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颈内静脉淋巴结细针穿刺
- 格式:docx
- 大小:37.34 KB
- 文档页数:2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记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点儿高大上,对吧?别担心,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高大上”的过程,让你轻松搞懂这门医学“黑科技”。
想象一下,我们在医院,医生穿着白大褂,脸上挂着微笑,准备进行一项“神秘”的操作。
这时候,病人往往有点儿紧张,心里想:“哎呀,这到底是什么鬼啊?”颈内静脉穿刺就是给病人放一根管子,方便以后给药或者抽血,简单又实用。
先来聊聊准备工作。
医生需要提前准备好工具,像是针头、导管、消毒液这些,真是应有尽有,像开箱新玩具一样。
不过可别小看这一步,准备的过程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致入微,万无一失,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医生在准备的时候,嘴里还可能念叨:“安全第一,咱们一定要小心。
”哎,听着这话,就像老妈在叮嘱,心里暖暖的。
然后,进入“战斗”阶段。
医生会让病人躺好,找到合适的位置,接着用消毒液把要插针的地方擦干净,像是给小姑娘扎花一样小心翼翼。
再来就是麻醉了,别担心,医生会给你注射点局麻药,稍微有点儿刺刺的感觉,但没事,片刻就过去了。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哎,真没想到,打针也可以这么轻松。
”哈哈,这就是现代医学的魅力啊!医生要找到颈内静脉的位置,咦,这可不是随便摸摸就能找到的。
这就像是探险家寻找宝藏,得靠着技巧和经验。
医生会用手轻轻按压,感觉静脉的脉动,哇,真是一门艺术!找到目标后,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插入针头,像是给小鸟喂食一样,细腻又温柔。
这个时候,病人可能心跳加速,紧张得有点儿冒汗,但别担心,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治疗。
等到针头成功进入静脉,接下来就是放管子了。
医生会把导管慢慢插入,简直就像在给花园里种花,轻轻松松。
这时候,医生可能还会跟你聊聊天,问问你最近的趣事,像老朋友一样,让你放松下来。
你会发现,紧张的气氛逐渐消散,变得轻松愉快。
插管完成后,医生会用胶带把管子固定住,像是给它穿上小衣服,呵护得可真周到。
然后就是清理现场,收拾工具。
这时候,你可能会松一口气,心里想着:“嘿,这也没那么可怕嘛!”医生也会松一口气,暗自庆幸这一切都顺利进行。
经皮颈内静脉置管术标准操作规程一、适应证1、有透析指征的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
2、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需要急诊进行血液净化医治的患者。
3、有可逆因素的慢性肾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
4、内瘘成熟前需要透析的患者。
5、内瘘栓塞或感染需临时通途经渡。
6、腹膜透析、肾移植患者因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透析。
7、其它原因需临时血液净化医治。
二、相对禁忌症:有明显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各类原因所致头颈部不能充分后仰者、颈部较大肿瘤者。
三、长处1)颈部易于保护,不易感染,使历时间相对较长。
2)颈内静脉压力较低,容易压迫止血。
3)血栓形成和血管狭小发生的机缘少。
四、缺点1 穿刺时对体位要求较高。
2 不够美观、影响头部活动。
3穿刺部位前路: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内推开颈总动脉,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即喉结/甲状软骨上缘水平)。
触及颈总动脉,旁开~1.0cm。
中路:胸锁乳突肌三角(以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胸骨头和锁骨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端作为穿刺点,约距锁骨上缘3~5cm。
颈总动脉前外侧。
后路: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作为进针点(锁骨上缘3~5cm)。
五、操作方式1、器材准备,20~40mg/dl肝素生理盐水、双腔留置导管全套、局麻药、注射器、消毒用物、无菌手套。
2 、体位:以右颈内静脉穿刺为例,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肩背部垫一薄枕,取头低位10°~15°。
3 、穿刺点选择选择中路法进针部位。
4、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用~1%利多卡因作穿刺点局麻。
5、用含必然量生理盐水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冠状面呈30°~45°,针尖指向同侧乳头,进针进程中边进边回抽。
有冲破感后如见暗红色回血,说明针尖已进入静脉内。
6、进针深度一般~3cm,肥胖者2~4cm,置管长度男性13~15cm,女性12~14cm,小儿5~8cm。
7、维持穿刺针固定,由导丝口送入导丝。
8、导丝进入15~20cm后拔出穿刺针,将导丝留在血管内。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和测压20世纪50、60年代,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评估血容量、前负荷及右心功能。
近年来,由肺动脉压监测的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所以CVP监测的临床应用增多。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主要经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将导管插入到上腔静脉,也可经股静脉或肘静脉,用较长导管插入到或下腔静脉,目前在心脏和重危病人中应有较多,一般较为安全,但如果操作者技术不熟练,也可能发生气胸和出血等并发症。
一、适应症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测压常用于脱水、失血和血容量不足,各类重症休克、心力衰竭和低排综合征,以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等心脏大血管手术和其他重危病人,其主要用途如下:1、监测中心静脉压。
2、静脉输液、给药。
3、静脉高营养疗法。
4、抽取静脉血、放血或换血。
5、插入肺动脉导管及经静脉放置起搏导管。
6、经静脉抽吸空气及急诊血液透析。
二、穿刺插管方法(一)颈内静脉穿刺插管1、颈内静脉的解剖特点颈内静脉从颅底静脉孔内穿出,颈内静脉、颈动脉与迷走神经包裹在颈动脉鞘内,与颈内和颈总动脉伴行,先位于颈内动脉后侧,然后在颈内与颈总动脉的外侧下行,最后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处,颈内静脉在颈总动脉的外侧稍偏前方。
颈内静脉上段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内侧,中段在胸锁乳突肌两个头的后方,下端位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构成的颈动脉三角内。
该静脉末端后方是锁骨下动脉、膈神经、迷走神经和胸膜圆顶,在该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汇合后右侧进入右头臂静脉,左侧进入左头臂静脉。
右胸膜圆顶较左侧低,右侧颈内静脉的穿刺点到乳头的连线,几乎与颈内静脉的走向平行,容易穿刺,更不会穿破胸导管,所以右颈内静脉是选择的途径。
2、穿刺插管器材单腔套管针,一般成人用16G;穿刺针18G,长5~10cm;导引钢丝30~45cm。
J型钢丝的优点是易通过静脉弯曲处,其粗细是以顺利通过穿刺针为合适。
其他类型导管:如长期留置于中心静脉内,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导管;婴细儿中心静脉导管,末端为双腔或三腔导管,以及其他加长导管,适应各种途径和不同病人的需要。
超声穿刺活检术的详细操作步骤要点1.在进行穿刺前,要评估禁忌证及适应证,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
2.在进行甲状腺、颈部淋巴结穿刺时要注意选取安全路径,避开颈部重要的血管及神经。
3.超声引导肝穿刺活检须使活检针通过一段正常肝组织(>1cm)后再进入病变。
4.在进行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时,通常选择肾下部皮质较厚处。
一、甲状腺甲状腺穿刺活检包括甲状腺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FNA)和甲状腺穿刺组织切割活检术。
目前这两种方法均是甲状腺弥漫性疾病及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
但FNA亦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某些情况下假阴性率较高,难以得到组织病理学结果。
甲状腺穿刺活检是用具有切割作用的活检针切取甲状腺组织或病变组织,供组织病理检查。
该技术最初由Hayes在1930年开始,随着现代超声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显像对病灶范围、性质和状态的确认已有较高的水平,使得这种在影像技术引导下的穿刺方法,具有穿刺部位选取准确,标本取材满意、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较低的优势,可以明确甲状腺疾病的病理性质,指导临床治疗。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甲状腺结节具有可疑恶性超声特征。
(2)影像学检查(如放射性同位素、CT及MRI)提示甲状腺有可疑恶性结节,而且其部位能被超声显示者。
(3)弥漫性甲状腺疾病。
2.禁忌证(1)有出血倾向者。
(2)神志不清不能合作者。
(3)甲状腺自身条件较差,如病灶较小或严重钙化,超声引导下无安全穿刺路径,不能避开大的血管、神经、气管、食管或骨骼。
(4)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血流较丰富,易出血。
(二)治疗原则1.操作原则(1)评估患者是否符合适应证、禁忌证。
(2)超声检查定位。
(3)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4)操作结束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器材准备常规选择高频线阵探头,无菌手套,无菌穿刺包,探头无菌保护套,酒精,碘仿,穿刺活检枪(16G或18G,长度常规选10-16cm),2%利多卡因(5ml),无菌耦合剂,穿刺引导架,滤纸片(常规3条),福尔马林液体盒,胶布。
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1、体位:病人取头低15-20度,若病人存在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则可保持水平卧位穿刺。
肩背部略垫高,头转向对侧,使颈伸展。
2、戴消毒手套,消毒皮肤、铺洞巾。
3、选择穿刺点:触摸胸锁乳突肌和锁骨头以及与锁骨形成的三角,确认三角形的顶点为穿刺点;或取锁骨上3cm与正中线旁开3cm的交叉点为穿刺点。
4、局麻:用细针(5ml注射器)连接盛有局麻药物的注射器,在皮肤穿刺点处做皮丘,并做皮下浸润麻醉。
5、细针试穿:细针针干与中线平行,与皮肤呈30-45度角进针,边进针边回抽,保持注射器内轻度持续负压,徐徐进针。
当针尖进入静脉时,常有突破感,回抽出暗红色血液并且血流通畅。
一经成功,认准方向、角度、和进针深度后,拔出试穿针。
6、粗针穿刺:换粗针以同样方法,沿细针的方向、角度、和深度进行穿刺。
7、放置导丝:成功后,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导丝自穿刺针后插入,保留到钢丝约40cm时拔出穿刺针。
8、扩皮:沿导丝插入静脉扩张鞘,接触皮肤后按同一方向旋转,随导丝进入血管后撤出扩张鞘,并以左手用无菌纱布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
9、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右手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插入颈内静脉,一边推进一边撤离导丝,尽量保持动作协调,当导管进入14cm时,即可完全抽出导丝;10、再次回抽确认:用装有肝素盐水的注射器与导管尾端相接,反复抽吸2-3次均可见顺利回血时,向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2-3ml;同时用卡板锁定导管,撤下注射器,拧上肝素帽;11、固定:用缝合针将导管固定片在近穿刺点处缝合固定,用酒精棉球擦除局部血迹,待干后再用无菌敷贴固定,撤除洞巾即可与输液管连接。
解剖:颈内静脉起始于颅底,在颈部颈内静脉全程由胸锁乳突肌覆盖。
上部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颈总动脉的前外方,在胸锁关节处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
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放射肿瘤治疗学》练习题精选(含答案)1、单项选择题外阴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
A.基底细胞癌B.腺癌C.恶性黑色素瘤D.鳞癌E.纤维肉瘤本题答案:D2、单项选择题食管入口相当于以下哪个颈椎水平()A.第三颈椎B.第四颈椎C.第五颈椎D.第六颈椎E.第七颈椎本题答案:D3、单项选择题患者男,67岁,明确诊断为局部晚期胰腺癌。
为明确病变范围并进行放射治疗靶区的设计,应检查()。
A.胃镜B.消化道钡剂造影C.腹部CT(增强)D.腹部B型超声E.腹部X线片本题答案:C4、单项选择题骨转移瘤最常见的症状是()。
A.软组织肿块B.功能障碍C.疼痛D.病理性骨折E.畸形本题答案:C5、单项选择题宫颈癌传统腔内治疗三大体系为()。
A.斯德哥尔摩法、巴黎法、曼彻斯特法B.斯德哥尔摩法、heyman填塞法、巴黎法C.斯德哥尔摩法、heyman填塞法、曼彻斯特法D.斯德哥尔摩法、北京镭容器治疗法、巴黎法E.巴黎法,heyman填塞法、曼彻斯特法本题答案:A6、多项选择题患者男,58岁,因“上腹不适,偶伴疼痛6个月,进食不畅2个月”来诊。
近15d只能进流食,3个月内体重减轻7kg。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T36.3℃,P80次/min,R22次/min,BP85/130mmHg;ECOG=1;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无异常,HR80次/min,律齐;腹部未触及肿物,无压痛。
尚须检查()。
A.腹部B型超声B.胃镜C.腹部、盆腔CTD.胃肠肿瘤标志物E.骨扫描F.浅表淋巴结B型超声本题答案:B,C,D,F7、多项选择题患者男,60岁,因“发现右颈包块3个月,增大1个月”来诊。
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外伤、手术史;长期生活于原籍辽宁;吸烟30支/d×40年,饮白酒100ml/d×10年。
查体:一般情况可,KPS=80;右颈Ⅱa区触及1枚2.5cm×2.5cm淋巴结,质中,半固定,轻压痛;右侧扁桃体偏硬,右侧舌根偏硬,口腔未见明确肿物;间接鼻咽镜:鼻咽各壁结构正常;间接喉镜:喉及下咽结构正常,声带活动良好。
最新: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及颈部淋巴结穿刺专家共识(完整版)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和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该病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结节的5%~15%,甲状腺结节性质、淋巴结有无转移以及转移范围是甲状腺结节手术方式和治疗策略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术前精准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及甲状腺癌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目前诊疗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背景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技术是指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利用不同型号的穿刺针对甲状腺结节进行穿刺,获取细胞或组织样本,通过病理学对目标病灶性质进行诊断。
通常采用Bethesda报告系统及组织学诊断对甲状腺结节的病理学结果进行判读,同时可以对获取的甲状腺结节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如BRAF、TERT、RAS等),必要时对可疑淋巴结细胞学标本洗脱液行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in fine-needle aspirate fluid,FNA-Tg)检测,辅助细针抽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诊断和风险分层。
文献报道,粗针组织学活检(core needle biopsy,CNB)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71.4%;FNA的诊断准确度可达85%~94%。
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节的大小及内部特征、穿刺活检器具性能、实施穿刺活检技能水平(包括穿刺操作人员和细胞涂片操作人员)均直接影响着FNA的结果。
颈部淋巴是位于颏下三角内,收纳颏部、口底及舌尖等处的淋巴,注入下颌下淋巴结及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
颈部淋巴组织来自鼻、鼻窦、咽、喉、口腔和面部的淋巴回流。
为便于临床应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将颈部淋巴结划分为七个区。
颈部淋巴结也是多种恶性肿瘤转移的首发部位。
在临床工作中,超声检查可以精准地发现颈部各个区域的淋巴结,并对其大小、形态、位置、毗邻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估。
颈内静脉穿刺的三个入路
颈内静脉穿刺的三个入路分别是前路、中路和后路。
1. 前路:操作者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同时可以触及颈总动脉搏动的外侧,穿刺针指向同侧乳头,穿刺针与冠状面成30°\~45°角,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穿刺进入颈内静脉。
2. 中路:常选择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锁骨头以及锁骨上缘构成的颈动脉三角内进行穿刺,穿刺时针尖与皮肤呈30°\~4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穿刺2\~3cm即可以穿刺入颈内静脉。
3. 后路:往往是在胸锁乳突肌外侧缘的中下1/3处,约锁骨上方的5cm处进针,针尖保持水平,刺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深部,指向胸骨上切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根据医生的技术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经颈内静脉淋巴结细针穿刺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颈部淋巴结周围血管多,因此大血管旁淋巴结的穿刺活检难度大,风险高,穿刺时尤为谨慎。
本文对108例经颈内静脉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住院患者108例,男67例,女41例,年龄23~80〔平均(48.5±1
2.6)〕岁。
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仪器与方法应用LOGIQE9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
12.0MHz);18G巴德一次性PTC穿刺针。
术前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常规超声检查后确定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徒手轻压皮肤寻找安全路径。
穿刺针可靠近探头或远离探头,穿刺点与引导监视窗可相距较远,与皮肤保持一定角度(30°~60°)。
必须保持穿刺针位于扫查面内,并与扫查断面平行。
将穿刺针刺入皮下,以探头对颈内静脉加压,将穿刺针迅速穿过颈内静脉直刺入肿大的淋巴结内,反复抽吸2~3次。
快速抽出穿刺针,针吸物涂片行细胞学分析。
术后压迫止血5~10min。
2结果
所有穿刺操作顺利,其中3例(2.78%)出现术后并发症。
穿刺病理阳性率为82.41%(89/108),恶性病变67例(62.04%),可疑恶性病变22例(20.37%);病变性质不确定19例(17.59%),见表1。
3讨论
肿瘤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肿大多由恶性病变转移而来,穿刺活检可以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经颈内静脉淋巴结穿刺比一般穿刺活检风险大,难度高,要求操作方法必须准确,穿刺针
要与超声束成30°~60°角,而不是文献报道的垂直于超声束,必要
时才接近90°,以便观察针尖走向。
本研究结果低于国内文献报道,
病变不确定者略高于国内文献报道,原因在于穿刺淋巴结在血管旁,
淋巴结较小(约0.3~0.5cm),位置难固定,且穿刺针细,不易多次反
复抽吸,因此标本量少,导致结果不确定。
经颈内静脉淋巴结穿刺的禁忌证为上腔静脉综合征或颈内静脉大于同
侧颈总动脉的2倍。
本文3例穿刺后出现局部组织肿胀,经局部加压、注射止血药后消失。
经颈内静脉淋巴结细针穿刺可以安全、准确地为
临床提升诊断依据。
经颈内静脉淋巴结细针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