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第二讲光现象(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中考专题二:光的三种现象和定律考点分析此考点是光学中的重点内容,虽在中考中占分比例较少,海南中考都会对此知识点进行考查;在中考中此知识点,主要考查四个方面的知识,1:光的三种传播及光的色散现象的识别,2:日常中生活中的光现象3: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4:光的基本作图题。
(本专题主要针对前三个考点进行总结与训练,光的基本作图题,放在作图专题中进行探究)。
考点突破(一):光的传播专题总结1:⑴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必须强调是同一种且必须是均匀介质)。
常见的直线传播的实例有⑴小孔成像⑵光斑形成⑶激光准直⑷立竿见影⑸瞄准(三点一线)⑹日月食的形成(7)手影的形成。
⑵只要是由于光直线传播而发生的现象则必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如:“坐井观天”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所致,“日月食”的形成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例1:(2018•泰安)下列现象中,对应的物理知识是“光的直线传播”的是()A.射击瞄准时要做到“三点一线”B.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C.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产生彩色光带【答案】A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8m/s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倍。
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倍。
3光的反射:⑴当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时均会发生光的反射,即光的反射具有普遍性⑵光的反射有几种即“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当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后的光线会射向四面八方即为“漫反射”;当光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时平行光反射后仍会平行,这种反射即为“镜面反射”。
漫反射与镜面反射的区别是:漫反射反射后的光线范围广,但反射到各个方向的光线较弱,而镜面反射光线较集中较强但反射光线的范围较小,如我们平常所说的黑板反光,即是指发生了光的“镜面反射”,而我们看到黑板上的“字”及我们平常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均是发生了“光的漫反射”。
例1:(2018•常德)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答案】D4: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可简述为:三线共面,分两侧,二角相等同增减。
2010届中考物理专题总复习训练专题二光现象【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c.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D.比白塔略大的虚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4.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30cm C.60cm D.80 cm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雨后天空的彩虹8.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6.某同学用焦距为lOcm的凸透镜去观察书上的文字,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则文字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 )A.25cm B.15cm C.6cm l3.12cm7.如图所示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为近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B.图(a)为远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C.图(b)为近视眼,应用凸透镜来矫正D.图(b)为远视眼,应用凹透镜来矫正8.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9再一次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A .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B .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 .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 .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10.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人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二、填空题11.光在自然界中能产生很多奇妙的现象,如图4所示就是其中的一些。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光现象(含解析)1.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钻石B.月亮C.教室内的投影幕D.发光的萤火虫【答案】D【详解】A.钻石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钻石不属于光源,故A不符合题意;B.月亮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月亮不属于光源,故B不符合题意;C.教室内的投影幕自身不能发光,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教室内的投影幕不是光源,故C不符合题意;D.发光的萤火虫可以自身发光,发光的萤火虫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晷针影子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晷针影子的形成是()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镜面反射D.漫反射【答案】A【详解】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晷针影子变化计时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与反射现象无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太阳和月亮都属于光源B.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答案】A【详解】A.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符合题意;B.光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是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所以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表示的是声音的响度,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当光照在叶片时,由于叶片不透光,挡住了光线的传播,即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是()A.0°B.45° C.50° D.90°【答案】B【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直角,则反射角与入射角之和为90度,即反射角与入射角均为45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专题02 光现象1.(2019·广东深圳)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A.“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B.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C.“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D.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答案】A【解析】“凿壁偷光”指光从破损的墙壁穿出形成光斑,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属于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是光的折射现象,不是镜面反射现象,故B错误;“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不是光的漫反射现象,故C错误;通过后视镜观察景物,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错误。
2.(2019·湖南衡阳)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小孔成像B.天空彩虹C.池水变浅D.水中倒影【答案】D【解析】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像,故A不符合题意;雨过天晴时,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此时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即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池水变浅,是因为从池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池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3.(2019·山东淄博)小明在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
其中合理的是A.树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反射引起的C.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水中的“树”比岸上的树小D.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灭菌,也可以用来遥控【答案】A【解析】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故A合理;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故B错误;水中出现树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中的“树”是岸上的树的虚像,两者大小相等。
故C错误;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遥控器利用的是红外线。
专题02 光现象(第1期)一、选择题(2022·山东临沂)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地面的人影B. 水中的倒影C. 空中的彩虹D. 放大的文字【答案】A【解析】【详解】A.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影子是光通过不透明物体时,在后面留下阴影形成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符合题意;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的文字是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云南省)2. 世界因光而变得五彩缤纷,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冬奥会大跳台在水中的倒影B.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D. 光通过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答案】A【解析】【详解】A.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 符合题意;B.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透过水球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D.光经过玻璃杯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2·重庆A)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蕴含了光的折射知识,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的是()A. 桥在水中的倒影B. 河底看起来变浅C. 透过树林的光束D. 长廊上的树影【答案】B【解析】【详解】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河底看起来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C.透过树林的光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长廊上的树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江苏衡阳)4. 2021年7月24日,杨倩以251.8环的成绩获得2020年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项目金牌,为中国队收获东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专题02光现象(解析版)(第2期)一、选择题1.(2022·湖北武汉)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这个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答案】B。
【解析】A.光的直线传播会形成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但不会形成倒影,故A不符合题意;B.国家大剧院倒影的形成是平面镜成像,而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C.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偏折,故C不符合题意;D.光的色散现象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七色光,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青海省)下列现象中,哪个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A.树的影子B.水中倒影C.雨后彩虹D.海市蜃楼【答案】A。
【解析】A.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物体的另一侧形成一个光照不到的区域就是影子,故A符合题意;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2022·四川乐山)下列现象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湖中桥的倒影;B.人叉到水中的鱼;C.放大镜;D.小孔成像【答案】D。
【解析】A.湖中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渔民叉鱼时,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于水中鱼反射出的光斜射入空气中时,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渔民叉鱼时要朝着所看到的“鱼”更深一些的位置插去,即看到鱼的下方,才能插到鱼,属于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C.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是放大镜,属于光的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D符合题意。
第二讲光现象
一、填空题
1.(2014,山西)小宇去参观科技馆,他从不同角度看到科技馆的宣传语“风舞九天,鲲鹏万里”,这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反射;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2014,盐城)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____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
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____(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2014,扬州)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试验成功。
如图,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____(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发现火源,可用____(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
4.(2015,曾都模拟)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14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
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第4题图)) ,(第5题图))
二、选择题
6.(2014,泰安)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就可知道时间,如图所示。
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D.色散
7.(2014,烟台)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叉鱼B.手影
C.看到地上的书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8.(2014,福州)如图所示,钢勺好像被水“折断”了,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色散B.光的折射C.光的反射D.光的直线传播
9.(2014,北京)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10.(2014,广州)如图所示,小明把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恰好与蜡烛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
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A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
他的这一提法属于()
A.猜想 B.评估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11.(2014,菏泽)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2.(2013,嘉兴)如图所示为一倾斜的平面镜,当你走向平面镜时,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镜中的像变大B.通过平面镜观察到的视野变大
C.镜中的像将远离你D.像与你的连线与镜面不垂直
13.(2013,盐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4.(2014,云南)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C.折射 D.直线传播
15.(2014,凉山)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C.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D.因为光路可逆,所以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的眼睛,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的眼睛
三、作图题
16.(2014,永州)A、B为某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试作出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17.(2014,滨州)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18.(2014,连云港)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若将硬纸板向后折转(如图所示),则在硬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作用是____。
19.(2014,河南)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
(2)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沿AO入射时,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
(3)为了便于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____。
(4)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____。
20.(2014,梅州)如图甲所示,小丽同学在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竖直地放于玻璃板前后,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在此实验中:
(1)如果有5 mm厚和2 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的关系;
(2)小丽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____。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