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第1课时)教学详案
- 格式:docx
- 大小:39.94 KB
- 文档页数:5
2、试一试:
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了伤,校服也磕破了。
回到家里,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1)我要点评:
(2)添枝加叶:
第一,增加细节。
如“我”是怎样“不小心”才摔跤的?是踢到了石子什么的,还是一路上有心事、在走神?“我”摔倒时有多狼狈?手哪里受了伤?伤得如何?回到家里,长辈们说了什么?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是怎样的?他们心疼“我”还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如有没有观察“我”的伤情,有没有给“我”处理伤口?等等。
第二,融入感情。
如“我”摔倒后,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发现自己受伤后,是沮丧害怕,还是在自我安慰?回到家里,在长辈的关爱和心疼面前,“我”又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在记事的基础恰当抒情,才能把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3、美文欣赏:
那天下午放学,我家隔壁的阿姨来接孩子,对我说奶奶病了,叫我快点回家,当时我眼眶红了,因为我不知道奶奶为什么会生病,妈妈经常出差办事,都是奶奶在照顾我。
(着急回家原因)
我心急如焚,哭着跑回家(心理状态),不小心摔踢到了一块石头,重重的摔了一跤,手擦破了一大块皮,鲜血直流,校服也磕破了,露出膝盖红彤彤的肉。
可是我不觉得痛,一路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
扑倒奶奶床前,奶奶看到我脏兮兮的模样,搂着我哽咽着说“我的心肝宝贝呀,你怎么伤成这样,可心疼死我
备注:1、教学反思必须手写。
2、要有详细的二次备课。
3、根据实际上课时间,准确填写。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三篇】学会记事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知识回顾、样例分析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完整、清楚的方法。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教学难点:掌握将事件叙述得生动具体的方法,写好事情的经过。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并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本节课会使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讲练结合,协助学生掌握将事件叙述清楚明白、生动具体的方法。
2.写作部分相对独立,又要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本课充分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所选材料立足教材及课外名著,促动阅读与写作的结合。
3.写作素材为电视剧《西游记》中剧情,一方面学生较为熟悉,方便写作;另一方面,写作内容有意思,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4.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思考、写作、交流,教师适当点拨,授之以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计活动,话语导入导语:入学以来,我们一直认真观察、体验初中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的丰富多彩。
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我们在写作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但是,同学们在记事过程中还存有着一些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能有所提升。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将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节用文字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引入新课。
(二)观看剧情,列情节思路1.学生观看86版电视剧《西游记》第3集中孙悟空被派看守蟠桃园,偷吃仙桃的情节(时长:5分33秒)。
看完后,请同学们先列出写作的情节思路。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经典课文中叙事部分,学习写作中记叙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感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学会描述生活,享受品味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写作中记事的技巧,能清楚记事,并在记事中传达情感。
2.难点:领悟清楚记事的要领,并体会丰富情感的句子在记事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作文六步导写法:设境入题——例文引领——方法导航——实战演练——交流思辨——总结提升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设境导入:老师有一件事想和大家分享(出示PPT:老师批评了一位同学)。
关于这件事,哪位同学想知道什么都可以问我。
导入课题《学会记事》,得出记叙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回顾经典:回忆《散步》,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初春地点:田野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起因:母亲老了,应该多走走经过:散步中,意外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结果:走小路3、方法导航:交代清楚六要素是记事的基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4、实战演练: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伤了,校服也磕破了。
要求:丰富后三个要素,即起因、经过、结果。
(可选一方面写)提示: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手受伤的程度和校服破成什么样子。
5、回顾经典:回忆《秋天的怀念》,思考文中回忆了几件有关母亲的事,用墨最多的是哪一件。
6、方法导航:记叙多件事时,要注意按照情节的需要安排事件的先后,同时要注意选取一件最能表现主题或人物的事情详写。
7、实战演练:那天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手受伤了,校服也磕破了。
回到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心疼,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要求:如果还是这一天,再选取别的事情表示家人对我的疼爱。
应该怎样构思?8、回顾经典:回忆《秋天的回忆》,比较两组句子的区别。
学会记事【教学目标】1.明确如何正确叙事,交待清楚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叙事。
2.结合所列的作文提纲,对如何有序叙事,做到心中有数。
3.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叙事,合理选用叙述方式。
教学方法巩固知识,讲练结合。
学法【教学过程】一、巩固知识我们以前学习过的课文以记叙文居多,我们对记叙文应该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这节课我们来总结一下记叙文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问题进行思考。
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指的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明确: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表达方式为主,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表达方式为辅,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的六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交待要素过渡:通过复习,我们知道记叙文的一般特点,作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交待清楚的要素。
那么,在写作中,如何把记叙的六个要素交待清楚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际的演练来探究一下。
(多媒体显示)乌云像一口大黑锅牢牢地罩着大地,扯天扯地的雨丝织成一张密不可破的网,迷蒙的雨雾像幽灵一样跟随着落魄的行人,似乎到了世界的末日。
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泥泞的世界,好像没有尽头。
正逢放假,我深一脚浅一脚踏上回家的路,想一想这一段时间在学校的表现,想到这次考试的成绩,一波波惆怅顿时涌上心头,我几乎失去了回家的勇气。
然而,我又能到什么地方去呢?我该怎么面对父母那苍老而又充满期待的眼睛呢?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怎么走到家的。
刚进家门,一股温馨的气息拥抱了我,我只感到忍了很久的泪这时竟不争气的涌了出来。
一切正如我所料,爸妈已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要为我洗尘,“爸……”妈字还没有喊出口,喉咙就像被什么塞住了似的。
这时爸妈已经把我背上的书包接了过去,“晓杰,快坐下来吃饭,我们已经等了好半天了。
”我慢慢的坐下来,望着满桌丰盛的菜肴,却没有一点味口。
深深的愧疚自责一点一点的吞噬着我的心,满腹的愁绪顿时化作苦水,我真想一下子把它们吐出来。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力求把事情写具体教学目标1.清楚地交代记叙文的六要素,力求把事情写完整。
2.进行适当的细节描写;抒发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1.细节要抓住、语言锤炼。
2.说真话,诉真情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叙事一般要写清楚事件发生的开端、发展经过和结局。
要清楚地记叙一件事,动笔之前想清楚事情涉及的人物、地点、时间、事情的来龙去脉,理清事情发生的顺序,然后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这样叙述出来的事情要素是完整的。
但这样的文章还不够具体,缺乏感人的力量。
如何把文章写得具体写生动感人呢?明确本节课训练重点:1、注重细节描写2、说真话、诉真情。
语言要锤炼,细节要抓住一、经典回顾:回顾《秋天的怀念》说说下列几句话是怎样表达作者情感,给人以感染的。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温馨提示:抓关键词;体会细节描写二、明确内涵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的描绘,以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提示:不求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三、例文点评--体会细节描写的方法作用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并作简单的评析1、七年级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接电话的是妈妈,我说,妈妈我想你,妈妈说她也想我……我的评析:2、七年级刚住校,我是那么的不适应,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陌生的同学,陌生的教师,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学习内容,连自来水里流出来的水都是陌生的,晚上醒来,想起妈妈的笑脸,爸爸的大手,奶奶的唠叨,爷爷的叮咛,泪水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我的评析:3、七年级刚住校,我很想家,就打电话回家,“叮……叮……”电话通了,我仿佛看见妈妈正在洗衣,听到铃声,她立即放下衣服,跌跌撞撞地奔向电话,嘴里还不停地说:“别着急,我来了!”她哪里知道我根本听不到!“喂?秀,是你吗?”是妈妈的声音!我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写叙事作文。
具体来说,要求学生能够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述事件,并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和叙述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真实情感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述事件,并交代好事件的要素。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和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教学准备:本节课需要使用课件。
第一课时(总第18节)导入: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些是值得赞扬的,而有些则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
将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如何将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新授:请同学们阅读《学会记事》,并交流阅读心得。
讨论:首先,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件事情总是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读者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但是,交代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其次,条理要清晰。
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晰明白。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1.顺叙。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2.倒叙。
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插叙。
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第1课时)教学详案《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2.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条理,懂得写事情要抓住重点。
3.记事要写自己经历的事,要有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教会学生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哲理,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1.重温《散步》一文,理清写作脉络。
2.复习《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的第二题,体会细节中蕴藏着的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些事情却给人以深刻的教训。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二、写法指导记事就是叙述事情,叙事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有条理地写出来。
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其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文的“六要素”。
那么,如何记事呢?这里介绍三种方法:方法一写清楚(写明记叙要素,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叙事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
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例如:(引导学生填写教材中的表格)点评: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中散步的事情,其中重点写了选择路线的经过。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同意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就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作者这样写,将一家人散步的过程交代得完整、具体、清晰,并且突出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目标1. 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2. 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
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流耳闻目睹或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
难点:明确何为快乐,理解快乐的理由,理解快乐的因人而异,因时境而异。
明确如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快乐。
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导入:各位同学,你们都过得快乐吗?快乐的,请举手!(请某位同学开始统计人数)不快乐的举手!不知道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举手!(请统计者念出数据)可见,快乐和不快乐的都占极少数,大部分同学都不能肯定自己是快乐还是不快乐。
今天,我们就围绕“快乐”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和写作。
现在,就请几个觉得快乐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身体验到的快乐情景,别忘了把快乐的原因讲清楚。
请大家在听的时候想象一下那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和滋味。
指名学生描述,其他学生听、记。
各位同学现在是不是都很想把自己经历过或耳闻目睹的难忘一乐讲给大家听呢?那么,为了你的描述更精彩更有条理,还请大家耐住性子,把它们用文字或者简笔画表现出来吧。
请大家尽可能描写出快乐的个性化表现形式。
写画好后,可别藏着,一定要让同学分享一下你的快乐。
1.学生写作。
2.交流分享。
分享了几个同学的难忘的快乐之后,有的同学一定很想弄清楚自己到底为什么快乐或不快乐吧?那么就请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在本子上写一写。
然后分析一下这个原因对你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方面有什么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你愿意继续享有这种快乐呢?还是陷在这种不快乐中不愿自拔?最后说说你的打算。
然后我们再集体交流。
我们了解了几位同学的心情,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快乐,关注了某些同学的苦恼。
我们也就更能明白,我们同龄同学之间可以有许多的共鸣,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感悟。
现在大家可能都想就“快乐”这个话题正式写成一篇作文了吧。
先别着急,我们下节课还有一篇很有趣的文章要欣赏,欣赏完了再写,可能会在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上突破自我,达到一个新的作文水准哟!教学反思: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一、交友之道1、永远记住,你需要别人的尊重,和别人需要你的尊重一样多。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作文指导《学会记事》❖【情窦初开】(导入新课)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立竿见影】(教学目标)1.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顺序;交代清楚事情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重点)2.完整具体曲折叙写亲身经历的事;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难点)3.留心生活,培养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第一节作文指导课❖【开门见山】(例文剖析)一、回忆本单元《秋天的怀念》《散步》在记事上有些借鉴的地方。
(一)《秋天的怀念》1.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
2.多处人物描写,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
(二)《散步》1.用一件小事来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呈现多元化的主题,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2.两处景物描写,烘托一家人散步的愉悦心情,映衬家人之间的和谐温馨,表达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3.多处运用对称句描写人物的语言和“我”的心理,更加真实可感。
二、读同学的作文,完成学习任务雨中送伞①那天,是一个同往常一样的一个星期五,但那天的天气却很差,下着瓢泼大雨,刮着呼呼的风,天空中时不时地传来轰轰的雷声。
②和往常一样,向家里打一个电话,但接听电话的却不是爸爸,也不是妈妈。
一声颤抖的“喂”震撼了我,电话那边传来一个断断续续的声音,“是亮亮吗?”我连忙答道:“嗯,爷爷,没什么事,再见!”说罢就挂掉了电话。
③一个人坐在向家驶去的汽车上,心中想着:“接电话的为什么不是爸爸妈妈,哦,他们今天肯定不在家,但为什么不要爷爷来接我呢,下车的地方到家的那一段路怎么走呢?淋雨就淋雨。
”④终于到了,想到自己将在这昏黑的地方,冒着风雨奔跑,却又有一些恐惧。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结合阅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3、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二、重难点1、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
2、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学会记事2、师:什么是记事文章呢?顾名思义,记事类文章就是用语言文字将一件或几件事的发生、发展、结果全过程有条理地记下来,让更多的人去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自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教有。
记事文章是最基本的写作,想要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就可以从记事练起。
(二)了解记事文章的特点。
1、记事,就是有目的地记述事情,即记叙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
2、记事的文章,要以叙述事情为主,表现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事情的某种态度和看法。
(三)写好记事的文章应注意的事项。
1、选材要精,要选择典型事件,选自己熟悉的事来写。
典型事件就是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要尽量选择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感受深刻的事来写。
这样,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并能反映出真情实感。
2、叙事要清楚具体。
任何事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记事文章,就是按事情的发展规律,把事情交待清楚。
一般要对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交待清楚,其中起因、经过、结果尤为重要。
写事件,还要抓住一定的线索。
因为线索是将一种事物贯穿全篇而成为情节发展的脉络。
抓住了线素,才能确定材料的取舍,突出中心。
3、要安排好记叙顺序。
在现实生活中,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是有头有尾,有一定次序的。
记叙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它所记叙的事情也应当有一定的次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当然,在具体写作时,不一定要采用顺叙的方式,也可采用倒叙,设置思念,按顺序解悬揭题,还可在行文中进行插叙,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叙事完整,中心明确。
讲授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老师知道大部分同学都怕写作文,每次写作文都很辛苦,20分钟都想不好一个开头。
好不容易写出来,一件事没有叙述清楚,或者没有真情实感,或者详略不当。
那么怎样做到叙述一件完整的事,详略得当,表达出真情实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叙一件完整的事。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
②是否有前后连贯的情节。
③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
④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2.叙述事情要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晰。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
所谓“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
即前面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
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1)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我们作文普遍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会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
2.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条理,懂得写事情要抓住重点。
3.记事要写自己经历的事,要有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掌握记事的六个要素;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教会学生从平常小事中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哲理,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课前准备1.重温《散步》一文,理清写作脉络。
2.复习《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的第二题,体会细节中蕴藏着的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些事情却给人以深刻的教训。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二、写法指导记事就是叙述事情,叙事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有条理地写出来。
事情的来龙去脉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其中,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文的“六要素”。
那么,如何记事呢?这里介绍三种方法:方法一写清楚(写明记叙要素,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在叙事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
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例如:(引导学生填写教材中的表格)点评:莫怀戚的《散步》写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中散步的事情,其中重点写了选择路线的经过。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后母亲改变了主意,同意走小路,走不过去的时候,“我”就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
作者这样写,将一家人散步的过程交代得完整、具体、清晰,并且突出了散步过程中的“分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方法二有感情(抒真情实感,做到说内心话,写亲历事)写自己的所作所为,写自己经历过的事,写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有真切感受的事。
在记事中抒发真情,忠于自己的感受。
例如: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选自《秋天的怀念》)点评:作者从生活中选材,写自己尽情宣泄心中的痛苦。
母亲“眼边儿红红的”,她和儿子一样痛苦。
提出推“我”去看花,是想排遣“我”心中的郁闷。
这种情感源于真实的生活经历,是发自肺腑的,所以有很强的感染力。
方法三细节描写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例如: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点评:这是《秋天的怀念》中的一处细节描写。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时,母亲便“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的悲观情绪。
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对身体的折磨,也显示着儿子身体残疾又内心绝望的状态对母亲精神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体现的是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三、实战巧练(一)练习“写作实践”一。
1.活动交流。
要求:学生阅读短文,讨论交流这个片段的优缺点。
(1)优点:记叙要素交代清楚。
(2)缺点:没有文采;缺乏细节描写,不生动;描写不细致;缺少人物感受。
写作提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添枝加叶”:一是添加细节,二是融入情感。
添加细节,如为什么摔跤,摔跤时的惨状,长辈看到后心疼的目光等。
融入情感,就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可以在叙事之中融入个人情感,也可以在结尾处抒发情感,以此点题。
2.学生写作。
3.展示点评。
摔倒以后那天下午,下了一场雨。
放学了,①我像往常一样,戴着学校统一发的小黄帽,走在回家的路上。
忽然,一阵风吹来,掀飞了我的帽子。
我一边追帽子,一边还要躲着地上的小水坑。
②“汪!汪!”一只个头和我差不多的大黄狗在巷口朝我狂叫,我被吓了一跳,看看前面一片水洼,奋力起身一跃!③扑通,我摔了个大马趴。
哎哟,这一跤可摔得不轻:脸上“破了相”,青一块,紫一块;校服撕开了一道口子,身上沾满了灰黄色的泥水……④大黄狗被它的主人喝止了。
我狼狈地往家走,顾不得路上人们诧异的目光。
满腹委屈地敲门,开门的是奶奶。
她一见我这样,急切地问:“这是怎么了?”在客厅看电视的妈妈和爷爷也循声赶到了门口,心疼地看着我。
⑤“这是怎么摔的?和同学打架了?”妈妈着急地问。
我委屈得想掉泪,不过还是忍住了。
还是爷爷会心疼人:“快进来,先去洗洗。
”我刚准备洗澡,爸爸回来了。
“哟,这是怎么了?被狗追了?”可不是,还真是这样。
⑥…………我洗完了澡,换好衣服。
一家人围着我,奶奶和妈妈听我说完后,嘱咐我以后走路要小心。
爸爸则说:“这也是对你这小小男子汉的锻炼。
”这是一次“幸福”的摔倒。
⑦写法点评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
②起因:追帽子。
③被大黄狗惊吓。
“跃”字用得精当传神。
④摔跤后的惨状。
⑤突出家人的神态。
⑥人物语言符合各自的身份。
⑦结尾简洁自然,耐人寻味。
教师总评:这篇短文对事情进行了“添枝加叶”,细致地描写了“我”摔跤后的惨状。
通过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了家人着急、心疼的内心活动。
语言生动形象,又不失幽默诙谐。
(二)练习“写作实践”二。
1.活动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快乐,有多少事使你感到苦恼,又有多少事使你感到尴尬?而每一件事又发生在一瞬间,又有多少令你难忘的“那一次”?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攫取生命中难忘的“那一次”。
写作提示:(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
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2)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2.学生写作。
3.展示点评。
那一次,我真快乐“喂,老师似乎真的生气了!”“是啊,你看,她的脸都红了呢!”“眼睛瞪得好大,而且都是怒火。
”①同学们在那里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但一看到老师的反应,都戛然而止了,似乎约好了似的。
听到同学们的议论,看到老师的反应,我的心一阵阵狂跳,我真想大声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②唉,这一切都是一个单词惹的祸。
今天是外语公开课,同学们都憋足了劲要好好配合老师讲课。
③学到“love”这个词的时候,老师要举例子,还没开口,一心想要表现一下的我脱口就说:“I love you.”本来没什么,学生对老师,就像孩子对父母一样,老师那么关心、爱护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她的。
可是当时是一堂公开课,而且那些老领导们似乎最受不了的就是这个。
他们立即像发蔫了的橘子,皱起了眉头,显出一脸惊奇的样子。
④本来笑眯眯的英语老师,在那一瞬间凝固了笑脸,为这突如其来的“爱”。
我也为自己无心犯下的“错”一阵懊恼。
老师显然看到了领导们的严厉表情和算不上幸灾乐祸的目光,她的脸一下子红了而且是通红。
⑤于是,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老师的眼珠快速地转了转,她可能在想该怎么收场。
我的心在突突地跳,我不知所措地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
只见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用肯定的眼神看了看满脸期待的校领导。
“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教师节!”“你们最想对老师说的话是什么呢?”“I love you!”“好了,‘love’这个词看来大家都会用了,咱们继续下一个。
”⑥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松了一口气,我那一颗七上八下紧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我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回头看看那些挑剔的领导们,嘿,他们也一个个没有了严厉的表情,而换成了微笑的默许。
阳光很暖和,从窗外斜射进来,很温馨的场面。
⑦老师最后说:“我也爱你们。
”我大声地和同学们回答:“老师,我们爱你!”那一次,“闯了祸”的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那快乐源自纯真的爱!写法点评:①巧设悬念。
文章开头通过对话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吸引读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呀?②心理描写,表现出“我”的紧张不安与后悔。
③作者把事件安排在一次公开课上,这样就无形中体现了事件的不同寻常。
④通过领导们的严厉表情侧面写“我”在公开课上“惹了祸”。
⑤运用神态描写,写出了老师对于“我”的突然表现感到很尴尬。
再设悬念:老师会怎么收场呢?⑥这段对话表现了英语老师是一个非常机智,讲究教学艺术的老师。
⑦此处的景物描写恰当地营造了“温馨的场面”,表现了人物轻松愉悦的心情。
教师总评:这是一篇构思精妙、内容充实、引人入胜的佳作。
叙事完整,详略得当。
整篇文章描写生动,除了精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对自己心理的描写也极具表现力。
前半部分的紧张和后半部分的快乐都让人感同身受。
同时,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富有爱心和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形象。
设置悬念和侧面烘托运用得也非常成功。
〖BG)F〗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学会记事”的三种方法:写清楚,有感情,语言通顺。
通过写作练习,大家基本掌握了这三种方法,希望大家在日常写作中勤加练习,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业修改自己本节课的作文并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
六、板书设计学会记事 {写清楚有感情语言通顺七、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