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 第12讲 选线2
- 格式:ppt
- 大小:12.66 MB
- 文档页数:5
一、定义:选线是在规划道路的起点和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符合要求、经济上合理、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
二、原则: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最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路线设计应注意在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舒顺、合理配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面平缓均匀,横面稳定经济;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宜轻易采用低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量的大幅增加而片面追求高指标。
选线占地:做到少占田地,注意尽量地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经济林园等;对沿线必须占用的田地,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做好造地还田等规划和必要的设计。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公路,应与周围的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
注意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重要的历史文物遗址。
严禁损坏重要的历史文物。
工程水文地质: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
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当路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对于高填深挖路基地段,应做好路基边坡岩土情况的勘测工作,查清边坡及基底情况,据此进行填挖边坡稳定性计算,必要时采取切实可行及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路桥关系:大中桥位应在服从路线总方向的原则下综合考虑,不要因桥位而过多地增长路线,桥位应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地质良好的河段上,并注意方便群众。
小桥涵位置应服从路线走向,但在不降低路线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也应适当照顾小桥涵位置的合理。
高等级公路: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布线。
环境保护:● 平原微丘区公路选线:1)填方、取土、弃土对农业资源、土壤耕作条件的影响;2)对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的影响;3)路面径流对养殖业水体的影响。
道路勘测选线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勘测选线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选线中涉及的地理、地质、环境等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道路选线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遥感等工具进行道路选线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地勘测、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高级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在道路选线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勘测选线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地质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勘测选线基本概念- 道路选线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 道路选线的分类及适用条件2. 道路勘测选线原则- 安全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环保性原则- 社会影响原则3. 道路勘测选线方法- 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分析- 交通流量、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技术要求4. 实践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了解道路选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结合教材,解读案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5. 教学大纲安排- 第1周:道路勘测选线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介绍- 第2周: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分析- 第3周:交通流量、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第4周:线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等技术要求- 第5周:实践案例分析及讨论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联系教材,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