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间隙焊接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 格式:docx
- 大小:15.23 KB
- 文档页数:2
什么是窄间隙焊什么是窄间隙焊?它有哪些特点?厚板对接接头,焊前不开坡口或只开小角度坡口,并留有窄而深的间隙,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或埋弧焊完成的整条焊缝的高效率焊接法称为窄间隙焊。
窄间隙焊可以应用于平焊、垂直焊、横焊和全位置焊。
从材料上,可以焊接碳钢、低合金钢和铝合金等。
按热输入量的大小,可将窄间隙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采用小直径焊丝、小电流,因而热输入量低,主要用于焊接热敏感性材料和全位置时焊接等;另一种为粗丝,采用较大的焊接电流,热输入量较高,主要用于焊接普通碳钢,为的是提高生产率。
低热输入窄间隙焊接是采用焊丝直径为φ0.9~φ1.2mm 的细焊丝,每根焊丝的焊接热输入都在6kJ/cm以下,坡口间隙在6~9mm之间。
为提高生产率,一般使用双丝或三丝,焊丝之间距离在50~300mm的较大范围。
焊丝应分别指向坡口侧壁,以便在热输入低的情况下保证焊缝与母材熔合。
为此,通过摆动导电嘴或将焊丝制成波浪状,达到摆动焊丝的目的。
保护气体应根据母材来选取。
焊钢时,大多采用Ar+20%CO2的混合气体;焊铝时,使用35%He+65%Ar的混合气体。
为实现细丝窄间隙焊接,焊枪及导电嘴应具备如下特点:导电嘴应做成扁平状,在其表面包复聚乙氟乙烯薄膜做为绝缘。
导电嘴应有水冷以防高温烧坏。
另外,导电嘴还应由焊缝跟踪装置导向。
除此而外,焊接电源及送丝机与一般气体保护设备大致相同,其示意图如图40所示。
窄间隙焊接的主要优点是:①减少了填充金属用量,降低了成本。
②焊接热输入量低,所以焊缝金属与热影响区的力学性能好。
③采用射流过渡的熔滴过渡形式,所以可以进行全位置焊。
④变形小且易控制。
另一种为高热输入窄间隙焊接,采用大直径焊丝(φ2.5~φ4.8mm)和大焊接电流,可以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但由于使用直流反极性接法易造成梨形熔深而产生裂纹。
为此,使用直流正极性接法焊接或脉冲电流焊接不埋能够获得良好的效率。
由于此法焊丝较粗,导电嘴均在坡口之上,则焊丝伸出长度较大。
窄间隙焊接技术6.1 窄间隙焊接技术背景随着现代工业及国防装备的日趋大型化和高参数化,厚板、超厚板焊接金属结构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随着焊接结构的大型化,要求得到越来越良好的焊接接头性能。
传统的大厚度钢板焊接方法不仅开坡口困难,焊接速度缓慢,而且焊后板材应力变形很大,从而使生产效率十分低。
窄间隙焊接(Narrow Gap Welding,W) 作为一种先进的焊接技术,有效地克服了以上缺点。
这项技术(NGW)简称:NG于1963年12月由美国巴特尔研究所(Battelle)开发,并由该所的R(P( Meister和D(C(Matin合写文章刊登在《British Welding Journal》杂志的的1966年5月号上。
自从“Narrow Gap Welding”一词在杂志上第一次出现后,立即受到了世界各国焊接专家的高度关注,并相继投入了大量的研究。
6.2 窄间隙焊接技术原理窄间隙焊接技术是在应用已发明的传统焊接方法和工艺基础上,加上特殊的焊丝、保护气、电极向狭窄的坡口内的导入技术以及焊缝自动跟踪等特别技术而形成的一种专门技术。
窄间隙焊接方法分为:窄间隙埋弧焊(N-SAW)、窄间隙钨极氩弧焊(N-CTAW)、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N-GMAW)。
窄间隙焊是一种能提高焊接质量、提高焊接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工业技术,尤其是高的力学性能和低的残余应力与残余变形,使该技术在钢结构焊接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应用范围。
从技术角度上看,其诸多的技术优越性决定着该技术在薄板除外的所有板厚范围内焊接均有极大的诱惑力。
但从经济角度上看,窄间隙焊接技术的确存在着一个经济板厚范围问题,即在享有其技术优越性的同时,能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板厚范围。
一般来讲,板厚越大,其经济效益也越大。
具有明显经济优越性的最小板厚,可称为窄间隙焊的下限板厚。
该下限板厚随着结构的钢种、结构的可靠性要求、结构尺寸及空间位置而不同,但一般为20,30mm。
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工法目录1原理与特点 (2)2适用范围 (2)3材料与设备 (2)4焊接工艺 (3)5劳动组织 (6)6质量验收 (6)7平安方法 (6)8经济成效分析 (7)9工程实例 (7)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是一项经济适用的钢筋连接新技术,该项技术在钢筋焊接质量、速度。
经济效益上,与其它水平钢筋连接技术相较,具有较多的优势,应用前景广漠,1993年被北京市列为第四批科技功效推行打算。
本项技术的工艺方式、机具等均已成熟配套,并形本钱工法。
1原理与特点原理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技术是将两根对接钢筋连接处放在U型铜模内,留出必然的间隙,并用卡具固定后采纳小能量手工电弧持续焊接,使熔敷金属填满间隙而形成接头的一种熔化焊接方式。
该焊接工艺在U型铜模包围下,能强制接头成形,自动排渣。
由于采纳电弧持续焊接,接头处的温度梯度转变较小,冷却速度较慢,接头处的熔敷金属由下至上慢慢冷凝,上部对下部具有回火作用,能够幸免焊接接头的焊口及过热区产生淬硬组织。
特点1.2.1焊接前预备简单。
钢筋接头采纳锯割或氧乙炔焰切割成平整端面即可。
1.2.2焊接操作简单容易。
因有铜模依托,焊接操作老是在平焊位置,操作难度减小,劳动强度降低,关于操作人员技术、体会的要求可进一步放宽,一样焊工通太短时间培训即可把握。
1.2.3生产效率高。
由于该工艺大体上是持续焊接,节省了焊接进程清渣时刻,每台班能够焊接40~60个接头。
1.2.4焊接部位的适应性强。
因模具小巧轻便,关于配筋密集或高空作业条件下钢筋焊接尤其方便。
1.2.5设备投资少。
利用现场电弧焊机、焊条烘箱、保温桶,每一个作业班组配备卡具10~15个即可进行钢筋焊接施工。
1.2.6经济效益显著。
以φ25钢筋接头为例,本钱费用是搭接焊方式费用的1/5。
2适用范围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技术适用于施工现场和构件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φ20~40mm的热轧Ⅰ~Ⅲ级水平钢筋对接施工。
3材料与设备材料用于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的钢筋,必需有材质证明书,并经施工现场复验合格,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1)的规定。
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技术背景在建筑工程中,钢筋是重要的构件之一。
而水平钢筋窄间隙调焊技术是一种钢筋骨架焊接的技术。
传统的焊接技术需要在钢筋之间留下一定的距离并进行相应的后处理工作,而水平钢筋窄间隙调焊技术可以在不留间隙的情况下完成焊接,并且节约了时间和劳动力成本。
因此,水平钢筋窄间隙调焊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操作流程水平钢筋窄间隙调焊技术的操作流程如下:1. 准备工作在进行水平钢筋窄间隙调焊技术前,需先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检查焊接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以及进行安全检查等。
2. 焊接设置在进行水平钢筋窄间隙调焊技术之前,需进行焊接设置。
焊接设置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接方式等参数的设置。
3. 焊接操作在进行水平钢筋窄间隙调焊技术的过程中,需按照技术流程进行操作。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3.1 准备工作1)在焊接钢筋的地方摆放焊接设备,并进行安装2)检查电源线、接口是否良好连接3)焊接设备必须经过检测、试运转确认无故障后,方可投入使用4)确认电源是否正常、电极杆接合是否良好、工作电压是否正确3.2 焊接开始1)光控器接收检测信号启动操作——要求工件必须位于工作区域之内且不与周围物体相碰触2)进料磨盘将工件送入夹具——根据钢筋的直径、长度分别设置进给速度3)焊接包层在工件的前沿呈圆弧形自上而下表现为“J”形;在后沿进行填充层和盖层的堆焊,填充层一般连接两个工件,厚度大约为3mm4)操作者定位——主操作者立于操纵平台上,辅助操作员负责辅助定位工件4. 焊后处理焊接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焊后处理,以达到理想的焊接效果。
焊后处理包括钢筋的切割、打磨、除锈等工作。
创新点水平钢筋窄间隙调焊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可以在不留间隙的情况下完成钢筋骨架的焊接,节约了劳动力和成本。
此外,该技术采用光控和电机控制技术实现焊接,操作简单,且焊接效果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焊接质量。
应用范围水平钢筋窄间隙调焊技术适用于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铁路、公路以及其他交通工程中的大型钢筋骨架或板组的焊接。
窄间隙GMAW(NG-GMAW)横向焊接概述1 窄间隙GMAW焊接技术1.1 窄间隙焊接1963年美国巴特尔(Battelle)研究所就提出了窄间隙焊接技术。
到1966年,窄间隙焊接(NGW, Narrow Gap Welding)这个词首次被使用,随后被大量使用在焊接文献中[1]。
窄间隙焊接是基于现有的弧焊技术,采用I型或U型小尺寸坡口,进行的多层单道或多层多道焊接[2]。
窄间隙焊接是对GMAW、GTAW、SAW、SMAW等焊接方法进行的特殊应用,基本的焊接原理、技术特性还是相同的。
与传统的焊接方法相比,窄间隙焊接有以下优势[3]:焊接材料与电能消耗减少;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残余变形减小;接头力学性能更好。
1.2 窄间隙GMAW特点窄间隙焊接方法在实际使用时主要是NG-GMAW(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NG-SAW (窄间隙埋弧焊)和NG-TIG(窄间隙钨极氩弧焊)这三种方法。
其中,NG-GMAW更具有应用优势和前景。
[4]NG-TIG 低无高能NG-GMAW 高无较高能NG-SAW 较高有一般不能在现有的各种窄间隙焊接技术中,综合评价认为NG-GMAW应是相对更优越的技术。
从焊接生产率上看,NG-GMAW与NG-SAW的生产效率差不多,但成倍地高于NG-TIG技术;从空间位置上看,NG-GMAW可以全位置焊接;其次NG-GMAW热输入范围宽且可很低,使得该技术可在无需采用特别技术如焊前预热、道间温度控制、焊后热处理等条件下,尤其适合低合金高强钢、超高强钢焊接[5]。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窄间隙GMAW技术常常会遇到以下困难[6]:(1)侧壁熔合不良。
这个是窄间隙焊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窄间隙的坡口深而窄,电弧覆盖范围有限,对侧壁热输入量不足,容易产生熔合不良。
(2)气保护要求高。
为了保证焊接过程中始终有良好的气保护作用,需要气保护尽可能的靠近电弧。
(3)焊接飞溅对工艺稳定性影响大。
GMAW焊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飞溅,一旦飞溅落到导电嘴、保护气通道、焊枪,容易造成焊接过程的不稳定,甚至是焊枪的损坏。
窄间隙焊接技术的分类和原理窄间隙焊接技术的分类和原理窄间隙焊接技术按其所采取的工艺来进行分类〔5〕,可分为窄间隙埋弧焊(NG-SAW)、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NG-GMAW)、窄间隙钨极氩弧焊(NG-GTAW)、窄间隙焊条电弧焊、窄间隙电渣焊、窄间隙激光焊,每种焊接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范围。
1.1 窄间隙埋弧焊1.1.1 窄间隙埋弧焊简介窄间隙埋弧焊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很快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它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低合金钢厚壁容器及其它重型焊接结构。
窄间隙埋弧焊的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抗延迟冷裂能力,其强度性能和冲击韧性优于传统宽坡口埋弧焊接头,与传统埋弧焊相比,总效率可提高50%~80%;可节约焊丝38%~50%,焊剂56%~64.7%。
窄间隙埋弧焊已有各种单丝、双丝和多丝的成套设备出现,主要用于水平或接近水平位置的焊接,并且要求焊剂具有焊接时所需的载流量和脱渣效果,从而使焊缝具有合适的力学性能。
一般采用多层焊,由于坡口间隙窄,层间清渣困难,对焊剂的脱渣性能要求秀高,尚需发展合适的焊剂。
尽管SAW工艺具有如下优点:高的熔敷速度,低的飞溅和电弧磁偏吹,能获得焊道形状好、质量高的焊缝,设备简单等,但是由于在填充金属、焊剂和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使日本、欧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焊接碳钢、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时广泛采用NG-SAW 工艺。
NG-SAW用的焊丝直径在2~5mm之间,很少使用直径小于2mm的焊丝。
据报导,最佳焊丝尺寸为3mm。
4mm直径焊丝推荐给厚度大于140mm的钢板使用,而5mm直径焊丝则用于厚度大于670mm的钢板。
NG-SAW焊道熔敷方案的选择与许多因素有关。
单道焊仅在使用专为窄坡口内易于脱渣而开发的自脱渣焊剂时才采用。
然而,尽管使用较高的坡口填充速度,单道焊方案较之多道焊方案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除需要使用非标准焊剂之外,它还要求焊丝在坡口内非常准确地定位,对间隙的变化有较严格的限制。
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管排焊接施工工法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管排焊接施工工法一、前言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在工业领域中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的连接质量,窄间隙管排焊接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管排焊接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适用性广:适用于奥氏体不锈钢管道的排焊接施工,无论是管径大小、壁厚厚薄均可。
2. 排焊接质量高:采用窄间隙排焊接,焊缝质量高,焊接接头强度好,耐腐蚀能力强。
3. 施工效率高:窄间隙管排焊接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能够提高工程进度。
4. 施工成本低:相比传统的焊接方法,窄间隙管排焊接工法无需多次焊接,可以节约材料和人力成本。
三、适应范围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管排焊接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奥氏体不锈钢管道连接处,包括直管与弯头、异径管与异径管、各种管与法兰的连接。
2. 奥氏体不锈钢管道壁厚在3mm以上的情况。
3. 需要焊接的奥氏体不锈钢管道长度较长,需要提高施工效率的情况。
四、工艺原理窄间隙管排焊接施工工法的原理在于优化焊接接头的设计和焊接工艺,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灌焊前的准备工作:对管道进行清洁处理,确保焊接接头无油污、氧化皮以及其他杂质。
2. 管道预热:在焊接前对管道进行预热,提高焊接接头的焊接性能。
3. 采用特殊的焊接电极:选用适合奥氏体不锈钢焊接的电极,保证焊接质量。
4. 控制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的合理控制,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五、施工工艺奥氏体不锈钢窄间隙管排焊接施工工法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管道准备:对待焊接的管道进行修整、清洁处理。
2. 管道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管道的位置和方向。
3. 管道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管道的安装和连接。
4. 管道预热:在焊接前对管道进行预热处理。
窄间隙焊接简介及应用前景作者:沈爱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从窄间隙焊的定义和分类入手,简要介绍了窄间隙焊的概念、应用及发展前景[关键词]焊接方法弧焊窄间隙焊应用中图分类号:P7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45-01前言随着现代工业和重工装备的日趋大型化、高参数化,厚板、超厚板焊接金属结构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窄间隙焊接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很高的焊接效率、优良的焊接接头性能、更低的生产成本的焊接技术,正日益受到焊接领域的重视和企业的青睐。
1.窄间隙焊的概念及分类。
所谓窄间隙焊,通俗讲就是厚板对接接头,焊前不开坡口或只开小角度坡口,并留有窄而深的间隙,采用现有的弧焊方法完成的整条焊缝的高效率焊接法称为窄间隙焊。
窄间隙焊可以应用于平焊、垂直焊、横焊和全位置焊;从材料上,可以焊接碳钢、低合金钢和铝合金。
按热输入量的大小可将窄间隙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采用小直径焊丝、小电流,因而热输入量低主要用于焊接热敏感性材料和全位置时焊接;另一种为粗丝,采用较大的焊接电流,热输入量较高,主要用于普通碳钢.。
按其所采取的工艺来进行分类,可分为窄间隙埋弧焊(NG-SAW)、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NG-GMAW)、窄间隙钨极氩弧焊(NG-GTAW)、、窄间隙焊条电弧焊(NG-SMAW)、窄间隙电渣焊(NG-ESW)、窄间隙激光焊(NG-LBW)等。
下面就工业上常用的几种焊接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1.1 窄间隙埋弧焊(NG-SAW)1.1.1 窄间隙埋弧焊(NG-SAW)简介窄间隙埋弧焊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很快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它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低合金钢厚壁容器及其它重型焊接结构。
窄间隙埋弧焊的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抗延迟冷裂能力,其强度性能和冲击韧性优于传统宽坡口埋弧焊接头,与传统埋弧焊相比,总效率可提高50%~80%;可节约焊丝38%~50%,焊剂56%~64.7%。
窄间隙的焊接应用现状分析作者:李松龄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15期【摘要】在各项技术都高速发展的今天,窄间隙焊接技术也不例外。
自从此项技术于1963年在美国的一所研究所被开发出来后,就一直被很多研究者进行了无数次的研究和开发,以至于发展成为了现在的比较成熟的窄间隙焊接技术,在全球各国的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本文系统的介绍了窄间焊接技术的现状、应用以及发展前景,并进行了分析,让读者可以明白此项技术的重要性。
【关键词】窄间隙焊接应用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一、窄间隙焊接技术的分类和原理(一)窄间隙埋弧焊此项技术是主要应用于低合金钢厚壁容器及其它重型焊接的结构,这种焊接技术的焊接接头是有着不错的抗延迟冷裂的能力的,极大地提高了焊接的效率,还有一点就是此技术节约了成本,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不仅节约了焊丝,还节约了焊剂。
现在这种技术已经开发出了不同种类的单丝、双丝和多丝的成套设备,是为高难度的水平位置的焊接所量身定做的。
正因为此项技术有着熔熬速度高、飞溅范围小、制作出的焊道外形好质量高的这些优点,窄间隙埋弧焊技术在全球工业生产中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二)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为了解决坡口侧壁的熔透问题,在1975年研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技术,利用电弧摆动到达钢板内壁的两侧,来进行焊接的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技术,此项技术是以表面张力过渡工艺为基础而发展的,这次的发展可以说是一次伟大的技术改革,解决了以往焊接钢板内部两侧困难的问题,区别于传统的过渡工艺,此工艺在某一程度上减少了焊接中存在的飞溅问题,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不只是这样,此项技术减少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烟尘少、低辐射,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
(三)窄间隙钨极氬弧焊窄间隙钨极氬弧焊技术在安全问题和保护环境的环节上,似乎是做的更到位,以为这种技术基本上就不会产生飞溅和熔渣,利用的原理是电弧的稳定性。
但此工艺的应用范围比较小,只是运用于打底焊还有一些重要的结构中,不只是这样,这种焊接技术也存在不少的缺陷,工作效率比较低,但是要提高作业的工作效率,就必须采用热电阻线焊接法,这样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效率,但是如果通电量过多,就会导致磁冲击,形成电弧的不稳定,可是,电弧的稳定性正是此技术的关键所在,因此,只能单纯的将单方面的电流交流化,来保证电弧的稳定性。
窄间隙埋弧焊随着压力容器壳体厚度的增加,坡口的体积也随之增加,单位长度上的焊缝金属填充量急剧增加,不仅焊接效率降低,而且焊材消耗量明显增加,如此发展了窄间隙埋弧焊。
即厚板对接接头,焊前开Ⅰ形坡口或只开小角度坡口,并留有窄而深的间隙,采用气体保护焊或埋弧焊的多层多道焊完成整条焊缝的高效率焊接法,叫窄间隙焊。
如厚度在 50mm 以上,焊件若采用普通的 V 形或 U 形坡口埋弧焊,则焊接层数、道数多,焊缝金属填充量及所需焊接时间均随厚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焊接变形也会非常大且难以控制。
窄间隙埋弧焊就是为了克服上述弊端而发展起来的。
窄间隙埋弧焊接可以应用于平焊位置焊接。
窄间隙焊接按照热输入的大小可分为下列两种类型:1、低热输入窄间隙焊接采用焊丝直径为0.9~1.2mm,每根焊丝的热输入都都在6kJ/cm以下,坡口间隙为6—9mm之间。
为提高焊接生产率,通常用双丝或三丝,焊丝之间相距50~300mm,每根焊丝有单独的焊丝送进系统、控制系统和焊接源。
200mm厚的钢板采用双丝施焊55层,即可焊成。
其优点为:(1)由于大大缩小了焊缝体积,因此节省了焊丝消耗量,减少了应力和变形。
(2)由于热输入低,可防止焊缝金属裂纹及焊后消除磁力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裂纹。
(3)因为是多道焊,后道焊缝对前道焊缝有充分的回火作用,所以焊缝晶粒细小、韧度好。
(4)母材金属能均匀稀释到焊缝中去。
细丝窄间隙焊接,板厚大于50mm,其生产率等经济指标可超过埋弧焊。
板厚在50mm以下时,主要是为了获得优良的焊缝性能和实现全位置机械化焊接。
2、高热输入窄间隙焊接采用焊丝直径2.5~4.8mm,焊件装配间隙为10~15mm,由于焊接电流较大,会形成“梨形”熔深,在焊缝中间易产生裂纹。
为预防裂纹,可以采用直流正接和脉冲电流焊接法。
由于窄间隙焊需要采用特殊的焊枪和焊丝矫直机构,使焊丝能深入到窄而深的间隙内,并使焊接过程不夹渣,焊缝金属与侧壁熔合量良好。
如此窄间隙埋弧焊首先应解决的技术关键在于:1)必须研制出在窄间隙内脱渣性好的焊剂;2)采用焊头能自动跟踪焊缝的焊接设备,保证每层焊道与侧壁的良好熔合;窄间隙埋弧焊可采用三种工艺方案:1)每层单道,这种焊接工艺能在最小宽度在14mm的间隙内完成焊接过程,焊接时间最短,但对坡口间隙误差要求较高,焊丝必须始终对准间隙中心保证两侧壁均匀的熔合。
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技术第1章焊接原理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是将待焊钢筋的两个端头置于一个铜质模具内,在两个钢筋端头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然后采用手工电弧焊连续焊接,使焊条熔化,金属填满间隙,将两端钢筋结合成一体的焊接工艺(图3-26-l)。
这种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工程的直径16~40m m的Ⅰ~Ⅲ级水平钢筋的焊接。
第2章焊接设备1.焊接电源:可采用空载电压大于75V的交流或直流电焊机,其二次电流的容量应不小于300A。
2.焊接模具:主要由铜质U形模体、主体支座和夹紧装置等组成(图3-26-2)。
铜模具的大小应与待焊钢筋直径相匹配,一般一种模具只宜用于两种直径的钢筋焊接。
3.烘干焊条的烘干炉和保温筒等工具。
第3章焊接工艺第1节焊接初期将焊条在引弧板引弧后,迅速插入间隙底部一侧钢筋端部,待充分熔透根部使熔池金属超过l/2的问隙时,移至底部另一侧钢筋端部,重复上述动作,使熔池金属连成一体。
必要时可交替运弧完成打底焊缝(图-3-26-3a)。
第2节焊接中期根据间隙处钢筋部状态,焊条可左右前后运弧连续施焊,使熔池金属充填至4/5高度(图3-26-3b)。
第3节焊接末期逐渐扩宽焊缝,可改连续焊为断续焊,直至完成盖面焊缝(图3-26-3c)。
第4节焊接参数选择水平钢筋窄间隙焊的焊接参数主要包括间隙尺寸、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等。
上述参数随钢筋直径的大小而变化。
焊接参数的选择见表3-26-1。
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时的焊接参数表3-26-1第4章焊接注意事项焊条的选用必须与钢筋强度等级相适应。
焊接前,焊条需在烘干炉中经250℃烘熔2h后,放保温筒内备用。
钢筋待焊部位的铁锈、油污及泥浆等,需清除干净后方可焊接。
选择适当的焊接参数,采用短弧施焊,以避免产生气孔缺陷。
电弧移至钢筋边缘时,应减慢运弧速度,以利于熔渣顺利排至钢筋与铜模之间的空穴中,避免产生夹渣缺陷。
电弧移至钢筋表面时,宜稍停片刻,可改连续焊为断续焊,避免产生过热缺陷。
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技术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技术焊接原理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是将待焊钢筋的两个端头置于一个铜质模具内,在两个钢筋端头之间留出一定的间隙,然后采用手工电弧焊连续焊接,使焊条熔化,金属填满间隙,将两端钢筋结合成一体的焊接(图3-26-l)。
这种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工程的直径16~40mm的Ⅰ~Ⅲ级水平钢筋的焊接。
焊接设备1.焊接电源:可采用空载电压大于75V的交流或直流电焊机,其二次电流的容量应不小于300A。
2.焊接模具:主要由铜质U形模体、主体支座和夹紧装置等(图3-26-2)。
铜模具的大小应与待焊钢筋直径相匹配,一般一种模具只宜用于两种直径的钢筋焊接。
3.烘干焊条的烘干炉和保温筒等工具。
焊接工艺焊接初期将焊条在引弧板引弧后,迅速插入间隙底部一侧钢筋端部,待充分熔透根部使熔池金属超过l/2的问隙时,移至底部另一侧钢筋端部,重复上述动作,使熔池金属连成一体。
必要时可交替运弧完成打底(图-3-26-3a)。
焊接中期根据间隙处钢筋部状态,焊条可左右前后运弧连续施焊,使熔池金属充填至4/5(图3-26-3b)。
焊接末期逐渐扩宽焊缝,可改连续焊为断续焊,直至完成盖面(图3-26-3c)。
焊接参数选择水平钢筋窄间隙焊的焊接参数主要包括间隙尺寸、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等。
上述参数随钢筋直径的大小而变化。
焊接参数的选择见表3-26-1。
水平钢筋窄间隙焊接时的焊接参数表3-26-1焊接注意事项焊条的选用必须与钢筋强度等级相适应。
焊接前,焊条需在烘干炉中经250℃烘熔2h后,放保温筒内备用。
钢筋待焊部位的铁锈、油污及泥浆等,需清除干净后方可焊接。
选择适当的焊接参数,采用短弧施焊,以避免产生气孔缺陷。
电弧移至钢筋边缘时,应减慢运弧速度,以利于熔渣顺利排至钢筋与铜模之间的空穴中,避免产生夹渣缺陷。
电弧移至钢筋表面时,宜稍停片刻,可改连续焊为断续焊,避免产生过热缺陷。
接头焊缝力求饱满、匀称,外形呈鼓状,纵剖面呈倒铁轨形。
窄间隙焊接技术的分类和原理
窄间隙焊接技术按其所采取的工艺来进行分类〔5〕,可分为窄间隙埋弧焊(NG-SAW)、窄间隙熔化极气体保护焊(NG-GMAW)、窄间隙钨极氩弧焊(NG-GTAW)、窄间隙焊条电弧焊、窄间隙电渣焊、窄间隙激光焊,每种焊接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应范围。
1.1 窄间隙埋弧焊
1.1.1 窄间隙埋弧焊简介
窄间隙埋弧焊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很快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它的主要应用领域是低合金钢厚壁容器及其它重型焊接结构。
窄间隙埋弧焊的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抗延迟冷裂能力,其强度性能和冲击韧性优于传统宽坡口埋弧焊接头,与传统埋弧焊相比,总效率可提高50%~80%;可节约焊丝38%~50%,焊剂56%~64.7%。
窄间隙埋弧焊已有各种单丝、双丝和多丝的成套设备出现,主要用于水平或接近水平位置的焊接,并且要求焊剂具有焊接时所需的载流量和脱渣效果,从而使焊缝具有合适的力学性能。
一般采用多层焊,由于坡口间隙窄,层间清渣困难,对焊剂的脱渣性能要求秀高,尚需发展合适的焊剂。
尽管SAW工艺具有如下优点:高的熔敷速度,低的飞溅和电弧磁偏吹,能获得焊道形状好、质量高的焊缝,设备简单等,但是由于在填充金属、焊剂和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使日本、欧洲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在焊接碳钢、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时广泛采用NG-SAW 工艺。
NG-SAW用的焊丝直径在2~5mm之间,很少使用直径小于2mm的焊丝。
据报导,最佳焊丝尺寸为3mm。
4mm直径焊丝推荐给厚度大于140mm的钢板使用,而5mm直径焊丝则用于厚度大于670mm的钢板。
NG-SAW焊道熔敷方案的选择与许多因素有关。
单道焊仅在使用专为窄坡口内易于脱渣而开发的自脱渣焊剂时才采用。
然而,尽管使用较高的坡口填充速度,单道焊方案较之多道焊方案仍有一些不足之处。
除需要使用非标准焊剂之外,它还要求焊丝在坡口内非常准确地定位,对间隙的变化有较严格的限制。
对焊接参数,特别是电压的波动以及凝固裂纹的敏感性大,限制了这一工艺的适应性。
单道焊在日本使用较多。
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宝广泛使用多道焊,其特点是坡口填充速度相当低,但其适应性强,可靠性高,产生缺陷少。
尽管焊接成本较高,但这一方案的最重要之处在于,允许使用标准的或略为改进的焊剂,以及普通SAW焊接工艺。
1.1.2 窄间隙埋弧焊的焊接特性
窄间隙焊接是在应用已有的焊接方法和工艺的基础上,加上特殊的焊丝、保护气、电极
向狭窄的坡口内导入技术以及焊缝自动跟踪等特别技术而形成的一种专门技术。
埋弧焊的优势和局限性就直接遗传给窄间隙埋弧焊技术,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窄间隙焊接的技术特性、经济特性、应用特性和可靠性〔7〕:
(1)埋弧焊时电弧的扩散角大,焊缝形状系数大,电弧功率大,再配合适当的丝-壁间距控制,无需像熔化极气体保护焊那样,必需采用较复杂的电弧侧偏技术,即埋弧焊方法的电弧热源及其作用特性,可直接解决两侧的熔合问题,这是埋弧焊方法在窄间隙技术中应用比例最高的重要原因。
(2)焊接过程中能量参数的波动对焊缝几何尺寸的影响敏感程度低。
这是由于埋弧焊方法的电弧功率高,同样的电流波动量△I,在埋弧焊时所引起的波动幅度要小得多。
(3)埋弧焊过程中熔滴为渣壁过渡,液渣罩和固态焊剂的高效“阻挡”作用,根本不会产生飞溅,这是埋弧焊在所有熔化极弧焊方法中所独有的特性,正是窄间隙焊技术所全力追寻的。
因为深窄坡口内一旦产生较大颗粒的飞溅,无论是送丝稳定性、保护的有效性还是窄间隙焊枪的相对移动可靠性都将难以保证。
(4)在多层多道方式焊接时,通过单道焊缝形状系数的调节,可以有效地控制母材焊接热影响区和焊缝区中粗晶区和细晶区的比例。
通常焊缝形状系数越大,热影响区和焊缝区中的细晶区比例越大。
这是由于焊道熔敷越薄,后续焊道对先前焊道的累积热处理作用越完全,通过一次、二次甚至三次固态相变,使焊缝和热影响区中的部分粗晶区转变成细晶区,这对提高窄间隙焊技术中焊态接头的组织均匀性和力学性能均匀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埋弧焊方法依靠电弧自身特性而无需采取特别技术即可解决极小坡口面角度(0º~7º)条件下的侧壁熔合难题;焊缝几何尺寸对电弧能量参数波动不敏感;无焊接飞溅的技术特性无条件地遗传给窄间隙焊技术,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窄间隙埋弧焊时送丝、送气及焊枪在坡口内移动的可靠性,这对保证窄间隙焊接的熔合质量和过程可靠性起了决定作用。
然而,埋弧焊方法的局限性也原原本本地遗传给了窄间隙技术。
(1)由于狭窄坡口内单道焊接时极难清渣,使得窄间隙焊接时,必须采用每层2道(或3道)的熔敷方式,这将带来NG-SAW技术中,不可能把填充间隙缩到像NG-TIG,NG-GMAW 那样小(10mm左右),而最小间隙一般也在18mm左右,这是NG-SAW在技术和经济上难以更理想化的根本原因。
(2)埋弧焊方法的诸多技术优势起源于大电弧功率,这将使得NG-SAW时焊接热输入增大,焊接接头的焊态塑、韧性难以提高,重要的NG-SAW接头常常需要焊后热处理方可满足使用性能要求。
(3)难以实施平焊以外的其它空间位置的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