景区智慧讲解系统设计方案景区智慧讲解系统是指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景区内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导览、讲解和服务的系统。
该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硬件设备:(1)导览设备:为游客提供导览功能的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导览器等。
设备需要具备定位、显示、语音播放等基本功能。
(2)定位设备:为了能够给游客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供定位导览服务,需要在景区中设置一定数量的定位设备,如Beacon、GPS设备等。
(3)语音播放设备:景区中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语音播放设备,以方便游客听取讲解内容,可以是耳机、扬声器等。
(4)交互设备:为了更好地与系统进行交互,游客可以设置一些交互设备,如触摸屏、声控设备等。
2. 系统平台:(1)数据收集与分析平台:通过导览设备和定位设备收集游客的行为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景区管理者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导览和讲解服务。
(2)语音识别与合成平台: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将语音导览内容转化为文字,同时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将文字转化为语音,提供给游客听取。
(3)导览与讲解平台:在该平台上,为景区管理者提供导览和讲解内容的编辑和管理功能,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内容的导入和更新。
3. 主要功能:(1)位置导览:通过定位设备,为游客提供准确的位置导览功能,告知游客当前所处位置,以及周围的景点、设施等信息。
(2)语音导览:根据游客的位置和个人喜好,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语音导览服务,提供详细的景点介绍和讲解。
(3)语音交互:游客可以通过语音交互设备进行询问和咨询,系统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进行理解和相应,提供相应的解答和服务。
(4)互动推荐:根据游客的行为数据和兴趣偏好,系统可以推荐其他适合游客的景点和活动,帮助游客更好地规划行程。
(5)实时路况:通过定位设备和游客的行为数据,系统可以了解到当前景区的人流、车流等情况,并及时提供相关的路况信息,帮助游客合理规划行程。
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及建设研究摘要:合理的旅游解说系统,可以增加游客对景区性质和特征的了解,深化景区的文化内涵,加强景区整体形象和品牌塑造。
规划完整的解说系统对内涵丰富、涉及专业性极强的景区尤为必要。
可构建交通导引解说系统(包括景区内外)、景区解说系统(景点牌示系统、智能解说系统、人员解说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等全方位的立体解说系统。
关键词:解说系统;旅游地;牌示旅游解说系统作为一种媒介,在游客和旅游目的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发挥信息、引导、教育、娱乐和启发的功能,帮助游客很快融入环境、获得知识、修正行为、提升情感,同时旅游地的管理者也利用解说系统达到管理游客行为的目的,使旅游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的旅游解说规划设计,可以增加游客对景区性质和特征的了解,深化景区的文化内涵,加强景区整体形象和品牌塑造。
旅游解说系统从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角度来看,可以将旅游解说系统分为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两类;从空间上一般由四部分构成: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景区解说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外部协作解说系统。
其中景区解说又包括软件部分(解说员、导游员、咨询服务等)和硬件部分(导游图、导游手册、牌示、语音解说、视频解说、多媒体解说等)。
1 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包括节点和路径两方面的解说。
交通节点是游客的集散地,游客经由节点进入城市和景区,并从中感知到对旅游景区的第一印象,所以节点中各部分的解说在系统总体结构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1.1 景区外部的主要交通干道标示解说在游客进入和中转的交通枢纽、节点和沿途设置引导标识牌、或者物联网感应器等,对游客行进沿途和节点做出具特色的导引解说系统。
在景区附近所有可能的交通节点设置引导指示牌,进行交通路径导航。
同时,吸引部分潜在游客对景区的关注,使得部分人员在指示牌的引导下进入景区消费。
1.2 景区内部交通网络路径的解说系统设立一定引导性的解说牌示,显示不同旅游路径、所在位置、目的地、方向和距离。
旅游解说系统一、旅游解说系统的定义国内外对于旅游解说的定义颇多,国外学者Tilden(1957)最早认为解说并非事物的简单描述,而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的内在意义与互相联系[1]。
我国台湾学者吴忠宏认为,解说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之含意,藉着提供相关的资讯来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期能激励游客对所描述的事物产生新的见解和热度[2]。
吴必虎等学者对旅游解说系统给出了定义,他们认为“解说系统”的涵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到达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3]。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详细定义,笔者对旅游解说系统进行进一步的综合探究。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旅游解说最早起源于美国与欧洲的国家公园,主要是向游客介绍国家公园内的自然资源。
实际应用的出现带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国外对于“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繁多且深入,他们在这一领域起步早、成果较为丰厚。
国外研究注重运用多学科理论阐释解说研究,如引入关注力概念构建理论框架、基于传播学理论解释解释信息流动路径等[4]。
目前,国外的研究已深入到微观领域,如对旅游区指示牌的设计、颜色、字体的深入研究。
除此之外,西方教育体系对科学解说十分重视,设有专门的解说专业,还有系统、规范的学术文献资料[5]。
相比之下,国内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起步晚,根据王婧、钟林生和陈田三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国内旅游解说研究发展主要分为“萌芽阶段(1999—2004)”“探索阶段(2005—2007)”和“快速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在萌芽阶段,主要以吴必虎、唐伽拉学者为代表。
注重引入国外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成果,使旅游解说系统逐渐本土化;探索阶段中,我国以国外研究成果为基础,开始了实践的初步尝试;快速发展阶段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拓宽了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各类型案例的分析,此期间以孔旭红、罗芬等学者为代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