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性肾衰竭临床护理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危重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观察要点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常见且危重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
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及时准确地观察和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至关重要,而良好的观察要点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患者的风险。
一、尿量观察1.1 24小时尿量监测:患者的尿量是判断肾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监测24小时尿量的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尿量减少、尿液异常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尿液量可能会受到患者的液体摄入量、药物使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1.2 尿液颜色和透明度: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黄色或淡黄色,透明度清澈。
当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时,尿液可能呈现浑浊、棕黄色、红色等异常情况,这可能代表着尿液中存在红细胞、蛋白质等异常。
二、血液观察2.1 血尿素氮和肌酐浓度:血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酐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
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升高可能意味着发生了肾功能衰竭。
通过监测血液中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变化,可以及早发现肾功能的异常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2 血电解质水平:危重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常常伴随着电解质紊乱。
监测血液中的钠、钾、钙、磷等电解质的浓度,有助于发现和调整电解质异常,避免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
三、尿液分析3.1 尿比重:尿比重是评估肾浓缩功能的指标,可以反映肾小管对尿液的浓缩能力。
正常情况下,尿比重在1.010至1.025之间。
当患者的尿比重持续低于1.010时,可能意味着肾小管的功能受到损害。
3.2 尿沉渣检查:尿液的沉渣检查可以观察尿液中的漂浮物、颗粒物或细胞,帮助判断肾功能的异常情况。
例如,尿液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可能意味着肾脏出现了炎症、感染或损伤等问题。
四、其他观察要点4.1 水肿:水肿是危重病人急性肾功能衰竭常见的表现之一,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水肿情况,可以判断肾功能的严重程度。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日)急剧下降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尿素氮和肌酐迅速升高,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及尿毒症症状。
一、病因(一)肾前性急性肾衰竭本质:肾缺血1.急性血容量不足呕吐腹泻、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中暑及大量出汗未及时补充、大面积烧伤、腹膜炎、坏死性胰腺炎、过度利尿等。
本质:肾缺血2.心血管疾病由于心排血量严重不足导致肾灌注不足见于:(1)充血性心力衰竭。
(2)急性心肌梗死:尤其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更易合并急性肾衰竭。
(3)心包填塞:此时体循环淤血严重影响心排血量。
(4)肾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
(5)大面积肺梗死。
(6)严重心律失常。
3.末梢血管扩张或感染中毒此时有效循环血量重新分布,见于血压降低过快过猛或感染中毒性休克。
4.肾血管阻力增加见于大手术后及麻醉时;肝肾综合征;前列腺素抑制剂引起前列腺素分泌减少。
(二)肾性急性肾衰竭1.急性肾小管坏死——最常见见于各种休克、急性溶血综合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2.急性肾毒性物质(1)抗生素(2)造影剂:包括各种含碘造影剂。
(3)重金属盐类:如隶、铅、铀、金、销、铬、砷、磷等。
(4)工业毒物:如氰化物、甲醇、四氯化碳、甘油、杀虫剂、除草剂等。
(5)生物毒:如蛇毒、蜂毒、斑蝥毒、鱼胆毒等。
(6)其他:环孢素、大剂量静点甘露醇等。
3.肾小球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血清病等。
4.急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组引起肾间质损害的疾病,病因非常复杂。
常见的如肾脏感染性疾病、肾脏毒性物质、X线长时间照射及各种药物中毒引起肾间质损害。
5.肾血管性疾患如肾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腹主动脉瘤、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三)肾后性急性肾衰竭1.输尿管结石双侧输尿管结石或一侧结石对侧反射性痉挛。
2.尿道梗阻见于结石狭窄后尿道瓣膜。
3.膀胱颈梗阻本质:肾梗阻4.前列腺增生肥大和肿瘤。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
什么是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
的肾功能突然急剧下降的病理状态。
在临床上,急性肾衰竭通常指肾
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导致肌酐和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在短时间内聚积。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并且具有高死亡率。
急性肾衰竭的原因
分类
由于血容量不足而导致的低血压和低灌注型急性肾衰竭
由于肾实质损伤而引起的肾小管间质型急性肾衰竭
由于输尿管梗阻而引起的梗阻性急性肾衰竭
常见原因
严重感染、休克、手术、创伤等导致的低血容量
肾脏直接受损因素,如肾缺血、毒素作用等
输尿管梗阻,如结石、恶性肿瘤等
护理措施
病情评估
护士应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查体、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观察。
液体管理
对于低血容量型急性肾衰竭患者,护士应根据医嘱指导合理给予液体治疗;对于高血容量型患者则需要限制液体输入。
密切观察患者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及记录水肿程度。
血液净化治疗
对于需要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护士应配合医生做好透析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并及时观察并发症。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制定并执行营养支持方案;密切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和电解质紊乱情况。
密切监测并发症
如高钾、高磷、高尿酸等电解质紊乱,以及感染和出血倾向等并发症。
结语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危重疾病,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并发症,并配合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所述护理措施能够为临床护士提供一定帮助。
以上就是关于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的相关内容。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方法以尿量的变化为线索,随时注意尿量改变。
解除患者恐惧心,做好饮食营养管理,保证营养输入。
每天测量体重,无尿或尿多者注意电解质的平衡,避免加重氮质血症。
每周测定血清钾浓度,密切注意全身器官衰竭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釆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结果本组死亡率为47%,成活率53%。
结论以尿量的变化为线索,密切注意尿量变化,观察患者全身器官系统损害症状,及时釆取相应抢救措施,进行透析治疗。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护理急性肾功能衰竭(ARF)为内科常见而死亡率高的临床综合症。
许多病因都可以引起ARF。
本综合症半数以上可以逆转。
因此,早期识别;及时抢救。
加强护理,纠正可逆因素,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我们护理15例ARF。
分折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5例ARF均为近二年我院内科住院患者。
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34岁(15—70)。
15例中肾实质性ARFl3例,肾后性ARF2例。
肾实质性ARF生物毒素引起7例。
其中青鱼胆中毒4例,毒蕈中毒2例,蛇毒1例。
由药物引起2例(庆大霉素和竹淋安各l例)。
有机磷和安眠药中毒引起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出现ARF各1例。
糖尿病和重症肝炎引起ARF各1例。
肾后性ARF2例,1例为肾小管酸中毒、肾钙化导致尿路梗阻;另l例为结肠癌广泛腹腔转移梗阻尿路。
二、治疗与转归:15例患者均按ARF常规治疗及护理。
其中6例进行了腹膜透析,2例进行血液透析。
15例死亡7例(47%)。
8例成活病例中6例为生物毒素所致ARF,2例为药物不良反应所致ARF。
其它原因引起的ARF全部死亡。
观察的护理体会一、ARF的早期发现由于ARF为继发于其它病因的临床综合征,故而早期,ARF症状常误为原发病加重的表现而漏诊。
又因ARF症状广泛又常误诊为原发病的其它合并症。
本组患者早期意识障碍,水、电解质平衡障碍,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均不明显,与原发病表现不能区别。
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指肾小球滤过率突然或持续下降,引起氮质废物体内储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所导致各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综合征。
肾功能下降可发生在原来无肾脏病的患者,也可发生在原以稳定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突然肾功能急剧恶化。
【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患者食欲下降、限制蛋白质摄入、透析和原发疾病等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及透析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体液过多、抵抗力下降有关。
(4)恐惧:与肾功能恶化、病情危重有关。
(5)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高血压脑病、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左心衰竭等。
【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1)饮食护理:对于能进食的病人,给予高生物效价的优质蛋白,并适量补充必需氨基酸。
给予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饮食,尽可能减少钠、钾、氯的摄入量。
(2)休息与体位: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抬高水肿的下肢。
(二)病情观察(1)监测病人的神志、生命体征、尿量、尿常规、肾功能的变化。
(2)维持与监测水平衡:坚持“量出为入”的原则。
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3)严密观察病人有无体液过多的表现:①有无水肿;②每天的体重有无增加,若1天增加0.5kg以上,提示补液过多;③血清钠浓度是否正常,若偏低且无失盐,提示体液潴留。
(4)观察中心静脉压若高于12cmH₂O,提示体液过多;胸部X线片血管造影有无异常,肺充血征象提示体液潴留;若无感染征象,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加速和血压增高,应怀疑体液过多。
(5)血清电解质:①密切观察有无高钾血症的征象,血钾高者应限制钾的摄入。
②监测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③限制钠盐。
④密切观察有无低钙血症的征象,如发生低钙血症,可摄入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如牛奶,还可遵医嘱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等。
(三)对症护理对于有恶心、呕吐的病人,可遵医嘱用止吐药,待其舒适时再给予适量食物,并做好口腔护理,增进食欲。
肾内科急性肾衰竭患者护理要点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突然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升高,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急性肾衰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急性肾衰竭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
狭义的急性肾衰竭是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cute tubular necrosis,ATN),是最常见的急性肾衰竭类型。
本节主要以急性肾小管坏死为代表进行叙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1)肾前性急性肾衰竭:肾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是因血容量减少(各种原因导致的体液丢失或失血)、有效循环血流量减少和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因素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进而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而发生急性肾衰竭。
(2)肾后性急性肾衰竭:由急性尿路梗阻所致,梗阻可发生在尿路(从肾盂到尿道)的任一水平。
常见病因有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和肿瘤等。
尿路梗阻使上尿路压力增高,甚至出现肾孟积水,使肾功能急剧下降。
肾后性因素多为可逆性,及时解除病因常可使肾功能得以恢复。
(3)肾性急性肾衰竭:由肾实质性病变所引起,主要包括肾小管疾病、肾小球疾病及肾间质疾病。
肾小管疾病以肾小管坏死最常见,多由肾缺血、肾毒性物质及肾小管阻塞所导致。
二、临床表现急性肾小管坏死是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疾病、急性肾衰竭引起的代谢紊乱和并发症等三个方面。
典型病程可分为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三期。
(一)起始期此期患者常受到低血压、肾缺血、肾毒素等致病因素的作用,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在此阶段急性肾功衰竭是可以预防的。
此期历时数小时甚至1~2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但随着肾小管上皮发生明显损伤,肾小球滤过率突然下降,临床上急性肾功衰竭的表现变得明显,则进入维持期。
此期过去多不特别提出,但在预防发病上有重要意义。
护理中的急性肾衰竭护理要点急性肾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简称AKI)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肾功能突然下降或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它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在护理中处理急性肾衰竭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监测在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护理中,监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尿量、血尿素氮(BUN)和肌酐水平、电解质平衡以及血压情况等。
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早指示肾功能的恢复或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从而为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二、液体管理针对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液体管理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严密计算和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与排出情况,确保患者的体液平衡。
通常情况下,对于AKI患者,限制液体摄入是必要的,以减轻肾脏负担;同时,关注患者的尿量,避免尿液潴留。
在液体管理中,合理使用利尿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三、营养支持急性肾衰竭患者往往面临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的风险,因此,适当的营养支持也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我们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密切监测患者的饮食摄入。
对于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可以考虑通过管饲或静脉营养的方式提供充足的营养和能量。
四、感染防控急性肾衰竭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需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包括定期监测体温、监测白细胞计数、注意皮肤和黏膜的情况、规范插管护理等。
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五、药物管理在急性肾衰竭的护理中,药物管理也是一项需要特别关注的任务。
由于患者的肾功能损伤,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谨慎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对于肾毒性较高的药物,应避免或减少使用,以降低对肾脏造成的损害。
六、心理支持急性肾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身体不适、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因此,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也是护理中的重要任务。
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性肾衰竭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邹丽琴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30期
【摘要】目的:探讨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7例急性肾衰竭患者,对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从住院时间和最终的治愈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患者透析次数为2~20次,平均14.5次,住院时间为18~90 d,平均住院时间为45.6 d。
治愈60例,未愈5例,死亡2例。
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比较高,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应该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和肾功能的变化,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做好基础护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或减轻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关键词】危重症;急性肾衰竭;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0-007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疾病纷至沓来。
尽管医学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治疗的难度和复杂度却没有因此减小。
肾脏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疾病,诱发原因多种多样,造成的后果无法估计的[1]。
由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如何将治愈率提高,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是尤为重要的,而临床上采取相应正确的护理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重中之重。
本文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7例经确诊患有危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收集临床资料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7例经确诊患有危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其中男40例,女27例,年龄21~65岁,平均35岁。
所有患者都符合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24 h尿量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处于少尿期的4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处于多尿期、恢复期的22例。
经过相关检查,结果所示:患者的血肌酐数值为(785±48.76)mmol/L,检测得出的血清尿素氮数值为(27.3±15.5)mmol/L。
其中高钾血症患者为18例,低钾血症患者为13例(其中少尿期患者4例,多尿期患者9例)。
1.3 治疗
均采用维持性血透,具体为:首先进行通路血管,动静脉内瘘,随后每次的透析时间控制在4.0~4.5 h。
透析频度是以尿液量为观察标准,一般状况是每周进行2~3次。
倘若患者每24 h的尿液量
1.4 护理
1.4.1 病情观察密切观测患者24 h尿量,及时进行记录,这样可以为抢救治疗补液提供准确的依据。
同时注意体温、呼吸、血压等变化,对于表情淡漠、嗜睡和烦躁不安的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精确地记录出入液量,注意每日定时测体重以检查有无水肿加重。
急性肾衰竭常主要由于心力衰竭、感染等发生死亡,所以应及时发现,并随时与医生联系。
1.4.2 做好心理护理治疗前建议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以便掌握其内心需求和恐惧之处。
除外需对关于疾病方面的知识,做简单介绍,使其了解疾病是可以控制的,可以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主动积极配合相关治疗。
1.4.3 预防感染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而言,他们会有一段卧床时间,所以需要做好患者皮肤的护理工作,指导家属进行皮肤护理的正确做法,并严格预防感染。
此次研究中的患者有2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是出现感染,所以结果提示要做好防感染的保护工作[2]。
1.4.4 透析护理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在透析过程中需注意避免出现导管滑脱的情况,保持置管处的清洁,按时换药予以抗感染。
透析过程中也要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体位,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病情作出相应透析调整。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67例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
患者透析次数为2~20次,平均14.5次。
住院时间为18~90 d,平均45.6 d。
治愈60例,未愈5例,死亡2例。
3 讨论
对于急性肾衰竭患者,建议其可以做早期透析。
预防性透析是一种在未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的透析,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以致水电解质能够得到有效维持、达到酸碱的有效平衡,最终可以达到预防原发病的各种并发症的效果。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应该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和肾功能的变化,防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同时做好基础护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或减轻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士雯,王今达,陈可冀,等.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诊断标准(试行草案,2003)[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9,16(1):1.
[2]张健,杜烨玮,孙仁宇,等.衰老大鼠急性肺损伤诱导肾功能受损[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19(6):748-750.
(收稿日期:2013-05-20)(编辑:朝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