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概述(疼痛、镇痛药的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5.38 MB
- 文档页数:11
麻醉与疼痛治疗麻醉与疼痛治疗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主要用于手术和其他介入性医疗程序中,旨在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本文将探讨麻醉和疼痛治疗的定义、类型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麻醉的定义与分类麻醉是指通过给予药物或使用其他技术手段,使患者暂时失去疼痛感和意识的一种方法。
根据麻醉的目的和应用范围,可以将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以及腰麻等不同类型。
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通常用于大型手术或需要全身检修的情况下。
它通过调节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感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主要通过在手术部位注射麻药,将其局部麻痹,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此类麻醉主要适用于小型手术或创伤修复等情况。
3. 腰麻:腰麻是通过将麻醉剂注射到硬脊膜周围,以产生下半身麻痹的一种方法。
腰麻主要应用于下肢手术或产科手术等领域。
二、疼痛治疗的定义与方法疼痛治疗是指通过应用药物、手术或其他干预手段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感。
根据疼痛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将疼痛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1.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康复治疗等。
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可以通过改变疼痛部位的温度、压力和血液循环来缓解疼痛。
心理疗法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可以通过改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情绪来减轻疼痛感。
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可以通过增强患者的身体功能和肌肉力量来改善疼痛情况。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疼痛治疗方法之一,可以通过应用镇痛药、消炎药和抗抑郁药等来缓解疼痛感。
镇痛药可以分为非处方和处方药,根据疼痛的程度和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三、麻醉与疼痛治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手术中的麻醉与疼痛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会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麻醉可以减轻或消除手术中的疼痛感,为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
同时,在手术后也需要进行疼痛治疗,以确保患者术后舒适。
麻醉学考试资料:常用的镇静、镇痛技术常用的镇静、镇痛技术是麻醉学入门级的知识点,医学考生在备考麻醉学时还是应该花些时间复习镇静、镇痛技术。
镇静、镇痛技术知识点庞大,今天为您提供常用的镇静、镇痛技术相关资料,祝您考试顺利!(一)常用的药物1.镇静催眠药:地西泮、眯唑安定、依托眯酣和异丙酚等。
2.镇痛药物:阿片类镇痛药、双氯芬酸钠和酮咯酸等。
3.镇静止痛药:氯胺酮、布托菲诺。
4. 2受体拮抗剂:可乐定、右美托咪啶等。
5.其他:笑气、氟马西尼在术毕用来拮抗苯二氮类药物的镇静作用。
(二)常用的给药方式①口服、肌内注射及经直肠给药。
②吸入麻醉。
③静脉给药。
(三)常用的给药技术1.医师控制镇静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镇静方法。
根据情况可以采用间断给药或连续给药。
间断给药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镇静、镇痛药物,采用逐步给药,使患者达到理想的镇静、镇痛状态。
间断给药常用于简单和短小手术。
一般开始给予镇静药物如咪达唑仑(0.05mg/kg)或丙泊酚(0.5mg/kg),手术开始前3~5分钟给予芬太尼25~50 g(缓慢注射)。
术中根据需要追加镇静,镇痛药物。
间断给药时,应注意防止因药物滞后效应反复追加用药而引起累积现象,出现镇静过深。
连续给药法:连续静脉注射可避免间断给药出现的药效波峰和波谷现象,维持镇静中相对平稳的血药浓度,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的用量,缩短清醒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手术刺激的强度及时调节静脉输注的速度。
联合用药时,应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患者自控镇静技术:是指由医师制定镇静给药方案,而由患者决定给药时间和次数的镇静方法。
该技术克服了个体之间药代动力学的差异,适合不同个体的镇静需要;同时赋予患者自己控制镇静深度的权力,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
患者自控镇静最常用的药物为丙泊酚和眯达唑仑,或单独或联合应用阿片类药物。
麻醉学知识点麻醉药物的分类与应用麻醉学知识点:麻醉药物的分类与应用一、引言麻醉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等领域。
麻醉过程中使用的药物被称为麻醉药物,其分类及应用对于麻醉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麻醉药物的分类与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麻醉学知识。
二、麻醉药物的分类麻醉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1. 局部麻醉药物局部麻醉药物主要用于局部麻醉,作用于局部组织和神经末梢,阻断疼痛的传导。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物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这些药物常用于手术、产科等领域,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感。
2. 全身麻醉药物全身麻醉药物用于实现全身麻醉状态,常用于大手术和复杂手术等情况下。
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 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醚、异氟烷等,通过吸入进入人体,产生麻醉效果。
b. 静脉麻醉药物:如芬太尼、丙泊酚等,直接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产生麻醉效果。
c. 肌肉麻醉药物:如地西泮、罗库溴铵等,通过肌肉注射进入人体,产生麻醉效果。
3. 辅助用药物辅助用药物是指在麻醉过程中,为了提高麻醉效果或者减少不良反应而使用的药物。
常见的辅助用药物包括镇痛药、抗恶心药等。
这些药物在麻醉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忍受手术过程。
三、麻醉药物的应用麻醉药物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麻醉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师根据手术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
局部麻醉药物可以用于局部麻醉,以减轻手术部位的疼痛感;全身麻醉药物则可以用于实现全身麻醉状态,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2. 镇痛管理除了手术麻醉外,麻醉药物还广泛用于疼痛管理领域。
例如,在术后疼痛管理中,麻醉师会根据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3. 麻醉监测麻醉药物的应用也与麻醉监测密切相关。
麻醉师通过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如血压、心率等,来评估麻醉深度和患者的生理状况。
《麻醉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无)
第三章 局部麻醉 Local anesthesia
第四章
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 block
第五章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第六章Airway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第七章围手术期安全perioperative safety
第八章麻醉后苏醒室PACU
第九章重症监测治疗药房(ICU)
第十章呼吸功能监测Respiratory Monitoring
第十一章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
第十二章氧供需平衡的监测
第十三章呼吸治疗
第十四章血流动力学监控
第十五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监测
休克shock
第十六章
第十八章疼痛诊疗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in
第十九章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
麻醉学知识点麻醉学是一门研究和应用各种麻醉技术和药物的学科,主要目的是实现手术期间的无痛手术和术后患者疼痛管理。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麻醉学知识点。
一、麻醉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麻醉药物可以分为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和镇痛药。
全身麻醉药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传导功能来产生全身麻醉效果。
局部麻醉药则通过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阻断神经冲动传导来产生局部麻醉效果。
镇痛药则主要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感受。
二、麻醉诱导麻醉诱导是指从清醒状态到无痛意识丧失状态的过程。
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有巴比妥类药物、苯妥英钠、异丙酚、丙泊酚等。
麻醉诱导时,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氧饱和度等重要生命体征。
三、麻醉维持麻醉维持是指在手术期间保持患者处于无痛意识丧失状态的过程。
常用的麻醉维持药物有吸入性麻醉药物(如七氟醚、异氟醚等)、静脉镇痛药物(如芬太尼、瑞芬太尼等)等。
在麻醉维持期间,麻醉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循环和代谢等生理参数。
四、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深度监测是指通过各种生理指标和仪器监测患者的麻醉深度,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处于恰当的麻醉状态。
常用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包括脑电图(EEG)监测、熵值监测、血浆浓度监测等。
五、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手术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合理的术后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
常用的术后疼痛管理方法包括镇痛泵使用、神经阻滞技术、静脉镇痛药物等。
六、麻醉并发症与安全虽然麻醉是为了实现无痛手术的目的,但是麻醉过程中也有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低血压、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等。
麻醉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安全意识,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七、特殊人群的麻醉考虑不同的患者在接受麻醉时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需求,麻醉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麻醉管理。
特殊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孕妇、基础疾病患者等。
总结:麻醉学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学科,它在手术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麻醉药品五专一、引言麻醉药品是医疗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它可以用于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缓解和意识控制。
根据功能和作用机理的不同,麻醉药品可以分为五大专类: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镇痛药、肌松药和辅助药物。
本文将对这五类麻醉药品进行详细介绍,让读者对麻醉药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使病人保持无意识状态,以抑制病人产生疼痛和记忆。
全身麻醉药的主要成分包括麻醉酮、丙泊酚、异氟醚等。
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药品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三、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局部的麻醉作用,可以使局部区域的神经丧失感觉功能,以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常用于牙科手术、皮肤切割等局部的手术操作中。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局部区域丧失感觉。
局部麻醉药使用时需要小心剂量和注射方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镇痛药镇痛药是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主要分为阿片类镇痛药和非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吗啡、哌替啶等,它们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效果。
非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痛觉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镇痛药的使用需要根据疼痛程度和病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用量管理。
五、肌松药肌松药是用于松弛患者肌肉的药物,主要用于手术操作时的肌肉松弛和麻醉机械通气时的配合使用。
肌松药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去极化肌松药包括琥珀胆碱、氨溴索等,它们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阻断,达到肌肉松弛效果。
非去极化肌松药包括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等,它们通过竞争性地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干扰神经肌肉传导,从而实现肌肉松弛的效果。
六、辅助药物辅助药物是在麻醉过程中用于辅助麻醉药物效果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抗组胺药、解镇静药等。
麻醉疼痛科普麻醉疼痛科是一门专门研究麻醉和疼痛管理的学科,主要致力于通过使用药物和技术来减轻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提高病人的手术安全性和术后生活质量。
本文将深入探讨麻醉疼痛科的相关知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麻醉的基本概念。
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作用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的状态。
麻醉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脊麻麻醉。
全身麻醉是将患者完全置于昏迷状态,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达到目的。
局部麻醉是将药物直接应用于局部区域,使该区域失去感觉。
脊麻麻醉是将药物注射到脊髓的腰椎间隙,使下半身失去感觉。
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麻醉医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风险,制定适合的麻醉方案,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
麻醉医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除了麻醉外,疼痛管理也是麻醉疼痛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或疾病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但长期的疼痛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科学有效的疼痛管理对于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疼痛管理可以通过药物和非药物方法来实现。
药物方法包括使用镇痛药物来减轻疼痛感,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等。
非药物方法则包括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和综合治疗等。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和电疗等,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组织修复来缓解疼痛。
心理疗法则通过心理干预和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变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处理方式。
综合治疗则是综合运用药物和非药物方法,个体化地制定疼痛管理方案。
麻醉疼痛科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疼痛管理技术,如神经阻滞和植入式麻醉泵。
神经阻滞是通过注射药物到神经或神经丛附近,阻断神经传导来减轻疼痛。
植入式麻醉泵则是将药物泵植入患者体内,通过输送药物到疼痛部位来缓解疼痛。
这些技术需要经验丰富且专业的医生来操作和管理。
总结起来,麻醉疼痛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可以通过麻醉和疼痛管理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麻醉疼痛科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不断更新和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病人。
麻醉学基础知识麻醉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麻醉的原理、技术和应用,旨在通过控制病人的意识、疼痛和生理反应,为各种医疗手术提供良好的条件。
本文将介绍麻醉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麻醉的分类、麻醉药物和监护设备。
一、麻醉的分类麻醉可以分为全麻和局麻两种。
全麻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或呼吸途径给予药物,使其进入无意识状态和全身麻痹,包括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麻醉恢复三个阶段。
局麻是在手术局部或某一特定区域注射麻药,使局部神经丧失感觉,以供手术操作。
二、常用的麻醉药物1. 静脉麻醉药物: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它们具有快速进入和脱离麻醉状态的特点,可以提供平稳的麻醉诱导和维持过程。
2. 气管插管用药:用于气管插管的药物包括喉喷麻醉剂和肌松药物。
喉喷麻醉剂常用的有利多卡因,用于减轻患者插管时的不适。
肌松药物用于使患者的肌肉放松,便于插管。
3. 局麻药物:局麻药物主要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它们通过作用于局部神经末梢,阻断神经传导,使局部区域失去感觉。
三、麻醉监护设备1. 无创血压监测仪:无创血压监测仪通过袖带测量患者血压,可以动态地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
2. 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可以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情况,确保患者的心脏安全。
3. 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通过夹在患者的手指上,测量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这个参数可以反映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程度和血氧供应情况。
4. 呼吸机:呼吸机可以辅助患者的呼吸,维持患者的通气功能。
它可以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确保患者的呼吸顺利。
总结:麻醉学是医学中的重要学科,通过麻醉药物和监护设备的应用,可以控制患者的意识、疼痛和生理反应,为各类医疗手术提供安全和有效的操作条件。
了解麻醉学的基础知识对医学工作者和患者都非常重要,可以保障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
以上就是对麻醉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第七章麻醉1掌握:麻醉药物的药理特性;各种麻醉方法及其并发症的防治。
2熟悉:麻醉的概念;麻醉前评估及其用药;疼痛的治疗。
3了解:麻醉的分类;麻醉的监测;麻醉方法的选择。
4具备对需手术患者进行选择正确麻醉方法并实施麻醉的能力,判定麻醉效果并能对麻醉并发症进行防治;对疼痛能够进行处理。
5具有理解、关心、体贴患者的意识,术前充分沟通,以消除患者对麻醉及手术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强调对处于麻醉状态下患者的人文关怀。
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及分类麻醉(anesthesia)的原意是感觉丧失,指用药物或非药物,使患者整个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疼痛,以达到手术或某些疼痛治疗的目的。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生物工程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也随之发生变化。
现代麻醉学已成为研究临床麻醉、重症监测治疗、急救复苏和疼痛治疗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其中临床麻醉是麻醉学的主要内容,其任务是消除患者手术疼痛(包括产科分娩和某些诊断、治疗操作引起的疼痛和不适);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手术对机体的影响不仅是疼痛,还能引起各种神经反射、器官功能、内分泌及代谢等变化,因此,在手术麻醉期间如何维持和调控患者的生理功能,就成为临床麻醉更为复杂和困难的内容。
消除手术疼痛,即麻醉作用的产生,主要是利用麻醉药物使神经系统中某些部位受到抑制的结果。
根据麻醉的作用部位及所用药物的不同,将临床麻醉方法分为:①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大脑),使全身都不感到疼痛。
包括吸入全身麻醉和静脉全身麻醉。
②局部麻醉(local anesthesia):麻醉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使其所支配的部位感觉丧失。
包括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③椎管内阻滞麻醉:麻醉药物作用于相应脊神经而产生的麻醉作用。
从广义上讲,也属于局部麻醉,但因其操作特点,用药方法有其特异之处,故通常另外列出。
外科手术中的麻醉与镇痛管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外科手术在现代医疗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麻醉与镇痛管理则成为了外科手术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围绕外科手术中的麻醉与镇痛管理展开讨论。
一、麻醉的定义与分类在外科手术中,麻醉是通过使用药物或其他手段,使患者丧失对疼痛的感知能力,达到安全、无痛的手术操作状态。
根据麻醉的方式和范围,麻醉可以被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两种类型。
1. 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患者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昏迷状态,从而实现完全丧失意识和疼痛感知能力。
全身麻醉在大部分外科手术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对于需持续较长时间的手术操作。
2. 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特定部位,使该部位的神经传导被阻断,达到麻木、无痛的效果。
局部麻醉适用于一些小型手术或不需要全身麻醉的手术操作,如拔牙、皮肤切割等。
二、麻醉与患者安全麻醉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患者的安全则是麻醉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为了确保麻醉的安全性,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范。
1.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是麻醉管理的第一步,通过评估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病史以及对麻醉药物的耐药性等因素,以确定适合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
术前评估还包括对患者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如有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等。
2. 麻醉过程中的监测与护理在麻醉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减轻其手术焦虑,确保操作环境的安全卫生。
3. 麻醉后的护理麻醉后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保证其正常的呼吸通畅,并进行疼痛控制。
对于需要住院观察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确保麻醉没有引发其他并发症。
三、镇痛管理在外科手术中的重要性除了麻醉管理外,镇痛管理在外科手术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麻醉镇痛药的名词解释麻醉镇痛药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它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抑制疼痛感受的传导和神经传递,从而使患者在手术或疼痛病症治疗过程中不感到痛苦。
本文将对麻醉镇痛药的种类、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麻醉镇痛药的种类麻醉镇痛药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进行分类。
首先是局部麻醉药,它们通过抑制疼痛神经冲动在局部神经末梢的传导,达到止痛作用。
常见的局麻药有利多卡因、丁卡因等。
其次是全身麻醉药,这些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疼痛感受的传递。
全身麻醉药的种类包括七氟烷、异氟醚、硬膜外麻醉药等。
二、麻醉镇痛药的作用机制不同种类的麻醉镇痛药作用于不同的靶点以产生镇痛效果。
例如,局部麻醉药主要作用于神经纤维,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来实现止痛。
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神经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导。
相比之下,全身麻醉药则主要通过作用于大脑的神经递质系统来产生麻醉效果。
它们可以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并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感知。
三、麻醉镇痛药的临床应用麻醉镇痛药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局部麻醉药通常用于手术时的局部麻醉,可以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感受到痛苦和不适。
全身麻醉药则广泛用于大手术和外科手术,通过将患者带入失去意识的状态,使其无法感受到任何痛苦。
此外,麻醉镇痛药还可以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病症。
通过合理使用麻醉镇痛药,可以减轻患者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麻醉镇痛药是现代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和感受,帮助患者克服手术和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供更好的病情处理和康复效果。
然而,麻醉镇痛药的使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用范围和用量,以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麻醉镇痛药是一类通过抑制疼痛感受的传导和神经传递的药物。
局部麻醉药和全身麻醉药是其主要分类,它们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实现止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