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015.00 KB
- 文档页数:15
急性肾功能衰竭护理【观察要点】临床典型分为三期: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1、尿量改变:观察尿量变化,判断肾功能进展。
(1)维持期:无尿或少尿期,尿量骤减或逐渐减少,持续<400ml/d为少尿,<100ml/d为无尿,持续时间一般为1—2周,但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3个月以上。
(2)恢复期:进行性尿量增多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一个标志,每日尿量可成倍增加,多尿表现:每日尿量可达2500—5000ml。
一般持续1—3周后,尿量恢复正常。
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1)水钠过多:全身浮肿、高血压、肺水肿、脑水肿甚至抽搐昏迷或并发心力衰竭而死亡。
(2)高钾血症: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心率过缓、肌张力低下,心电图提示T波高尖等。
(3)代谢性酸中毒:可诱发血钾升高,呼吸粗大。
3、高氮质血症:进行性氮质血症BUN可升高10.1—17.9mmol/L/d,SCR可升至176.8umol/L/d或以上。
4、心血管系统表现:心前躯疼痛、气促、胸闷、血压高、心律失常等表现,严重时出现心力衰竭等。
5、消化系统表现:厌食、恶心、呕吐、腹胀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6、神经系统表现:出现意识障碍、躁动、谵妄,甚至出现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
7、呼吸系统表现:除感染并发症外,因容量过度负荷可出现呼吸困难、气促、胸痛等。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急性肾衰竭是急重病之一,做好心理疏导,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不安。
2、注意休息:少尿期、多尿期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适当活动。
3、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及褥疮的发生。
4、保持环境安静、温度、湿度适宜。
安排在重病室,以便病情观察,限制探视人数。
5、准确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定期测体重。
6、饮食护理(1)少尿期:①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效价蛋白饮食,蛋白量为0.5g/kg/d;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应予高蛋白饮食1.0—1.2g/kg﹒d,腹膜透析为1.2—1.3g/kg﹒d,保持机体的正氮平衡,所供给的热量应>125.5kJ/kg﹒d。
急性肾衰竭的护理文章目录一、急性肾衰竭的护理二、急性肾衰竭吃什么好三、急性肾衰竭要注意什么急性肾衰竭的护理1、急性肾衰竭要注意病情观察的护理注意观察尿量、色、质、少尿期应每小时测量尿量,严格记录; 尿失禁、昏迷者可插尿管、接尿袋,以利标本观察、收集、化验。
监测血钾,血钾高于正常值时,应禁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橘子、香蕉、蘑菇、山楂、枣等,并密切注意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注意血压变化,如出现高血压应及时采取措施。
需透析治疗的患者,按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护理常规。
2、急性肾衰竭要注意饮食上的护理限制入水量:消除水中毒,严格限制水人量,“量出为入”,宁少勿多,每日输液量=显性失水+不显性失水-内生水。
每日测体重,使体重每日减轻0.5kg,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
饮食和营养:少尿期早期禁食蛋白质,三天后组织分解代谢减慢,可食少量蛋白质。
给病人食用低蛋白、高糖、高维生素饮食。
严格控制含钾的食物。
恢复期护理:恢复期时间较长,大约l~2年,注意营养补充,给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蛋白质饮食。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防止外伤、疲劳、感染、妊娠等。
以促进早日恢复,防止形成慢性肾衰。
以上这些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3、急性肾衰竭要注意心理护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良好的心理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扩大患者与外界交流的愿望和能力,增强患者治愈生理疾病和恢复美好生活的信心,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更好的配合医生和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生理疾病治疗尽快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急性肾衰竭吃什么好1、低蛋白食物急性肾衰竭这种疾病发生以后患者朋友们在日常饮食方面要注意尽量吃一些低蛋白的食物,因为这个时期患者肾脏功能处于明显减退的状态,因此,摄入了过多的高蛋白质食物会导致肾脏负担过重,从而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2、高维生素食物患有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多吃一些高维生素食物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是非常有利的,这个时期患者身体的营养物质流失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及时补充维生素会对治疗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患者要特别注意。
急性肾哀竭病人的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简称急性肾衰,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周内)急剧地进行性下降,新陈代谢废物排出急剧减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尿毒症表现。
如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及早康复。
【关键词】急性肾哀竭护理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简称急性肾衰,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周内)急剧地进行性下降,新陈代谢废物排出急剧减少,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尿毒症表现。
在早年对急性肾衰竭未充分认识之前,死亡率在90%以上。
经过临床及实验研究,目前对该病有了较清楚的认识。
医务人员如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多数病例是可以逆转的。
在各种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之中,急性肾衰是目前少数能得到完全恢复的病症之一。
由于急性肾衰竭多为可逆的,任何治疗手段都应注意不要加重肾脏损害。
治疗及护理重点在少尿期,应尽量减少少尿期的各种紊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心律紊乱、应激性溃疡病大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有条件者应尽量采取透析疗法。
多尿期的治疗主要是防止电解质及水的负平衡,同时还应当防止感染。
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总体治疗和护理目标是病人能够①焦虑程度减轻。
②无感染发生。
③维持营养平衡。
④维持出入量平衡。
⑤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一)少尿期的护理1.一般护理(1)心理护理:急性肾衰是危重病之一,病人可有濒死感、恐惧感,护士应协助病人表达对疾病的感受,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态度。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解释疾病发展过程以降低其焦虑及不安情绪。
另外,当病人精神方面发生改变时,应向家属解释这是疾病导致的病理生理及心理上的改变,以解除家属的疑惑,并避免造成家属与病人间的隔阂。
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定义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failure, ARF)简称急性肾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数小时至数周)肾功能急剧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含氮代谢废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
大多数有少尿或无尿,如能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早期采用透析疗法,病死率已明显下降。
二、分类急性肾衰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急性肾衰竭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大类,狭义的急性肾衰竭指急性肾小管坏死。
三、病因(一)肾前性肾衰竭:指任何原因引起有效血循环量急剧降低,致使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降低所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又称为肾前性氮质血症,但肾实质结构完好,若及时恢复肾血流,肾功能可很快恢复,若不能及时恢复,则可能进展为肾实质性肾衰竭。
:肾前性肾衰竭常见的原因包括:呕吐、腹泻和胃肠减压等胃肠道液体的大量丢失、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或创伤、大出血等引起的绝对血容量不足,感染性休克、严重低蛋白血症、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引起的相对血容量不足。
(二)肾性肾衰竭:系指各种肾实质病变所导致的肾衰竭,损伤可累及肾单位和间质,或由于肾前性肾衰竭未能及时去除病因、病情进一步发展所致。
常见的原因包括: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肾血管病变(血管炎、血管栓塞和弥散性血管内栓塞)、以及慢性肾脏疾患在某些诱因刺激下肾功能急剧衰退。
(三)肾后性肾衰竭:各种原因所致的泌尿道梗阻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称为肾后性肾衰竭。
肾后性急性肾衰竭的肾功能多可在梗阻解除后得以恢复。
四、资料收集及评估(一)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既往史、饮食、服药情况、小便(颜色、量等)。
(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水肿、少尿。
2.血尿、蛋白尿(泡沫尿)。
3.高血压。
4.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食欲减退。
5.躁动或萎靡不振。
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3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指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10月诊治的3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3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经及时的救治和护理,痊愈20例,未愈10例,无死亡病例治疗效果良好。
结论:及时解除水中毒。
病人焦虑或者恐惧减轻。
恢复营养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及时控制感染。
病人的变化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关键词】急性肾衰竭;临床护理;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191-02急性肾衰竭(ARF)是由各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而出现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氮质血症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
主要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采用去除病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控制感染。
选取我院于2015年1~10月诊治的3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43岁。
发病病因:药物性肾脏损伤11例,急性肾小管坏死9例,梗阻性肾病3例,肾病综合征3例,流行性出血执并发2例,急性肾小球肾炎1例,感染性休克1例。
1.2 方法少尿期积极治疗原发病或诱发因素,纠正血容量不足、抗休克及有效的抗感染等。
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饮食。
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纠正酸中毒。
急性肺水肿、体液潴留、尿毒症症状加重等均应行血液净化治疗。
患者的感染可由于原发病感染存在或者各种管道感染引起。
注意可能引起感染的途径,应用有效抗生素[2]。
多尿期前1~2天仍按少尿期的治疗原则处理。
尿量明显增多后要特别注意水及电解质的监测,尤其是钾的平衡。
尿量过多可适当补给葡萄糖溶液、平衡液、用量为尿量的1/3~2/3,并给予足够的热量及维生素,适当增加蛋白质。
护理学基础知识: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急性肾衰竭是泌尿系统章节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就急性肾衰竭病人的护理这一重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方便大家学习记忆。
1.肾衰竭的分型
急性肾衰竭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功能突然下降而
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通常分为肾前性、肾后性、肾性3种类型,肾性肾衰竭最为常见,其中肾性因素中又以急性肾小管坏死为最常见的类型。
2.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急性肾衰竭典型病程分为3期: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
(1)起始期,时间较短,但若及时治疗病情可逆转。
(2)维持期又称少尿期,一般为7~14天。
维持期可出现一系列系统症状,其中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中,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最为常见。
高钾血症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是急性肾衰竭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起病第一周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重者可引起室颤、心跳骤停。
此外,可有高磷、低钙、低钠、低氯血症等。
(3)恢复期,即多尿期。
此期主要问题是要注意防止尿量过多引起低钾血症。
3肾衰竭病人的护理
(1)休息: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肾脏负担。
(2)饮食:少尿期一般采用量出为入的原则,每日进水量=前一天液体总排出量+500ml。
饮食以高糖、适量脂肪及限制蛋白为原则,优先选择高生物效价优质蛋白质饮食、接受透析的病人给予高蛋白饮食。
【例题】下列哪项是肾衰最早出现的症状( )
A.少尿、血尿
B.呼吸有氨臭味
C.眼睑部、面部水肿
D.恶心、呕吐、腹胀
【答案】D。
解析:肾衰最早出现的症状为消化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