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阻器教学设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9
初中科学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构造和作用。
2. 掌握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3. 学会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学重点:1. 变阻器的概念、构造和作用。
2.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3. 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教学难点:1. 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
2. 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1. 实物:变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等。
2. 课件: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应用等方面的图片和动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阻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可以改变电阻大小的装置,它叫做变阻器。
你们猜想一下,变阻器是如何实现电阻的变化的呢?二、探究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展示变阻器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变阻器的构造,并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学习变阻器的符号及其应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含义。
2. 学生结合实物,理解变阻器符号的应用。
3. 教师出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变阻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动手实践,学会使用变阻器(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验任务,要求学生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变阻器的概念、构造、作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变阻器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设计一个电路,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及其应用,并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能力。
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构造和作用;2. 学会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解释实际应用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2. 培养学生珍惜科技成果,热爱科学事业的情感;3. 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关注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变阻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变阻器实例,如电视机的音量调节旋钮、灯泡的亮度调节等,引导学生关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设备中的变阻器是如何工作的吗?二、探究变阻器的工作原理1. 展示变阻器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和特点;2.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解释为什么变阻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吗?三、实验探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1.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阻、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2. 讲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总结出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吗?四、应用变阻器1. 讲解变阻器在电路中的应用实例,如滑动变阻器在调节电路中的作用、变阻箱的读数方法等;2.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3.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际应用中的现象吗?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变阻器的概念、构造、作用和工作原理;2. 强调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3. 提醒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变阻器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 掌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学会使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了解变阻器的性质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和种类;2.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3. 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变阻器的工作原理;2. 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电阻丝、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调节灯光的亮度,引出变阻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变阻器的性质(1)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外观和结构,了解其组成部分。
(2)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滑动变阻器在不同位置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3. 掌握变阻器的使用方法(1)演示实验: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展示如何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滑动变阻器,体会其作用。
4. 应用变阻器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变阻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亮度的照明电路。
(2)方案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利用变阻器的电路方案。
(3)实验验证: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
5.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使学生了解了变阻器的概念、作用、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变阻器教学设计《变阻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连接电路并调节电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连接电路并调节电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台灯、电扇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电器的亮度或转速是如何调节的。
(2)提问学生:这些电器的亮度或转速是通过什么来调节的呢?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可以调节电阻的元件——变阻器。
讲授新课 (1)变阻器的结构和原理 ① 展示一个变阻器,让学生观察变阻器的结构,包括滑片、电阻丝、接线柱等。
② 讲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滑片在电阻丝上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长度,进而改变电阻的大小。
(2)变阻器的符号和铭牌 ① 讲解变阻器的符号,让学生认识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表示方法。
② 展示一个变阻器的铭牌,让学生了解变阻器的一些重要参数,如最大电阻、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等。
(3)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① 讲解变阻器的连接方法,让学生知道变阻器应该与电路串联,并且要注意接线柱的连接顺序。
② 演示如何使用变阻器调节电阻,让学生观察电阻的变化情况。
③ 让学生分组实验,练习使用变阻器调节电阻,教师巡视指导。
(4)变阻器的应用 ① 讲解变阻器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调节台灯的亮度、调节电扇的转速等。
② 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变阻器?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变阻器的结构、原理、符号、铭牌、使用方法和应用等。
(2)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 (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变阻器》教学设计篇一:浙教版科学八上《变阻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变阻器》评价量表篇二:《变阻器》公开课教案《14.2 变阻器》公开课教案任课教师:李凤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会画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
2.学会使用滑动变阻器,并能通过尝试、总结,概括出正确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并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了解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教法与学法】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用具】电源、导线、开关、灯泡、铅笔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
一,情景引入剧场在演出时,我们看到,灯光从亮逐渐变暗,又从暗逐渐变亮的现象。
现在你桌面上有一只灯泡,已接入电路,你能将它的亮度也能逐渐改变吗?(学生尝试)1、学生探究实验一:用铅笔芯使电路中的电流发生连续变化(教师指导)师:刚才的实验中你是怎样改变电流大小的呢?学生归纳:电路中的导体长度改变→导体的电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改变→灯泡的亮度改变。
师:其实这里的铅笔芯就可以看成一个简易的变阻器。
但这样的变阻器不是很实用、很完美,它还有不足之处,2、教师演示实验:用电阻丝连续改变电流大小师:你认为老师刚才实验中的这根电阻丝是否起到了变阻器的作用?与用铅笔芯改变电流相比效果完全一样吗?提问:我们今后要经常使用变阻器进行实验,每次都拿这样长的电阻丝来充当变阻器,觉得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发明了滑动变阻器。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的构造。
二、探究新知任务一:出示滑动变阻器,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原理,会画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任务二:会正确连入电路并会正确使用学生活动:依据课本图14-7,连接电路,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并完成表格内容归纳总结:1、滑动变阻器应在电路中。
2、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应来连接。
《变阻器》教学预设【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作用和原理;(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2)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教育目标:(1)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如:观察、实验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式【教学器材】1.教师用:电源、长电阻丝、带有夹子的导线、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圆纸筒、2.学生用:电源、导线、小灯泡、滑动变阻器、开关、【新课引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要求他舞注意观察舞台上的灯光是如何变化的?提出问题:如何调节灯光的亮度?学生回答:调电阻或换电源提出问题:如何改变导体的电阻?引导学生从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角度加以考虑。
学生回答:可以调节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提出问题:能否从中优选出最佳途径呢?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明确改变导体的长度是最方便、最实用的方法。
请同学们观察示教板,示教板上给定器材;两节干电池、一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逐渐改变电阻这一原理设计滑动变阻器。
如何增大它的阻值变化范围?电阻线太长,使用者操作不方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夹子该如何放置?线圈太密会造成它们互相接触,发生短路,怎么办?【新课教学】1、滑动变阻器的主要构造:瓷筒、线圈、金属棒、滑片、接线柱、支架。
滑动变阻器符号表示指出两个符号的区别:一个是画电路图时采用的符号,一个是说明滑动变阻器原理、构造时采用的符号。
请学生观察滑动变阻器的铭牌。
提出问题:你能猜想出10Ω、2A表示什么意思吗?1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精选9篇】变阻器教案篇一教学目的:进一步深化对电阻概念的认识,掌握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欧姆定律是如何表述的?(2)不同导体的电阻大小不同,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演示实验: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保持BC间的电压不变①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粗细相同,但长度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长,电路中电流越小。
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跟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② BC间接入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但粗细不相同的导线。
现象:导线越粗,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计算表明:对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的导线,电阻大小跟导线的横截面种成反比。
即: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这就是电阻定律。
R∝L/SR=ρL/S………………(1)式中的ρ是个比例系数。
当我们换用不同材料的导线重做上述实验时会发现:不同材料的ρ值是不相同的,可见,ρ是个与材料本身有关的物理量,它直接反映了材料导电性的好坏,我们把它叫做材料的电阻率。
ρ=RS/L………………(2)注意:∝电阻率ρ的单位由(2)式可知为:欧姆米(Ωm)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
但电阻率并不由R S 和L决定。
(3)引导学生阅读P30表格思考:①哪些物质电阻率小,哪些物质电阻率大?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橡胶的电阻率最大。
②电阻率相差悬殊各有什么用途?电阻率小用作导电材料,电阻率大的用作绝缘材料。
③表中说明“几种材料在200C时的电阻率”,这意味着什么?材料的电阻率跟温度有关系。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而变化。
a,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用这一特点可制成电阻温度计(金属铂)。
b,康铜,锰铜等合金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很小,故常用来制成标准电阻。
c,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做超导体。
教学设计
苏科版初中物理(9上)第十四章欧姆定律
二、变阻器
主讲教师:南京第三初级中学高敏
一、设计思路:
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使用,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以研讨的方式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然地猜想出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就可以连续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再通过改变铅笔心接入电路中的长度,亲身体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的同时,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采取先学生阅读说明书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迅速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为学习变阻器的用法作好铺垫。
在这基础上再让学生自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学会利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电流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铅笔心、干电池两节、开关、电灯、导线若干、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电位器、收音机。
三、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