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9
篇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一、夏商社会的政治制度1.基础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其死后,其子启即位。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的政治制度如何?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官职。
地方封侯、伯,他们要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商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1、商王的权利是有限的;2、附属国的自主权相对大;3、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高于皇权,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统治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④内容:一方面,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另一方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⑤影响:积极:a.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b.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c.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d.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⑥分封制的破坏(春秋战国时期)a.原因: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b.表现;a.楚王问鼎;b.诸侯争霸。
2.宗法制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小儿子。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④内容:1、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的制度;2、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⑤作用:1、宗法制度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基础知识: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②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⑵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单元序言分析: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讲授新课]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
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
本单元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屋都淹了。
第1节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试说明】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情分析】【命题规律】一般考查选择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高考考查了分封制、宗法制。
【命题趋势】2018年高考仍将重点考查选择题,要求不会太高;从考查角度上看,一是理解和比较分封制、宗法制等基本概念;二是宗法制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三是中西方政治、法律制度的简单比较.导入环节: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由来有着许多古老的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等。
引导学生明确中国从部落聚居到国家体制的由来这一过程。
【考点梳理】(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内容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义务:镇守疆土、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3.影响错误!4.崩溃: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二)、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错误!3.特点: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错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被分封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
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三)、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必修1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内容标准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朝代更替过程和夏商早期的政治制度,知道它对西周制度的直接影响;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内容,理解它对西周强盛和衰落的影响。
理解宗法制的内容和特点,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正确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认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的学习,掌握分析政治制度的方法;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和比较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弄清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通过文字材料、历史图片等展示,培养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理解宗族制度对文明建设的正面影响,激发对为古代中国政治文明作出贡献的人们的崇敬之情。
教学策略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形式本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的方式,将教材和补充材料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指出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从此在真正意义上开始了。
投影展示“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据现有考古资料,我们通常把夏商周时期作为中国进入文明史的第一个阶段。
因此,本节课主要探究这一中华文明早期阶段的政治制度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故事导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国古代朝代顺序歌”可帮助学生理清朝代,形成时间概念。
新课教学请学生阅读教材中本课的序言,设问:夏商周时期有哪些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一、王位世袭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示下面两则材料,请学生谈谈对王位世袭制的理解。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案及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理解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对不同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和评价。
3.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夏朝的政治制度:了解夏朝的建立、统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2. 商朝的政治制度:了解商朝的建立、统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3. 周朝的政治制度:了解周朝的建立、统治方式和政治制度的特点。
4. 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夏商周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和原因。
5. 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异同。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夏商周时期的背景,引起学生对政治制度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过程。
3. 比较:引导学生比较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异同,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政治制度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总结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6. 反思:引导学生反思政治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六、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提问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批判性思维: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对政治制度影响的分析能力。
七、作业布置:2.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历史博物馆或古迹,加深对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文献:推荐学生阅读关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历史文献,如《史记》、《春秋左传》等。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历史网站和在线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更多夏商周政治制度的信息。
高一上册历史教案范例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上册历史教案范例5篇本店铺为你整理的《高一上册历史教案范例5篇》,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力向前,加油!1.高一上册历史教案范例一、说教材《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的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夏商周三朝的兴起、强盛和衰落有着重要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案例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Ⅰ、教学目标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识记、理解与应用。
Ⅱ、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1、主要内容及特点2、作用及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2、特点及基本原则3、实质及作用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Ⅲ、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史料、提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Ⅳ、讲述内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关于夏为什么是王朝而不是部落的原因: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关于国号为什么是夏的原因: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
“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
关于王位世袭制是否是社会的进步以及原因: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案【本节概述】本节内容主要中国古代早期夏、商、西周即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夏朝开始有了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在国家最高权力方面,夏商实行王位世袭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夏商已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特色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置各种官职,地方封侯、伯。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夏、商、周三代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带有浓厚的血缘部族色彩,这是由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本单元内容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
从此立意出发,本课则应突出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前,存在以血缘纽带维系的宗法分封制向其过渡的转变。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时期确立的王位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
课下搜集、补充相关材料,培养搜集、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归纳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作用及影响,初步掌握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简要梳理商、周的政治制度演变,培养和提高历史意识,掌握历史性地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夏、商、周三代创造了中国早期的特色政治文明,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二、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
本课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奴隶社会森严等级秩序的关系。
早期政治制度对后世与当今社会的影响。
从王位世袭到分封诸侯,勾画了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脉络,但贯穿其中始终不变的是血缘关系这一纽带。
而这又集中体现在宗法制当中。
所以,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
三、教学内容第一目“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教学要点:①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制度体系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教学要点:①西周分封制实行的目的、时间、对象;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③分封制的历史作用④分封制下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湖南宁乡一中王致远【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理解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及其实质、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和公正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说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其官僚政治与体制管理,无不与古代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禅让制──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模式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基础、确立、实质、神秘色彩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1.建立 2.主要内容、特点 3.影响、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 2.含义 3.特点 4.实质与作用 5.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教法,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课堂讨论。
【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5000 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从国家诞生起,中国历代在制度安排方面凝聚的政治智慧和治国经验,及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或民族所难与相比的。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夏商周时期正处在中华早期政治文明形成的阶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教学过程】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阅读课本标题下小字,并阅读下面两幅图,然后回答:大禹为什么能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禹治水成功,舜传位与他;部落争斗中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从而享有极高威望。
指导读图:《戴冠冕的夏禹》、《大禹治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启阅读教材“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回答下列问题: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的基础是什么?禹的威望;启的实力。
王位世袭制的实质是什么?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王位世袭制具有怎样的神秘色彩?为什么?天的意志,占卜;提供统治的理论依据。
指导读图《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理解其神秘性。
这是一种退步呢,还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呢?为什么?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3.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1)阅读教材,画出夏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示意图。
(2)阅读教材,填写下表中商朝主要官员的职责:官员相、卿士地方侯、伯职责或义务参与商王决策纳贡,奉命征伐(3)阅读第5页学思之窗回答思考题:从这段记载,你能可看出商朝的相权有多大吗?二、西周的分封制1.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指导读图,明确西周的都城、基本疆域。
2.阅读教材正文和课本第5页两幅图,并阅读下列两则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
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
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材料二据史料记载,周初封建的诸侯,主要是同姓(姬姓)子弟;《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1)西周建立后,什么人建立和实行分封制度?建立和继续实行:武王、周公旦。
(2)依据材料一回答,分封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
(3)依据材料二回答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特点?主要是同姓子弟。
3.阅读课本第二目“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归纳分封制的内容、特点。
内容: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人民分封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指导读《西周分封形势图》,突破知识难点王畿。
)诸侯:义务:服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权力:再分封。
特点:层层分封,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4.作用阅读教材并读上图,回答:分封制有何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强国;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5.西周后期分封制为什么会遭到破坏?发展演变如何?破坏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西周后期王室衰弱。
发展演变:诸侯受分封的土地理论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袭,一些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单一的“郡县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蒋孝严抵达桂林祭祖,这是他在蒋家认祖归宗1.读以上两图,回答:两图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一个什么现象?它源于中国古代什么制度?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
源于分封制。
2.阅读课本第三目“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政治制度。
(2)结合下图回答,宗法制基本原则及特点是什么?基本特点:嫡长子继承制;血缘关系维系;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基本规则:①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②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③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何?宗法制度实质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关系: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二者互为表里。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实质: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作用:保证贵族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教学指导:利用《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西周宗法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明确大宗、小宗的概念,大宗、小宗之间的关系。
最后教师结合《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和《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关系示意图》讲解宗法制度是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建立了一套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统治制度。
关于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可留课下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自己获取和了解。
3.讨论题阅读下列材料和课本第6页历史纵横。
材料一《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
”大思想家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曰仁”,而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
由此可见“礼”在中国古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右图所示是晋侯苏编钟(西周)。
回答:(1)什么是礼?(2)你怎样看待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曰仁”?(3)中国的先人为什么发明了编钟?是为了丰富人民的生活、娱悦人们的精神吗?4.思考国家一词与宗法制的关系。
【本课小结】夏商的政治制度:中央:王位世袭制形成、相卿等设立;地方:封侯、伯。
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内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特点:封建诸侯,以蕃屏周作用:加强统治,巩固王权破坏:诸侯强大,王权衰弱宗法制: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作用: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总特点:宗法制为核心;牢固的血缘关系;浓厚的专制色彩;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本课练习】1.(08.上海单科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句话指的是(A)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2.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D)A.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3.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4.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C)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西周经济的发展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王权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5.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①异姓功臣贵族②同姓王室贵族③先代帝王后代④边远氏族部落首领(B)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6.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甲。
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
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
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B)A.甲 B.乙 C.丙 D.丁7.观察右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D)A.② B.① C.④ D.③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动之。
──《孟子·告子》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
……(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回答:(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周初的分封制(2)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期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
诸侯服从天子。
(3)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
分封制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