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敷在口腔颌面部损伤运用的护理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
冰袋的作用
冰袋是一种常见的急救用品,它由塑料袋和冰块或冷冻凝胶组成。
冰袋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以下是冰袋的主要作用:
1. 减轻肌肉疼痛:运动后或受伤后,肌肉可能会出现疼痛和肿胀的情况。
将冰袋敷在受伤部位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
冰袋的冷冻温度有助于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组织内出血和水肿。
2. 处理扭伤和骨折:当关节扭伤或出现骨折时,冰袋可帮助收缩血管,减少血液流入受伤区域,控制血肿和水肿。
同时,冰袋可以提供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减少疼痛感。
3. 缓解头痛和发烧:冰袋可以用于缓解头痛和发烧时的不适感。
将冰袋轻轻贴在太阳穴或额头上,有助于缓解血管扩张和降低体温。
4. 应对牙痛和口腔不适:冰袋可以用于缓解牙痛和口腔不适。
将冰袋敷在颌骨上方或下巴的一侧,可以减轻牙痛和舒缓口腔组织的炎症。
5. 治疗喉咙疼痛和扁桃体发炎:喉咙疼痛和扁桃体发炎时,将冰袋敷在脖子前侧,可以缓解局部组织的炎症和疼痛,起到舒缓的作用。
6. 缓解烫伤和烧伤:冰袋对于轻度烫伤和烧伤非常有效。
及时将冰袋敷在受伤部位,可以迅速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皮肤损伤,
并减轻疼痛感。
7. 控制鼻出血:当鼻出血发生时,将冰袋放在鼻尖或颈部后侧,可以帮助收缩血管,控制出血,并减少疼痛感。
总体而言,冰袋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用品,适用于许多常见的情况。
然而,要注意在使用冰袋时,避免长时间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引发冻伤。
同时,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冰袋时需要格外谨慎,应控制冷敷时间和冷敷温度,避免造成额外的伤害。
如果症状严重或长时间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冰敷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一、冰敷的处理方法1.使用专业冰袋或冰块袋:专业的冰袋或冰块袋可保持温度稳定,且口径较大,易于装满冰块。
如没有专业冰袋或冰块袋,可使用塑料袋装冰块,但应注意不要封口,以免冰袋破裂。
2.正确的敷冰时间和频率:敷冰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频率为每隔2-3小时一次,连续敷冰3-4次即可。
如果患者感觉不适或皮肤出现红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冰敷。
3.不要直接将冰块放在皮肤表面:将冰块用毛巾等包裹后再敷在患处,以防止冰烫伤。
4.患处不要受压:敷冰时,患处应保持松弛,不要受到压力,以免影响效果。
5.敷完后暂停冷热水浴:敷完冰后不要立即洗热水澡或泡温泉,应等待至少20分钟后再进行。
二、冰敷的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冰块的温度不应过低,应以保持0℃左右为宜。
过低的温度会引起组织坏死、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低温烫伤。
如果敷冰过程中患者感到皮肤有麻木、刺痛等异常感觉,应立即停止冰敷,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2.避免敷冰时间过长:冰敷时间过长会引起组织缺氧、血液循环不畅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还可能引起皮肤干燥、皱纹等问题。
3.慎用于特定人群:冰敷一般不适用于以下特定人群:(1)血液循环不畅的患者:如有慢性室性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冰敷会影响血液循环,加重病情。
(2)感染性皮肤病患者:冰块会在皮肤表面积累细菌,进一步加重感染。
(3)对冷敏感的人:像雷诺氏病等血管疾病的患者对冷刺激非常敏感,使用冰敷会引起血管痉挛、疼痛和感染等问题。
(4)孕妇:冰敷过久或过度使用会对胎儿造成危害。
4.慎用在面部或眼睛周围:面部和眼睛周围皮肤薄,血管分布较密,如敷冰过程不当,有可能引起眼睛毒性反应等问题。
适当地使用冰敷有助于舒缓局部疼痛、减轻肿胀,但也需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使用冰敷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和了解相关知识。
如果感觉不适或出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治疗。
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有一些相关内容也需要注意。
颌面外伤病人急救及护理作者:刘燕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其损伤平时多为工伤,交通事故和生活中的意外而至.由于口颌系统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功能的要求,充分认识口腔颌面部损伤的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处理口腔颌面部损伤都是十分重要的. 口腔颌面部伤员可能出现一些危重情况,如窒息、出血、休克、昏迷等,应及时抢救。
在急救中还应注意防治感染。
【关键词】口腔颌面外伤;呼吸通畅;有效止血【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67-02口腔颌面血液供应丰富,组织结构复杂,是呼吸道、消化道入口处,与颅腔毗邻,所以颌面部外伤常并发出血、休克及颅脑损伤等并发症,如损伤严重时还会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因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救治及护理,可提高救治率。
现将我院98例口腔颌面创伤病人的急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0岁,其中青壮年占60%,损伤情况,软组织损伤16例,面部挫伤并上下颌骨骨折53例,鼻骨骨折15例,颧骨骨折并颅脑损伤2例。
2 急救2.1窒息的急救:窒息常分为:1、阻塞型窒息,可因为外伤后组织水肿、血肿、组织移位、舌后坠、分泌物的堵塞导致呼窒息;2、吸入性窒息,常见于昏迷病员,直接将血液、唾液、呕吐物或其他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或肺泡内而引起窒息。
[1] 窒息的症状有烦躁不安,出汗,口唇发绀,鼻翼煽动和呼吸困难,严重时发生脉弱,血压下降及瞳孔散大等危象以至死亡。
急救措施①、因血凝块或分泌物等阻塞咽喉部的伤员,应迅速用手掏出或用塑料管吸出阻塞物,同时改变体位,采取侧卧或俯卧位,继续请出分泌物,以解除窒息;②、因舌后坠而引起窒息的伤员,应在舌尖处用粗线或别针穿过全层舌组织,将舌牵拉出口外,并将拉线固定于外衣扣上或用胶布固定于颌部。
冰敷部位及其注意事项冰敷是一种常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疼痛、减轻肿胀和炎症。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冰敷的部位及其注意事项。
首先,冰敷可以应用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包括但不限于:1. 颌面部:对于牙痛、面部疼痛、面部肿胀等问题,可以使用冰敷来缓解症状。
将冰块或冰袋包裹在纱布或毛巾中,然后轻轻按压在痛点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2. 颈部:颈部的肌肉痉挛、扭伤、劳损等问题可以用冰敷来缓解。
将冰块或冰袋包裹在毛巾中,缓缓按压在疼痛区域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3. 肩部和背部:冰敷可以用于肩关节扭伤、肌肉拉伤、肩周炎等情况。
将冰块包裹在毛巾中,按压在疼痛区域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4. 手臂和小腿:对于扭伤、韧带拉伤、肌肉劳损等问题,可以使用冰敷来舒缓疼痛和减轻肿胀。
将冰块包裹在毛巾中,缓缓按压在疼痛区域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5. 膝盖和脚踝:若出现扭伤、肌肉拉伤、韧带劳损等问题,冰敷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式。
将冰块或冰袋包裹在毛巾中,轻轻按压在疼痛区域上,每次15-2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此外,在使用冰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持适度的冷敷时间:每次使用冰敷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5-20分钟,以免过长时间的冰敷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2. 适当的冷敷频率:每天冷敷的频率取决于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可以每隔2-3小时进行一次冷敷,但不要冷敷过多次数,以免给局部皮肤造成过多压力。
3. 适度的冰袋温度:冰块或冰袋的温度应该控制在0左右,不宜过热或过冷,以免对皮肤和局部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4. 注意保护皮肤:在进行冰敷时,应该将冰块或冰袋包裹在毛巾或纱布中,以免直接接触皮肤而导致冻伤。
同时,要注意不要将冷敷物体过度挤压局部组织,以免损伤。
5. 避免在感染区域或开放性伤口上使用冰敷:冰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但对于感染或有开放性伤口的区域,应该避免使用冰敷,以免感染加重或伤口恶化。
正颌手术患者精细化护理效果评价发布时间:2022-01-20T08:05:42.734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4期作者:杨艳艳任战平通讯作者陶永炜孙苗苗[导读] 目的:对正颌手术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评价其护理效果及其在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价值。
杨艳艳任战平通讯作者陶永炜孙苗苗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颅颌面整形创伤外科陕西西安 710004;[摘要]目的:对正颌手术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措施,评价其护理效果及其在患者术后康复方面的价值。
方法:对我2015.01~2019.04期间收治的正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中2015.01~2017.02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措施,2017.03~2019.04的患者给予精细化护理措施。
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措施下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每日输液量、术后每日饮食量、入院与出院时体重减轻程度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共计20名患者纳入传统护理组,43名患者纳入了精细护理组。
研究发现精细护理组患者比传统护理组患者:住院天数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 P<0.05);术后7日内每日饮食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4,P<0.05);术后第2、3、4天每日液体输入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患者体重减轻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P<0.05)。
结论:实施精细化护理措施,重视饮食护理,保证患者术后充足的营养摄入,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且有效提高正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关键词]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精细化护理;饮食护理牙颌面畸形是一种因颌骨生长发育异常引起的颌骨体积、形态结构以及上、下颌骨之间及其于颅面其他骨骼之间的位置关系失调,表现为颜面外形异常,咬合关系错乱与口颌系统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困扰,严重的畸形不仅影响面容美观,更可能影响患者的全身发育和心理健康,导致社交困难,影响生活质量。
口腔颌面外伤的急救与护理口腔颌面外伤是指面部、牙齿、颌骨等组织因暴力受到外力直接或间接损伤所致的创伤。
颌面部的外伤常常是意外发生的,如交通事故、跌倒、运动场上的碰撞等。
对于口腔颌面部的外伤,正确的急救和护理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对孩子和老年人等身体较弱的人群来说更为重要。
口腔颌面外伤的分类口腔颌面外伤可分为软组织损伤、骨折及牙齿损伤三类。
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是发生在口腔和面部的皮肤、肌肉和黏膜等组织上的损伤。
常见的口腔颌面软组织损伤包括口唇、舌、颊粘膜、牙龈和鼻腔黏膜的损伤等。
软组织损伤多数情况下不会危及生命,但如果不注意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骨折口腔颌面部的骨折通常包括颌骨、额骨、颧骨、眶骨及鼻骨等的骨折,并可能影响到口腔内的骨质组织,造成下颚骨骨折、颅底骨折等。
骨折是口腔颌面外伤中最严重的情况之一,如果不得到及时诊疗,可能会对咀嚼、视力、听力和呼吸等重要生理功能造成重大影响。
牙齿损伤口腔颌面部的牙齿损伤是口腔颌面外伤中常见的损伤类型。
口腔颌面损伤常常会影响到口腔内的牙齿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如造成牙齿松动、牙齿错位或根部断裂等,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治疗。
口腔颌面外伤的急救要点停止出血外伤常常伴随着出血,如出现鲜红色血液从口腔或鼻子流出,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止血。
出血时间较短或出血量较少时,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卫生巾等加压止血;出血较多或时间较长时,应尽快送往医院急诊。
清洁创面清洁创面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可以去除污物和细菌等致病物。
如果创面较深且感染风险高,建议到医院进行清理和处理。
缓解疼痛口腔颌面外伤常常伴随着明显的疼痛感,可以用冰敷或热敷缓解疼痛。
冰敷可以减轻肿胀和疼痛,如用破冰袋或冰块包裹在无菌纱布中并轻柔敷在受伤部位即可;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创面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敷冰或热时需保护好皮肤,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其他问题。
如何正确使用冰敷和热敷冰敷和热敷是常见的急救和康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减少肿胀和促进伤口康复。
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何时使用冰敷,何时使用热敷,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冰敷和热敷,以便让您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冰敷和热敷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温度来影响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疼痛的效果。
冰敷主要通过收缩血管,减少血液流入受伤或疼痛部位,从而降低肿胀和麻木的感觉。
热敷则通过舒张血管,增加血液流入受伤或疼痛部位,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加速伤口康复。
那么,在何种情况下应该使用冰敷呢?一般来说,冰敷适用于急性损伤或疼痛,比如扭伤、骨折、关节炎和牙痛等。
当您受伤后,应该尽快使用冰敷。
将冰块或冷水袋包裹在毛巾中,然后轻轻敷在受伤部位上,每次持续敷用15-2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记得不要直接将冰块或冷物体贴在皮肤上,以免引起冻伤。
与此相反,热敷更适用于慢性疼痛或肌肉紧张的情况。
比如肌肉酸痛、关节僵硬和经期痛等。
与冰敷不同,热敷使用的是热毛巾、热水袋或热水浴的方式。
将热物体包裹在毛巾中,放在疼痛部位上,每次持续敷用15-20分钟,每天多次重复。
热敷能够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感。
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一些情况下既可以用冰敷又可以用热敷。
比如关节炎的急性发作或扭伤后的恢复期。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用冰敷降低肿胀和疼痛,然后过几天再改用热敷促进康复。
这个方法被称为冷热交替疗法,可以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冰敷和热敷并不适合所有人和所有情况。
比如,对于关节周围有感染或伤口未愈的情况,不能使用热敷,以免加重感染或引起局部出血。
另外,对于循环系统有问题的人(比如心脏病患者)也不宜使用热敷和冷敷。
在使用冰敷和热敷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正确使用冰敷和热敷是缓解疼痛、减少肿胀和促进伤口康复的有效方法。
冰敷适用于急性损伤或疼痛,而热敷适用于慢性疼痛或肌肉紧张。
口腔颌面外伤护理效果观察作者:曾见娣许燕琼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观察口腔颌面外伤的护理效果,探究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1日~2013年3月1日收治的颌面外伤患者86例,随机将86例颌面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为43例,治疗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式,对照组给予术前术后简单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其他口腔症状发生率,分析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在不同的护理方式后对照组并发症患者高达19(44.19%),治疗组并发症患者2(4.65%)出现,此外治疗组口腔溃疡患者0例(0.00%)较对照组口腔溃疡患者11例(25.58%)少,对照组护理后感染15例(34.88%),治疗组护理后感染3例(6.98%),两组差异明显(P关键字:口腔;颌面外伤;护理;效果观察以解剖的角度上说,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位,由于正常情况下口腔内存在一些非致病菌,但在某些情况下外界及内部的各种刺激非致病菌也有可能成为致病菌,如在颌面外伤的情况下,口腔的护理更为重要[1-2]。
颌面外伤的病因有多种,例如,交通意外、机械损伤、高空坠落等等。
此外口腔颌面不离颅脑距离近,在出现颌面外伤时容易导致颅脑的损伤,另一方面颅脑周围及颌面部有大量血管,受伤后出血较多,难于控制[3]。
以上多方面多充分说明颌面外伤患者的护理不容小觑,并且优秀的护理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也是重点。
本研究针口腔颌面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3月1日~2013年3月1日收治的颌面外伤患者86例,颌面外伤患者46例,颌面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将86例颌面外伤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为43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在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6.9)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在6~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9±6.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颌面部骨折护理常规【相关知识】颌面部骨折多因颌面部损伤引起的颌面部骨断裂,包括上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颧骨及颧弓骨折、鼻筛骨骨折和眼眶骨折。
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表现,除了肿胀、疼痛、出血、移位及畸形等一般骨折表现外,损伤部位不同而各自不同。
【治疗原则】原则上应尽早治疗,目的是重建骨解剖结构和连续性,并保证骨折在限定时间内正确愈合。
复位与固定是骨折治疗的两个重要环节。
一、常用复位方法:手法复位、牵引复位、切开复位。
二、常用固定方法1.颌间固定法牙弓夹板颌间固定法、颌间钢丝结扎固定法、颌间钉+橡皮圈牵引固定法。
2.内固定法拉力螺钉固定法、加压钛板固定法、小型和微型钛板固定法,重建板固定法。
3.颅颌固定法。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外伤经过、有无其他部位的损伤、治疗经过等。
(2)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
(3)年龄、职业、身高、体重、营养状态。
(4)近期手术史、过敏史、目前用药情况。
(5)活动能力。
(6)全身皮肤黏膜情况。
2.疾病症状体征(1)生命体征。
(2)骨折位置、局部肿胀情况,有无合并其他骨折和损伤,是否有出血、有无张口受限及咬合错乱、有无进食及吞咽困难等。
3.辅助检查:X线、CT、MRI等检查阳性结果。
4. 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二)术前护理措施1. 口腔科术前常规护理。
2. 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
从心理上认清接受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意义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病人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3.戒烟、酒。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5.有软组织损伤时先进行清创处理。
6.根据手术部位要求做好术区备皮。
7.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前指导,做好术前常规检查。
二、术后护理(一)术后评估1. 手术情况:手术方式、手术范围、术中出血、输血、麻醉等。
2. 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疼痛等。
3. 患者的进食情况。
4. 心理状况,有无焦虑、失眠或其他情绪异常。
口腔颌面部术后疼痛调查及镇痛治疗作者:王国云来源:《中外医疗》 2014年第27期王国云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常州 213003[摘要] 目的观察疼痛干预在口腔颌面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程度。
方法对93例口腔科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手术切口类型分组后,进行术后36内疼痛的调查及使用镇痛药物治疗效果的记录。
结果口内切口组以中度疼痛为主,颌面颈部切口组以轻度疼痛为主,口内外交通切口组以中度疼痛为主,皮瓣移植多切口组以重度疼痛为主。
给予干预后,中度疼痛的患者疼痛基本都能缓解至轻度疼痛,重度疼痛下降至中度疼痛和轻度疼痛。
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给予奥尔芬镇痛,镇痛效果显著。
[关键词] 术后疼痛;镇痛;颌面部手术[中图分类号] R78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c)-0057-02口腔颌面部的手术术后常常牵涉患者张口及进食,根据手术程度的差异,临床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
其特征为面部皮肤或粘膜和口腔各种组织的切口损伤,热和化学刺激的创面中作用,肌肉和软组织的运动,感觉神经末梢产生伤害性信息传导,被感知后产生痛苦和疼痛行为[1]。
疼痛的表现和程度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疼痛的治疗也存在个体差异。
该研究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93例口腔颌面部不同手术部位患者术后36 h进行疼痛及镇痛治疗调查,研究术后疼痛程度与手术类型关系,镇痛药物使用后疼痛的缓解程度,为术后疼痛治疗的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院住院病人93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9例,年龄从19~77岁,择期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该研究病例入选条件为:术前访视能够对疼痛程度正确认识和表达者;术后24 h内意识恢复者。
排除条件为:有智力和意识障碍者、语言交流困难者、术前长期镇痛药使用者、术后24 h内意识不清醒。
手术分组按照切口路径类型分为4组,分别为口内手术组,颌面颈部手术组,口内外交通切口手术组,皮瓣移植多切口手术组。
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急救和护理臧静【摘要】@@ 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极易受伤.颌面外伤是头面部比较常见的损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全身创伤的一个重要部分,占全身创伤患者的34%[1].【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0(023)004【总页数】4页(P665-668)【作者】臧静【作者单位】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徐州,2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8口腔颌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位,极易受伤。
颌面外伤是头面部比较常见的损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主要疾病之一,也是全身创伤的一个重要部分,占全身创伤患者的34%[1]。
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救治及护理,可提高救治率。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290例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救和护理经验。
1 临床资料颌面部外伤患者290例,男172例,女118例,年龄1~65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暴力打击,挤压伤,火器伤,等。
其中面部综合性外伤伴鼻骨骨折、颧骨骨折或眶骨骨折90例;上、下唇或颜面撕裂伤40例;下颌骨骨折71例,上颌骨骨折69例,上、下颌骨骨折20例。
伤后均未经处理直接来我院急诊科或口腔科门诊就诊,经过急救处理和对症治疗及住院后积极的护理,均痊愈出院。
2 急救2.1 保持呼吸道通畅,解除呼吸困难:窒息是颌面部外伤中早期危及患者生命的严重问题之一,建立良好的呼吸道是处理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关键[2]。
抢救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头偏一侧,及时清理口腔、鼻内分泌物、血凝块、呕吐物及碎骨片、脱落牙齿等异物,以免堆积咽喉部造成窒息。
窒息的分类[3]主要为阻塞性,脱位性,狭窄性,阀门性及吸入性四种,对因血凝块或分泌物堵塞咽喉部导致的阻塞性窒息应立即用手(或裹以纱布)掏出阻塞物,或用塑料管吸出堵塞物,同时改变体位,采取头低侧卧位并清除分泌物,对舌后坠引起的应迅速用开口器撬开牙列,将舌前部牵拉至口外;对于上颌骨骨折移位等导致的脱位性窒息,应就地取材,用筷子等置于双尖牙部位加压,使上颌骨上提并将两端固定于头部绷带上;对咽部肿胀压迫呼吸道而引起狭窄性窒息,可从口腔或鼻腔插入通气管,以解除窒息;或用粗针头做环甲膜穿刺,随后气管切开;阀门性及吸入性窒息应进行气管切开术抢救。
颌面外伤健康宣教小知识
颌面外伤后请您注意:
1、避免情绪激动,血压上升导致出血部位的出血量增加。
2、饮食:①颌面部骨折.咀嚼困难时应该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质食物,每2个小时一次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提高机体修复能力以利于创伤的恢复②颌面部肿胀严重,吞咽困难时可给予鼻饲流质食物,每2个小时一次,每次量不超过200ml,每次喂食后注入少量温水避免堵塞胃管,下床活动时鼻饲管固定在耳后防止脱出。
3、口腔卫生:用漱口液每日至少6次含漱,张嘴受限患者,家属应协助做口腔护理,可使用注射器把漱口液注入口腔内,完后吸出.小儿则需要家长使用棉棒进行口腔护理.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异物,血凝快等,避免激发感染。
4、体位:宜取半坐卧位以利于伤口渗出物的引流,减轻颌面部损伤后的血肿肿胀。
5、受伤后48小时内可冰敷受伤部位,以利于消肿.48小时后避免冰敷。
6、并发症的预防:尽量将口腔内分泌物,血凝块吐出,勿咽下,避免误吸引起的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出现剧烈头疼恶心喷射性呕吐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等情况说明可能合并颅脑损伤,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进行紧急处理。
7、住院每日下午输完液体后请到1楼口腔外科换药,无特殊情况7-10天拆线。
冰敷在口腔颌面部损伤运用的护理体会口腔颌面部外伤、骨折很常见,由于口腔颌面部神经血管丰富,组织疏松,受伤后局部出血较多,疼痛剧烈,肿胀明显,组织内容易出现血肿而引起感染。
局部组织的肿胀和剧烈疼痛,不仅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还会引起病人的焦虑、恐慌,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
局部冰敷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神经末梢敏感性,同时通过刺激冷感受器引起血管收缩,起到止血、减轻水肿及渗出的作用,从而降低充血压迫所导致的疼痛,减少了止血消肿止痛药物的应用,促进伤口早期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我科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对100例患者使用冰敷疗法,进行观察研究。
现将我们运用冰敷疗法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10年01月-2012年12月我科运用冰敷疗法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1~74岁;颌面部骨折早期30例,颌面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29例,埋伏阻生牙拔除术后26例,术后高热(38.5-39.6℃)患者15例。
2冰袋制作将使用过但未插过输液器的输液软袋100ml进行浸泡消毒,注入自来水100ml,红墨水1ml,排尽空气后贴好标签,置入冰箱冷冻备用。
3运用3.1用于止血、止痛、消肿3.1.1运用时机: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受伤后36-48小时内应尽早给予冰敷;开放性骨折患者及时给予清创缝合,无菌纱布包扎后再给予冰敷;面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阻生牙拔除术后的全身麻醉患者,早期冰敷应在麻醉清醒后6小时进行,局部麻醉患者术后2小时冰敷即可进行。
3.1.2方法:清醒患者取坐位或者半坐卧位,将冰袋取出用双层纱布或单层毛巾包裹,敷于患处至冰块完全融化(约30分钟),间隔1小时同法再次冰敷,如此持续24小时。
3.2用于降温3.2.1运用时机:高热(体温超过38.5°C)患者立即给予冰敷降温。
3.2.2方法:将冰袋取出用双层纱布或单层毛巾包裹,敷于患者前额,腋下,腹股沟区,腘窝等大血管行经处,同时保持病房内空气流通,让患者多饮水,30分钟取出冰袋,过30分钟后测量体温。
口腔科手术后护理1.注意术后出血:手术后可能出现轻微的出血,这是正常的。
但如出血过多或持续不止,应立即就医。
在手术后的数小时内,避免刺激伤口,如不咳嗽、打喷嚏或使用吸管等。
2.使用冷敷止痛:手术后会感到疼痛和肿胀。
可以在手术部位轻轻敷冰袋,每次15分钟,间隔15分钟。
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3.控制饮食:手术后会感到不适,可能会影响进食。
在手术后的前几天,避免食用辛辣、酸性或硬质食物,选择软食和流质食物,如汤、果汁和冰淇淋。
4.避免吸烟和酒精:吸烟和酒精会延缓伤口的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
应在术后至少48小时内避免吸烟和酒精。
5.保持口腔清洁:手术后应坚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在手术后的第二天,轻轻漱口,避免用力刷牙。
在手术部位附近使用软毛刷,避免刷到伤口。
在医生的建议下,可以使用盐水漱口或漱口水,以帮助保持口腔清洁。
6.注意伤口的保护:避免用手触碰伤口,以防感染。
保持口腔的清洁和正确的漱口卫生也能帮助伤口的愈合。
7.注意药物的使用: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
如果医生开了抗生素,应按照剂量和频率服用,直至完成疗程。
止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但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8.遵循医生的指示:手术后,医生会给出特定的护理指示。
应仔细阅读并遵循这些指示,在复诊时向医生询问任何问题或疑虑。
9.避免剧烈活动:术后应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增加伤口出血或感染的风险。
10.正确饮水:避免使用吸管饮水,因为吸管可能会引起伤口出血或感染。
应小口小量地直接喝水。
以上是口腔科手术后的一些护理建议,希望能对术后恢复有所帮助。
重要的是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其汇报任何不适或并发症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