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渣油加氢裂化可研

渣油加氢裂化可研

渣油加氢裂化可研
渣油加氢裂化可研

国内外渣油加氢工艺区别(DOC)

文/李立权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 渣油加氢技术包含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切换床渣油加氢处理、移动床渣油加氢处理、沸腾床渣油加氢处理、沸腾床渣油加氢裂化、悬浮床渣油加氢裂化、渣油加氢一体化技术及相应的组合工艺技术。随着原油的重质化及劣质化、分子炼油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市场对轻质油品需求、石油产品清洁化和石化企业面临的激烈竞争,各种渣油加氢技术将快速发展。 1国内外渣油加氢工程化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渣油加氢工程化技术起步较晚,1999年12月我国开发的首套2.0Mt/a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实现了工程化;2000年1月世界首套上流式渣油加氢反应器在我国某企业1.5Mt/a渣油加氢装置改造工程中实现工程化;2004年8月我国开发的50kt/a悬浮床渣油加氢技术进行了工业示范;2014年2月我国开发的50kt/a沸腾床渣油加氢工业示范装置建成中交;2014年45kt/a油煤共炼的重油加氢装置建成;目前引进的一套2.5Mt/a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正在建设中。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投产的渣油加氢装置处理能力仅13.35Mt/a,而2012—2014年10月投产的渣油加氢装置处理能力就达到了19.3Mt/a;正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渣油加氢装置处理能力超过30Mt/a。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RIPP)开发的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重油催化裂化双向组合RICP技术2006年工程化应用,将RFCC装置自身回炼的重循环油(HCO)改为输送到渣油加氢装置作为渣油加氢进料稀释油,和渣油一起加氢处理后再一同回到RFCC装置进行转化,同时有利于渣油加氢和催化裂化装置,工艺流程示意见图1。

蜡油加氢裂化装置

180万吨/年蜡油加氢裂化装置 一、工艺流程选择 1、反应部分流程选择 A.反应部分采用单段双剂串联全循环的加氢裂化工艺。 B.反应部分流程选择:本装置采用部分炉前混氢的方案,即部分混合氢和原料油混合进入高压换热器后进入反应进料加热炉,另一部分混合氢和反应产物换热后与加热炉出口的混氢油一起进入反应器。 C.本装置采用热高分流程,低分气送至渣油加氢脱硫后进PSA部分,回收此部分溶解氢。同时采用热高分油液力透平回收能量。因本装置处理的原料油流含量很高,氮含量较高,故设循环氢脱硫设施。 2、分馏部分流程选择 A.本项目分馏部分采用脱硫化氢塔-吸收稳定-常压塔出航煤和柴油的流程,分馏塔进料加热炉,优化分流部分换热流程。采用的流程比传统的流程具有燃料消耗低、投资省、能耗低等特点。 B.液化气的回收流程选用石脑油吸收,此法是借鉴催化裂化装置中吸收稳定的经验,吸收方法正确可靠,回收率搞。具有投资少、能耗低、回收率可达95%以上等特点。 3、催化剂的硫化、钝化和再生 A、本项目催化剂硫化拟采用干法硫化 B、催化剂的钝化方案采用低氮油注氨的钝化方案 C、催化剂的再生采用器外再生。 二、工艺流程简介 1、反应部分

原料油从原料预处理装置和渣油加氢裂化装置进入混合器混合后进入原料缓冲罐(D-101),经升压泵(P-101)升压后,再经过过滤(SR-101),进入滤后原料油缓冲罐(D-102)。原料油经反应进料泵(P-102)升压后与部分混合氢混合,混氢原料油与反应产物换热(E-101),然后进入反应进料加热炉(F-101)加热,加热炉出口混氢原料和另一部分经换热后的混合氢混合,达到反应温度后进入加氢精制反应器(R-101),然后进入加氢裂化反应器(R-10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加氢反应。催化剂床层间设有控制反应温度的急冷氢。反应产物先与部分混合氢换热后再与混氢原料油换热后,进入热高压分离器(D-103)。 装置外来的补充氢由新氢压缩机(K-101)升压后与循环氢混合。混合氢先与热高分气进行换热,一部分和原料油混合,另一部分直接和反应产物换热后直接送至加氢精制反应器入口。 从热高压分离器出的液体(热高分油)经液力透平(HT-101)降压回收能量,或经调节阀降压,减压后进入热低压分离器进一步在低压将其溶解的气体闪蒸出来。气体(热高分气)与冷低分油和混合氢换热,最后由热高分气空冷器(A-101)冷却至55℃左右进入冷高压分离器,进行气、油、水三相分离。为防止热高分气中NH3和H2S在低温下生成铵盐结晶析出,赌赛空冷器,在反应产物进入空冷器前注入除盐水。 从冷高压分离器分理出的气体(循环氢),经循环氢脱硫后进入循环氢压缩机分液罐(D-108),有循环氢压缩机(K-102)升压后,返回反应部分同补充氢混合。自循环氢脱硫塔底出来的富胺液闪蒸罐闪蒸。从冷高压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液体(冷高分油)减压后进入冷低压分离器,继续进行气、液、水三相分离。冷高分底部的含硫污水减压后进入酸性水脱气罐(D-109)进行气液分离,含硫污水送出装置至污水汽提装置处理。从冷低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低分气)至渣油加氢装置低压脱硫部分:液体(冷低分油)经与热高分气换热后进入脱硫化氢塔。从热低压分离器分离出的气体(热低分气)经过水冷冷却后至冷低压分离器,液体(热低分油)直接进入脱硫化氢塔。 2、分馏和吸收稳定部分

渣油加氢工艺流程

第一节工艺技术路线及特点 一、工艺技术路线 300×104t/a渣油加氢脱硫装置采用CLG公司的固定床渣油加氢脱硫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满足操作周期8000h、柴油产品硫含量不大于500ppm、加氢常渣产品硫含量不大于0.35w%、残炭不大于5.5w%、Ni+V不大于15ppm的要求。 二、工艺技术特点 1、反应部分设置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单开单停(单开单停是指装置二个系列分别进行正常生产和停工更换催化剂)。由于渣油加氢脱硫装置的设计操作周期与其它主要生产装置不一致,从全厂生产安排的角度,单开单停可以有效解决原料储存、催化裂化装置进料量等问题,并使全厂油品调配更灵活。 2、反应部分采用热高分工艺流程,减少反应流出物冷却负荷;优化换热流程,充分回收热量,降低能耗。 3、反应部分高压换热器采用双壳、双弓型式,强化传热效果,提高传热效率。 4、反应器为单床层设置,易于催化剂装卸,尤其是便于卸催化剂。 5、采用原料油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系统,滤除大于25μm以上杂质,减缓反应器压降增大速度,延长装置操作周期。 6、原料油换热系统设置注阻垢剂设施,延长操作周期,降低能耗,而且在停工换剂期间可减少换热器和其它设备的检修工作。 7、原料油缓冲罐采用氮气覆盖措施,以防止原料油与空气接触从而减轻高温部位的结焦程度。 8、采用炉前混氢流程,避免进料加热炉炉管结焦。 9、第一台反应器入口温度通过调节加热炉燃料和高压换热器旁路量来控制,其他反应器入口温度通过调节急冷氢量来控制。 10、在热高分气空冷器入口处设注水设施,避免铵盐在低温部位的沉积。 11、循环氢脱硫塔前设高压离心式分离器除去携带的液体烃类,减少循环氢脱硫塔的起泡倾向,有利于循环氢脱硫的正常操作。 12、设置高压膜分离系统,保证反应氢分压。 13、冷低压闪蒸罐的富氢气体去加氢裂化装置脱硫后去PSA回收氢气。 14、新氢压缩机采用二开一备,每台50%负荷,单机负荷较小,方便制造,且装置有备机。 15、分馏部分采用主汽提塔+分馏塔流程,在汽提塔除去轻烃和硫化氢,降低分馏塔材质要求。 分馏塔设侧线柴油汽提塔及中段回流加热原料油,降低塔顶冷却负荷,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小分馏塔塔径。 16、利用常渣产品发生部分低压蒸汽。通过对装置换热流程的优化,把富裕热量集中在温位较高的常渣产品,发生低压蒸汽。 17、考虑到全厂能量综合利用,正常生产时常渣在150℃送至催化裂化装置。在催化裂化装置事故状态下,将常渣冷却至90℃送至工厂罐区。 18、催化剂预硫化按液相预硫化方式设置。 三、工艺流程说明 (一)工艺流程简述 1、反应部分 原料油自进装置后至冷低压分离器(V-1812)前的流程分为两个系列,以下是一个系列的流程叙述: 原料油在液位和流量的串级控制下进入滤前原料油缓冲罐(V-1801)。原料从V-1801底部出来由原料油增压泵(P1801/S)升压,经中段回流油/原料油换热器(E-1801AB)、常渣/原料油换热器(E-1802AB、E-1803AB)分别与中段回流油和常渣换热,然后进入原料油过滤器(S-1801)以除去原料油于25μm的杂质。过滤后的原料油进入滤后原料油缓冲罐(V-1802),原料油从V-1802底部出来后由加氢进料泵(P1802/S)升压,升压后的原料油在流量控制下进入反应系统。 原料油和经热高分气/混合氢换热器(E-1805AB)预热后的混合氢混合,混合进料经反应流出物/反应进料换热器(E-1804)预热后进入反应进料加热炉(F-1801)加热至反应所需温度进入第一台加氢反应器(R-1801),R-1801的入口温度通过调节F-1801的燃料量和E-1804的副线量来控制,R-1801底部物流依次通过其它三台反应器(R-1802、R-1803、R-1804),各反应器的入口温度通过调节反应器入口管线上注入的冷氢量来控制。从R-1804出来的反应产物经过E-1804换热后进入热高压分离器(V-1803)进行气液分离, V-1803底部出来的热高分液分别在液位控制下减压后,进入热低压分离器(V-1804)进行气液分离,V-1803顶部出来的热高分气分别经热高分气/混合氢换热器、热高分气蒸汽发生器(E-1806)换热后进入热高分气空冷器(E-1807),冷却到52℃进入冷高压分离器(V-1806)进行气、油、水三相分离。 为了防止铵盐在低温位析出堵塞管路,在热高分气空冷器前注入经注水泵(P-1803/S)升压后的脱硫净化水等以溶解铵盐。 从V-1806顶部出来的冷高分气体(循环氢)进入高压离心分离器(V-1807)除去携带的液体烃类,减少循环氢脱硫塔(C-1801)的起泡倾向。自V-1807顶部出来的气体进入C-1801底部,与贫胺液在塔逆向接触,脱除H2S,脱硫溶剂采用甲基二乙醇胺(MDEA),贫胺液从贫胺液缓冲罐(V-1809)抽出经贫溶剂泵(P-1804/S)升压后进入C-1801顶部,从塔底部出来的富胺液降压后进入富胺液闪蒸罐(V-1810)脱气。富液脱气后出装置去溶剂再生,气体去硫磺回收。 自C-1801顶不出来的循环氢进入循环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V-1808)除去携带的胺液,V-1808顶部出来的循环氢分成两路,一路去氢提浓(ME-1801)部分,提浓后的氢气经提浓氢压缩机(K-1804)升压后与新氢压缩机(K-1802A.B.C)出口新氢汇合,释放气去轻烃回收装置;另一路进入循环氢压缩机(K-1801)升压,升压后的循环氢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与新氢压缩机来的新氢混合,混合氢去反应部分;第二部分作为急冷氢去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第三部分至E-1807前作为备用冷氢和K-1801反飞动用。循环氢压缩机选用背压蒸汽透平驱动的离心式压缩机。 从两个反应系列的冷高压分离器底部出来的冷高分液分别在液位控制下减压混合后,进入冷低压分离器(V-1812)进行气液分离,冷低分液体在液位控制下从罐底排出并进入热低分气/冷低分液换热器(E-1809)、柴油/冷低分油换热器(E-1811)、常渣/冷低分油换热器(E-1812)换热后进入汽提塔(C-1803)。V-1812顶部出来的冷低分气去轻烃回收装置脱硫。 冷高压分离器底部的含H2S、NH3的酸性水进入酸性水脱气罐(V-1823)集中脱气后送出装置。 两个反应系列的热低分油在液位控制下从V-1803底部排出去分馏部分。热低分气体经E-1809换热后进入热低分气空冷器(E-1810)冷却到54℃,然后进入冷低压闪蒸罐(V-1811)进行气液分离,为了防止在低温位的地方有铵盐析出堵塞管路,在E-1810前注水以溶解铵盐。V-1811顶部出来的富氢气体直接送至加氢裂化装置进行脱硫,然后去PSA装置回收氢气;从下部出来的冷低压闪蒸液进入到冷低压分离器。 新氢从全厂氢网送入,进入新氢压缩机经三段压缩升压后分两路分别与两个系列循环氢压缩机出口的循环氢混合,混合氢气分别返回到各自的反应部分。新氢压缩机设三台,二开一备,每一台均为三级压缩,每台的一级入口设入口分液罐,级间设冷却器和分液罐。 2、分馏部分 来自反应部分的热低分油与经加热后的冷低分液一起进入汽提塔(C-1803)。塔底采用水蒸汽汽提。塔顶部气相经汽提塔顶空冷器(E-1814)冷凝冷却后进入汽提塔顶回流罐(V-1814)进行气液分离,V-1814气体与冷低分气一起出装置送至轻烃回收统一脱硫;V-1814底部出来的液体经汽提

渣油加氢工艺说明

2 P R O C -2-b 第一节 工艺技术路线及特点 一、工艺技术路线 300×104t/a 渣油加氢脱硫装置采用CLG 公司的固定床渣油加氢脱硫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满足操作周期8000h 、柴油产品硫含量不大于500ppm 、加氢常渣产品硫含量不大于0.35w%、残炭不大于5.5w%、Ni+V 不大于15ppm 的要求。 二、工艺技术特点 1、反应部分设置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单开单停(单开单停是指装置内二个系列分别进行正常生产和停工更换催化剂)。由于渣油加氢脱硫装置的设计操作周期与其它主要生产装置不一致,从全厂生产安排的角度,单开单停可以有效解决原料储存、催化裂化装置进料量等问题,并使全厂油品调配更灵活。 2、反应部分采用热高分工艺流程,减少反应流出物冷却负荷;优化换热流程,充分回收热量,降低能耗。 3、反应部分高压换热器采用双壳、双弓型式,强化传热效果,提高传热效率。 4、反应器为单床层设置,易于催化剂装卸,尤其是便于卸催化剂。 5、采用原料油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系统,滤除大于25μm 以上杂质,减缓反应器压降增大速度,延长装置操作周期。 6、原料油换热系统设置注阻垢剂设施,延长操作周期,降低能耗,而且在停工换剂期间可减少换热器和其它设备的检修工作。 7、原料油缓冲罐采用氮气覆盖措施,以防止原料油与空气接触从而减轻高温部位的结焦程度。 8、采用炉前混氢流程,避免进料加热炉炉管结焦。 9、第一台反应器入口温度通过调节加热炉燃料和高压换热器旁路量来控制,其他反应器入口温度通过调节急冷氢量来控制。 10、在热高分气空冷器入口处设注水设施,避免铵盐在低温部位的沉积。

渣油加氢工艺流程

2 P R O C -2-b 第一节 工艺技术路线及特点 一、工艺技术路线 300×104t/a 渣油加氢脱硫装置采用CLG 公司的固定床渣油加氢脱硫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满足操作周期8000h 、柴油产品硫含量不大于500ppm 、加氢常渣产品硫含量不大于0.35w%、残炭不大于5.5w%、Ni+V 不大于15ppm 的要求。 二、工艺技术特点 1、反应部分设置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单开单停(单开单停是指装置内二个系列分别进行正常生产和停工更换催化剂)。由于渣油加氢脱 硫装置的设计操作周期与其它主要生产装置不一致,从全厂生产安排的角度,单开单停可以有效解决原料储存、催化裂化装置进料量等问题,并使全厂油品调配更灵活。 2、反应部分采用热高分工艺流程,减少反应流出物冷却负荷;优化换热流程,充分回收热量,降低能耗。 3、反应部分高压换热器采用双壳、双弓型式,强化传热效果,提高传热效率。 4、反应器为单床层设置,易于催化剂装卸,尤其是便于卸催化剂。 5、采用原料油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系统,滤除大于25μm 以上杂质,减缓反应器压降增大速度,延长装置操作周期。 6、原料油换热系统设置注阻垢剂设施,延长操作周期,降低能耗,而且在停工换剂期间可减少换热器和其它设备的检修工作。 7、原料油缓冲罐采用氮气覆盖措施,以防止原料油与空气接触从而减轻高温部位的结焦程度。 8、采用炉前混氢流程,避免进料加热炉炉管结焦。 9、第一台反应器入口温度通过调节加热炉燃料和高压换热器旁路量来控制,其他反应器入口温度通过调节急冷氢量来控制。 10、在热高分气空冷器入口处设注水设施,避免铵盐在低温部位的沉积。 11、循环氢脱硫塔前设高压离心式分离器除去携带的液体烃类,减少循环氢脱硫塔的起泡倾向,有利于循环氢脱硫的正常操作。 12、设置高压膜分离系统,保证反应氢分压。 13、冷低压闪蒸罐的富氢气体去加氢裂化装置脱硫后去PSA 回收氢气。 14、新氢压缩机采用二开一备,每台50%负荷,单机负荷较小,方便制造,且装置有备机。 15、分馏部分采用主汽提塔+分馏塔流程,在汽提塔除去轻烃和硫化氢,降低分馏塔材质要求。 分馏塔设侧线柴油汽提塔及中段回流加热原料油,降低塔顶冷却负荷,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小分馏塔塔径。 16、利用常渣产品发生部分低压蒸汽。通过对装置换热流程的优化,把富裕热量集中在温位较高的常渣产品,发生低压蒸汽。 17、考虑到全厂能量综合利用,正常生产时常渣在150℃送至催化裂化装置。在催化裂化装置事故状态下,将常渣冷却至90℃送至工厂罐区。 18、催化剂预硫化按液相预硫化方式设置。 三、工艺流程说明 (一)工艺流程简述 1、反应部分 原料油自进装置后至冷低压分离器(V-1812)前的流程分为两个系列,以下是一个系列的流程叙述: 原料油在液位和流量的串级控制下进入滤前原料油缓冲罐(V-1801)。原料从V-1801底部出来由原料油增压泵(P1801/S )升压,经中段回流 油/原料油换热器(E-1801AB )、常渣/原料油换热器(E-1802AB 、E-1803AB )分别与中段回流油和常渣换热,然后进入原料油过滤器(S-1801)以除去原料油中大于25μm 的杂质。过滤后的原料油进入滤后原料油缓冲罐(V-1802),原料油从V-1802底部出来后由加氢进料泵(P1802/S )升压,升压后的原料油在流量控制下进入反应系统。 原料油和经热高分气/混合氢换热器(E-1805AB )预热后的混合氢混合,混合进料经反应流出物/反应进料换热器(E-1804)预热后进入反应进 料加热炉(F-1801)加热至反应所需温度进入第一台加氢反应器(R-1801),R-1801的入口温度通过调节F-1801的燃料量和E-1804的副线量来控制,R-1801底部物流依次通过其它三台反应器(R-1802、R-1803、R-1804),各反应器的入口温度通过调节反应器入口管线上注入的冷氢量来控制。从R-1804出来的反应产物经过E-1804换热后进入热高压分离器(V-1803)进行气液分离, V-1803底部出来的热高分液分别在液位控制下减压后,进入热低压分离器(V-1804)进行气液分离,V-1803顶部出来的热高分气分别经热高分气/混合氢换热器、热高分气蒸汽发生器(E-1806)换热后进入热高分气空冷器(E-1807),冷却到52℃进入冷高压分离器(V-1806)进行气、油、水三相分离。 为了防止铵盐在低温位析出堵塞管路,在热高分气空冷器前注入经注水泵(P-1803/S )升压后的脱硫净化水等以溶解铵盐。 从V-1806顶部出来的冷高分气体(循环氢)进入高压离心分离器(V-1807)除去携带的液体烃类,减少循环氢脱硫塔(C-1801)的起泡倾向。 自V-1807顶部出来的气体进入C-1801底部,与贫胺液在塔内逆向接触,脱除H 2S ,脱硫溶剂采用甲基二乙醇胺(MDEA ),贫胺液从贫胺液缓冲罐(V-1809)抽出经贫溶剂泵(P-1804/S )升压后进入C-1801顶部,从塔底部出来的富胺液降压后进入富胺液闪蒸罐(V-1810)脱气。富液脱气后出装置去溶剂再生,气体去硫磺回收。 自C-1801顶不出来的循环氢进入循环氢压缩机入口分液罐(V-1808)除去携带的胺液,V-1808顶部出来的循环氢分成两路,一路去氢提浓 (ME-1801)部分,提浓后的氢气经提浓氢压缩机(K-1804)升压后与新氢压缩机(K-1802A.B.C )出口新氢汇合,释放气去轻烃回收装置;另一路进入循环氢压缩机(K-1801)升压,升压后的循环氢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与新氢压缩机来的新氢混合,混合氢去反应部分;第二部分作为急冷氢去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第三部分至E-1807前作为备用冷氢和K-1801反飞动用。循环氢压缩机选用背压蒸汽透平驱动的离心式压缩机。 从两个反应系列的冷高压分离器底部出来的冷高分液分别在液位控制下减压混合后,进入冷低压分离器(V-1812)进行气液分离,冷低分液体 在液位控制下从罐底排出并进入热低分气/冷低分液换热器(E-1809)、柴油/冷低分油换热器(E-1811)、常渣/冷低分油换热器(E-1812)换热后进入汽提塔(C-1803)。V-1812顶部出来的冷低分气去轻烃回收装置脱硫。 冷高压分离器底部的含H 2S 、NH 3的酸性水进入酸性水脱气罐(V-1823)集中脱气后送出装置。 两个反应系列的热低分油在液位控制下从V-1803底部排出去分馏部分。热低分气体经E-1809换热后进入热低分气空冷器(E-1810)冷却到54℃, 然后进入冷低压闪蒸罐(V-1811)进行气液分离,为了防止在低温位的地方有铵盐析出堵塞管路,在E-1810前注水以溶解铵盐。V-1811顶部出来的富氢气体直接送至加氢裂化装置进行脱硫,然后去PSA 装置回收氢气;从下部出来的冷低压闪蒸液进入到冷低压分离器。 新氢从全厂氢网送入,进入新氢压缩机经三段压缩升压后分两路分别与两个系列循环氢压缩机出口的循环氢混合,混合氢气分别返回到各自的 反应部分。新氢压缩机设三台,二开一备,每一台均为三级压缩,每台的一级入口设入口分液罐,级间设冷却器和分液罐。

加氢裂化装置说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加氢裂化装置说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8 页

加氢裂化装置说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的发展及类型 1.加氢装置的发展 加氢是指石油馏分在氢气及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加工过程,加氢过程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临氢降凝、加氢异构化等,下面重点介绍加氢裂化加工过程。 加氢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煤和煤焦油加氢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轻质油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增加和提高,重质馏分油的加氢裂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9年美国谢夫隆公司开发出了Isocrosking加氢裂化技术,其后不久环球油品公司开发出了Lomax加氢裂化技术,联合油公司开发出了Uicraking加氢裂化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对加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早期主要进行页岩油的加氢技术开发,60年代以后,随着大庆、胜利油田的相继发现,石油馏分油的加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966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套4000kt/a的加氢裂化装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开发的中压加氢裂化及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2.装置的主要类型 加氢装置按加工目的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处理等类型,这里主要介绍加氢裂化装置。 加氢裂化按操作压力可分为:高压加氢裂化和中压加氢裂化,高压 第 2 页共 18 页

加氢裂化分离器的操作压力一般为16MPa左右,中压加氢裂化分离器的操作压力一般为9.OMPa左右。 加氢裂化按工艺流程可分为:一段加氢裂化流程、二段加氢裂化流程、串联加氢裂化流程。 一段加氢裂化流程是指只有一个加氢反应器,原料的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该流程的特点是:工艺流程简单,但对原料的适应性及产品的分布有一定限制。 二段加氢裂化流程是指有两个加氢反应器,第一个加氢反应器装加氢精制催化剂,第二个加氢反应器装加氢裂化催化剂,两段加氢形成两个独立的加氢体系,该流程的特点是:对原料的适应性强,操作灵活性较大,产品分布可调节性较大,但是,该工艺的流程复杂,投资及操作费用较高。 串联加氢裂化流程也是分为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两个反应器,但两个反应器串联连接,为一套加氢系统。串联加氢裂化流程既具有二段加氢裂化流程比较灵活的特点,又具有一段加氢裂化流程比较简单的特点,该流程具有明显优势,如今新建的加氢裂化装置多为此种流程,本节所述的流程即为此种流程。 二、重点部位及设备 (一)重点部位 1.加热炉及反应器区 加氢装置的加热炉及反应器区布置有加氢反应加热炉、分馏部分加热炉、加氢反应加热器、高压换热器等设备,其中大部分设备为高压设备,介质温度比较高,而且加热炉又有明火,因此,该区域潜在的危险性比较大,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是安全上重点防范的区域。 第 3 页共 18 页

渣油加氢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

渣油加氢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首套不同类型渣油加氢技术的特点及应用现状,介绍了待工程化的渣油加氢技术研发现状及工业示范试验进展。指出我国渣油加氢技术开发要从反应器类型、大型 化、一体化组合技术研究方向发展。 关键词:渣油加氢转化率现状分析 1 前言 渣油加氢技术包含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切换床(活动床)渣油加氢处理、移动床渣油加氢处理、沸腾床渣油加氢处理、沸腾床渣油加氢裂化、悬浮床渣油加氢裂化、渣油加氢一体化技术及相应的组合工艺技术。随着原油的重质化及劣质化、分子炼油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严格、市场对轻质油品需求、石油产品清洁化和石化企业面临的激烈竞争,各种渣油加氢技术将快速发展。 2 国内外已工程化渣油加氢技术应用现状 我国渣油加氢工程化技术起步较晚。1999年12月我国开发的首套2.0 Mt/a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实现工程化;2000年1月世界首套上流式渣油加氢反应器在我国某企业1.5 Mt/a 渣油加氢装置改造中实现工程化;2004年8月我国开发的50 kt/a悬浮床渣油加氢技术进行了工业示范;2014年2月我国开发的50 kt/a沸腾床渣油加氢工业示范装置建成中交;2014年45 kt/a油煤共炼的重油加氢装置建成;目前引进的一套2.5 Mt/a沸腾床渣油加氢装置正在建设中。2012~2014年10月投产的渣油加氢装置处理能力达到19.3 Mt/a,正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渣油加氢处理能力超过30 Mt/a。 RIPP开发的固定床渣油加氢处理-重油催化裂化双向组合RICP技术于2006年工程化应用,将RFCC装置自身回炼的重循环油(HCO)改为输送到渣油加氢装置作为渣油加氢进料稀释油,和渣油一起加氢处理后再一同回到RFCC装置进行转化,同时有利于渣油加氢和催化裂化装置。 国外渣油加氢工程化技术起步较早。1963年首套沸腾床渣油加氢技术实现工程化;1967年着套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实现工程化;1977年首套可自动切换积垢催化剂床层的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实现工程化;1989年可更换催化剂的料斗式移动床+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实现工程化;1992年催化剂在线加入和排出的移动床+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实现工程化;1993年切换反应器的移动床+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实现工程化;2000年上流式反应器+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实现工程化。各种技术工业应用后都经过了不断的技术改进及完善,见下表1。 表1 首套渣油加氢技术应用特点及改进

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置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臵项目概论 (1) 一、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臵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臵项目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臵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7)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臵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10) 第二章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臵项目产品说明 (16) 第三章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

氢裂化装臵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6)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6)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 二、厂址选择方案 (17)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8)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8)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9)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20)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 一、建设内容 (20) (一)土建工程 (21) (二)设备购臵 (21) 二、建设规模 (22)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2)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2)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2) (二)原辅材料来源 (22)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3) 二、基本生产条件 (24)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5) 二、工艺技术方案 (26)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6) (二)技术保障措施 (27)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7) 中海石油惠州炼化分公司惠州220万吨年沸腾床减压渣油加氢裂化装臵项目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7)

加氢装置

加氢装置 拼音:jiaqingliehuazhuangzhi 英文名称:hydrocracker 说明:加氢裂化的工业装置有多种类型。按反应器中催化剂的态不同分为固定床和沸腾床加氢裂化工艺,目前前者是主流。按反应器的作用又分为一段法和两段法。两段法包括两级反应器,第一级作为加氢精制段,除掉原料油中的氮、硫化物。第二级是加氢裂化反应段。一段法的反应器只有一个或数个并联使用。一段法固定床加氢裂化装置的工艺流程是原料油、循环油及氢气混合后经加热导入反应器。反应器内装有粒状催化剂,在 9.8-14.7兆帕(100-150公斤/厘米2)压力,氢油比约为1500:1,400℃左右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产物经高压和低压分离器,把液体产品与气体分开,然后液体产品在分馏塔蒸馏获得产品石油馏分。一段法裂化深度较低,一般以减压蜡油为原料,生产中间馏分油为主。二段法裂化深度较深,一般以生产汽油为主。 加氢是指石油馏分在氢气及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加工过程,加氢过程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临氢降凝、加氢异构化等,下面重点介绍加氢裂化加工过程。 装置简介 (一)装置的发展 加氢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煤和煤焦油加氢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轻质油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增加和提高,重质馏分油的加氢裂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9年美国谢夫隆公司开发出了Isocrosking加氢裂化技术,其后不久环球油品公司开发出了Lomax加氢裂化技术,联合油公司开发出了Uicraking加氢裂化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对加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早期主要进行页岩油的加氢技术开发,60年代以后,随着大庆、胜利油田的相继发现,石油馏分油的加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966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套4000kt/a的加氢裂化装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开发的中压加氢裂化及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二)装置的主要类型 加氢装置按加工目的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渣油加氢处理等类型,这里主要介绍加氢裂化装置。

渣油加氢工艺流程

格式号:P R O C -2-b 第一节 工艺技术路线及特点 一、工艺技术路线 300×104t/a 渣油加氢脱硫装置采用CLG 公司的固定床渣油加氢脱硫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满足操作周期8000h 、柴油产品硫含量不大于500ppm 、加氢常渣产品硫含量不大于0.35w%、残炭不大于5.5w%、Ni+V 不大于15ppm 的要求。 二、工艺技术特点 1、反应部分设置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单开单停(单开单停是指装置内二个系列分别进行正常生产和停工更换催化剂)。由于渣油加氢脱 硫装置的设计操作周期与其它主要生产装置不一致,从全厂生产安排的角度,单开单停可以有效解决原料储存、催化裂化装置进料量等问题,并使全厂油品调配更灵活。 2、反应部分采用热高分工艺流程,减少反应流出物冷却负荷;优化换热流程,充分回收热量,降低能耗。 3、反应部分高压换热器采用双壳、双弓型式,强化传热效果,提高传热效率。 4、反应器为单床层设置,易于催化剂装卸,尤其是便于卸催化剂。 5、采用原料油自动反冲洗过滤器系统,滤除大于25μm 以上杂质,减缓反应器压降增大速度,延长装置操作周期。 6、原料油换热系统设置注阻垢剂设施,延长操作周期,降低能耗,而且在停工换剂期间可减少换热器和其它设备的检修工作。 7、原料油缓冲罐采用氮气覆盖措施,以防止原料油与空气接触从而减轻高温部位的结焦程度。 8、采用炉前混氢流程,避免进料加热炉炉管结焦。 9、第一台反应器入口温度通过调节加热炉燃料和高压换热器旁路量来控制,其他反应器入口温度通过调节急冷氢量来控制。 10、在热高分气空冷器入口处设注水设施,避免铵盐在低温部位的沉积。 11、循环氢脱硫塔前设高压离心式分离器除去携带的液体烃类,减少循环氢脱硫塔的起泡倾向,有利于循环氢脱硫的正常操作。 12、设置高压膜分离系统,保证反应氢分压。 13、冷低压闪蒸罐的富氢气体去加氢裂化装置脱硫后去PSA 回收氢气。 14、新氢压缩机采用二开一备,每台50%负荷,单机负荷较小,方便制造,且装置有备机。 15、分馏部分采用主汽提塔+分馏塔流程,在汽提塔除去轻烃和硫化氢,降低分馏塔材质要求。 分馏塔设侧线柴油汽提塔及中段回流加热原料油,降低塔顶冷却负荷,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小分馏塔塔径。 16、利用常渣产品发生部分低压蒸汽。通过对装置换热流程的优化,把富裕热量集中在温位较高的常渣产品,发生低压蒸汽。 17、考虑到全厂能量综合利用,正常生产时常渣在150℃送至催化裂化装置。在催化裂化装置事故状态下,将常渣冷却至90℃送至工厂罐区。 18、催化剂预硫化按液相预硫化方式设置。 三、工艺流程说明 (一)工艺流程简述 1、反应部分 原料油自进装置后至冷低压分离器(V-1812)前的流程分为两个系列,以下是一个系列的流程叙述: 原料油在液位和流量的串级控制下进入滤前原料油缓冲罐(V-1801)。原料从V-1801底部出来由原料油增压泵(P1801/S )升压,经中段回流 油/原料油换热器(E-1801AB )、常渣/原料油换热器(E-1802AB 、E-1803AB )分别与中段回流油和常渣换热,然后进入原料油过滤器(S-1801)以除去原料油中大于25μm 的杂质。过滤后的原料油进入滤后原料油缓冲罐(V-1802),原料油从V-1802底部出来后由加氢进料泵(P1802/S )升压,升压后的原料油在流量控制下进入反应系统。 原料油和经热高分气/混合氢换热器(E-1805AB )预热后的混合氢混合,混合进料经反应流出物/反应进料换热器(E-1804)预热后进入反应进 料加热炉(F-1801)加热至反应所需温度进入第一台加氢反应器(R-1801),R-1801的入口温度通过调节F-1801的燃料量和E-1804的副线量来控制,

加氢裂化装置设计能力简介.

加氢裂化装置设计能力简介 1.1装置概况 1.1.1 装置简介 中国石油乌石化分公司炼油厂新建10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于2005年5月10日破土动工,2007年9月30日实现装置中交。由中油第一建筑公司、中油第七建筑公司共同承建。其基础设计部分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原北京设计院)完成,详细设计部分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SEI)和乌石化总厂设计院(UPDI)共同完成。 10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位于炼油厂建南生产规划区,建东侧与消防二队相邻,建西侧与重催装置隔路相望,建北侧与二套低温热装置毗邻,建南侧为规划预留地。装置占地面积17927.5m2。 加氢裂化装置由反应、分馏吸收稳定两部分组成。装置采用“双剂串联尾油全循环”的加氢裂化工艺。反应部分采用SEI成熟的炉前混氢方案;催化剂的硫化采用干法硫化;催化剂的钝化采用低氮油注氨的钝化方案;催化剂再生采用器外再生方案。分馏部分采用脱硫化氢塔+常压塔出柴油方案,设脱硫化氢塔底重沸炉、分馏进料加热炉;吸收稳定部分采用重石脑油作吸收剂的方案。 加氢裂化装置主要原料为炼油厂二套常减压装置的减压蜡油(VGO)和焦化装置的焦化蜡油(CGO),主要产品为轻石脑油、重石脑油、轻柴油,副产品为干气、低分气。加氢裂化装置设计能力为100万吨/年(尾油全循环方案),年开工时间为8400小时。 1.1.2 工艺原理 1.1. 2.1加氢精制 加氢精制是馏份油在氢压下进行催化改质的统称。是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石油馏分中含硫、氮、氧的非烃组分和有机金属化合物分子发生脱除硫、氮、氧和金属的氢解反应,烯烃和芳烃分子发生加氢饱和反应。通过加氢精制可以改善油品的气味、颜色和安定性,提高油品的质量,满足环保对油品的使用要求。 石油馏分加氢精制过程的主要反应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等非烃类的加氢分解反应;烯烃和芳烃(主要是稠环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此外还有少量的开环、断链和缩合反应。这些反应一般包括一系列平行顺序反应,构成复杂的反应网络,而反应深度和速率往往取决于原料油的化学组成、催化剂以及过程的工艺条件。一般来说,氮化物的加氢最为困难,要求条件最为苛刻,在满足脱氮的条件下,也能满足脱硫、脱氧的要求。 (1)加氢脱硫反应 硫的存在影响了油品的性质,给油品的加工和使用带来了许多危害。硫在石油馏分中的含量一般随馏分沸点的上升而增加。含硫化合物主要是硫醇、硫醚、二硫化物、噻吩、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硫芴)等物质。含硫化合物的加氢反应,在加氢精制条件下石油馏分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氢解,转化成相应的烃和H2S,从而硫杂原子被脱掉。几种含硫化合物的加氢精制反应如下: 硫醇通常集中在低沸点馏分中,随着沸点的上升硫醇含量显著下降,>300℃的馏分中几乎不含硫醇。硫醇加氢时发生C-S键断裂,硫以硫化氢形式脱除。 硫醚存在于中沸点馏分中,300—500℃馏分的硫化物中,硫醚可占50%;重质馏分中,硫醚含量一般下降。硫醚加氢时首先生成硫醇,再进一步脱硫。

加氢裂化装置技术问答

第一章基础知识 1.1基础知识 1、什么是不饱和烃? 不饱和烃就是分子结构中碳原子间有双键或三键的开链烃和脂环烃。与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烃相比,分子中氢原子要少。烯烃(如烯烃、丙烯)、炔烃(如乙炔)、环烯烃(如环戊烯)都属于不饱和烃。不饱和烃几乎不存在于原油和天然气中,而存在于石油二次加工产品中。 2、原料油特性因数K值的含义?K值的高低说明什么? 特性因数K常用以划分石油和石油馏分的化学组成,在评价原料的质量上被普遍使用。它是由密度和平均沸点计算得到,也可以从计算特性因数的诺谟图求出。K值有UOP K值和Watson K值两种。特性因数是一种说明原料石蜡烃含量的指标。K值高,原料的石蜡烃含量高;K值低,原料的石蜡烃含量低。但它在芳香烃和环烷烃之间则不能区分开。K的平均值,烷烃约为13,环烷烃约为11.5,芳烃约为10.5。特性因数K大于12.1为石蜡基原油,K为11.5~12.1为中间基原油,K为10.5~11.5为环烷基原油。另外非通用的分类法还有沥青基原油,K 小于11.5;含芳香烃较多的芳香烃基原油。后两种原油在通用方法中均属于环烷基原油。 原料特性因素K值的高低,最能说明该原料的生焦倾向和裂化性能。原料的K 值越高,它就越易于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小;反之,原料的K值越低,它就难以进行裂化反应,而且生焦倾向也越大。 3、什么是油品的比重和密度?有何意义? 物质的密度是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以符号ρ表示,单位为千克/米3。 液体油品的比重为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无因次单位,常以d表示。我国以油品在20℃时的单位体积重量与同体积的水在4℃时的重量之比作为油品的标准比重,以d420表示。 由于油品的实际温度并不正好是20℃,所以需将任意温度下测定的比重换算成20℃的标准比重。 换算公式:d420=d4t+r(t-20) 式中:r为温度校正值

加氢裂化装置说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加氢裂化装置说明、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的发展及类型 1.加氢装置的发展 加氢是指石油馏分在氢气及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加工 过程,加氢过程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临氢降凝、加氢异构 化等,下面重点介绍加氢裂化加工过程。 加氢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煤和煤焦油加氢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对轻质油数量及质量的要求增加和提高,重质馏分油的加氢裂化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9年美国谢夫隆公司开发出了Isocrosking加氢裂化技术, 其后不久环球油品公司开发出了Lomax加氢裂化技术,联合油公司 开发出了Uicraking加氢裂化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 到了迅速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对加氢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早期主要进行页岩油的加氢技术开发,60年代以后,随着大庆、胜 利油田的相继发现,石油馏分油的加氢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966 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套4000kt/a的加氢裂化装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开发的中压加氢裂化及中压加氢改质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2.装置的主要类型

加氢装置按加工目的可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渣油加氢 处理等类型,这里主要介绍加氢裂化装置。 加氢裂化按操作压力可分为:高压加氢裂化和中压加氢裂化, 高压加氢裂化分离器的操作压力一般为16MPa左右,中压加氢裂化 分离器的操作压力一般为9.OMPa左右。 加氢裂化按工艺流程可分为:一段加氢裂化流程、二段加氢裂 化流程、串联加氢裂化流程。 一段加氢裂化流程是指只有一个加氢反应器,原料的加氢精制 和加氢裂化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该流程的特点是:工艺流程简单,但对原料的适应性及产品的分布有一定限制。 二段加氢裂化流程是指有两个加氢反应器,第一个加氢反应器 装加氢精制催化剂,第二个加氢反应器装加氢裂化催化剂,两段加 氢形成两个独立的加氢体系,该流程的特点是:对原料的适应性强,操作灵活性较大,产品分布可调节性较大,但是,该工艺的流程复杂,投资及操作费用较高。 串联加氢裂化流程也是分为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两个反应器, 但两个反应器串联连接,为一套加氢系统。串联加氢裂化流程既具 有二段加氢裂化流程比较灵活的特点,又具有一段加氢裂化流程比 较简单的特点,该流程具有明显优势,如今新建的加氢裂化装置多 为此种流程,本节所述的流程即为此种流程。 二、重点部位及设备 (一)重点部位

加氢裂化装置工艺流程描述

装置工艺流程描述 一、加氢裂化工艺介绍 1、加氢裂化联合装置由如下部分组成: 1)在反应器部分进料油和循环油通过加氢裂化反应转化为轻烃、石脑油、航煤和柴油。2)在分馏部分,把从反应部分来的转化油切割成各种产品。 3)在酸性气处理部分,酸性干气和酸性液化气用醇胺溶液洗涤,以便除掉H2S. 2、反应器部分 1)新鲜进料流程 从油罐来的新鲜进料经过滤器K101除去固体和沉降脱水后,进入缓冲罐D101,再由P101A、B送到换热器E104和E104A、B,同反应器流出物换热,然后,与热循环氢混合一起进入R101. 2)当进料及循环氢通过精制催化剂时,脱硫、脱氧、脱氮和烯烃炮和反应开始发生,并在反应器底部订层完成,这些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温度升高。通过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及调节急冷氢量,使温度上升受到抑制,以延长催化剂的寿命,同时防止发生飞温。 在R101反应产物流出线上,要设置一个采样阀,以测定氮的转化。在生产期间,要控制流出油的总氮含量在50ppm(wt.)内,就要调节R101的平均床层温度。 如果反应器内的温度超商,用降低第二反应炉F102温度和加大急冷氢仍不能控制裂化反应速度,则器内温度急升会严重地使催化剂结焦,甚至破坏设备结构,使反应器壁过热。如果最大的冷却反应器仍不能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度,则反应器和关联设备必须降压。当R102A和B中的任一个反应器温度超过它的正常值28℃时,应立即启动7bar/min泄压系统降压。要严格控制R102A、B的温度,以保证新鲜进料100%地转化成所需要产品。在操作中,新鲜进料和循环油比例要保持不变。 3)反应产物换热器的流程 从Rl028出来的反应产物通过一组换热器(E101—E105)回收热量,最后用空气冷器A101冷却到49度后进入高压分离器Dl02。 空冷器进口注入冲洗水以除氨和防止氨盐沉积.注入处将允许大部分水汽化。注水泵Pll4B注 水注入西面四组空冷,Pll4C注水注入东面四组空冷,Pll4A_互为Pll4B、C备用。 4)气液分离 经冷却的反应产物进入Dl02,在其中进行油、水、气三相分离。烃类产品通过Dl02液位控制 调节阀Ll03A、B进入低压分离器Dl03。为了节能,正常情况下,液体全部经过Ll03A阀到能量回收透平HTl01进Dl03。自D102底排出的水进入炼厂酸性水处理系统。 D103得到的物料大约在1.96MPa下操作,其闪蒸气送到酸性气处理部分,液相烃经与柴油和尾油换热后送分馏部分。 5)循环氢及反应器入口氢系统 由Dl02来的气体进入循环氢脱硫塔入口分液罐V901,再进脱硫塔T901,然后从T901出来进入胺液分液罐V902后,进入压缩机Cl01(在循环氢脱硫系统不投用时,循环氢直接由Dl02顶进入Cl01)。机出口分成两路:第一路与来自新氢压缩机Cl02的新氢混合并通过换热器与反应器流出物换热。经过预热的氢气又分成两路经过反应加热炉(F101和Fl02)加热并与相应物流混合后分别进入R101和Rl02A。Fl01和Fl02控制Rl01和Rl02A的入口温度。 从Cl01出来的第二路气流作急冷氢。用于降低在反应器中急冷点上的反应物温度。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