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讲第五章 材料力学(五)
- 格式:doc
- 大小:290.87 KB
- 文档页数:3
材料力学性能第五章-金属的疲劳一、前言金属是工业中广泛使用的材料之一,而疲劳是金属失效的常见原因。
疲劳现象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由于应力的交变和变形的累积,导致材料最终发生断裂的失效现象。
由于疲劳是材料失效的高发期之一,因此疲劳强度及其寿命评估在工程实践中极其重要。
本文将对金属疲劳相关的概念、实验方法、疲劳表征和机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疲劳相关概念2.1 疲劳应力和疲劳极限疲劳应力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重复加载的最大应力,其值通常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疲劳极限是指材料在循环加载下,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可以承受的最大应力,其值也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2.2 疲劳曲线疲劳曲线通常是由应力-amplitude循环次数(N)图给出,包括S-N曲线和e-N 曲线。
其中S-N曲线是指材料应力振幅和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其垂直轴是应力振幅,水平轴是循环次数(N)。
e-N曲线是指材料应变振幅和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其垂直轴是应变振幅,水平轴也是循环次数(N)。
三、疲劳实验方法3.1 疲劳试验机疲劳试验机一般分为拉伸疲劳试验机、弯曲疲劳试验机和转子疲劳试验机等。
其中拉伸疲劳试验机主要用于金属杆件、薄壁件等线性部件的疲劳试验。
弯曲疲劳试验机主要用于梁疲劳试验,其挠度和载荷均可调节。
转子疲劳试验机主要用于模拟飞机、发动机等转子叶片的疲劳试验。
3.2 疲劳试验方法常用的疲劳试验方法包括:恒振幅疲劳试验、逐渐增加振幅疲劳试验、多级疲劳试验和积累损伤疲劳试验等。
其中恒振幅疲劳试验是常见的疲劳试验方法,以波形、频率和振幅不变的周期周次循环载入,记录疲劳寿命。
逐渐增加振幅疲劳试验是从小到大逐渐增加载荷振幅的疲劳试验,称为低对高试验。
多级疲劳试验则是将恒定载荷振幅的疲劳试验进行多个不同振幅载荷循环,记录没个载荷级的疲劳寿命,绘制多级S-N曲线。
四、疲劳表征4.1 疲劳极限疲劳极限是材料在循环加载下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疲劳极限的单位是MPa(N/mm^2)。
材料力学(土)笔记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1.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为研究等直梁在对称弯曲时的位移取梁在变形前的轴线为x 轴,梁横截面的铅垂对称轴为y 轴而xy 平面即为梁上荷载作用的纵向对称平面梁发生对称弯曲变形后,其轴线将变成在xy 平面内的曲线1AC B度量梁变形后横截面位移的两个基本量是挠度:横截面形心(即轴线上的点)在垂直于x 轴方向的线位移ω转角:横截面对其原来位置的角位移θ 梁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且横截面仍与该曲线保持垂直因此横截面的转角θ也就是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与x 轴之间的夹角度量等直梁弯曲变形程度的是曲线的曲率梁的变形还受到支座约束的影响通常就用这两个位移量来反映梁的变形情况梁轴线弯曲成曲线后,在x 轴方向也将发生线位移 但在小变形情况下,梁的挠度远小于跨长,梁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平坦的曲线横截面形心沿x 轴方向的线位移与挠度相比属于高阶微量,可略去不记因此在选定坐标后,梁变形后的轴线可表达为()f x ω=式中,x 为梁在变形前轴线上任一点的横坐标;ω为该点的挠度梁变形后的轴线称为挠曲线,在线弹性范围内,也称为弹性曲线上述表达式则称为挠曲线(或弹性曲线)方程由于挠曲线为一平坦曲线,故转角θ可表达为''tan ()f x θθω≈== 称为转角方程即挠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斜率'ω可足够精确地代表该点处横截面的转角θ 由此可见,求得挠曲线方程后,就能确定梁任一横截面挠度的大小,指向及转角的数值 正值的挠度向下,负值的挠度向上正值的转角为逆时针转向,负值的转角为顺时针方向2.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为求得梁的挠曲线方程,利用曲率κ与弯矩M 间的物理关系,即 1M EIκρ== 式中曲率κ为度量挠曲线弯曲程度的量,是非负的这是梁在线弹性范围内纯弯曲情况下的曲率表达式在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除弯矩M 外尚有剪力S F 但工程用梁,其跨长l 一般均大于横截面高度的10倍剪力S F 对于梁位移的影响很小,可略去不计,故该式子依然适用式中的M 和ρ均为x 的函数,即1()()()M x x x EIκρ== 在数学中,平面曲线的曲率与曲线方程导数间的关系有'''23/21()(1)x ωρω=±+ 取x 轴向右为正,y 轴向下为正时曲线凸向上时''ω为正,凸向下时为负而按弯矩的正、负号规定,梁弯曲后凸向下时为正,凸向上为负,符号相反于是得到 '''23/2()(1)M x EIωω=-+ 由于梁的挠曲线为一平坦曲线,因此,'2ω与1相比十分微小可以略去不计故上式可近似的写为 ''()M x EIω=-上式略去了剪力S F 的影响,并略去了'2ω项 故称为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若为等截面直梁,其弯曲刚度EI 为一常量,上式可改写为''()EI M x ω=-对于等直梁,上式进行积分,并通过由梁的变形相容条件给出的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即可求得梁的挠曲线方程当全梁各横截面上的弯矩可用单一的弯矩方程表示时,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仅有一个 将上式的两端各乘以dx ,经积分一次,得'1()EI M x dx C ω=-+⎰再积分一次,即得12[()]EI M x dx dx C x C ω=-++⎰两式子中积分常数1C 、2C 可通过挠曲线的边界条件确定例如在简支梁中,左右铰支座处的挠度均等于零在悬臂梁中,固定端处的挠度和转角均等于零确定积分常数1C 、2C 后,就分别得到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从而可以确定任一横截面的转角和挠度1C 和2C 的几何意义 由于以x 为自变量,在坐标原点即0x =处的定积分恒等于零因此,积分常数'100x C EI EI ωθ===,20C EI ω=式中,0θ和0ω分别表示坐标原点处截面的转角和挠度若梁上的荷载不连续即分布荷载在跨度中间的某点处开始或结束,以及集中荷载或集中力偶作用处梁的弯矩需分段写出,各段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也随之不同在对各段梁的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时,均将出现两个积分常数为确定这些积分常数,除需利用支座处的约束条件外还需利用相邻两段梁在交界处位移的连续条件例如左、右两段梁在交界处的截面应具有相等的挠度和转角不论是约束条件和连续条件,均发生在各段挠曲线的边界处故均成为边界条件,即弯曲位移中的变形相容条件遵循两个原则①对各段梁,都是从同一坐标原点到截面之间的梁段上的外力列出弯矩方程所以后一段梁的弯矩方程包括前一段的弯矩方程的新增的()x a -项②对()x a -项的积分,以()x a -作为自变量于是由x a =处的连续条件,就能得到两段梁上相应的积分常数分别相等的结果 对于弯矩方程需分为任意几段的情况,只要遵循上述规则同样可以得到各梁段上相应的积分常数分别相等的结果从而简化确定积分常数的运算3.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梁在微小变形条件下,其弯矩与荷载成线性关系 在线弹性范围内,挠曲线的曲率与弯矩成正比当挠度很小时,曲率与挠度间呈线性关系梁的挠度和转角均与作用在梁上的荷载成线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梁在几项荷载(如集中力、集中力偶或分布力)同时作用下某一横截面的挠度或转角 就分别等于每项荷载单独作用下该截面的挠度或转角的叠加,即为叠加原理 已知梁在每项荷载单独作用下的挠度和转角表则按叠加原理来计算梁的最大挠度和最大转角将较为方便4.奇异函数·梁挠曲线的初参数方程5.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5.1 梁的刚度校核对于梁的挠度,其许可值通常用许可挠度与跨长之比值[]l ω作为标准 梁的刚度条件可表达为 max[]ll ωω≤ max []θθ≤ 一般土建工程中的构件,强度要求是主要的刚度要求一般处于从属地位但当对构件的位移限制很严,或按强度条件所选用的构件截面过于单薄时刚度条件也可能起控制作用5.2 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由梁的位移表可见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除了与梁的支承和荷载情况有关还与其弯曲刚度EI 成反比,与跨长l 的n 次幂成正比减小梁的位移,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增大梁的弯曲刚度EI②调整跨长和改变结构5.梁内的弯曲应变能当梁弯曲时,梁内将积蓄应变能梁在线弹性变形过程中弯曲应变能V ε在数值上等于作用在梁上的外力所作的功W梁在纯弯曲时各横截面上的弯矩M 为常数,并等于外力偶矩e M当梁处于线弹性范围内e EI EI θρ=== θ与e M 呈线性关系直线下的三角形面积就代表外力偶所作的功W ,即12e W M θ=从而得纯弯曲时梁的弯曲应变能 12e V M εθ=即得2222e M l M l V EI EIε== 横力弯曲时,梁内应变能包含两个部分:与弯曲变形相应的弯曲应变能和与切应变形相应的剪切应变能对于弯曲应变能,取长为dx 的梁段,其相邻两横截面的弯矩应分别为()M x 和()()M x dM x +在计算微段的应变能时,弯矩的增量为一阶无穷小,可略去不计 计算器弯曲应变能为2()2M x dV dx EIε= 全梁的弯曲应变能则可通过积分求得为2()2l M x V dx EIε=⎰ 式中,()M x 为梁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表达式 当各段梁的弯矩表达式不同时,积分需分段进行梁的剪切应变能远小于弯曲应变能,可略去不计。
第三节 剪切和挤压
一、剪切的实用计算
(一)剪切的概念
力学模型如图所示。
(1)受力特征。
构件上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很近,且与构件轴线垂直的力作用。
(2)变形特征。
构件沿两力的分界面有发生相对错动的趋势。
(3)剪切面。
构件将发生相对错动的面。
(4)剪力Q 剪切面上的内力,其作用线与剪切面平行。
(二)剪切实用计算
(1)名义剪应力。
假定剪应力沿剪切面是均匀分布的,若A Q 为剪切面面积,Q 为剪力,则
)185(-=Q
A Q τ (2)许用剪应力。
按实际构件的受力方式,用试验的方法求得名义剪切极限应力再除以安全系数n 。
(3)剪切强度条件。
剪切面上的工作剪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剪应力
)195]([-≤=
ττQ
A Q 【真题解析】5—12 (2005年真题)要用冲床在厚度为t 的钢板上冲出一圆孔,则冲力大小( )。
(A)与圆孔直径的平方成正比
(B)与圆孔直径的平方根成正比
(C)与圆孔直径成正比
(D)与圆孔直径的三次方成正比
解:在钢板上冲断的圆孔板,如图所示。
设冲力为F,剪力为Q,钢板的剪切强度极限为瓦,圆孔直径为d,则有,故冲力
答案:(C)
2014—62真题
二、挤压的实用计算
(一)挤压的概念
(1)挤压。
两构件相互接触的局部承压作用。
(2)挤压面。
两构件间相互接触的面。
(3)挤压力Pbs承压接触面上的总压力。
(二)挤压实用计算
(1)名义挤压应力。
假设挤压力在名义挤压面上均匀分布,即
式中A bs——名义挤压面面积。
当挤压面为平面时,名义挤压面面积等于实际的承压接触面面积;当挤压面为曲面时,名义挤压面面积取为实际承压接触面在垂直挤压力方向的投影面积。
(2)许用挤压应力。
根据直接试验结果,按照名义挤压应力公式计算名义极限挤压应力,再除以安全系数。
(3)挤压强度条件。
挤压面上的工作挤压应力不得超过材料的许用挤压应力,即
【真题解析】5—15
(2006年真题)如图所示,插销穿过水平放置平板上的圆孔,在其下端受有一拉力P,该插销的剪切面积和挤压面积分别为( )。
解:插销中心部分有向下的趋势,插销帽周边部分受平板支撑有向上的趋势,故插销的剪切面积是一个圆柱面积πdh,而捅销帽与平板的接触面积就是挤压面积,为一个圆环面积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