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小草和大树(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小草和大树》为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类文学作品。
本文旨在通过对小草和大树的生命故事的叙述,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与生命的力量,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课程目标1.了解文学作品《小草和大树》的主题和情节;2.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命故事,并从中领悟人生道理;3.通过本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敢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感受生命故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2.难点:让学生从生命故事中领悟人生道理。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感性活动导入课文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一下当小草和大树成为朋友的情节会是什么样子。
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一排小草和大树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这张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整体阅读整体朗读课文《小草和大树》,让学生自己感受这个故事中所蕴含的生命力量。
步骤三:课文解读1.分段阅读:将课文分为若干段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理解每一段内容。
2.生字词解释:辅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生字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段落分析: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和意义,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步骤四:深度理解1.语音语调学习:通过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意象和情感交流:通过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草或大树,或者表演小草和大树的身份,从而体会生命故事之间的情感交流。
3.人生道理领悟:通过生命故事领悟人生道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自己有启发的人生道理。
步骤五:小结归纳小草和大树的故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五、教学须知1.教材准备:语文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篇目《小草和大树》;2.辅助教具:黑板、彩笔、音频播放器、PPT等;3.注意事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活跃课堂气氛;防止教师片面讲解,应尝试让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答案。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小草和大树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1.学习诗歌《小草和大树》;2.认识平仄、押韵;3.掌握诗歌的朗诵技巧。
二、教学准备:1.课堂PPT、录音设备;2.教材《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课堂试讲录音。
(老师可提前录音,作为后续授课的参考)三、教学过程: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诗歌《小草和大树》的学习来帮助学生认识平仄、押韵,并且掌握相应的朗诵技巧,内容如下:3.1 自主学习(10分钟)这一部分,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小草和大树》的录音,让学生自主朗诵,然后让学生利用课本和网络对生字和不懂的词汇进行查询,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2 诗歌分析(15分钟)通过分析诗歌的“平仄、押韵、韵脚”三个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老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授课:3.2.1 平仄平仄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音韵的长短的描述。
平文中的字都是平的,韵文中押韵的字必然为平或仄。
这次课程中,老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让带头学生朗诵、模仿教学等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平仄的概念。
3.2.2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末尾的音节相同,并且在前面的音节不需一致。
诗歌《小草和大树》有很多押韵的词汇,“比比皆是”,老师可以提醒同学们在朗诵诗歌时注意押韵。
3.2.3 韵脚韵脚是指在以平仄相间的诗句中诗句末尾的平仄。
在教学中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多次朗诵,模仿、感悟,更好地掌握。
3.3 合唱和分组朗诵(20分钟)通过前两个环节的学习,已经让同学们对《小草和大树》这首诗歌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这一部分老师可以让全班一起合唱,同时也可以让同学们分组进行朗诵,并通过互相欣赏和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提高朗诵技巧。
四、课后作业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同学们对诗歌的认知得到了提高,老师可以给他们一些课后作业,例如:1.课后复习诗歌,熟记朗诵技巧;2.分组进行小组诵读比赛,比较分数,发掘不足;3.收集更多的经典诗歌,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创作古诗,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小草和大树》教案教材分析:《小草和大树》一文讲述了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
当她满怀希望地想得到大诗人的指点时,却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但她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从羞惭与痛苦屮昂起头來,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改变方向,继续写作,三姐妹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这个故事表现出夏洛蒂,勃朗特和两个妹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与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与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及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差距,这样也就增加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点困难。
因此,教学本课,应立足文本,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领悟到: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目标:1.写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领悟到: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富有理想的性格。
重点难点: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难点: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理清课文脉络。
2.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认不写,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重点难点:重点:学写生字,理解词义。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夏洛蒂姐妹的有关资料。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导入新课质疑课题检查自学情况读词语,概括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默读,分段交流指导写字教师指导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犬树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小草与大树》教课方案一.教材简解《小草和大树》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二册的第九课。
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出生于贫穷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深重的生活压力下,坚持学习,试试写作。
在遭到当时的“桂冠诗人” 骚塞的巨大打击下,仍没有失掉信心,而是从羞惭与难过中昂开端来,与两个妹妹一同发奋努力,改变方向,持续写作。
最后三姐妹崭露头角,成为震动英国以致世界文坛的作家。
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和两个妹妹坚毅不拔、热爱学习、不甘命运驱遣、富裕理想的性格。
课文环绕两条线索来写:一是夏洛蒂在成长中的经历,二是与守旧和成见相抗争的线索。
课文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归纳表达了夏洛蒂是一位在窘境中成才的模范;第二部分(第 2~4 自然段)叙述了她坚持写作、学习,但不停遭到着打击和失败;第三部分 ( 第 5~7 自然段 ) 叙述了在废寝忘食中终获成功。
二.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9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初读课文,感觉百折不挠、热爱学习、不甘命运驱遣、富裕理想的性格。
三.重、难点1、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初读细节,领会百折不挠、热爱学习、不甘命运驱遣、富裕理想的性格。
四.设计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课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建优秀的自主学习情境,尊敬学生的个体差别,鼓舞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
五.设计思路依据语文教课应按照从整体下手的原则。
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读全文,学习生字,厘清文章的脉络,归纳主要段落的意思。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研究中初步感觉勃朗特三姐妹百折不挠、热爱学习、不甘命运驱遣、富裕理想的性格。
六.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人物,激发期望1、讲话导入学生熟习的“苏门三学士” 。
2、切入阅读话题:在英国文坛,也有一段文学美谈,那就是夏洛蒂三姐妹同时在英国文坛崭露头角的事。
9、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小草和大树苏教版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理清课文头绪。
3、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干够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点:结合家庭不幸、困难营生的情节,了解感悟主人翁的享乐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情。
教学难点:抓住生活〝再艰辛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情。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激起兴味。
二、了解生活疾苦,感受好学肉体。
1、齐读课题,说说小草和大树的区别。
2、小草和大树在文中指谁?过渡:这棵小草是如何生长为一棵参天大树的?让我们一同去探求。
1、夏洛蒂的命运似乎小草一样,但是她却具有大树的素质,课文是如何来表现这两方面的内容的?出示自学要求:细心阅读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夏洛蒂命运坎坷、勤劳学习的语句,区分用〝--〞、〝~~~〞画出来,悄然说说自己的体会。
2、交流并随机停止朗诵训练:〔1〕体会命运坎坷:表达在出身清贫、幼年丧母、承当责任。
〔2〕失掉了母亲就意味着永远失掉母爱,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痛苦的事情!从此,她的生活愈加艰辛。
依据以下句式展开想像,停止说话练习:夏日炎炎,别的孩子〔〕,而夏洛蒂〔〕;寒冬腊月,别的孩子〔〕,而夏洛蒂〔〕。
〔3〕夏洛蒂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她总是不停地奔忙着。
指读〝除了……带孩子。
〞指点先生朗诵时用连接的气息来表现她的劳累和辛劳。
〔4〕可是坚强的人是历来不会被苦难摧垮的,由于她一直坚信:大树就是大树,终有一天能见阳光。
她是怎样努力的呢?抓住有关句子因势利导,引抢先生走进言语文字里去体会夏洛蒂的勤劳好学:〝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辛再劳累,都不肯坚持学习。
〞三、品味羞惭与痛苦,体验顽强与坚毅。
A、让先生把〝再〞换成〝又〞读一读,体会作者用字的准确,了解夏洛蒂〝要强好胜〞的性情。
9.小草和大树【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是贫困家庭出身的夏洛蒂·勃朗特在沉重的生活重压下,坚持学习,尝试写作的故事。
她满怀希望以为可以得到大诗人的指点,却反遭沉重的打击,好在她没有放弃,从羞愧和痛苦中昂起头来,与两个妹妹一起发奋努力,继续写作,终于脱颖而出,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
这个故事折射出夏洛蒂和两个妹妹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和不懈努力的坚强意志。
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她们在保守观念和陈腐偏见盛行的年代,敢于冲破旧势力的勇气与胆识。
本文共有七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组织起来。
第1自然段概括陈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是一位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典范;第2至4自然段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在极其贫困的生活环境下坚持学习,继续写作,尽管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和失败,却永不放弃;第5至7自然段主要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经过慎重思考,调整写作模式,改写诗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文坛上赫赫有名的女作家。
【学情分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小草和大树还是可以分得清的,只是通常对高大的树木可能会有深刻印象,但可能都记不住名字,对身边微不足道的小草就更加不会留意了。
所以这篇课文以小草和大树为喻对于学生来说,要理解它其中的深层含义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就需要教师的授课的时候对学生加以指导、点拨。
【教学策略和设计说明】因为这篇课文是借小草和大树作比喻,来展现夏洛蒂·勃朗特姐妹从默默无闻到功成名就的成长成才史。
其中要体会骚塞话语中的不屑和蔑视,感受夏洛蒂姐妹的失落与绝望,可以让学生先去观察大自然中的小草和大树,体会主人公的心情。
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深入讲解本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清文章脉络。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熟练运用。
3.结合家庭不幸、谋生艰难等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要强好胜、热爱学习、富有理想的高贵品格。
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明白得词语。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进程: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爱好。
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1.依照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熟悉。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什么缘故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伙儿自由朗诵课文,交流明白得。
在交流进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
二、形成板书:小草家庭不幸,艰巨谋生立志写诗,遭遇冲击反思衡量,开拓新路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大树三、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朗诵试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能够归并起来。
学生默读试探,同桌交流。
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请学生归纳出全文要紧内容四、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3.展现评议五、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2.明白得课文,领会在逆境中只有具有顽强的意志和伶俐聪慧的人材可能拥有出色的人一辈子。
教学重点:结合家庭不幸、艰巨谋生的情节,明白得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酷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差遣、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念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酷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进程: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结合家庭不幸、艰巨谋生的情节,明白得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酷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差遣、富有理想的性格。
(1)朗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如何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如何艰巨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巨谋生的文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走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念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酷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9小草和大树(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小草和大树(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
形成板书: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5、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
形成板书: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