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4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98.42 KB
- 文档页数:24
2024高考生物历年真题生态与环境专题全解生态与环境一直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生物考试中常见的考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生物历年真题中关于生态与环境专题的题目进行全面解析。
通过对真题的剖析和详细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
【题目1】某地方的一片森林被山火烧毁,为了恢复森林的生态环境,这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和意义。
解析:当森林被山火烧毁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恢复。
采取的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灭火救援:在森林火灾发生时,需要第一时间组织灭火救援行动,控制火势的扩大,减少破坏。
这对于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2. 种植植被:在森林烧毁后,可以采取种植植被的措施,例如人工种植树木、草地等,以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这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各类生物的繁衍和生存。
3. 控制人类活动:为了保护恢复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应该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如控制砍伐、放牧等,避免对新生植被的破坏。
这有助于新的生态系统逐渐形成和发展。
综合来看,上述措施采取的作用和意义是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帮助恢复植物多样性,并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促进新的生态系统的发展。
【题目2】某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结合生态学的理论,分析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措施和策略。
解析:在草原地区发生连续干旱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时,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和策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管理:针对干旱情况,可以进行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利用和分配水资源。
例如,在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建设灌溉系统、蓄水池等来保证植物的水分供应,从而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植被恢复:草原的植被对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维持和恢复作用。
在干旱后,可以通过种植抗旱植物、采取合理的放牧管理等措施来恢复草原植被。
2024年高考生物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项解析—生态系统及人与环境高考感知课标要求——明考向近年考情——知规律10.1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10.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10.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的规律10.4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10.5解释生态金字塔表征了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在个体数量、生物量和能量方面的关系10.6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10.7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2023·山东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2023·湖南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人口增长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基本原理2023·湖北碳循环、碳达峰和碳中和2023·广东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水体富营养化2023·全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2023·浙江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食物链和食物网、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023·浙江碳循环、碳达峰和碳中和2023·浙江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的防治2023·湖北食物链和食物网、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2023·新课标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10.8分析特定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决定其营养结构2023·全国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2023·浙江食物链和食物网、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群落综合命题趋势1.考查题型;多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呈现。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考纲指导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2020年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技巧方法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深度分析在高考生物中,生态系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点,它不仅涉及到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解,还对我们认识整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有着关键作用。
接下来,咱们就来深入地剖析一下高考生物中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又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生态系统中最基础的部分。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物质。
分解者则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则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指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比如,草→兔→狐,就是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链的起点一定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消费者。
食物网则是由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因为当一种生物减少或灭绝时,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以由其他生物来替代,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具有三大主要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比如碳循环、氮循环等,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物质是可以被循环利用的。
能量流动则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能量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大约 10% 20% 的能量。
这也是为什么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 5 个营养级的原因。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专题能力训练十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判断题1.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大。
( )6.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
( )7.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8.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9.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 )10.所有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 )11.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2.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进行。
( )13.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其不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 )14.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 )15.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16.富营养化水体出现“水华”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 )17.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 )18.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二、选择题1.(2019某某某某质检)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湖泊污染。
专题14 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1.(2018海南卷,19)某同学将一面镜子竖立在一棵树旁,该树上的一只小鸟飞到镜前,对着镜子中的“小鸟”愤怒地啄击扑打。
下列关于该事件中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B.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C.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D.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化学信息【答案】A【解析】小鸟啄击扑打的动作本身是一种行为信息,A正确;小鸟的眼睛能够感受镜子发出的物理信息,B 正确;小鸟把镜子传递的信息当作来自入侵者的信息,C正确;激怒小鸟的信息是直接来自非生物的物理信息,D错误。
2.(2018浙江卷,2)下列属于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的措施是()A.减少氟利昂的使用B.增加化肥的使用C.增加污染物的排放D.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答案】A【解析】空气中的氟里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能破坏臭氧层,导致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
可见,减少氟利昂的使用,可防止大气圈臭氧减少,A正确,B、C、D均错误。
3.(2018海南卷,20)某地在建设池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鲫鱼和鲢鱼生活在不同水层。
关于该池塘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B.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C.通气可促进水体中生物残骸分解为无机物D.藻类固定的能量小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答案】D【解析】鲫鱼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A正确;鳜鱼的营养级比鲢鱼高,消耗等量藻类时,鳜鱼的生长量少于鲢鱼,B正确;通气有利于水体中分解者的呼吸作用,促进残骸分解为无机物,C正确;藻类固定的能量大于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D错误。
4.(2018海南卷,21)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A.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B.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C.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D.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D【解析】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A正确;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B正确;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C正确;生物多样性提高,但能量传递效率保持不变,D错误。
专题12 生物与环境书本黑体字速记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
3.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5.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6.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7.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9.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10.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主要功能)和信息传递。
11.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12.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3.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14.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15.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13---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备考时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知识网络】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项目理论基础意义实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三农”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太湖富营养化问题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以改善功能桑基鱼塘系统整体性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系二、生态工生态工程程实例问题原理对策案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较多地产出,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窦店村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因地制宜的原理运用多种原理,应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甘肃陇南地区“九子登科”模式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土地荒漠化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湿地缩小和破坏控制污染、退田还湖江西鄱阳湖的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修复土地、恢复植被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生态工程环境污染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城市绿化、污水净化、废弃物处理、合理布局等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绿化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