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新欲主任医师运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3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5.81 MB
- 文档页数:19
·专家经验·吴新欲主任医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孟和派第四代传人,“江苏省名中医”,全国第3、4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对心血管、消化等多系统的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笔者有幸随诊学习,获益匪浅,现就其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学术思想1.1精研中医经典、博采众家之长吴师认为,正确理解中医古籍的理论核心,是学好中医的重要环节。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指出“心水者,其人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其中身重而少气、喘咳不得卧、身重肢肿等症状,都与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十分一致。
许多经方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调理心肾阴阳的作用,使心肾得交,从而对慢性心衰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伤寒论》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此外,仲景所述“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均与心衰有一定的关系。
吴师强调中医理论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学习中医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做到师古而不拘经,博采众家之长,扬长避短,决不能墨守成规,通过不断实践,融会贯通,方能有所心得,有所创新。
1.2辨证辨病结合、熟练掌握“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吴师认为“同病异治”是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病情采取治疗的必然法则,“异病同治”则是中医学宝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一环,治疗疾病当从整体观念出发,重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强调“治病必求于本”。
如在治疗慢性心衰的过程中,在各个不同阶段可表现出咳嗽、心悸、喘证、水肿等不同的病症,治疗上在辨病的同时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的病症处方用药,谋求疗效。
临床上若只注重辨证,不强调整体的调节,治疗就会缺乏针对性。
对于许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疾病或疾病的某一无症状的阶段,如心衰无症状期,可因无证可辨而延误治疗;反之,只侧重于辨病,强调疾病病理改变,强调治疗的针对性,忽视疾病的动态变化及整体状态的调节,对于疾病的治疗,就会变得机械,劳而无功。
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作者: 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益气温阳利水法;心力衰竭;黄芪真武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
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病死率高。
1999年6月—2006年10月,笔者采用黄芪真武汤治疗CHF患者4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0例患者来源于湘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心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确诊为CHF其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60〜85岁,平均(68.35 士12.26)岁;心衰病史1〜10年,平均(5.76 士2.12)年。
原发病:冠心病28例,高血压心脏病36例,扩张型心肌病12例,肺源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
心功能分级:H级45 例,皿级39例,W级6例。
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
2组年龄、性别、病史、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心功能分级标准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 A) 1994年第九次修订的心脏心功能分级标准。
1.3纳入、排除标准符合CHF的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H〜W级,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肺源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及肝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心力衰竭。
2方法2.1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利尿剂、强心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B受体阻滞剂、硝酸酯、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真武汤。
药用黄芪120 g,茯苓9 g,芍药9 g,白术9 g, 生姜9 g,制附子9 g。
肿甚者加葶苈子、猪苓;便秘者加制大黄;纳差者加六曲、谷麦芽;胸闷者加薤白、瓜蒌皮;血瘀者加丹参、红花, 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疗程为2个月。
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沈文【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Ⅱ~iii 级,辨证属气(阳)虚水饮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益气、温阳、利水类中药(附片、干姜、茯苓、红参、麦冬、甘草等)加用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制剂或洋地黄),对照组仅用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制剂或洋地黄),连用14d 为1疗程,有效者休息2d 后再用1个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终止,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益气温阳利水法能有效改善心功能,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益气温阳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Warming Yang and diure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 heart function Ⅱ ~ III stage, differentiati on is Qi (Yang) deficiency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icacy of drinking water. Methods the Qi, warming Yang, diuresis medicine (aconite, dried ginger, tuckahoe, red ginseng, ophiopogon, licoric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diuretics, beta receptor blocking agent or digitalis),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only with Western Medicine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diuretics, beta receptor blocking agent or digitalis), used 14d to 1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est 2d after 1 courses of treatment, second after treatment termination, observes two group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results tonifying Qi, warming yang and diuretic can improve heart function, func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oobserve the efficacy of invigorating Qi and warming yang and diuretic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期刊名称】《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年(卷),期】2014(000)021【总页数】2页(P140-141)【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气(阳)虚水饮证;益气温阳;利水法【作者】沈文【作者单位】黔东南州中医医院,贵州凯里 55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病因致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是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复杂综合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治疗棘手。
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1. 引言1.1 疾病背景介绍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到身体各部位,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
患者表现出疲乏、气促、水肿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中医学的分类,特点是气血不足、循环淤滞,需要通过益气活血的方法来调理。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利用药物对症治疗,但效果有限。
益气活血利水方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益气补血、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功效。
通过调理气血、改善循环,可以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心功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希望能够验证益气活血利水方在治疗心力衰竭中的有效性,并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1.2 益气活血利水方的作用益气活血利水方是一种中医药方,具有益气、活血、利水的功效。
在中医理论中,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表现为心脏功能减退、气短乏力、水肿等症状,因气虚血瘀导致心脏供血不足,血液循环不畅,水液代谢紊乱。
而益气活血利水方可以调理气血,促进心脏功能恢复,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水液代谢,从而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益气活血利水方中所选用的药材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功效。
药材组合在一起可以互相配合,增强药效,达到益气活血利水的效果。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可以评估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000字】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方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目前,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生活负担和健康风险。
而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临床上也有一定比例,其心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2. 正文2.1 益气活血利水方的药材组成及功效益气活血利水方是一种中医药方,主要由多种药材组成而成。
益气化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兼水停证)患者心脏康复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征是心脏功能不足,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在中医诊断中,慢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和水停三证相兼,治疗主要以补气化瘀、利水排毒为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益气化瘀利水方作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以及其在心脏康复上的作用。
一、益气化瘀利水方的药理作用及组成益气化瘀利水方是一种中药方剂,成分包括枸杞子、黄芪、白术、茯苓、泽泻、当归、红花等,具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利水利尿、降脂减压等药理作用。
枸杞子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有促进心血管系统健康的作用。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柔肝、补气的作用。
茯苓具有利水利湿、解除浮肿之功效。
泽泻可利尿、消肿。
当归和红花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益气化瘀利水方的成分相互作用,既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和代谢功能,又能改善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促进心脏康复。
二、益气化瘀利水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1. 益气化瘀利水方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和容量负荷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
通过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利水利尿的作用,益气化瘀利水方能够改善心肌的氧供,增加心肌对氧的利用能力,调节心脏功能,提高心室收缩力和收缩时间,减少容量负荷,降低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
2. 益气化瘀利水方对血脂和血糖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常伴随着高脂血症和高血糖症,影响心脏功能的恢复和康复。
益气化瘀利水方中的茯苓、泽泻和红花均具有降脂和降血糖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代谢状态,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担,促进心脏康复。
3. 益气化瘀利水方对肺功能的影响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肺功能受损,容易发生肺水肿和呼吸困难。
益气化瘀利水方中的黄芪和白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化痰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肺部损伤,降低患者发生肺水肿的风险。
益气化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兼水停证)患者心脏康复的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气虚血瘀兼水停证是其常见的中医病证。
益气化瘀利水方
是一种中医药方,可以改善气虚、瘀滞和水湿的情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化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兼水
停证)患者心脏康复的观察。
通过对5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5例作为观察组,接受益气化瘀利水方的治疗;25例作为对照组,接受
常规医疗治疗。
治疗期为3个月。
结果显示,在治疗期后,观察组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包括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减轻,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其血液
循环功能和肌肉代谢能力均有所提高。
而对照组的症状和体征改善相
对较小。
结论表明,益气化瘀利水方对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兼水停证)患者心脏康复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但
是由于样本数较小,本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
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5例谢兴辉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9(030)006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黄芪、党参、附片、丹参、水蛭、白术、泽泻、麦冬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总页数】1页(P646)
【作者】谢兴辉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6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J], 刘革命;郭新侠;谢艳玲;熊尚全
2.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联合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 分析 [J], 耿冲;安冬青;谢冲;马文慧
3.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联合八段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J], 李斐媛
4.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J], 徐三彬;刘宗军
5.温阳益气、活血利水法对慢性心力衰竭左室重构的影响 [J], 刘革命;郭新侠;谢艳玲;熊尚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