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八音和鸣四草原上课件2
- 格式:ppt
- 大小:13.23 MB
- 文档页数:8
春江花月夜1教学目标过程方法:通过聆听,演唱,划旋律线,打击打击乐器来感受乐曲婉转如歌的旋律与情绪。
知识技能:学会演唱乐曲主题旋律。
打击打击乐器。
学会聆听中国古典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2学情分析《春江花月夜》是湘教材中“八音和鸣”部分的必听曲目。
它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
主题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从各个不同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了音乐表现的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八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了基本的欣赏能力,在此可以培养他们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结合音乐画面与诗歌进行联想。
同时运用打击乐器增强他们协作能力,并通过演奏来感受乐曲的起承转合。
3重点难点熟悉乐曲,能够有表情的演唱乐曲主题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并能够将诗曲结合,感受音乐文化的相同性。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春江花月夜观看江南水乡图片,同时聆听《夕阳箫鼓》感受音乐与画面结合带来的感受,将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
介绍《春江花月夜》的历史。
活动2【讲授】聆听主题乐段1.聆听江楼钟鼓乐段,注意旋律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再次聆听江楼钟鼓中的主题乐段,划出乐曲的旋律线。
3唱旋律,并一边划旋律线一遍律动。
活动3【讲授】聆听节选的几个乐段1聆听月上东山,感受旋律是如何表现月上东山的。
2发现月上东山段与江楼钟鼓段最后一句相同,引出“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
3聆听风回曲水,教师先不把名字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出旋律表现的画面感。
4聆听渔歌唱晚,感受哪一件乐器描摹了渔翁的形象,对比箫和古筝的音色特点,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的人物。
感受木鱼这件打击乐是如何表现悠然自得的意境。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八音和鸣四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3湘教版第一篇: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八音和鸣四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3湘教版春江花月夜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背唱乐曲的音乐主题,认知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鱼咬尾”这两种创作手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能认真聆听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从音乐要素如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探讨作品表现的画面和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想象音乐表现的画面,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学情分析通过前两个《八音合鸣》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对民族音乐的初步认识,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音乐的四要素结合民族乐器独特的表现方式,加深学生对各乐段的熟悉情况,体会乐曲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乐曲主题。
难点:从音乐要素入手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与音乐意境。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思考问题:这段音乐可以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回答,引出标题音乐《春江花月夜》活动2【讲授】教授新课(二)授新课1、初步了解《春江花月夜》(1)了解《春江花月夜》名称及相关历史(2)是弹古筝伴奏,学生唱一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告知学生:这首歌的主旋律是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的主旋律,词是张若虚的古诗。
分赏《春江花月夜》(1)出示《春江花月夜》常上演的八个乐段,请学生根据小标题描述的场景将八个乐段分成三部分,老师出示每部分小标题:第一部分:晚景(第一乐段、第二乐段、第四乐段、第五乐段)第二部分:欢歌(第六乐段、第七乐段、第九乐段)第三部分:万籁俱静(尾声)以下环节中,每乐段的最后一个乐句会自动跳出谱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自然导出民族音乐的创作手法“换头合尾”(2)分乐段聆听听赏第一乐段,出示问题:这段音乐由引子和主题组成,你能听出来吗?试着给引子和主题打出节拍,有什么发现?目的:熟悉乐段旋律,能分清散板和整拍,以便区分出引子和主题听赏第四乐段,出示问题:这段音乐的独奏部分用了什么乐器?是怎么表现花影层叠的?目的:熟悉乐段旋律,让学生关注并分辨民族乐器的音色,用图示的方法帮学生更好的体会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春江花月夜1教学目标1、认真地聆听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从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节拍等方面探讨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2、能熟练唱会《春江花月夜》音乐主题,认知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鱼咬尾”这两种创作手法的基本规律。
3、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乐曲各段所表现的情景。
2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乐曲主题。
难点:从音乐要素方面理解作品的音乐内涵与音乐意境。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春江花月夜》主旋律片段,设问:这段音乐你听过吗?听到这段音乐,你的脑海中浮现什么样的画面?这样的旋律,你会用什么题目来给它命名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评价归纳,用谈话的方式引入新课的学习。
)活动2【讲授】(二)新课教学1、简介乐曲创作背景这首曲子有着漫长的历史,由于年代过于久远,以至于无法考证最早的产生时间,因此被称为中国的十大古曲之一。
《夕阳箫鼓》是它最早的名字。
而在民间流传这么久,它被很多民间艺人或演奏家修改、整理、完善,曾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被更名为《浔阳琵琶》《浔阳夜月》。
现存最早的乐谱是清末吴畹卿的手抄本,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它的曲调流传远远早于这个时期。
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的刘尧章先生将其演奏的《浔阳夜月》改编为民乐合奏曲,并最终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从最初的琵琶文曲,到现在我们听到的民族管弦乐作品,经许多音乐家的精雕细琢,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国际乐坛上,它也享有崇高的声誉。
活动3【活动】2、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1)初听全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步感受作品。
设问:乐曲的开头是由什么乐器来演奏的?结尾又是什么乐器?乐曲中多次出现哪些民族乐器?(学生回答,老师评价小结。
)(2)分段赏析乐曲,出示标题,按标题欣赏各个乐段。
欣赏各段音乐的同时,向学生演示包含各段基本内容及相应图片的页面,运用小标题帮助学生理解各段所描写的内容。
小放驴1教学目标1、了解民乐“吹拉弹打”四种表现形式和河北吹歌的基本特点。
2、能听赏《小放驴》的音乐情绪并产生联想,了解其主要乐器“管子”和“笙”的特点。
3、激发学生对民乐的喜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了解民间音乐,以激发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本节课文旨在让学生从外形和声音特点上了解吹管乐器“管子” 和“笙”,但初中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乐器了解不多,加上知识面有限,对地方音乐特点的认识更是有限。
所以教者从河北吹歌《小放驴》切入,用声激趣,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感情,了解乐器的特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在听赏感受和参与表现中体验民乐的魅力,从而喜爱民乐。
2、“管子”和“笙”的乐音特点。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激趣1 、师:(出示腰鼓和快板)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件新乐器,大家认识吗?学生回答乐器名称。
2、教师指挥,两名学生表演腰鼓和快板。
活动2【讲授】二、民乐了解。
1.复习“八音”。
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民族乐器还是西洋乐器?我国古代对民族乐器的统称是什么?(指明学生回答民乐以制作材料为依据,分为哪八类。
)2.了解“吹拉弹打”。
a、明确:按照演奏形式,民乐可分为“吹”“拉”“弹”“打”四类。
b、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吹管民乐、拉弦民乐、弹拨民乐和打击民乐。
c、师出示PPT明确。
活动3【活动】赏析三、《小放驴》赏析。
(1)初听:赏情感。
(出示音乐)1、出示问题:a这首乐曲属于哪种音乐表现形式?流行于哪个地区?b它的节奏是快是慢?表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c这首乐曲让你有怎样的联想?2、听赏《小放驴》,学生回答问题。
3、师小结:可以说,《小放驴》这首河北吹打乐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出示图片介绍跑驴)。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四)1教学目标1、能区别中胡与二胡的不同特点,能对江南丝竹、河北吹歌的民间音乐特点有所了解,能在乐曲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热爱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
2、能认真聆听乐曲《草原上》《三六》《小放驴》,能哼唱乐曲的部分音乐主题;能听辨出中胡、管子等乐器的音色特点。
3、能感受《草原上》《三六》《小放驴》的情绪、力度、速度的变化,感受音乐旋律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能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2学情分析1、教学重点:认真聆听《草原上》《三六》《小放驴》,听辨不同乐器音色特点,了解相关音乐知识。
2、教学难点:感受乐器的表现力,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3重点难点1、欣赏中胡独奏曲《草原上》、江南民间乐曲《三六》、河北吹歌《小放驴》。
2、分析《小放驴》旋律结构特点,模唱“学舌”旋律片段。
4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欣赏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音乐片段。
提问:根据乐曲中乐器的音色特点,你能听辨出主奏乐器是什么吗?(马头琴)马头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的典型代表乐器之一。
中国民族乐器种类丰富,你还能列举出你熟悉的哪些乐器?(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几种非常具有特色的乐器所演奏的乐曲。
新课教学1、欣赏中胡独奏《草原上》。
(1)仔细聆听中胡独奏《草原上》,欣赏时请同学们思考: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有什么特点?乐曲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2)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选择合适的表情术语填在相应曲谱的括号里。
(3)小结: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中胡;音乐舒展、辽阔,富于歌唱性‘乐曲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和牧民自在的放牧生活,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
(4)乐曲简介:《草原上》是著名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创作的一首名曲。
在马铃和木鱼轻奏的马蹄声节奏陪衬下,笛子吹出飘逸明亮、节奏自由的旋律,引出中胡独奏的散板乐段。
作者采用马头琴常用的三度颤音和演奏技巧,悠然起伏、委婉舒展,刻画了辽阔草原牛马成群,牧民怡然自得的放牧场景。
××中学教案NO: 11课题八音和鸣(二)时间 5.13教学目标1、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能够专心听赏音乐;2、聆听经典的民乐独奏片段,感受民乐独奏的韵味和魅力;3、能用简单语言描绘诗、画与音乐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教学重点唱会《原始狩猎图》、《梅花三弄》、《楚商》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能够辨别出骨笛、古琴、钟磬的外形及音色特点。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对媒体课件、钢琴。
板书设计八音和鸣(二)《原始狩猎图》——骨笛与乐队《梅花三弄》——古琴独奏《楚商》——钟磬与民乐合奏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课前播放《喜洋洋》(这是一首二胡独奏曲,其情绪快乐活泼,便于营造典雅、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2、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二、导入:师:“同学们,刚才都是踏着音乐声走进课堂的,你们知道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它的曲名又是什么呢?”生:“…”师:“这是一首二胡独奏曲《喜洋洋》,今天我们来学习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三种乐器——骨笛、古琴、钟磬及其演奏的乐曲。
”(播放幻灯片)三、出示目标:(一)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能够专心听赏音乐;(二)聆听经典的民乐独奏片段,感受民乐独奏的韵味和魅力;(三)能用简单语言描绘诗、画与音乐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四、新课教学:(一)《原始狩猎图》(骨笛与乐队)1、教师出示骨笛图片,请学生辨认回答。
2、简介:(1)骨笛,吹奏乐器之一,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
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
(结合P39页骨笛图片,以便学生记忆。
)(2)《原始狩猎图》,赵松庭命名,钱兆熹曲,由骨笛与交响乐队合奏,乐曲表现了“河姆渡文化”——神秘的森林、双鸟朝阳和狩猎乐舞的情景。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它的发现和发掘,有力的证明了长江流域同样也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
因此,“河姆渡遗址”是“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八音和鸣(四)》教学设计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八音和鸣(四)》教学设计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音乐下册第2单元《八音和鸣(四)》教学设计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四)1教学目标1、学生能认真聆听《草原上》、《三六》、《小放驴》,能区别中胡与二胡的不同特点,能对江南丝竹、河北吹歌的民间音乐特点有所了解,能在乐曲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热爱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2、能认真聆听《草原上》、《三六》、《小放驴》,能熟悉乐曲的部分音乐主题,能听辨出中胡、管子等乐器的音色特点;3、通过认真聆听,学生能感受《草原上》、《三六》、《小放驴》的情力度、速度的变化,感受音乐旋律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能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2学情分析初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有初一及初二上学期对作品欣赏的分析方法的最初经验,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对音乐课的教学模式也比较熟悉,所以主动对所欣赏的作品进行多角度的分析理解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沟通上也会较为容易一些;初二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乐器的熟知也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可以尝试让他们区分辨别同等类别不同乐器的音色,认真辨别江南丝竹、河北吹打等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当中所听到的乐器,并分析乐器音色特点;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惰性,所以教师上课时应该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提醒其主动加入到认真听辨和积极分析中,尽量鼓励学生们运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关系分析作品.3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认真聆听《草原上》、《三六》、《小放驴》,听辨不同乐器音色特点,并能区分同类乐器类别中不同乐器的音色;2、了解相关音乐知识,了解江南丝竹、河北吹歌等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的相关知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感受乐器的表现力;2、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欣赏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音乐片段,并相关提问:(1)、根据乐曲中乐器的音色特点,能听辨出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吗?(二胡)(2)、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的典型代表乐器之一.中国民族乐器种类丰富,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你熟悉的乐器?(学生回答,最好每类乐器都回答一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几种非常距右侧特色的乐器所演奏的乐曲)活动2【讲授】新科学习1、欣赏中胡独奏曲《草原上》:(1)、仔细聆听,欣赏时请学生思考: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哪一类的?(拉弦类)是什么?音乐有什么特点?(音乐舒展、辽阔,富于歌唱性)乐曲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和牧民自由自在的放牧生活,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可适当的引导或给学生选择答案的机会)(2)、完成课本中的练习:选择合适的表情术语填在相应曲谱的括号里;(3)、教师对乐曲进行介绍;(4)、中胡的介绍:(出示二胡与中胡的图片)中胡是在二胡的基础上改制的一种乐器,是中音二胡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