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四大发明说起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52
四大发明指南针的作文四大发明指南针的作文(精选34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的作文(精选34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大发明指南针的作文篇1我有一个指南针,那是我整理玩具时找到的。
指南针有一根长长的针,一边是白色的,一边是绿色的。
我经过长时间观察,发现白色的针永远朝南,而绿色的针永远朝北。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当然躲不过好奇的我上网查啦!原来,指南针是利用地球的磁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指南针的那根长长的针是由磁性材料制成,绿色的是南极(S极),所以它指向北方,而白色的那头是北极(N极),所以它指向南方。
指南针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呢!它和造纸术、火药、印刷一同被称为四大发明。
它是在北宋末南宋初,也就是大约1180年左右,中国的指南针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只不过名字变成了“罗盘”。
此后,指南针就在航海、航空等方面大量应用。
我真喜欢古人发明的指南针。
四大发明指南针的作文篇2我家有一个指南针,它是我的一个最好的朋友。
这个指南针,是上次打乒乓球时用妈妈给的20元买来的。
它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
而现在,我终于拥有它了。
当天,我开心得睡不着。
指南针,大家听起来都不陌生。
这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从汉朝的正方形盘面、勺子型的司南到现在小巧玲珑的指南针、罗盘,经历了不少变化。
我的指南针是圆形的,直径5.5厘米,一枚听话的、一直指向南的指针,一张铅画纸上标着东、西、南、北。
指南针里面的边缘上画着角度。
如果没有指针,里面似乎是一个跑步的比赛场地。
我总是“捉弄”指南针,拿着一块磁铁放在它的旁边,结果它对磁场毫不理会,就跟着磁铁走。
因为它被我的磁铁混乱了磁极,而我这个是强力磁铁,于是,指南针就和我的磁铁“亲密接触”。
接着我拿相反的磁铁吸它,它却不理会我。
我国古代科技巨人和科技成就的故事我国古代是一个充满着无数科技巨人和伟大科技成就的国家。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后来的各种工艺技术,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为世人所瞩目。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度探讨我国古代科技巨人和科技成就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国古代科技的魅力。
1. 四大发明:指南针我们不得不提及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科技成就——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航海和定位方式,成为了古代我国科技巨人的伟大成就之一。
指南针的发明,不仅为我国古代科技树立了不朽的辉煌,也让后世的科技史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
2. 工艺技术:青铜器另外,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制作技术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科技成就。
青铜器不仅在古代的礼器、生活用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是体现了古代我国人民对于冶炼和金属加工技术的高超造诣。
青铜器的精湛制作工艺、优美的图案纹饰,是我国古代工艺技术的杰作,也是古代科技巨人的辉煌成就之一。
3. 工程建筑:长城我国古代的工程建筑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万里长城。
长城作为古代我国的重要军事防御工程,不仅是古代我国科技的结晶,更是我国古代科技巨人的伟大成就之一。
长城的雄伟壮丽、复杂精密的建造工程,展现了古代我国人们卓越的工程技术和智慧,给世人留下了不朽的建筑奇迹。
4. 医药技术:针灸作为我国古代的科技巨人,针灸技术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伟大成就。
针灸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技术,源远流长,对于古代的医药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针灸技术的精湛和神奇效果,让它成为了我国古代医药技术的瑰宝,也是古代科技成就的闪耀之一。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古代,科技巨人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创造了数不胜数的科技成就。
从指南针到青铜器,再到长城和针灸技术,这些都是我国古代科技巨人们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他们的成就不仅让古代我国的科技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让我们对我国古代科技充满了敬畏和发自内心的赞叹。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我国古代的科技巨人们的成就,是我国科技史上的一座座丰碑,也是整个人类科技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
1.从四大发明说起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多像指南针、造纸、印刷、火药和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等等领先于世界的伟大发明和创造。
2、感知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感。
3、初步培养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本课安排共2课时,建议从“伟大的发明”“伟大的创造”二个层面安排课时,开展教学。
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四大发明”要逐项展开,让学生了解这些发明的时间、作用(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和对世界的贡献;第2课时重点讲“伟大的创造”,要围绕京杭大运河展开,了解大运河开凿的时间、长度和作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中要不断设问,用“对此你还有哪些更多的了解”来拓展教学内容,用“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来升华学生的感情,用课文中最后一段文字,作为课堂小结。
教学过程:一、导入话题1、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极为古老的文明,在祖国这片辽阔和肥沃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你的头脑中,最引以为豪的是什么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到课题上(板书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
例:有人说到了四大发明或其中的一件,那么教师就可以说: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被称之为“四大发明”之一,你还知道其它三项伟大发明是什么吗?如果没有人说到这一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说:是啊,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可真了不起,我国还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呢,你知道分别是哪四种伟大的发明吗?二、交流话题1、学生自读课文3-6页:读读文中的插图和文字,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2、交流:(1)你从课文中学懂了什么?①什么时候有了这项发明?②这项发明在历史上曾经改变了什么,有什么作用?③这项发明对世界文明有怎样的贡献?(2)关于这项发明,你还有更多的了解吗?(3)从刚才自己的学习和与同学的交流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现在心里想说的话。
(交流时注意:一项发明一项发明地说,可以让学生展示一下搜集到的照片等材料,这样可以更直观。
传播:(1)唐中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也是这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
指南针最早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唐末发明火药,火药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最早发明造纸术是西汉前期,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4世纪传入朝鲜,7世纪传入日本,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世纪先传入非洲后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美洲,19世纪传入大洋州。
一场战争将造纸术带到西方小小纸牌帮印刷术传遍欧洲中国难民将造纸术带至朝鲜,“高丽纸”反成中国文人墨客挚爱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中,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
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方法,向汉和帝献纸,真正实用意义上的纸张开始出现。
公元105年这一年,被普遍认为是造纸术发明的年份。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后,纸张开始被广泛应用。
两汉交替之际,大批中国百姓为避乱涌入朝鲜半岛。
造纸技术随之传到那里。
20世纪60年代,在朝鲜半岛的一处古墓中曾经发现过带有西汉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字样的纸张,成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中国造纸术外传的最早明证。
公元7世纪末期,新罗王朝统一朝鲜半岛。
此后,新罗全面吸收唐文化,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学和汉文化,曾在唐代大量生产的藤纸也在朝鲜的高丽王朝时期重获生机。
出产自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厚实挺括,适合书写各种文字,被称作“中外第一”。
中国古代著名书画家苏东坡、黄公望和董其昌等人,都十分喜爱使用“高丽纸”。
在从中国三国时期至唐朝这段时间里,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等国一直充当中国文化向日本传播的桥梁。
中国的造纸等技术也正是经由朝鲜半岛诸国东传日本的。
日本奈良时代和江户时代的手漉和纸工艺程序与中国造纸技术虽操作程序不同,但各有千秋。
在这前后,中国的造纸技术也先后传到了越南、柬埔寨等地。
公元9—10世纪,中国的造纸技术又通过丝绸之路西传,古印度从此有了用纸印刷的佛教经卷。
阿拉伯帝国俘虏中国造纸匠,欧洲画师偷走造纸术公元751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军与大食(阿拉伯帝国)将军沙利会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
课题:《从四大发明说起》第2课时设计者(宁海县黄坛镇中心小学林红梅)京杭大运河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千米。
京杭大运河建于公元前五世纪,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而秦始皇在嘉兴境内开凿的一条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后的江南运河走向。
据《越绝书》记载,秦始皇从嘉兴“治陵水道,到钱塘越地,通浙江”。
大约2500年前,吴王夫差挖邗沟,开通了连接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并修筑了邗城,运河及运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
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到了隋朝,隋炀帝动用几百万人,开凿贯通了大运河,这为以后国家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隋代开始全线贯通,经唐宋发展,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京杭大运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1)通惠河;(2)北运河;(3)南运河;(4)鲁运河;(5)中运河;(6)里运河;(7)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可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巨大作用。
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地理位置: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千米。
目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
京杭大运河价值堪比长城我国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
从四大发明说起一、认识火药1、在上课前,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场美丽的烟花雨。
(播放视频)2、美吗?那你知道什么东西使烟花能够如此地绚烂多彩?(学生回答:火药)3、“火药”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对火药还有哪些了解?(火药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你知道得真不少。
(制造火药的成份):木炭、硝石很常见,我过古代劳动人民用这么简单的东西就能制造出这么绚烂的烟火,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觉怎么样?4、那你知道,在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除了“火药”外,还有哪三大发明呢?(多媒体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5、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四大发明。
(板书:从四大发明说起)二、了解造纸术1、老师手里拿着的就是一张白纸,你觉得纸有什么用?(书写……)这个纸,我们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制造出来了,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了些什么?(出示造纸工序)2、造纸其实很不简单,看看,要经过哪几个工序?(学生回答:切麻—洗涤—浸灰水—蒸煮——舂捣—打浆—抄纸—晒纸)3、看来造纸术真不简单,但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我们的劳动人民就已经会造纸了。
蔡伦在前人的基础上,完善造纸的技术,降低了造纸的成本,使蔡候纸在当时更加普及,成为大众的消费品。
那么造纸术对当时的生活有哪些改变呢?5、先来听一个故事:相传西汉时期,有一个大文学家叫东方朔,一次他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一下子用了3000多根竹简,用两个武士抬到宫里,皇帝看了整整一个月,才把这封信看完。
(录音)听到这儿,老师突发奇想,我们来算一算:如果一根竹简能写十个字,那么,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大约有多少字(30000字),就这三万个字,汉武帝都看了一个月,还用两个武士抬进皇宫,假如我们生活在古代,还需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么多书的内容,这可要几十万字呢!那会是怎样的情况呢?按照这样下去,我们还读得起书吗?(读不起)我们现在能够在这里上课,这可要归功于古代的劳动人民呢!正是他们的聪明才智,才使我们现在有了如此方便的传播文化的媒介。
中国四大发明简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火药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火药,顾名思义就是(着火的药)。
它的起源与炼丹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在炼丹时无意中配制出来。
它是硫黄、硝石、炭的混合物,而前两项在汉代成书的中国第一部药物学典籍《神农本草经》里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就是火药本身也被归入药类,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和瘟疫。
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制药实践结果,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唐朝末年,火药已被用于军事。
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九国志·郑璠传》。
这里所说的“飞火”,就是“火炮”、“火箭”之类。
“火炮”是把火药制成环状,把吊线点燃后用拋石机拋掷出去;“火箭”则是把火药球缚于箭镞之下,将吊线点燃后用弓射出。
到了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
北宋政府建立了火药作坊,先后制造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
南宋在1259年造出了以巨竹为筒,内装火药的“突火枪”。
到了元代又出现铜铸火统,称为“铜将军”。
这些都是以火药的爆炸为推动力的武器,在战争中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威力。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美法各国直到14世纪中叶,才有应用火药和火器的记载。
造纸术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是中国化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
在纸还未发明之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
但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
四大发明基本信息北宋时期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东汉时期书写,促进文化传播印刷,促进文化传播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旅行军事、生产劳动、烟花爆竹
司南,指我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
指南针又称指北针,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由三部曲组成:司南、磁针和罗盘。
他们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高一下语文第一单元作文中华文明之光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中国是一个有着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国家,从几千年前的先民们开始栖居,到现在的你我,中华文明一直在熠熠生辉。
你问我中华文明之光是什么?我就给你娓娓道来。
首先,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教育,重视学习知识。
从古至今,中国源源不断涌现出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人。
他们的学说和理论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育应该是平等的,不分贵贱贫富;孟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主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念,读书识字在古代就是通往成功的阶梯。
其次,中国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学传统。
从先秦时代的《诗经》、《尔雅》到唐代的《全唐诗》,从宋代的词到元明清的曲,再到现当代的小说、散文等,无不彰显着灿烂的文学成就。
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才华和才力,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比如《诗经》中表达了人民的喜怒哀乐,《论语》中汇集了孔子的睿智箴言,"满招损、谦受益"等箴言至今仍被奉为人生理念和处事准则。
再者,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是世界级的。
古代中国人就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对人类文明进步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创造。
如今,中国科技日新月异,航天员已经成功实现多次空间行走,还有高铁、5G等高科技产品在世界各地热卖。
更重要的是,中国向世界传播着以和平为旗帜的可贵理念。
中国自古就主张"协和万邦"、"推恩则走,循环则守"的理念,倡导和平与睦邻友好。
中华文明之光,正是以包容、博大、开放、和平的理念辉映全球。
总之,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之光,不仅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遗产,也孕育了可贵的科技创新成果,更重要的是书写了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价值理念。
复兴之路观后感600字范文5篇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1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题目叫做《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败走向兴盛。
是的,我们的中国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蜕变,最终繁荣昌盛!回忆过去,那一点一滴都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复兴之路》以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为我们演绎中国的蜕变。
它站在新的中国,新的历史上,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它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觉醒,选择社会主义,实现改革开放,而后又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部纪录片从“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这六个主题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是如何从以前的落后走向现在的繁荣昌盛。
我们伟大的祖国以前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但是到了近代,我们的祖国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衰弱了,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欺负。
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我们,领导我们走向复兴之路,带领我们建设新中国。
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说:__年的奥运会在我们中国成功举办,从“神舟六号”到“神舟十号”登天。
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复兴之路上的坚持的脚印。
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复兴之路的观后感篇2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67年,贯穿着中国近代史以来每一个深刻的历史阶段、每一个感人的故事,勾画出了中华民族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
从这条艰难曲折的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可以得出这样一条历史结论:那就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可以这样说,《复兴之路》用事实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复兴之路》展览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讲述了中国从民族觉醒、民族救亡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历史进程。
从四大发明看中国古代科技论文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 科技”。
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从四大发明看中国古代科技论文,欢迎阅读。
关键词四大发明,古代科技,发明权,名称,传播效果【设计思路】三年前,在学习《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时,一位同学突然在课堂上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四大发明而不是三大发明呢?”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位同学涨红了脸“辩解”道:“又不是我说的三大发明,是马克思说的!”是啊!教材中明确写道,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一插曲引发了同学们课堂上热烈的讨论和课后不懈的追问:“三大发明”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马克思最初提出“三大发明”是为了印证中国古代科技的发达吗?“三大发明”是怎样演化为“四大发明”的?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发明”由外国人命名呢?为什么“四大发明”墙内开花墙外香呢?为什么“四大发明”没能催生出中国的近代科技呢?我们今天又该如何看待“四大发明”呢?三年后,再上“四大发明”一课,给了我一次弥补缺憾、了却心愿的机会。
我觉得,不能仅仅满足于将已经固化的“四大发明”的基础知识塞进学生的脑子里,而应当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打破教材的束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深入思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四大发明”这一历史主题的学习要求是:“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①必修Ⅲ模块目标的相关要求是: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理解“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②课程总目标的相关要求是:“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③高二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相关内容,而且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熏陶,对“四大发明”耳熟能详,并引以为骄傲和自豪。
趣味拓展:中国农业四大发明传统传播到世界各地,为全球农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中国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
粟、黍、水稻和大豆等都是首先在我国驯化栽培的作物;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这些作物资源和生产技术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遍世界。
中国传统农学对世界农业革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欧洲农学家普遍认为,欧洲在18世纪从中国引进了曲面犁壁和耧车以后,改变了中世纪的二圃、三圃休闲地耕作制度,乃是近代欧洲农业革命的起点。
(一)稻——世界第一大作物水稻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是亚洲水稻的原产地之一。
在所有考古发现的农作物中,以稻谷遗存为最多。
仅是新石器时代的稻谷遗存,目前就发现130多处,分布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云南、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市和自治区。
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在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14000~9000年的上层发现了类似栽培水稻的植硅体,为探索稻作农业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距今10000多年的水稻谷壳实物,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古栽培稻实物,可见我国对于水稻的栽培可追溯到距今10000年以上。
2022年,联合国宣布为国际稻米年,为一种单一作物设立国际年,对联合国来说,可谓史无前例。
”稻米就是生命”,稻作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魏晋以前中国粮食生产一般是北粟(麦)南稻,全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
但随着南方开发加速,南方人12持续增长,北宋元丰三年(1080),南方人口达5600余万,已占到全国总人口的69%。
这一重要变化与南方稻作生产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唐、宋以后,南方发展成为全国稻米的供应基地。
唐代韩愈称“赋出天下,江南居十九”,民间也有“苏湖熟,天下足”和“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
据《天工开物》估计,明末时的粮食供应,大米约占70%,可见稻米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大发明演讲稿赞中国四大发明演讲稿四大发明演讲稿:演讲稿寻梦五千年寻梦五千年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寻梦五千年》,夸父逐日的故事,你知道吗?那是对光明的探索;精卫填海的神话,你听过吗?那是高峡出平湖的渴望。
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我们的祖先从未放弃对未知的追寻,对科技的探索。
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天象的国家是谁?——中国;最早采用赤道坐标的国家是谁?——中国;最早发明十进位制的国家是谁?——中国。
我们有伟大的四大发明,我们有伟大数学家的祖冲之,我们有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我们有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我们曾经骄傲的领先世界两千年,我们曾经与世界保持水平两百年,但是我们也曾经落后世界一个世纪。
我们的四大发明成就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们,用我们自己的发明击穿了中国破败的大门。
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妄自尊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必然会毁国辱邦。
只有与时俱进,发展革新,发明创新,才能屹立天下,才能傲视群雄。
于是我们低下骄傲的头,我们卧薪尝胆,我们披荆斩棘,我们用自己的土作坊造出了原子弹、氢弹,在遥远的太空也能听到中国的“东方红”了,我们的神八、神九发射成功了,我们的科技奥运实现了,就连外国人都种上我们中国的袁隆平牌杂交水稻了。
我们的中国进步了,发展了,富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了。
四大发明演讲稿:传承中华文明演讲稿第二单元追根寻源1.距今约70万年至20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了。
2.为农业的创始者,人们称炎帝为“神农氏”。
3.最早种植粟和稻的国家之一。
4.5.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6.寒。
7.(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是楚国人。
8. ;(七八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9.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变迁,体现出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美的向往。
10.影响。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丝绸就有了纱、素、帛、绫、罗、绡等十多个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