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五柳先生传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释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不详】不知道。
详,详细地知道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甚,深入,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喜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尽】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竟没有舍不得离开(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15.【箪(dān)瓢(piáo)屡空】箪和瓢时常是空的(形容贫困,难以吃饱。
【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赏析陶渊明《吴流传》的原文赏析与翻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先生,我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姓氏。
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因为它叫燕(4)。
安静而安静,不要羡慕荣耀和利益。
善于阅读而不理解;每知道一次,他们就会高兴地忘记吃饭。
他对酒上瘾,穷的时候不能经常喝。
亲吻老人(9)如此了解它(0),或()购买葡萄酒并招募它。
容易地制作饮料(2),你会喝醉(3);无论是喝醉了还是退休了,都慷慨地留下来。
在荒凉(6)的包围下,风和太阳没有被覆盖,短的棕色结(7),空的勺子(8)和燕茹(9)。
他经常写文章自娱自乐,这表明了他的野心。
忘掉得失,以它结束(20)。
赞(2)曰:黔娄(22)之妻有言:“不戚戚(23)于贫贱,不汲汲(24)于富贵。
”其言(25)兹(26)若人(27)之俦(28)乎?衔觞(29)赋诗,以乐其志(30),无怀氏(3)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吴柳传记札记、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2.我知道。
3、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4.因为我认为这个号码是燕:把这个作为号码。
想一想,以它为例。
燕,语气词。
5、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6.理解:指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理解:体验和理解。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上瘾:喜欢。
9、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0.所以:像这样,它指的是上面提到的“性酒精中毒,贫穷家庭不能经常得。
”、或:有时。
2.喝一杯:去喝一杯,玩得开心。
做,走,来。
Zhé,只是。
3、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4.两者都有:已经有了。
5、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曾(zēn g)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去留,意思是离开。
6.被荒凉包围:简陋的房间空无一人。
环塞(d)ǔ):由土墙环绕,它描述了简陋的客厅。
《五柳先生传》知识点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文学家,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多描绘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和对纯净自然的热爱。
他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二、课文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1)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1)以.(★2-1)(之)为号焉.(★3)。
闲静少(◆2)言.(◆3-1),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2),....(※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3),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3)知其如此,或.(※3)置酒而招之;造.(※4)饮辄zhé(*1)尽,期.(◆4)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5)不吝lìn情(*2)去留..(*3)。
环堵萧然,不蔽bì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lǚ..(*4)空,晏.yàn如.(*6)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pō(※5)示己志.(◆6-1)。
忘怀得失.(*5),以.(★2-2)此自终。
赞.(※6)曰:黔娄qián lóu之妻有言.(◆3-2):“不戚qī戚于.(★4)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其言.(◆3-3)兹zī若.(◆7)人之俦chóu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fù,以乐.(▲4)其志.(◆6-2)。
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重要实词★重要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三、通假字(⊙)本课无通假字四、重要实词(*)*1辄(zhé):就;*2吝lìn情:舍不得;*3去留:去,离开;*4屡(lǚ):经常,常常;*5得失:失,不如意;*6晏(yàn)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原文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第22课《五柳先生传》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五柳先生传的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原文五柳先生传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创作背景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
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
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八年级语文课文《五柳先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原文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2)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3)。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4);每有会意(5),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6)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7)知其如此,或(8)置酒而招之;造(9)饮辄(zhé)尽(10),期在必醉(11)。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12)。
环堵萧然(13),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14),箪(dān)瓢(piáo)屡(lǚ)空(15),晏(yàn)如(16)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pō)(17)示己志。
忘怀得失(18),以此自终(19)。
赞(20)曰:黔娄(21)(qián lóu)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
”(22)其言兹(zī)若人之俦(chóu)乎(23)?衔(xián)觞(shāng)赋诗(24),以乐(25)其志(26)。
无怀氏(27).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yú)?八年级下册语文22课五柳先生传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
房子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爱好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
天性喜欢喝酒,但家境贫寒而不能常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五柳先生(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竟没有舍不得离开。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蔽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喝水用的瓢里经常是空的,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初中文言文阅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本文实为他的自传。
《五柳先生传》文中言“不”,其实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的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盛赞曰:黔娄之妻存有言:“不戚戚于富贵,不汲汲于风流。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顶戴闲游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品读《五柳先生传》晋.陶渊明注解⒈【何许】何处,哪里。
许,处所⒉【无考】不晓得。
详,详尽地晓得⒊【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因,因此,就。
以,把,用。
为,作为。
焉,语气助词⒋【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求领会要旨,无此一字一句的表述上过分推敲。
甚,深入细致,过分。
⒌【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会,体会,领会⒍【嗜】偏好。
⒎【亲旧】亲戚朋友。
亲,亲戚。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⒏【或】有时。
⒐【造】往,到。
10.【辄(zhé)天下】就喝个尽兴。
辄,就。
11.【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
期,期望。
12.【曾(zēng)有加(lìn)情争执不下】竟没不忍心返回(意思就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去了就饮酒,喝就跑)。
曾不,竟不。
曾,用在“不”前,强化驳斥语气。
吝情,不忍心。
争执不下,意思就是回去,返回。
13.【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14.【长褐(hè)穿结】衣裳短衣上踢了补丁。
长褐,用粗麻布制成的短上衣。
穿结,指衣服上存有洞和补丁。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魏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译文及注释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注释何许人:何处人。
也可解作哪里人。
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以为,以之为。
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
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
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教时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
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
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
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1、重点拼音:辄(zhã)吝情(lìn)短褐(hâ)箪(dān)瓢屡(lǚ)空晏(y àn)黔(qián)汲汲(jí)俦(chóu)衔觞(shāng)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3、注意节奏。
课文节奏划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三、再读,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1、重点字词。
第一段:何许:什么地方。
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姓字:姓名。
因:因此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
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
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强调,去,指离开。
曾不吝情去留:一点儿也不会舍不得离开。
(就是说吃了别人的酒说走就走。
)环堵:房屋四周。
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
穿,破。
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
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颇示己志:很(能)表达自己的志趣。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
终,终了,结束。
第二段: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不是赞扬的意思。
)它是对传记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状语后置。
译为:不因为贫贱而忧愁。
后一句: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兹:连词,起承接作用。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
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以:连词,来。
志:心志,志趣。
乐,使……快乐。
四、作业设计:1、理解成语“不求甚解”的意思。
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记住下列名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下列带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C)A、以: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
把;连词,来。
B、家贫不能常得;忘怀得失。
得到;益处。
C、亲旧知其如此。
以此自终。
代词,这;代词,这。
D、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代词,指五柳先生;助词,的。
4、下列各句中“其”指代的对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C)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五柳先生B、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五柳先生C、其言兹若人之俦乎?指黔娄之妻。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第二教时一、问题研究: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
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第二大爱好——性嗜酒。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
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2、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答案: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4、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二、附板书: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东晋生活贫穷爱好读书嗜酒著文章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精神安贫乐道三、作业设计:第一部分:课后练习说明:一》背诵课文,画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二》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
会,体会、领会。
意,指书中的旨意。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辄,就。
期,期望。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冷清的样子。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安然自若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三》△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