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计算例题
- 格式:ppt
- 大小:548.50 KB
- 文档页数:38
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 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 5 座。
(2) 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1 、工程概括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 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 5 座。
(2) 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地下水丰富具承压性,易形成流沙。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采取井点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因管道处于流砂层位置,所以顶管施工采用土压平衡施工工艺。
其中顶管工作井为钢板井沉井,接收井为钢板桩井(坑)。
2、沉井施工顶管工作井下部4米深为钢板井沉井,尺寸为5.5m x 3.0m(长>宽)上部采用砖砌护壁墙体。
2.1 施工工艺流程2.2 沉井主要施工方法2.2.1 基坑开挖为保证沉井制作均匀下沉,先将井区范围的障碍物与表层土挖出。
根据设计要求,考虑沉井整体的安全性,基坑开挖深度暂设定为 2.0米〜2.5米。
基坑的开挖范围比沉井外壁尺寸大 1.6米左右,边坡取值1:0.67,在基坑四周挖设排水沟,在对角基坑四周设置集水坑并配备水泵,以便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和周围来水。
2.2.1.1 开挖施工方法1)分段开挖,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当接近地下水时,先开挖最低处土方,以便在最低处排水,并在基坑内设置一临时集水坑,配泵排水;2)开挖人员每3X1米2范围布置一个,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开挖面完整;3)每阶段不得超挖,基坑底遇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则将其凿除;4)开挖遇有不明构筑物或古迹,应严加保护,并及时与业主和有关单位联系,共同处理。
2.2.1.2 开挖施工注意事项1)开工之前,考虑有效地排除施工场地雨水地方案;2)作好临时防雨设施地储备;3)排水用泵地工作状态良好,排水系统畅通;4)检查加固临时电路,电线距地面高度在3 米以上;5 )开挖土应尽快运出场外,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在基坑边堆放弃土;2.3 井点降水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在河道附近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1基坑降水方法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2、某基础底部尺寸为30X50.m,埋深为-5.000m,基坑底部尺寸比基础每边放宽1m,地面标高为±0.000,地下水位为-1.000m。
已知-1.000m以上为粉质粘土;-1.000m到-10.000m为粉土、粉土的渗透系数为5m/d,-10.000m以下为黏土。
该基坑开挖采用四边放坡,坡度系数为0.5,并设轻型井点系统。
试设计该轻型井点,并绘制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图。
A)要求计算确定该井点系统的高程和平面布置。
B)绘制高程及平面布置图,必须注明平面尺寸与标高。
绘制比例尺见下图。
是否需要提示?提示:3、试述轻型井点的安装方法及施工要求。
是非题:对错1、动水压力G D的大小与水力坡度i成正比,与地下水渗流路程L成反比。
2、当动水压力G D大于土的浮重度γw'时,土粒便会产生流砂现象。
3、井点平面环形布置运用于大面积基坑降水。
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不封闭的一段应设在基坑的任一短边位置。
4、集水井的开挖随基坑逐层开挖,并保持低于挖土面1.0~2.0m.5、土的渗透系数小于0.1m/d时,应选择喷射轻型井点降水。
6、计算环状井点管的埋深公式h≥h1+△h+iL中,L为取短边总管长度的二分之一。
7、群井系统涌水量计算公式中的x0为环状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其适用条件为总管的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3。
8、井点打设并填砂后,须用粘土封口,其目的是防止井点系统漏气。
9、井点管路系统是由滤管、井点管、弯联管、总管等组成。
10、埋设井点的程序为:埋设井点管、排放总管、用弯联管接井点管与总管。
选择题:1、采用井点降低地下水,其目的是()A、防止流砂;C、防止坑底管涌;B、防止边坡塌方;D、增加地基承载能力。
2、当动水压力G D ≥γ w ' ,且在下述性质的土体采用集水井降水时开挖土方,往往会发生流砂现象。
()A、粘性土;C、细颗粒、松散、饱和的非粘性土;B、砾石土;D、含有夹砂层的粘性土。
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5座。
(2)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1、工程概括本次顶管工程分为两段(1)西下丘泵站及进水管道工程,其中D1000砼管顶管,全长800米,管道埋深6米左右;设工作井4座,接收井5座。
(2)邮塘庙泵站工程,其所处土层均为亚砂土夹粉砂。
地下水丰富具承压性,易形成流沙。
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采取井点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
因管道处于流砂层位置,所以顶管施工采用土压平衡施工工艺。
其中顶管工作井为钢板井沉井,接收井为钢板桩井(坑)。
2、沉井施工顶管工作井下部4米深为钢板井沉井,尺寸为5.5m×3.0m(长×宽)上部采用砖砌护壁墙体。
2.1施工工艺流程2.2沉井主要施工方法2.2.1基坑开挖为保证沉井制作均匀下沉,先将井区范围的障碍物与表层土挖出。
根据设计要求,考虑沉井整体的安全性,基坑开挖深度暂设定为2.0米~2.5米。
基坑的开挖范围比沉井外壁尺寸大1.6米左右,边坡取值1:0.67,在基坑四周挖设排水沟,在对角基坑四周设置集水坑并配备水泵,以便及时排除坑内积水和周围来水。
2.2.1.1开挖施工方法1)分段开挖,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当接近地下水时,先开挖最低处土方,以便在最低处排水,并在基坑内设置一临时集水坑,配泵排水;2)开挖人员每3×1米2范围布置一个,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保证开挖面完整;3)每阶段不得超挖,基坑底遇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则将其凿除;4)开挖遇有不明构筑物或古迹,应严加保护,并及时与业主和有关单位联系,共同处理。
2.2.1.2开挖施工注意事项1)开工之前,考虑有效地排除施工场地雨水地方案;2)作好临时防雨设施地储备;3)排水用泵地工作状态良好,排水系统畅通;4)检查加固临时电路,电线距地面高度在3米以上;5)开挖土应尽快运出场外,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在基坑边堆放弃土;2.3井点降水根据本工程实际地质情况,在河道附近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
井点降水相关计算1、井点管的埋设深度H ≥H1+h +iL +l式中 H ——井点管的埋设深度(m)H1——井点埋设面至基坑底面距离(m) 取3.0mh —— 基坑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点的安全距离(m)取1.0m L —— 井点管中心至基坑中心的短边距离(m) 取27 i —— 降水曲线坡度 取1/10 l —— 滤管长度(m)取1.2H ≥3.0+1.0+27×1/10+1.2=7.9m 取8m2、涌水量计算Q=1.366KH11.5m-7.5-7.5无压完整井涌水量计算简图井点管埋设深度-5.0-5.0Q ——井点系统总涌水量(m 3/d ) K ——渗透系数(m/d )取150 H ——含水层厚度(m )计算暂取11m(2H-S)S LgR-LgX OR ——抽水影响半径(m )计算取91S ——水位降低值(m )取1.2,地下水位取6.8m X O ——基坑设想半径(m ) 计算取24 本工程以无压非完整井计算Q=1.366×150=8818m 3/d3、计算井点管数量和间距 单井出水量q=65πd l × 3 K=65×3.14×0.05×1.2×3 150=65 m 3/d 需井点管数量: n=1.1Q/q=149根基坑四角处及机械入口处井点管应加密,则采用的井点管数量为149+32=181根井点管间距平均为D=2×86/(181-1)=0.96m, 取1.0m ,机械入口处井点管即泵1泵6的井点管间距为0.8m 。
布置时,为使机械挖土有开行路线,宜布置成端部开口(即留6根井点管距离),因此实际需要井点管数量为: n=2×66/1+40/0.8 -5=177根 4、校核水位降低数值:h= 102 -8818/(1.366×150)× (Lg 91- Lg 24) =8.7m实际降低水位S=10-8.7=1.3m此值与需要降低水位数值1.2m 相符,故布置可行。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本工程基坑北侧和西侧临近河道,降水方案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由于基坑局部最深处达到7.7m ,降水深度需6.5米,计算过程如下:1、基本参数选取: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基底土质为粉质砂土 (含水层厚一般在8~15m),渗透系数K=4m/d ;基坑平面尺寸为:99×68.5m ;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基坑等效半径r 0为:m A r 5.46995.680=⨯==ππ式中字母含义为: r0:基坑等效半径; A:基坑面积;基坑三面有河道,基坑中心至河边距离为70米和50米,含水层有效深度:m l H l S S 8.14885.1)S'85.1 85.02.18.68.6''0=⨯=+=+=+(= 降水影响半径R 为:m K H S R 10048.145.6220=⨯⨯⨯==2、基坑总涌水量计算:()dmg b b b b r b b S S H kQ 32121021390412020214.3cos 5.4614.31202L 5.65.68.1424366.1])()(2cos )(2lg[)2(366.1=⎥⎦⎤⎢⎣⎡⨯⨯⨯⨯-⨯⨯⨯=+-+-=ππ式中字母含义为:S’:抽水深度;S ’+ L:井点管有效深度;H 0:含水层有效深度;H 含水土层厚度;b1、b2为基坑中心至河边的距离取51m 、72,其余字母含义同上。
3、、确定井管数量: 单根管极限涌水量:d m K dlS q /3.11.7052.1038.014.3657.06533=⨯⨯⨯⨯⨯=⨯=π井点降水管根数:根3911139041.11.1=⨯==q Q n 井点降水管间距:)(取m m n B L D .2125.1391)69160(2)64.8352(2)(2=++⨯+++⨯=+⨯=计划井点降水管数量:(根)4972.1)69160(2)64.8352(2=++⨯+++⨯实际单根降水管涌水量:d m n Q q 385.74973904===(小于设计11m3/d ,满足要求)根据以上的施工计算及施工经验确定采用二级环向封闭式井点降水,两排管呈梅花状布置,第一级降水管布置在土方边坡中间台阶处设置间距为1.2米,第二级基坑底部降水管布置于基础向外1.0米设置间距为1.2米,基坑中心加深部位、积水坑等低洼处另外再布置暗降水管,各井点降水机组抽出的水直接排入邻近河道内。
P52,7、解:(1)井点系统布置,验算井管埋置深度。
1)平面布置基坑宽度、长度均大于6m ,属大面积基坑,故采用环形布置。
基坑底面积30×50(m 2),放坡后,上口(+0.00m )处,面积33×53(m 2)。
井点管距基坑边缘1m ,∴井点管所围面积为:35×55(m 2)。
2)高程布置:在+0.00m 标高处布置井点系统,取井点外露0.2m ,则井点管埋入土中5.8m 。
∵要求埋深H =H 1+Δh +iL =[0-(-3)]+0.5+0.1×(35/2)=5.25m <实际埋深5.8m ,(或:Δh =H -H 1-iL =5.8-[0-(-3)]-0.1×(35/2)=1.05m>1m ,)∴高程布置符合要求。
(2)判断井点类型,计算有效抽水影响深度H 0。
∵滤管底标高为-6.8m >不透水层标高-9m , ∴该水井为无压非完整井。
滤管处降水深度S =5.8-1.5=4.3m ,l=1m ,S/(S +l )=4.3/(4.3+1)=0.8, 查表得:H 0=1.84×(4.3+1.0)=9.8(m ),实际含水层厚度H =-1.5-(-9.0)=7.5(m), ∵H 0>H ∴取H 0=7.5(m),按无压完整井计算涌水量。
(3)总涌水量计算基坑假想半径:024.3()x m ===抽水影响半径: 1.95 1.95 4.3126()R m ==⨯={ 基坑中心降水深度S=(-1.5)-(-3)+1.05=2.55m, 或S =4.3-0.1×(35/2)=2.55(m )} 总涌水量300(2H S)S (27.5 4.3) 4.3Q 1.366K 1.366302383(m /d)lg(R x )lg x lg(12624.3)lg 24.3-⨯-⨯==⨯⨯=+-+- 300(2H S)S (27.5 2.55) 2.55Q 1.366K1.366301642(m /d)lg(R x )lg x lg(12624.3)lg 24.3-⨯-⨯==⨯⨯=+-+- 采用直径为38mm 的井点管,则单根井点管出水量为:3q=65650.038 1.024.1(m /d)ππ=⨯⨯⨯(4)确定井点管数量及井距Q 2383n =99q 24.1'==(根) 井点管的平均间距:L 2(3553)D= 1.80n -1991⨯+=='-(m ),取1.6m 实用:n=176/1.6+1=111(根)>1.1n '=1.1⨯99=109(根)。
基坑井点降水计算C1承台基坑井点降水计算⑴、确定基坑开挖平面尺寸:设工作面宽度为0.5m,排水沟宽度为0.3m,故基坑顶部平面尺寸为16m*20m 。
⑵、井点系统布置:布置环状井点,井点管离边坡0.8m,地下水深为0.5m ,要求降水深度S 为3.6m,故用一级轻型井点系统即可满足要求,总管和井点 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⑶、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取井点管长度为8.0m.(井管长6.8m,滤管长1.2m )。
可按无压完整井进行设计和计算。
⑷、基坑总涌水量计算:含水层厚度:H=7.5m降水深度: S=3.6m基坑假想半径,由于该基坑长宽比不大于5,所以可以简化为一个假想半径 为x 。
=πA =1114.3)2*8.020*2*.8016=++()(m 抽水影响半径:渗透系数K=1.0 m/d19.301*7.5*3.6*1.95HK S 5.91R ===。
m基坑总涌水量:23011lg 3.19lg .63*3.6-.57*2*.01*66.31lgx -lgR S)S -(2H 1.366K Q =-==)(。
m ³/d ⑸、计算井点管数量和间距:单井出水量: 25.121*2.1*05.0*14.3*6565q 33==∙=K dl πm ³/d需井点管数量:2125.12230*1.11.1n ===q Q 根在基坑四角处井点管应加密,如考虑每个角加2根井管, 则采用的井点管数量为21+8=29根,井点管间距平均为: 2.81-2917.6)(21.6*2D =+=m ⑹、校核水位降低数值: m90.311lg 30.19(lg 1*366.12305.7lg (lg 366.1h 22=--=--=)。
)x R K Q H 实际可降低水位:S=H-h=7.5-3.9=3.60m与需要降低水位数值3.60相符,故布置可行。
选择题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中,井点的间距一般设置为多少较为合适?
A. 5m
B. 10m(正确答案)
C. 15m
D. 20m
在进行轻型井点降水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A. 地下水位
B. 土壤渗透系数
C. 当地降雨量(正确答案)
D. 降水深度
轻型井点降水的主要目的是?
A. 降低地下水位,便于施工(正确答案)
B. 增加土壤湿度
C. 提高地基承载力
D. 减少地基沉降
井点降水系统中,滤管的作用主要是?
A. 阻挡土壤颗粒进入井管
B. 加速地下水流动
C. 支撑井管结构
D. 过滤杂质,防止堵塞井管(正确答案)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开始运行后,应多长时间检查一次井点工作状况?
A. 每天
B. 每周(正确答案,实际应视情况而定,但此为选择题设定)
C. 每月
D. 每季度
下列哪项不是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组成部分?
A. 井点管
B. 集水总管
C. 抽水设备
D. 地下水位监测仪(正确答案)
在确定轻型井点降水的降水深度时,应至少低于基坑底面多少?
A. 0.3m
B. 0.5m(正确答案)
C. 1.0m
D. 1.5m
轻型井点降水施工过程中,遇到砂层时应如何处理?
A. 直接穿越,无需特别措施
B. 加密井点布置
C. 采用特殊滤料填充井管周围(正确答案)
D. 避开砂层施工
井点降水结束后,对井点管的处理方式通常是?
A. 全部拔出,留待下次使用
B. 部分拔出,剩余部分作为地下水回灌管
C. 切割井管,使其与地面平齐
D. 拔出井管,并回填孔洞,恢复地面(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