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物理同步导学练人教必修一全国通用版练习: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1.2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6.01 KB
- 文档页数:6
课后巩固作业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每逢周五,《新民晚报》会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某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值最大可达()A.1小时25分B.3小时05分C.2小时06分D.1小时58分2.有一座矩形底座的纪念碑,底座尺寸为长×宽=4 m×3 m.某同学从底座的一角开始绕底座走了一圈半,则该同学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A.7 m,7 m B.7 m,21 mC.5 m,21 m D.21 m,21 m3.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大约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从15千米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悬停,自动进行月面识别,下降到距月面4米高度时以自由落体方式着陆.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月球车成功与嫦娥三号进行器件分离,开始执行为期3个月的科学探测任务.阅读材料中的下列数据表示时刻的是() A.21时11分B.11分钟C.几个小时D.3个月4.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老师说:“明天早上8点钟上课,上课45分钟.”其中“8点钟上课”指的是时间间隔,“上课45分钟”指的是时刻B.小王迟到了,老师对他说:“为什么你现在才来?你早该到校了.”其中“你早该到校了”指的是到校的时间间隔C.小王说:“我早已从家里出来了,因为今天公共汽车晚点了.”其中“早已从家里出来了”指的是时间间隔D.老师说:“希望你下次一定要在7点50分之前半小时内到校.”其中“7点50分之前半小时内”指的是时间间隔5.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取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分别为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B.甲、乙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 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也是矢量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二、多项选择题6.下列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时间间隔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B.第2 s内和前2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C.“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D.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有方向,是矢量7.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B.出租车是按路程来计费的C.在田径场1 500 m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 500 mD.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为100 km8.一个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它的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2t2-3t+1(m),式中t的单位为“s”.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从坐标原点开始运动B.质点一直向x轴的负方向运动C.在最初的1 s内,质点的位移是-4 m,“-”表示位移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D.在最初的1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是5 m,位移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相反答案1.A北京的白昼时间为16:50-7:18=9小时32分,哈尔滨的白昼时间为15:51-6:54=8小时57分,西安的白昼时间为:17:35-7:33=10小时2分,上海的白昼时间为16:51-6:36=10小时15分,成都的白昼时间为18:02-7:44=10小时18分,拉萨的白昼时间为18:56-8:34=10小时22分.根据各城市的白昼时间可知:拉萨的白昼时间与哈尔滨的白昼时间的差值最大,即为10小时22分-8小时57分=1小时25分.因此选项A正确.2.C由勾股定理求位移大小:42+32m=5 m,路程为(4×2+3×2)×1.5 m=21 m.3.A“21时11分”是指嫦娥三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虹湾地区的时刻;11分钟是指落月这一过程,是时间;几个小时和3个月均是指时间.4.D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一定要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而时间间隔则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即一段时间.在A选项中“8点钟上课”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即上课开始的时刻,而“上课45分钟”指的是上课所经历的时间,它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即时间间隔,因此A错误;在B选项中“你早该到校了”指的是小王应该到校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因此B错误;在C选项中“早已从家里出来了”指的是从家里出来的时刻,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因此C错误;在D选项中“7点50分之前半小时内”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条线段,即时间间隔,因此D正确.5.D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正负号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故选项A错误.两个矢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时,它们才相同,故选项B 错误.温度是标量,温度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故选项C错误,D正确.6.BC时间间隔指的是一段时间,不管长短,选项A错误,B 正确;时刻对应于某一瞬时,选项C正确;时间没有方向,是标量,选项D错误.7.BD出租车是按路程的大小来计费的,A错误,B正确;在田径场上进行1 500 m长跑比赛,一定是在弯曲的跑道上进行的,位移一定小于1 500 m,C错误;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为100 km,D正确.8.BD t=0时,x0=1 m,说明质点是从离原点1 m处的位置开始运动的,选项A错误;由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知,质点一直向x轴的负方向运动,选项B正确;t=1 s时,x1=-4 m,则在最初的1 s内,质点的位移Δx=x1-x0=-4 m-1 m=-5 m,即位移大小是5 m,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D正确.———————————————————————————三、非选择题9.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着马路由A地出发经B、C两地到达D地.D与A、C两地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位移又是多少?方向如何?10.如图所示,某人由A点出发向东走30 m到达B点,然后又向北走40 m到达C点,求此人所走的路程和发生的位移.如果此人由C 点沿CMA路线走到A点,那么他走过的路程及发生的位移与前一种走法的路程及位移相同吗?11.下图所示为400 m的标准跑道,直道部分AB、CD的长度均为100 m,弯道部分BC、DA是圆弧,其长度也为100 m.A点为200 m赛跑的起点,经B点到终点C,求:(1) 200 m赛跑的路程和位移;(2)跑至弯道BC的中点P时的路程和位移.12.紫珠拿出了一枚一元硬币,绿妹找来了一把刻度尺,她们想办法测出了硬币的直径为2.5 cm,然后让它在水平课桌上沿直线滚动了10圈,她们合作探究,提出了下面的问题,请你帮她们来解决问题:(1)硬币圆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同吗?如果不同,各是多少?(2)硬币圆周上的每一点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是否相同?答案9.2 200 m 1 800 m北偏东53°(或东偏北37°)解析:位移的大小是始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而路程要看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根据勾股定理:AC=1 000 m.由于A、C、D在一条直线上,所以汽车的位移大小为:AD=AC+CD=1 000 m+800 m=1 800 m.由边角关系可知∠BAC=53°,即:位移方向为北偏东53°(或东偏北37°),汽车的路程为x=AB+BC+CD=2 200 m.10.70 m50 m方向由A指向C路程和位移均不相同解析:某人由A点经过B点到达C点,走过的路程是s=30 m+40 m=70 m,位移x的大小为x=302+402m=50 m.位移x的方向由A点指向C点,或北偏东θ角,tanθ=3040,即θ=37°.如果此人由C点沿CMA走到A点,路程不相同,位移也不相同,因为尽管位移的大小不变,但位移的方向是由C指向A,发生了变化.11.(1)200 m118.6 m,方向由A指向C(2)150 m135.6 m,方向由A指向P解析:(1)在200 m赛跑中,200 m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是200m ;位移是从起点A 指向终点C 的有向线段,因BC 是半圆弧,则直径d =2×100πm ≈63.7 m ,故位移的大小AC =AB 2+d 2≈118.6m ,方向由A 指向C .(2)跑至弯道BC 的中点P 时,路程是s =AB +BP =100 m +50 m =150 m ; 位移的大小AP =(AB +d 2)2+(d 2)2≈135.6 m ,方向由A 指向P .12.(1)位移大小与路程相同,均为78.5 cm(2)不同解析:本题考查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如图所示为硬币沿直线滚动一圈后圆心和圆周上一点A 的运动情况,设测得一元硬币的直径为2.5 cm ,则:(1)从图示可看出硬币圆心是单向的直线运动,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前进10圈时,为n πd =10×3.14×2.5 cm =78.5 cm.(2)硬币圆周上每一点都做曲线运动,转过10圈它们相对于圆心的位置没有变,所以圆周上每点的位移大小均与圆心位移大小相同,均为78.5 cm.由于圆周上每点的运动轨迹为一弧线,如图所示,硬币沿直线滚动10圈时,圆周上每点的路程为图中弧线长的10倍.由以上可知,圆周上每点的位移大小和路程是不同的.。
2019秋人教版物理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同步习题及答案必修一第1章运动的描述一、选择题1、公路上向左匀速行驶的小车如图甲所示。
经过一棵果树附近时,恰有一颗果子从树上落下。
静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乙图中的,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观察到果子的运动轨迹是乙图中的。
(不计阻力)解析:果子从树上落下相对地面是直线运动,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果子竖直下落,故地面上的人看到的轨迹为C;车中人以车为参考系,看到果子下落的同时向后运动,看到的轨迹为B。
答案:C B2、为了使高速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
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路标,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11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泉州还有100 km。
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A.11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B.11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11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D.11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解析:限速标志指的是允许行驶的最大瞬时速度,而路线提示标志上的100km是指从此处到前方某地的路程,故只有选项D正确。
答案:D3、(多选)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除重物(小车)、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A.秒表B.刻度尺C.速度计D.交流电源答案:B D4、使用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应该是()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参考答案】C5、下列关于物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等于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C.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速度的大小逐渐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D.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之比【参考答案】BD6、(多选)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到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物体中,不能看做质点的是()A. 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途中的火车B. 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C. 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D. 研究地球公转规律时的地球2.两列火车平行地停在一站台上,过了一会,甲车内的乘客发现窗外树木在向西移动,乙车内的乘客发现甲车没有动,如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A. 甲车向东移动,乙车不动B. 乙车向东运动,甲车不动C. 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D. 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运动3.下列数据中记录时刻的是()A. 从一楼走到三楼需要2分钟B. 看一场电影用1.5小时C. 会议从9点开始D. 离期末考试还有5天4.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把一框砖先竖直向上提升40m,然后水平移动30m,此过程中关于砖块及其路程和位移大小表述正确的是()A. 砖可视为质点,路程和位移都是70mB. 砖不可视为质点,路程和位移都是50mC. 砖可视为质点,路程为70m,位移为50mD. 砖不可视为质点,路程为50m,位移为70m5.下列几种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是()A. 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60km/ℎB. 高速火车一260km/ℎ的速度经过“哈尔滨到长春”这一路程C. 城市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30km/ℎ注意车速”字样D. 足球以12m/s的速度射入球门6.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前7s跑了63m,跑到终点共用了10s,则()A. 运动员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B. 运动员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C. 运动员在第7s末的瞬时速度是9m/sD. 运动员在百米终点冲刺速度为10m/s7.如图为同一个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四条纸带,则有()A. 此图纸带加速度最大B. 此图纸带加速度最大C. 此图纸带平均速度最小D. 此图纸带平均速度最大8.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20m/s,经过10s速度的大小变为6m/s,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则加速度大小是()A. 0.8m/s2B. 1.4m/s2C. 2.0m/s2D. 2.6m/s2二、多选题9.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研究和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参考系B. 由于运动是绝对的,描述运动时,无需选定参考系C.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也要遵循简单性的原则D.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必须选定地球为参考系10.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图象表示( )A. A,B两人在第5 s内同向而行B. A,B两人在第5 s末相遇C. 在5 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D. 在5 s内,A的位移比B的位移大11.关于加速度和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变化越大的物体,加速度也越大B. 速度变化越快的物体,加速度越大C. 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速度的方向也保持不变D. 加速度数值不断减小,速度数值不一定减小12.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除电源、纸带外,还需选用的仪器是()A. 停表B. 刻度尺C. 速度计D. 打点计时器13.如图是某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从图像上可以判断和得到()A. 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是抛物线B. 该物体做曲线运动C. 该物体运动的时间t为2 sD. 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约为1.69m/s2三、实验题探究题14.①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是使用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假如电源频率是40Hz时,它每隔______s打一个点.②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下图,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则打A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A=______m/s.(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四、计算题15.一物体从O点出发,沿东偏北30°的方向运动10m至A点,然后又向正南方向运动5m至B点.(1)建立适当坐标系,分别求出A、B两点的坐标.(2)求物体运动的位移.16.如图所示,一辆长为13m的客车沿平直公路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西行驶,一辆长为18m的货车由静止开始以2.0m/s2的加速度由西向东匀加速行驶,已知货车刚启动时两车车头相距200m,求:(1)货车启动后经多长时间两车车头相遇?(2)两车错车(即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分开)所用的时间.1.【答案】C【解析】A、火车的长度相对于北京和上海的距离来说是很小的,此时火车的长度可以忽略,能看成质点,B、飞船的大小相对于飞船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来说很小,可以忽略,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可以看成是质点,C、研究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时,看的就是运动员的优美的动作,所以此时的运动员不能看成是质点,D、研究地球公转规律时的地球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远大于地球自身大小,因此此时地球可以看成质点,本题选不能看做质点的,故选:C.2.【答案】D【解析】解:甲车乘客看到树木向西移动,甲车乘客是以甲车为参照物,则树木是西运动的,则甲车相对于静止的地面来说是向东运动的;而乙车中的乘客看到甲车未动,即甲、乙两车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甲车是向东运动的,即乙车相对于地面也是向东运动的.故选D.3.【答案】C【解析】解:A、从一楼走到三楼需要2分钟,2分钟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故是时间间隔,故A错误;B、看一场电影用1.5小时,1.5小时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故是时间间隔,故B错误;C、会议从9点开始,9点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故是时刻,故C正确;D、离期末考试还有5天,5天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故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故选:C4.【答案】C【解析】【分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时,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课后巩固作业时间:4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B.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C.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D.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2.如图所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绝对值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D.图象中各时刻加速度均相同3.足球以8 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 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是0.2 s,设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是()A.-200 m/s2B.200 m/s2C.-100 m/s2D.100 m/s24.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开始计时及每过1 s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如下表所示: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汽车的位移在减小5.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t1时刻,三物体相比()①v甲=v乙=v丙;②x甲>x乙>x丙;③a丙>a乙>a甲;④甲、丙之间距离最大;⑤甲、乙、丙相遇.A.①②③正确B.②③④正确C.①②③④正确D.全正确二、多项选择题6.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7.有下列①②③④所述的四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匀速转动A.因为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尽管空间站做匀速转动,但加速度不为零8.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B.4~5 s内的加速度为2 m/s2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 s末与第5 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答案1.A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正,选项A说法错误;物体做减速运动时,物体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越来越小,B说法正确;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反而越来越小,选项C说法正确;在曲线运动中,加速度既不与速度同向,也不与速度反向,可以与速度方向垂直,选项D说法正确.2.D图线的斜率没变,说明加速度不变,选项A错误、D正确;t2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选项B错误;t1、t3两时刻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3.C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a=ΔvΔt=v-v0Δt=-12 m/s-8 m/s0.2 s=-100 m/s2,因此选C.4.A根据公式a=v t-v0t可分别求出火车的加速度a1=-0.5m/s2,汽车的加速度a2=1.2 m/s2,火车的加速度小,表明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选项A正确、B错误;火车和汽车的速度方向没有变化,因此它们的位移一直在增大,选项C、D错误.5.C由图象直接看出,在t1时刻,v甲=v乙=v丙,①正确;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a丙>a乙>a甲,③正确;由于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的“面积”表示0~t1时间的位移大小,x甲>x乙>x丙,②正确;由于三物体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因此,甲、丙之间距离最大,④正确,⑤错误.所以选C.6.BD雨滴下落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所以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小,速度变化越来越慢,即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当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达到最大,选项BD正确.7.B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速度改变量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即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变化快,则加速度一定大,故B正确;一个物体速度大,但速度不发生变化,如匀速直线运动,它的加速度就等于零,所以C错;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即速度变化了,一定有加速度,D正确;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所以A错.8.ABC v-t图象反映的是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其斜率表示的是加速度,A、B正确;在前5 s内物体的速度都大于零,即运动方向相同,C正确;0~2 s加速度为正,4~5 s加速度为负,方向不同,D错误.———————————————————————————三、非选择题9.某百米赛跑运动员百米成绩为10.21 s,则其平均速度为多大?若其起跑后加速至平均速度仅用时1.80 s,则此阶段的平均加速度为多大?10.一列长100 m的列车以v1=30 m/s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 000 m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2=20 m/s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20 m/s,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30 m/s,共用了多长时间?11.爆发性的加速度往往是跑车的卖点.如图所示的这款跑车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只需4.2 s.(1)求此车的平均加速度;(2)假设普通私家车的平均加速度为3 m/s2,它们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由静止加速至100 km/h?12.阅读表中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m/s2)(2)旅客列车的加速度为0.35 m/s2,而火车的速度可能比汽车的速度大,跳伞者着陆时的速度并不大,而他的加速度却很大.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同样是汽车,竞赛汽车的加速度大,这对赛车这项运动来说,有什么意义?答案9.9.79 m/s 5.44 m/s2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得v=xt=100 m10.21 s≈9.79 m/s;由加速度定义得a=vΔt=9.79 m/s1.80 s≈5.44 m/s2.10.105 s解析: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1,t1=v2-v1a1=20-30-0.25s=40 s,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2,t2=xv2=1 000+10020s=55 s,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3,t3=v1-v2a2=30-201s=10 s,共用时间t=t1+t2+t3=105 s.11.(1)6.61 m/s2(2)9.26 s解析:(1)末速度v t=100 km/h=1003.6m/s=27.78 m/s,平均加速度a=v t-v0t=27.78-04.2m/s2≈6.61 m/s2.(2)所需时间t′=v t-v0a′=27.78-03s≈9.26 s.12.见解析解析:(1)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2)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速度大,只说明物体运动的快,而速度的变化不一定快,即加速度不一定大.反之,速度很小的物体,加速度不一定小,例如炮弹在炮筒时速度为零,而发射瞬间加速度却很大.(3)竞赛汽车的加速度大,对于赛车手来说,加速度大,即速度在短时间内可以发生较大的变化,当他想超越对手,就必须在短时间内增加较大的速度,而在转弯时,速度又要很快地减小下来,否则就会被摔倒在赛道外.。
人教版(2019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一质点沿x轴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在加速度数值逐渐减小至零的过程中,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速度始终减小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速度始终增大D.速度先减小后增大2.在研究下述运动时,能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火车从南京到上海运行需要的时间B.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C.研究跳水运动员跳水过程中身体各部位姿势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九江大桥所需的时间3.如图为“中国好歌声”娱乐节目所设计的“导师战车”,战车可以在倾斜直轨道上运动.当坐在战车中的导师按下按钮,战车就由静止开始沿长10米的斜面冲到学员面前,最终刚好停在斜面的末端,此过程约历时4秒.在战车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战车在运动过程中导师处于失重状态B.战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外力始终不变C.战车在倾斜导轨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根据题中信息可以估算导师运动的平均速度4.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的路程和位移都不可能为零;B.路程是位移的大小;C.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D.位移的大小可能比路程大5.一辆汽车向西行驶8km,又向南行驶了6km.则这辆汽车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14km,10kmB.10km,2kmC.14km,2kmD.2km,10km6.你左手拿一块表,右手拿一支笔,当你的合作伙伴沿直线运动拉动一条纸带,使纸带在你的笔下向前移动时,每隔1 s用笔在纸带上点下一个点,这就做成了一台“打点计时器”.如果在纸带上打下了10个点,在打下这些点的过程中,纸带的运动时间是()A.1 sB.9 sC.10 sD.11 s7.短跑运动员在100m赛跑中,测得5s未的速度为9m/s,10s未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9m/sB.9.6m/sC.10m/sD.10.2m/s8.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9.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一端靠着处于自然状态的弹簧.现对物体作用一水平恒力,在弹簧被压缩到最短这一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的情况是()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二、多选题10.一个作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一时刻之前1s内的位移一定是10mB.在这一时刻之后0.1s内的位移一定是1mC.从这一时刻起10s内的位移可能是80m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开始作匀速运动,那么它连续通过900m位移,需要时间90s11.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悬浮列车在匀速行驶时,速度可以很大,加速度为零B.火箭点火升空瞬间,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C.汽车刹车制动过程中,速度一定逐渐减小,加速度也一定随之减小D.物体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速度一定逐渐增大,而加速度保持不变12.在直线运动中,下列情况可能存在的是()A.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加,加速度不变B.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加,加速度不变C.物体的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加速度不变D.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加速度却不为零13.在2019多哈田径世锦赛上,绍兴籍飞人谢震业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闯入世锦赛男子200米决赛的中国选手,最终谢震业跑出20秒14的好成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秒14”指的是时间间隔B.研究谢震业的起跑技术动作时,不可以把他看作质点C.谢震业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9. 9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D.谢震业在比赛中第1s内的加速度大于最后1s内的加速度14.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或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平均速度D.瞬时速度1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的点迹,直接记录了()A.物体运动的时间B.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C.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物体在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三、填空题16.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其中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V,若电源频率为50Hz,这两种打点计时器都是每隔________s打一次点.17.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__V电源工作,它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器,工作电源频率是50Hz,如果用它测量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源的频率变为48Hz,仍按50Hz的频率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18.电火花计时器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伏,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图所示纸带是某同学练习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得到的,纸带的左端先通过电火花计时器,从点迹的分布情况可以断定纸带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速度减小”或“速度增大”).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从打下A点到打下B点共14个点迹,历时________s.19.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中的某段如图所示,若A、B、C、D、E各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从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打下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20.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用手拉动纸带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旁边附着一把毫米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接50 Hz交流电源,根据纸带上点的排列情况可判定,手拉动纸带时,手的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打C点时手拉动纸带的速度约为________m/s。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检测(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观察题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的运动情况无法确定B.小车一定向左运动C.小车一定向右运动D.小车一定静止解析:观察题图中的烟可知风是向左的。
观察小旗可知小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左运动,只要小车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即可;也可能向右运动,故选项A正确。
答案:A2下图为成都到重庆的和谐号动车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示屏的照片,图中甲、乙两处的数据分别表示了两个物理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表示时间间隔,乙处表示平均速度B.甲处表示时间间隔,乙处表示瞬时速度C.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平均速度D.甲处表示时刻,乙处表示瞬时速度答案:D3从高为5 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一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解析: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路线长度,x=5 m+2 m=7 m;位移是矢量,是由起点指向末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方向为起点指向末点,大小为有向线段长度Δx=3 m,方向竖直向下。
选项A正确。
答案:A4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为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的位移x、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解析: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且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他们运动的x-t关系图象均是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斜率大小代表速度大小;而v-t关系图线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由题图可知,v乙>v甲,故选项B正确。
2018-2019物理同步导学练人教必修一全国通用版练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Word版含答案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基础巩固1如图所示的照片是体育摄影中“追拍法”的成功之作,摄影师眼中清晰的运动员是静止的,而模糊的背景是运动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
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A.大地B.太阳C.照相机D.步行的人解析:摄影师与运动员同方向、同速度运动,摄影师眼中的运动员是静止的,因此他获得的运动员的照片是清晰的,而背景相对运动员或照相机是运动的,所以照片的背景是模糊的。
答案:C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速度时可以将地球看作质点D.研究某学生骑车姿势的变化时可以把学生和车看作质点解析: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与其大小和轻重无关,只要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时,就能看作质点,因此选项A、B错误;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此时地球可以作为质点处理,选项C正确;研究学生骑车姿势的变化时,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差异不能忽略,不能把学生看作质点,选项D错误。
答案:C3下列比赛中,在评判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答案:A4以北京长安街为x轴,向东为正方向,以天安门中心所对的长安街中心为坐标原点O,建立直线坐标系。
一辆汽车最初在原点以西3 km 处,几分钟后行驶到原点以东2 km 处。
这辆汽车最初位置坐标和最终位置坐标分别是()A.3 km 2 kmB.-3 km 2 kmC.3 km-2 kmD.-3 km-2 km答案:B5(多选)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位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由此可以判定()A.当时刮的是西风B.当时刮的是东风C.若以乙为参考系,甲向西运动,丙向东运动D.若以乙为参考系,甲向东运动,丙向西运动解析:甲、乙、丙骑自行车都向东行驶,若当时刮的是东风,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感觉顺风或无风,只能感觉是逆风,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甲感觉顺风,说明甲的速度小于风速,乙感觉无风,说明乙的速度等于风速,丙感觉逆风,说明丙的速度大于风速,故若以乙为参考系,甲向西运动,丙向东运动,选项C 正确,选项D错误。
第一章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6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7~10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科学研究表明,在太阳系的边缘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幸神星。
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是太阳系现有的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质量的4倍,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几千倍。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幸神星质量太大,不能看作质点B.研究幸神星绕太阳运动,不能将其看作质点C.比较幸神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关系,可以选择太阳为参考系D.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大2在一次观光游览中,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大树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
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D.以上说法均不对3一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A.4 s内物体在做曲线运动B.4 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C.物体的加速度在2.5 s时方向改变D.4 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为8 m/s4在街头的理发店门口,常可以看到有这样的物体:一个转动的圆筒,外表有彩色螺旋斜条纹,我们感觉条纹在沿竖直方向运动,但实际上条纹在竖直方向并没有升降,这是由于圆筒的转动而使我们的眼睛产生的错觉。
如图所示,假设圆筒上的条纹是围绕圆筒的一条宽带,相邻两圈条纹在沿圆筒轴线方向的距离(即螺距)为l=10 cm,圆筒沿逆时针方向(从俯视方向看),以2 r/s的转速匀速转动(每秒转2圈),我们感觉到的升降方向和速度大小分别为()A.向上10 cm/sB.向上20 cm/sC.向下10 cm/sD.向下20 cm/s5运动员在进行10 m跳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她在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越来越快B.她在下落过程中,感觉水面在匀速上升C.前一半时间内位移大,后一半时间内位移小D.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后一半位移用的时间短6一物体以6 m/s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
2时间和位移
基础巩固
1以下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答案:B
2(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其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其路程
解析:如物体沿着圆周运动一周,位移为零,可判断出选项A错误;因路程为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若路程为零,则物体必定静止,选项B正确;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往复运动,其位移大小小于路程,选项C错误;物体做曲线运动,位移大小必定小于路程,所以选项D正确。
答案:BD
3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点运动到B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0
B.2r,向东;πr
C.r,向东;πr
D.2r,向东;2r
解析: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同时还有方向,它可以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而路程是指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位移为2r,向东;路程为πr。
故选B。
答案:B
4(多选)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 m比5 m小
D.-10 ℃比5 ℃的温度低
解析:由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可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大,负号不表示大小,仅表示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故选项C错误;温度是标量,-10 ℃比5 ℃的温度低,负号表示该温度比0 ℃低,正号表示该温度比0 ℃高,故选项D正确。
答案:AD
5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 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
在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参加了100 m、400 m 和800 m比赛,则()
A.甲的位移最小
B.丙的位移最大
C.乙、丙的路程相等
D.丙的路程最大
解析:根据题意,甲、乙、丙三个同学的位移分别为100 m、0和0;路程分别为100 m、400 m和800 m。
选项D正确。
答案:D
6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移大小和路程大小总是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
解析:路程是物体通过的路径的长度,与路径有关,而位移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由初、末位置决定,一般说来,位移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答案:C
7如图所示,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
求汽车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位移Δx=x2-x1=1 km-(-2 km)=3 km,沿x轴正方向。
答案:3 km沿x轴正方向
能力提升
1王芳同学晨跑时,从A点出发,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其中BC为一半圆,当其到达C点时,其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500 m500 m
B.500 m0
C.500 m314 m
D.614 m500 m
答案:D
2以下四种运动中,物体位移最大的是()
A.先向东运动8 m,再向西运动4 m
B.先向东运动5 m,再向南运动3 m
C.先向东运动2 m,再向西运动8 m
D.先向东运动4 m,再向北运动3 m
解析:A选项中,物体位移大小为4 m;B选项中,物体位移大小m;C选项中,物体位移大小为6 m;D选项中,物体位移大小为5 m。
答案:C
3(多选)下列数据属于“时刻”的是()
A.3秒内
B.第3秒内
C.3秒末
D.第3秒末
答案:CD
★4(多选)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
B.出租车是按路程来计费的
C.在田径场1 500 m长跑比赛中,跑完全程的运动员的位移大小为1 500 m
D.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为100 km
解析:出租车是按路程的大小来计费的,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在田径场上进行1 500 m长跑比赛,一定是在弯曲的跑道上进行的,位移一定小于1 500 m,选项C错误;高速公路路牌上标示“上海100 km”,表示该处到上海的路程为100 km,选项D正确。
答案:BD
★5(多选)一个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它的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x=-2t2-3t+1(m),式中t 的单位为“s”。
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从坐标原点开始运动
B.质点一直向x轴的负方向运动
C.在最初的1 s内,质点的位移是-4 m,“-”表示位移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
D.在最初的1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是5 m,位移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
解析:t=0时,x0=1 m,说明质点是从离原点1 m处的位置开始运动的,选项A错误;由坐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知,质点一直向x轴的负方向运动,选项B正确;t=1 s 时,x1=-4 m,则在最初的1 s内,质点的位移Δx=x1-x0=-4 m-1 m=-5 m,即位移大小是5 m,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BD
6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马路上行驶,t=0时,汽车在十字路口中心的左侧20 m处;过了2 s,汽车正好到达十字路口的中心;再过3 s,汽车行驶到了十字路口中心右侧 30 m处。
如果把这条马路抽象为一条坐标轴x,十字路口中心定为坐标轴的原点,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
(1)试将汽车在这三个观测时刻的位置的坐标填入表格内:
(2)前2 s内、后3 s内汽车的位移分别是多少?这5 s内的位移又是多少?
解析:(1)马路抽象为坐标轴,因为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所以在坐标轴上原点左侧的点的坐标为负值,右侧的点的坐标为正值,即x1=-20 m,x2=0,x3=30 m。
(2)前2 s内的位移
x前2 s=x2-x1=0-(-20) m=20 m;
后3 s内的位移
x后3 s=x3-x2=30 m-0=30 m;
这5 s内的位移
x5s=x3-x1=30 m-(-20 m)=50 m。
上述位移x前2 s、x后3 s和x5 s都是矢量,大小分别为20 m、30 m 和50 m,方向都向右,即与x轴正方向同向。
答案:(1)-20 m030 m(2)20 m,方向向右30 m,方向向右50 m,方向向右
★7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操场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到达B处,再向东走了40 m到达C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到达D处,则:
(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
(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最终位置,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该测绘技术人员运动的示意图如图:
由图可知
l=l AB+l BC+l CD=130 m
有向线段AD的长度为位移x的大小,
即x m=50 m。
(2)为了确定该人的最终位置,应该选择位移。
答案:(1)130 m50 m(2)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