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诗人,和拜伦雪莱齐名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100
济慈写的诗歌5篇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杰出的英国诗人作家之一,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济慈才华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他去世时年仅25岁,可他遗下的诗篇誉满人间,他的诗被认为完美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特色,济慈被人们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济慈写的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济慈写的诗歌1无情的妖女骑士啊,是什么苦恼你独自沮丧地游荡?湖中的芦苇已经枯了,也没有鸟儿歌唱!骑士啊,是什么苦恼你,这般憔悴和悲伤?松鼠的小巢贮满食物,庄稼也都进了谷仓。
你的额角白似百合垂挂着热病的露珠,你的面颊像是玫瑰,正在很快地凋枯。
—— 我在草坪上遇见了一个妖女,美似天仙她轻捷、长发,而眼里野性的光芒闪闪。
我给她编织过花冠、芬芳的腰带和手镯,她柔声地轻轻太息,仿佛是真心爱我。
我带她骑在骏马上.她把脸儿侧对着我.我整日什么都不顾,只听她的妖女之歌。
她给采来美味的草根、野蜜、甘露和仙果,她用了一篇奇异的话,说她是真心爱我。
她带我到了她的山洞,又是落泪.又是悲叹,我在那儿四次吻着她野性的、野性的眼。
我被她迷得睡着了,啊,做了个惊心的噩梦我看见国王和王子也在那妖女的洞中。
还有无数的骑士,都苍白得像是骷髅;他们叫道:无情的妖女已把你作了俘囚!在幽暗里,他们的瘪嘴大张着,预告着灾祸;我一觉醒来,看见自己躺在这冰冷的山坡。
因此,我就留在这儿,独自沮丧地游荡;虽然湖中的芦苇已枯也没有鸟儿歌唱。
济慈写的诗歌2忧郁颂1哦,不.不要去那忘川,也不要榨挤附子草深扎土中的根茎,那可是一杯毒酒,也不要让地狱女王红玉色的葡萄——龙葵的一吻印上你苍白的额头;不要用水松果壳串成你的念珠,也别让那甲虫,和垂死的飞蛾充作灵魂的化身,也别让阴险的夜枭相陪伴.待悲哀之隐秘透露;因为阴影叠加只会更加困厄,苦闷的灵魂永无清醒的一天。
2当忧郁的情绪骤然间降下,仿佛来自天空的悲泣的云团,滋润着垂头丧气的小花,四月的白雾笼罩着青山,将你的哀愁滋养于早晨的玫瑰,波光粼粼的海面虹霓.或者是花团锦簇的牡丹丛;或者,倘若你的恋人对你怨怼,切莫争辩,只须将她的柔手执起,深深地,深深地啜饮她美眸的清纯。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
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
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与柯尔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骚塞(Robert Southey)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Lake Poets)。
他们也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
他们喜爱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他们远离城市,隐居在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由此得名“湖畔派”。
华兹华斯的主要作品有《抒情歌谣集》《丁登寺旁》《序曲》《革命与独立》《不朽颂》《远足》。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年10月21日-1834年7月25日),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以〈古舟子咏〉(亦可称作〈古舟子之歌〉)(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一诗成为名家,其文评集《文学传记》(Biographia Literaria)以博大精深见称,书中对想像(imagination)与幻想(fancy)的区别尤其著名。
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
罗伯特·骚塞(1774—1843)是“湖畔派”三诗人中才气较差的一位。
年青时代思想激进,饱读伏尔泰、卢梭的著作,在威斯敏斯特学校学习时曾因撰文反对校方体罚学生而被开除学籍。
进牛津大学后,他更醉心法国大革命,写史诗《圣女贞德》歌颂革命,后来还与柯尔律治计划在美洲的森林里建立乌托邦社会。
但中年后骚塞的政治态度却变得十分保守,还热衷于趋附权贵,成了统治者的御用文人,并因此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
1821年他以桂冠诗人身份作颂诗《审判的幻景》颂扬去世不久的英王乔治三世,攻击拜伦、雪莱等进步诗人,称他们是“恶魔派”(撒旦派)。
作者简介:刘新秀,在读硕士,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文章编号:1672-6758(2014)09-0091-4济慈诗歌唯美意境的建构———对枟夜莺颂枠的文体学赏析刘新秀(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摘 要:济慈是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诗坛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唯美的艺术空间为显著特点,追求“真与美的统一”,为后世称道。
选取济慈颂诗中的代表作—枟夜莺颂枠,着重从文体学的角度,从语音、词汇、修辞、主题等角度分析济慈诗歌唯美意境的建构,探讨其诗歌的美学魅力,以及其深邃的主题内涵。
关键词:济慈;枟夜莺颂枠;唯美意境;文体学分析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约翰·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诗人,与拜伦、雪莱齐名。
他的生命只有短短的26年,且一生贫寒,经历坎坷,但毕生追求真与美,追求理想,创作出一系列伟大作品,以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屹立于世界诗坛。
在济慈的诗歌中,“真与美的统一”、唯美的意境、优美的文辞是其显著特点。
这位天才诗人作品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颂诗,其中枟夜莺颂枠是最为脍炙人口的,将济慈的才能与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文以枟夜莺颂枠为例,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其语言、意象、意境、主题等从语音、词汇、修辞等层面进行分析,看作者是如何营造美轮美奂的艺术空间,传达深邃的主题思想,以期对济慈的诗作理念进行解读。
一 济慈生平及其诗风理念约翰·济慈1795年出生于英国伦敦北郊一个普通的家庭,其一生经历坎坷,亲人相继离世,生活穷困潦倒,身体病魔,感情挫折,所有这些使他以百倍的激情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他是英国浪漫主义诗坛的代表,被称为“浪漫主义复兴的旗手”。
在济慈的墓碑上写着“Hereliesonewhosenamewaswritteninwater”(此地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是用水写成的)。
[1]济慈的诗歌形式多样,有十四行诗、颂歌、抒情诗,还有数篇经典的长诗。
济慈《秋颂》原⽂及翻译 《秋颂》为济慈所作的⼀⾸诗歌。
下⾯店铺⼩编把这⾸诗歌的原⽂和翻译都带给⼤家,欢迎阅读。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济慈,全名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年—1821年),出⽣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国诗作家之⼀,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其⼀⽣写出了⼤量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圣艾格尼丝之夜》《秋颂》《夜莺颂》等名作,表现出诗⼈对⼤⾃然的强烈感受和热爱,为他赢得巨⼤声誉。
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
他⽣平只有25岁,但其遗下的诗篇⼀直誉满⼈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他主张“美即是真,真即是美”,擅长描绘⾃然景⾊和事物外貌,表现景物的⾊彩感和⽴体感,重视写作技巧,语⾔追求华美,对后世抒情诗的创作影响极⼤。
原⽂ 原⽂ To Autumn John Keats I. Season of mists and mellow fruitfulness, Close bosom-friend of the maturing sun; Conspiring with him how to load and bless With fruit the vines that round the thatch-eves run; To bend with apples the moss’d cottage-trees, And fill all fruit with ripeness to the core; To swell the gourd, and plump the hazel shells With a sweet kernel; to set budding more, And still more, later flowers for the bees, Until they think warm days will never cease, For Summer has o’er-brimm’d their clammy cells. II. Who hath not seen thee oft amid thy store? Sometimes whoever seeks abroad may find Thee sitting careless on a granary floor, Thy hair soft-lifted by the winnowing wind; Or on a half-reap’d furrow sound asleep, Drows’d with the fume of poppies, while thy hook Spares the next swath and all its twined flowers And sometimes like a gleaner thou dost keep Steady thy laden head across a brook; Or by a cyder-press, with patient look, Thou watchest the last oozings hours by hours. III. Where are the songs of Spring? Ay, where are they? Think not of them, thou hast thy music too, While barred clouds bloom the soft-dying day, And touch the stubble plains with rosy hue; Then in a wailful choir the small gnats mourn Among the river sallows, borne aloft Or sinking as the light wind lives or dies; And full-grown lambs loud bleat from hilly bourn; Hedge-crickets sing; and now with treble soft The red-breast whistles from a garden-croft; And gathering swallows twitter in the skies.译⽂ 译⽂ 1 雾⽓洋溢,果实圆熟的秋, 你和成熟的太阳成为友伴; 你们密谋⽤累累的珠球, 缀满茅檐下的葡萄藤蔓; 使屋前的⽼树背负着苹果, 让熟味透进果实的⼼中, 使葫芦胀⼤,⿎起了榛⼦壳, 好塞进甜核;⼜为了蜜蜂 ⼀次⼀次开放过迟的花朵, 使它们以为⽇⼦将永远暖和, 因为夏季早填满它们黏巢。
济慈《夜莺颂》是1818年济慈23岁的作品。
该诗歌一共八节80余行,该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用美丽的比喻和一泻千里的流利语言表达了诗人心中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对自由世界的深深向往。
Ode to a Nightingale 夜莺颂- John Keats 中英双语对照My heart aches, and a drowsy numbness pains 我的心痛,困顿和麻木My sense,as though of hemlock I had drunk,毒害了感官,犹如饮过毒鸩,Or emptied some dull opiate to the drains 又似刚把鸦片吞服,One minute past,and Lethe-wards had sunk 一分钟的时间,字句在忘川中沉没’Tis not through envy of thy happy lot,并不是在嫉妒你的幸运,But being too happy in thine happiness,—- 是为着你的幸运而大感快乐,That thou, light—winged Dryad of the trees 你,林间轻翅的精灵,In some melodious plot 在山毛榉绿影下的情结中,Of beechen green,and shadows numberless,Singest of summer in full—throated ease. 放开了歌喉,歌唱夏季.O, for a draught of vintage!that hath been 哎,一口酒!那冷藏Cool’d a long age in the deep-delved earth,在地下多年的甘醇,Tasting of Flora and the country green,味如花神、绿土、Dance,and Provencal song,and sunburnt mirth! 舞蹈、恋歌和灼热的欢乐!O for a beaker full of the warm South, 哎,满满一杯南方的温暖,Full of the true,the blushful Hippocrene, 充满了鲜红的灵感之泉,With beaded bubbles winking at the brim, 杯沿闪动着珍珠的泡沫,And purple—stained mouth 和唇边退去的紫色;That I might drink, and leave the world unseen, 我要一饮以不见尘世,And with thee fade away into the forest dim 与你循入森林幽暗的深处Fade far away, dissolve,and quite forget 远远的离开,消失,彻底忘记What thou among the leaves hast never known,林中的你从不知道的,The weariness, the fever, and the fret 疲惫、热病和急躁Here,where men sit and hear each other groan;这里,人们坐下并听着彼此的呻吟;Where palsy shakes a few,sad,last gray hairs, 瘫痪摇动了一会儿,悲伤了,最后的几丝白发,Where youth grows pale,and spectre-thin,and dies;青春苍白,古怪的消瘦下去,后来死亡;Where but to think is to be full of sorrowAnd leaden—eyed despairs,铅色的眼睛绝望着;Where Beauty cannot keep her lustrous eyes,美人守不住明眸,Or new Love pine at them beyond to-morrow. 新的恋情过不完明天。
济慈诗歌翻译研究作者:王杨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5期摘要:诗人济慈出生于1795年的伦敦,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与拜伦和雪莱齐名。
1821年,济慈身患重病不幸离世,年仅26岁。
年少逝世的他却为世人留下宝贵的作品。
其代表作有《恩底弥翁》《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诗歌风格真挚、浪漫,细腻的表述下蕴含人间真性情。
早在20世纪,济慈的诗歌就流传到中国。
通过简述济慈诗作在中国的译介,介绍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并采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对济慈诗歌的中译本进行研究,探讨济慈诗歌的译介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济慈诗歌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074-02诗人济慈于1795年出生,曾学过医学,在学医的过程中,他见到了人世沧桑,生命的脆弱和极致的美使他感到震撼。
后因肺痨于1821年去世,年仅26岁,他的代表作有《恩底弥翁》《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等,典型代表作便是他的颂歌,其中反映的矛盾与美为济慈整个诗歌创作生涯插上了翅膀,深受读者赞叹。
一、济慈诗作在中国的译介正如《夜莺颂》中展示的宁静与纷扰的对立,济慈歌颂世界上最真实的苦难。
济慈的诗句真诚而美丽,浪漫且富有韵律,他写花草田园,亦是在写生命,这些生命深刻唯美,诗人自身的真实想法融入其中。
我们或许可以称他为艺术家,因为他的诗作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这种艺术来源于对生活中的不安与渴望,正如在喧嚣的人世间,诗人的名字及他的诗和着风在诗歌世界的悬崖边作响。
20世纪初,中国兴起新文化运动,早在那时济慈的诗歌就传入中国,穆旦、孙大雨、屠岸等都翻译过济慈的诗歌。
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有更多的译者投身到济慈诗歌的翻译和研究中。
但是现在对济慈诗歌和诗歌翻译的研究尚显不足。
本文结合乔治·斯坦纳的阐释学理论对济慈诗歌的现有中译本进行分析。
二、乔治斯坦纳阐释学阐释学,也称解释学,是一种对文本意义理解和解释的理论或哲学,最早在古希腊语中指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商业、旅者、小偷和畜牧之神赫尔墨斯,赫尔墨斯是宙斯的传话官,他的职责是解释和翻译神的旨意。
国外著名诗人简介国外著名诗人简介1、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哲学家,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2、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
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3、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德国著名诗人,代表作有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诗歌《西西里亚织工》,论文《论浪漫派》。
他的多半以爱情为题材的抒情诗,由舒曼、舒伯特、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等各国大作曲家谱写成歌曲,多达三千首以上,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还有许多类似的优美动人的抒情诗,一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4、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迟开的花朵更可爱》。
5、瓦尔特・惠特曼(1819~1892)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创作的《草叶集》代表着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6、卡里・纪伯伦(1883-1931)、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
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代表作有《先知》、《沙与沫》。
7、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1832),德国著名诗人、自然科学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歌德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