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六单元集体生活邀请我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第一课*1悄悄变化的我1、青春期身体变化的表现:①身体外形的变化;②内部器官的完善;③性机能的成熟。
P32、青春期的积极作用:①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②拥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拥有无限可能。
3、青春期的消极作用: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带来烦恼。
4、身体变化的特点: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发育各不相同。
P55、怎样认识身体变化:①正视身体变化、欣然接受,不因生理变化而自卑。
②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
P56、产生青春期心理矛盾原因:①自我认知能力得到发展;②自我意识增强;③情感世界丰富。
7、怎样认识青春期心理矛盾: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
8、怎样解决青春期心理矛盾和困惑:①参加集体活动;②求助他人;③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P6第一课*2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1、只有思想成熟了,我们才能真正长大。
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2、思维的独立性(独立、长大)的定义:思维的独立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而是意味着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3、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敢于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4、思维批判性的作用:①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③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5、思维批判性的要求:①有质疑的勇气。
②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③考虑他人感受,要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有利于解决问题。
6、如何认识青春的创造:①我们要争当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好少年。
②我们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
③创造离不开社会实践。
7、青春期我们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还在哪些方面成长呢?①发展独立思维;②培养批判精神;③开发创造潜8、如何开发青春的创造潜力?①创造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存在于文明每个人身上;②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开创前人未走之路;③我们也要关注他人与社会,看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2024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在集体中成长》第6课《“我”和“我们”:集体生活邀请我》听课笔记一、教师行为1.1 导入教师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班级集体活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觉得集体生活是怎样的?”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集体生活的兴趣和思考。
1.2 教学过程1.2.1 集体生活的意义•教师通过讲述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如增强归属感、培养责任感、提升合作能力等。
•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集体活动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集体生活的温暖和力量。
1.2.2 集体生活的规则与角色•教师介绍集体生活中的规则和角色,如班级的规章制度、每个成员在集体中的职责等。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集体生活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每个角色在集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1.2.3 集体生活的挑战与应对•教师通过讲述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在集体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如意见不合、任务分配不均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解决这些挑战和困难的方法,强调沟通、合作和包容的重要性。
1.2.4 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教师帮助学生明确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强调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集体生活又能对个体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通过举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通过个人努力促进集体的发展。
二、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
在分享集体生活经历时,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情感真挚;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积极投入,体验不同角色的职责和作用;在解决集体生活挑战时,学生集思广益,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三、过程点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述、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课第一课时集体生活邀请我知识点总结及习题知识点总结:1.什么是集体?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2.集体生活带给我们什么?(1)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2)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
3.集体的力量来源?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4.集体力量与个人力量的关系?(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
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3)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健康成长。
5.集体的力量作用?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课时习题:一、单选题1.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下列关于集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学生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B.集体一般不具有共同的目标C.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D.集体都是松散的群体2.集体的联结度与成员感受集体温暖的关系是:集体的联结度________,成员感受到的集体温暖就________。
( )A.越小越高 B.越小越低C.越高越小 D.越高越多3.我们生活在班级和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我们热爱我们共同的家,是因为( )①我们在集体中受到尊重和关爱②集体带给我们温暖③有了集体我们什么都不缺了④在集体中我们能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4.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是一个归属感的问题。
当你处在一个集体中的感觉跟你预想和相差不是很大的时候,你感到你属于这个集体,这个集体需要你。
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1集体生活邀请我》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生活邀请我》以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理解集体的涵义,认识到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集体的特点,知道如何融入集体,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初期,他们开始从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对于集体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深入的认识。
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引导他们深入理解集体的意义,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集体的涵义,知道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学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享、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生活的价值,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集体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集体的涵义,知道集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集体的特点和作用。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培养集体意识。
3.游戏法:通过集体游戏,让学生体验集体合作的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2.课件:集体生活的图片、案例、游戏等。
3.道具:卡片、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集体生活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集体生活对你意味着什么?你如何在集体中生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集体的特点和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
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集体生活邀请我》说课稿附教学反思(一)部编版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从情感与认知上解读集体的作用和价值,阐释集体与个人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本课着力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
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相互依存、彼此需要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友善、诚信的品质和担当的精神。
教材既承认、鼓励和支持学生在独立性方面获得发展,同时也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发展离不开集体。
二、说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荣誉感,认同集体力量的强大。
体会集体中的安全感、归属感、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能力目标:学习过集体生活,在集体生活中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知识目标:认识什么是集体,知道生活在集体中是我们的情感需要,知道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集体,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集体,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真实感受。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集体的温暖,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教学难点:感受集体的强大力量,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奉献让集体更加强大。
四、说学情初一的学生,经历过小学的集体生活。
过一个学期的磨合,新的集体也已经基本形成并稳定下来。
学生们乐于参加、体验集体生活,为集体做事情充满信心与热情;同时,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年龄小,很多事情由父母长辈代劳,在参与集体生活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被动甚至是退缩,不知道如何在集体中生活,不清楚应该如何处理在大集体中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学生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困惑。
五、说教学过程结合以上的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环节设定为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集体的力量、我与集体共成长。
在环节一中,首先设计了一个问题:“你经历过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集体?”学生通过这个问题提炼出集体的特点,得出每个人的生活中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集体的观点。
集体生活邀请我-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集体生活的重要性,理解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
2.能够分辨好与坏的集体生活习惯,明白不良习惯的危害。
3.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意识,切实参与集体活动。
二、教学重点1.集体生活的重要性。
2.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
3.分辨好与坏的集体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不良习惯的危害。
2.培养良好的集体生活意识。
四、教学过程A.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集体生活,为什么要注意自己的集体形象。
B.讲解(15分钟)1.描述集体生活所包含的内容,让学生理解集体生活的具体含义。
2.讲解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如不打架、不说脏话、不偷窃等。
3.分析好与坏的集体生活习惯,说明不良习惯的危害性,如偷窃损害大家利益、说脏话影响大家情绪等。
C.练习(20分钟)1.列出常见的不良习惯,并分小组讨论其危害性。
2.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编写向集体里新来的同学介绍集体生活规则的小手册。
D.总结(10分钟)1.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
2.强调好的集体生活习惯对大家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相互监督,积极参与集体生活活动,共同维护集体形象。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参与情况、小组讨论质量、小手册编写情况等,进行教学评价。
六、拓展延伸发放相关资料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集体生活的知识,并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
同时,开展相关活动,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周边环境的清理、安排集体活动等。
这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贡献自己的力量与智慧。
蔫呼呼
1.什么是集体?如何理解集体的联结度?
(1)含义: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2)联结度理解:①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人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
②集体的联结度通常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成员间相互关联的程度,集体对成员的重要性,成员间相互交流的频率,成员对共同目标的共识程度,成员间的默契程度,集体存在的时间长短。
通常情况下,以上因素赋值越大,集体的联结度就越高。
2.怎样感受集体的温暖(我们为什么要过集体生活)?
(1)我们每个人都有过集体生活的情感需要。
(2)在集体中,我们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自己的光和热,彼此传递关爱和温暖。
(3)当集体取得成绩、受到表彰或奖励时,我们可以体验到集体荣誉感。
这种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3.集体力量的来源是什么?如何理解?
(1)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2)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
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4.集体力量的作用(或对于个人的影响)是什么?
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个人在集体活动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页脚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