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
- 格式:docx
- 大小:9.75 KB
- 文档页数:4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景阳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0课《景阳冈》原文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
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只是冈。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
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
”店家道∶“只有熟牛肉。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
”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
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
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如何不来筛酒?”店家道∶“客官,要肉就添来。
”武松道∶“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
”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这可惊奇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只是冈’。
”武松道∶“如何叫做‘三碗只是冈’?”店家道∶“我家的酒尽管是村里的酒,但是比得上老酒的味道。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叫做‘三碗只是冈’。
过往客人都明白,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先如此。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从周围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
店家赶出来叫道∶“客官哪里去?”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许多你酒钱!”店家叫道∶“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景阳冈》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写词语抵御、推辞。
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
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板书:景阳冈)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0* 金字塔[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习烘托、渲染的表达手法,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3.搜集资料,用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4.思考:文章的体裁有什么不同?(《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为穆青的《金字塔夕照》。
第二篇则是一则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5.《金字塔夕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6.《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 带着问题思考,朗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非连续性文本,为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画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
)2.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金色”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20课文景阳冈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县地面,离县城还远。
正是晌午时候,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家酒店,门前挑着一面旗,上头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
”武松走进店里坐下,把哨棒靠在一边,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
”只见店家拿了三只碗,一双筷子,一盘熟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了一碗酒。
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
”店家道∶“只有熟牛肉。
”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
”店家切了二斤熟牛肉,装了一大盘子,拿来放在武松面前,再筛一碗酒。
武松吃了道∶“好酒!”店家又筛了一碗。
恰好吃了三碗酒,店家再也不来筛了。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店家道∶“客官,要肉就添来。
”武松道∶“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
”店家道∶“肉就添来,酒却不添了。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店家道∶“客官,你应该看见,我门前旗上明明写着‘三碗不过冈’。
”武松道∶“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
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武松笑道∶“原来这样。
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吃完了,提着哨棒就走。
店家赶出来叫道∶“客官哪里去?”武松站住了问道∶“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店家叫道∶“我是好意,你回来看看这抄下来的.官府的榜文。
”武松道∶“什么榜文?”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阳冈上有只吊睛白额大虫,天晚了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三二十条大汉性命。
官府限期叫猎户去捉。
冈下路口都有榜文,教往来客人结伙成对趁午间过冈,其余时候不许过冈。
《“诺曼底”号遇难记》
词语解析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疏忽。
幽灵:人死后的灵魂(迷信的说法)。
湍急:水势急。
猝然:突然;出乎意处。
酣睡:熟睡。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肇祸:闯祸。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句子解析
1、震荡可怕极了。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儿,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人们的行为,表现出了他们的惊恐与绝望,也反映了当时场面的混乱,与下文船长的镇定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
2、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
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难道他真的把自己忘了吗?一个面对如此危急情况仍从容镇定的船长怎么可能把自己遗忘!只是他深深地知道作为一船之长,救出“六十人”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
20.金字塔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金字塔夕照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
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从少小时候起,我就听到过许多有关金字塔的传说,向往着它神秘的风采。
如今,当我来到金字塔下,望着这人间的奇迹,更禁不住思绪激荡。
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
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
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
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那一片迷人的金魚,简直把你融进一个神奇的境界,使你充满豪迈的感受和无边的遐想,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①本文作者穆青,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塔的重量:约600万吨塔基面积:约5.3万平方米塔的体积:约260万立方米塔原高约146米,塔基原边长约230米。
因年久风化,塔现高约137米,塔基现边长约227米。
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
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用约230万块石材砌成,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
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
塔身是由一块一块的石头叠加而成的,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
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仍很难用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塔高的10亿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
五年级语文(下)第20课:《金字塔》类文阅读《仰望布达拉宫》含答案仰望布达拉宫(节选)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
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
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
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
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
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
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
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人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
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徐治平《仰望布达拉宫》,有删改1.填空。
(1)布达拉宫的宫墙及窗户主要有、、三种颜色。
(2)作者是透过看到布达拉宫的剪影,接着是站在仰望布达拉宫,后来又分别从、、几个不同角度眺望布达拉宫。
2.布达拉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摘录文中有关词语回答。
庄严3.联系全文,写一写你对题目中“仰望”一词的理解。
4.“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参考答案:第20课:1.(1)白红黑(2)车窗铺着花岗岩的路上红山西侧人工湖北岸大昭寺的金顶上2.例:崇高雄伟巍峨神圣雄奇高俊俏丽3.“仰望”说明了布达拉宫在作者的心中十分神圣、庄严,表达了作者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
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
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作者介绍: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多音字:澄dèng(澄清)(澄沙)(澄浆泥)chéng(澄澈)(澄净)(心境澄明)着:zháo(着急)zhe (走着)近义词:开阔——宽阔雄浑——雄壮贵重——珍贵豪迈——豪放锋利——锐利肥沃——肥美放射——喷射风采——风韵情趣——趣味耀眼——夺目神秘——诡秘珍宝——瑰宝开阔——宽阔神奇——奇妙遐想——遐思反义词:开阔——狭窄贵重——廉价肥沃——贫瘠精湛——粗浅白昼——黑夜豪迈——狭隘锋利——滞钝延长——缩短理解词语:漂浮: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
开阔:(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多形容诗文或书画气势磅礴,含义深远。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熠熠发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熠熠,鲜明,闪耀。
类似的形容光芒的词语还有五光十色、光芒万丈、绚烂夺目、光彩夺目、明光烁亮、浮光跃金等。
情趣:情调趣味。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幽思: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精湛:精深。
句子解析: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色的夕阳、田野、沙漠、泛着金光的河水、像是纯金铸成的金字塔,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写出了金字塔的绝美意境。
2、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金字塔》预习单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用时___________
一、熟读课文。
要求: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
二、预习字词。
1.将生字和对应的读音连线。
愧熠遐黏刃淤湛
x iá kui yì rèn nián zhàn yū
2.选一选,给能组成词语的字打“√”。
翻(驿译) 不(愧傀)
(挨埃)及泛(滥烂)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雄浑激荡熠熠发光情趣
遐想幽思不可思议精湛
(1)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 )的造船技术
(2)古代人建造出了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让我们感到( )。
三、内容感知: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打“√”,错的打“x”。
1.金字塔的外形像一个汉字的“金”字。
( )
2.金字塔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 )
3.古埃及人在掌握的科学知识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建成了金字塔。
( )
四、资料搜集。
1.搜集金字塔的资料。
2.搜集埃及的资料。
五、阅读质疑。
1.这两篇小短文分别有什么特点?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金字塔》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教材分析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
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
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二、作者介绍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多音字澄:dèng(澄清)(澄沙)(澄浆泥)chéng(澄澈)(澄净)(心境澄明)着:zháo(着急)zhe (走着)四、近义词开阔——宽阔雄浑——雄壮贵重——珍贵豪迈——豪放锋利——锐利肥沃——肥美放射——喷射风采——风韵情趣——趣味耀眼——夺目神秘——诡秘珍宝——瑰宝开阔——宽阔神奇——奇妙遐想——遐思五、反义词开阔——狭窄贵重——廉价肥沃——贫瘠精湛——粗浅白昼——黑夜豪迈——狭隘锋利——滞钝延长——缩短六、词语解释漂浮: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
开阔:(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多形容诗文或书画气势磅礴,含义深远。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熠熠发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熠熠,鲜明,闪耀。
类似的形容光芒的词语还有五光十色、光芒万丈、绚烂夺目、光彩夺目、明光烁亮、浮光跃金等。
情趣:情调趣味。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幽思: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精湛:精深。
七、句子解析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色的夕阳、田野、沙漠、泛着金光的河水、像是纯金铸成的金字塔,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写出了金字塔的绝美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金字塔》教学设计《金字塔》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重点】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说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师生共同欣赏金字塔雄伟壮观景象的视频。
2.引导交流:看了金字塔的视频,请你用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美丽、壮观、神秘、令人惊叹……(板书课题:金字塔)3.小结: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金字塔,在不同的人笔下也有不同的金字塔。
你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吗?预设:这篇课文比较特殊,由两篇短文构成。
(板书:金字塔夕照不可思议的金字塔)4.借助“阅读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预设:本节课我们有以下学习任务:①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②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谈话交流中,引导学生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激发兴趣,切入主题;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说说自己不同的感受,为比较课文中两篇文本的异同作好铺垫。
借助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学生就可以清晰地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交流易错字的识记方法。
(3)思考:想一想:这两篇文章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2.随文识字:字词检测,读准字音。
译(yì)名不愧(kuì)熠(yì)熠发光遐(xiá)想黏(nián)着物刀刃(rèn)古埃(āi)及泛滥(làn)淤(yū)泥精湛(zhàn)点拨:指名依序朗读句子,认读生字词,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主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闪闪的红星》这篇文章。
文章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讲述了她对红星的向往和崇敬。
她在大草原上守望红星的夜晚,深刻感受到了红星给人带来的力量和神秘感。
文章通过对红星的形象描绘,展示了红星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和崇高地位,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伟大母亲的敬仰。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等国家象征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草原文化的认知。
★第一站: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你一定能读准拼音并正确、美观地写出相应的字词。
(5分)
kuí wúzī rùn wǔ rǔ zhēng róng chéng fá
二、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分)
1、老师夸他的字刚劲(jìn jìng)端庄,于是他练字的劲(jìn jìng)头更大。
2、这次他的考试成绩又落(luò là)在班级后面,他心里空落落(luò là)的。
三、请你找出没有错字的一组词语,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2分)
A、座无虚席竭尽全力漫山遍野神密莫测
B、勃勃生机应接不瑕栩栩如生精兵简政
C、赞不绝口随心所欲粉妆玉砌无怨无悔
四、一字开花:根据句子的意思用“沉”字组成不同的词填到括号里。
(4分)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进行无声地反抗。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
同志
被害,人们万分()。
五、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①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②听了老师的话,使我深受感动。
③我心里特别激动万分。
④白居易是我国的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
七、明辨是非: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分)
1. 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
2.《悲惨的世界》这部名著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雨果。
()
3.小兵张嘎、华子良和江姐都是革命小说《红岩》中的人物。
()
4.“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次综合性学习分“成长的足迹”和“与诗同行”两个板块。
()
九、下面的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案正确的一组是()(2分)
(1)这巴掌大的地方住不了人。
(2)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雨。
(3)难道你没有一点同情心吗?
(4)较弱的花儿在暴雨中瑟瑟发抖。
①比喻拟人反问夸张
②夸张比喻设问拟人
③夸张比喻反问拟人
④比喻拟人设问夸张
八、请把左右两边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并完成天空。
(2+4分)
千门万户瞳瞳日种德者必养其心
种树者必培其根共营生命绿色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珍惜自然资源总把新桃换旧符
1、我们班正在举行“露一手”中队活动,有的画画,有的表演魔术,有的演讲……,大家
可真是“ ”。
(填歇后语)
. 2、每读朱自清的《匆匆》,就不由得想起《长歌行》中诗句“
”
十、精彩回顾。
(5分)
我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除了中秋节外,还有、、……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以上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我会选,古诗句为:
★第二站: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草虫的村落》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2 分)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从什么地方来,一定是很远很远的地方吧?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我完全迷惑了,在小虫子的脑海中,究竟蕴藏着多少智慧?我看见测气候者忙于观察气象;工程师忙于建筑设计……各种不同的工作,都有专门的虫子担任。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
炙烤()弹演()聚精会神()
2、“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这句话中的“优”是指()(1分)
A、优良,美好(跟“劣”相对)
B、充足,富裕
C、优待
3、“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句采用
了和的修辞方法。
(2分)
4、文中最能体现小虫子勤勉的句子是:。
(2分)
5、草虫的村落是迷人的而又有趣的。
请你为草虫的村落写一句有关保护小动物的宣传标语:
(2分)
6、“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你想象一下还会看见什么呢?(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后,再回答问题。
(18分)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
时候,正好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新课标第一网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
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分)
徘徊:遮蔽:
2、仿照例句写句子。
(2分)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3、用“ ”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2分)
4、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10分)
(1)“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
”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
照应的句子。
(2分)
(2)“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这句话写了作者的心情。
想一想,作者原来的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
现在的心情怎样?原因是什么?(4分)
(3)“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一句中的“不宁的心绪”指什么?(2分)
(4)作者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深受感动,
是因为什么?(2分)
5、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诗《游子吟》,其中的四句“_______ ___
____ _ _"抒发了与本文相同的感情。
写作手法上都是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的反映自己对生活的感情。
(2分)
★第三站:习作(35分)
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提示:罗丹有句名言:“美到处都有。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你
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如一朵花、一片景、一件事、一个人等),并把它记录下来。
要求:(1)题目自定(2)内容具体;(3)感情真实。
(4)书写端正,正确运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