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特色城市空间环境营造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城市规划视角下城市特色的打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已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核心。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特色的打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富有特色的城市,不仅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还可以让居民和游客在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城市规划视角下城市特色的打造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城市。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特色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依据城市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口分布等基本情况,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为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构和发展重点进行统一规划,为城市实施提供具体的方案和措施。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特色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拉动经济的发展。
城市特色的打造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具有独特特色的城市,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还能够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特色的打造可以提升城市的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一个具有独特特色的城市,不仅可以让居民感到自豪和自信,还可以激发居民的创造力和活力,使他们更热爱并投入到城市的建设中去。
城市特色的打造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各项事业和公共服务的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福利。
城市规划中城市特色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拉动经济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特色的打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
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对城市的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打造具有独特特色的城市景观。
在规划设计中可以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自然生态特色、地域风貌特色等元素,塑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景观。
可以通过对城市公园、街道、广场等空间的规划设计,打造更加宜居和美丽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城市空间布局教案:全方位了解城市功能区划与空间优化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布局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空间布局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如交通、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等,而一个好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优化城市功能区划,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改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一、城市空间布局的概念和意义城市空间布局指的是城市内不同功能的空间分布及其关系。
它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城市空间布局合理与否,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形象和民生福利,还关系到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城市空间布局被誉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任务。
城市空间布局所具有的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满足生活需求。
城市空间布局要保证各类城市设施的合理分布和良好互通,方便人们居住、工作、娱乐和出行等各方面的需求。
2.优化城市功能区划。
良好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使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得到充分融合和协调,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同时,降低城市空间布局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成本。
3.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布局合理与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城市社会成本和环境负担。
因此,良好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实现城市长期发展与可持续性。
二、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空间优化问题城市功能区划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也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功能区划是在对城市整体性功能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合理划分城市建设用地、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等一系列不同功能用地,以实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发展。
在城市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城市空间布局要注重空间组织和布局的多层次性、多维度性、多功能性。
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城市建设用地、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应该相互融合,在不同功能区之间实现适度交错。
浅谈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特色营造摘要:对于如何保护与发扬城市特色,目前不同方面的研究涵盖了不同层面,但相关研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涉及。
本文通过总结城市特色组成,结合肇庆市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总体规划层面的城市特色规划举措。
希望能够在关系城市总体发展的法定规划中,将对城市特色的规划举措付诸实施。
关键词:城市特色、总体规划、景观系统、湖、峡1引言1978-2008年,中国的城镇人口比率从17.92%上升到45.70%,平均每年提高0.926个百分点。
快速城市化的最显著的表象就是城市景观的激烈变化,而在咨询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建筑空间景观同质化现象突出,城市特色则面临被逐渐淡化的威胁。
中国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转折时期,城市建设错综复杂,各方面都在探索前进,由于城市规划编制的粗糙,不合理和城市特色理论研究的滞后,在城市建设工作中显得措手不及,编制城市规划缺乏对城市特色慎重和深入的思考。
对于如何保护与发扬城市特色,目前不同方面的研究涵盖了不同层面,但主要领域还局限于物质空间的规划涉及,如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绿化景观设计等。
本文认为,城市的发展有着很强的整体性,保护与建设城市特色需要立足于整体性,城市总体规划是统筹城市各项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必然是城市特色在总体层面较好地实施载体。
2城市特色的概念与组成因素2.1城市特色的概念马武定在《论城市特色》中指出,所谓特色,从一般意义上说是指事物所具有的突出或独有的性质、特征。
这样的特殊性在外部征象上反映出来,能使人们由此而容易的识别该事物,并与其他事物相区别,因此它往往也是某事物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使之感兴趣的某些感性特征。
美国学者H.L.Gamham在《维持场所精神一一城市特色的保护过程》一书中阐明,构成城市识别性的主要成分分为:形体环境特征和面貌(PhysicalFeaturesandAppearance);可观察的活动和集会(ObservableActivitiesandFunctions);含义或象征(MeaningsorSymbols)。
西北大学城市地理期中论文论文题目:新时期功能分区作用下的城市拓展与空间特色学号:2010116030作者姓名:吴戈指导老师:吴文恒学科:城市地理提交日期:2011年5月新时期功能分区作用下的城市拓展与空间特色摘要:新时期的城市是由一个个不同的城市分区形成的,而在当今城市化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城市拓展和城市空间特色的发展是我们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因为正确的城市拓展方向和具有真正特色的城市空间发展才可以对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所以本文就新时期功能分区作用下的城市拓展和空间特色进行一些探讨,就一些在城市拓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希望对现在的城市化发展过程有所裨益。
关键词:功能分区城市拓展空间特色问题意见城市化发展是20世纪最重要的特征,城市化过程中除人口与经济集聚外,还包括区域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单个城市空间拓展两个方面。
城市空间拓展指的是城市在发展内外的动力作用下的空间推进,包括城市平面区域的扩大,以及垂直方向上向空中和地下的拓展。
以西安为例,基于西安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的分析,从塑造西安城市空间特色的角度,提出了保护老城,重塑新城的总体策略。
而西安曲江新区,一个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新区,就是西安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观当今世界与中国的城市发展,都在陆续进入到以软实力构建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现在更多人开始关注城市的品质,希望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
曲江新区在西安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打造和宣传西安的文化品牌之外,更可以传达给他人一种“人文感受”,这主要来自语人文历史文化的完整性与丰富性而传达出来的文化历史感,从而形成生活幸福感、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所以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构造各自城市的文化特色可以作为新时期功能分区作用下的城市拓展与空间特色的一个突破点和其中的关键部分。
但是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很不和谐的现象——千城一面。
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营造和设计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营造和设计,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概念、营造和设计进行探讨。
一、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概念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是指城市中供居民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公共空间,具有绿色景观、清新空气和健康环境,在城市社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些空间包括公园、绿地、花园、休闲广场等,是城市居民放松心情、锻炼身体、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
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建设应当注重环境友好、生态平衡和人文关怀,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它不仅是城市的绿色长廊,也是城市的文化载体和社区精神的象征。
1. 合理规划: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营造需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合理规划和配置绿地空间。
根据城市的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和环境特点,科学布局绿地、公园和休闲空间,创造出绿色通道和绿色花园,构建起城市的生态网络。
2. 多元功能: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营造应该注重多元功能的融合。
不仅可以用于居民的休闲娱乐,也可以用于举办文化活动、体育比赛和社区服务。
通过多功能的运用,增加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利用率,丰富居民的生活体验。
3. 生态环保: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营造应该遵循生态环保的原则。
在绿地设计中,可以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理,选择当地适合的植被种类,合理处理水源和排水系统,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打造健康的生态景观。
4. 公众参与: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营造需要倡导公众参与,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社区责任感。
可以组织居民参与绿地规划、绿化养护和数字化管理,提升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和社区凝聚力。
1. 绿化景观:城市绿色公共居住空间的设计要注重绿化景观的打造。
可以在公园、花园和休闲广场中设置绿树、花草、灌木等,并配以喷泉、小溪、假山等观赏设施,使居民能够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美景。
提升新城区街道活力的空间营造策略——以南通万科翡翠公园为例Space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Enhancing Vitality of New Urban Street-- T aking Vanke Emerald Park in Nantong as an Example■何 汶 HE Wen【摘 要】 伴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新城区开始涌现并取得了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缺少历史的沉淀,许多新城区并没有给居民带来归属感,尤其是那些如棋盘般阵列交错的城市街道,只发挥了解决城市交通的功能,而忽视了居民的情感体验。
街道是居民感受城市魅力的主要场所,一旦居民失去了对街道的热情,那么新城区只能沦落为谋生之地而非安生之所。
文章从场地亲和性、建筑包容性、装饰艺术性三方面,探索提升街道活力的空间营造策略,并以南通万科翡翠公园示范区为例,阐释了这三种策略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新城区;街道;活力;空间营造策略【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more and more new urban areas have emerged and flourished.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lack of historical precipitation, many new urban areas have not brought a 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 residents, especially those urban streets that are interlaced like a checkerboard, which only play a role in providing urban traffic, while ignoring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residents. The street is the main place where residents feel the charm of the city. Once the residents lose their enthusiasm for street, the new urban areas can only be reduced to a place to earn a living instead of a place to live.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site affinity, architectural inclusiveness and decorative art,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space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improving the vitality of street. Taking the Nantong V anke Emerald Park Demonstration Zone as an example,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of these three strategies.【Keywords】 new urban area, street, vitality, space development strategy1 新城区街道活力不足的现象与反思1.1 失活的街道改革开放以来,以现代性(modernity)为特征的城市化将“实用合理化”作为突破传统的切入点,原有的城乡格局发生巨变。
新城区特色城市空间环境营造初探
摘要:“城市要发展,特色不能丢”,大部分中国城市迫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压力,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功能与效率多于形态及品味,对所处区域自然及人文环境条件的忽略,导致现在的千城一片的现状问题。
目前我国新城区大片开发,也暴露出同样的问题,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吸取经验,在新城区建设初期就要提出新城特色建设的战略,避免重蹈覆辙,建设特色城市空间环境的新城区。
关键词:新城区特色空间环境途径
0引言
党的十八大把城镇化作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城镇化发展战略,不仅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同时也对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大部分中国城市迫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压力,从而导致城市新区的建设开发成为城市寻求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机会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支点,中国目前有两千多个在建新城区,大多是还未开发的“处女地”,如何避免千城一片,如何营造有特色的空间结构形态,已经成为目前我国新区开发的重要议题。
1新城区特色缺失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的时期, 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使得各个城市的新城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然而, 仅仅看到新城建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新城的形成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 像事物发展过程一样, 城市新城区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
正确认识新城区建设所带来的影响,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决, 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新城区建设主要采取的模式为集中型的开发建设和分散型的开发建设。
实践证明集中型开发建设会使城市越扩越大,给城市的运作带来巨大的压力,目前为了避免前者带来的问题,大多大城市新建城区都采用分散性的开发建设,但是新城区由于建设速度快,缺乏城市文明的积淀,缺乏城市特色内涵,因此导致大多新城区的城市空间特征缺乏可识别性。
2对城市特色的理解
2.1城市特色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特色是某事物固有的、独特的属性,是区分、识别事物的根本。
城市特色代表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区分城市的本质属性,一个城市显著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城市形成和发展所依托的多种因素所决定的,是这个城市所独有的。
构成城市特色的要素主要有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城市风貌和城市职能等
方面。
而正是因为这些城市要素,城市自身的形态组合才富有了活力、想象力与灵气,故挖掘城市特色,也应从这四方面进行考察。
(1)自然环境:山水格局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最为显著的特征。
因此,作为特色城市空间的生态背景,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利用城市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
(2)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宗教信仰对于一个城市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这种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城市的过去和现在,而且更影响着城市的未来。
因此,作为特色城市空间的精神图腾,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和传承城市所处社会的情感诉求。
(3)城市风貌:以城市空间特征、建筑风格为主体的城市风貌及其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功能是城市内在特色的外在物质表现形式,是基于城市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的“上层建筑”,同时也是城市个性最直接、最易被感知的表现要素。
(4)城市职能:职能的不同对周边影响也会不同,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职能,才能从众多新区中脱颖而出,放大自己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
2.2城市特色的意义
城市特色具有很强的地域环境和文化的根植性,不易被其他城市模仿和“拷贝”,城市特色作为复合资本,是城市竞争资本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城市特色的塑造(城市特色的塑造过程也是城市内部自然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等集聚、重组、运营的过程),实现城市竞争资本保值增值,从而最终实现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由此可见,城市特色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一种增量资源和发展的资源,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
从上述意义上讲,特色就是生产力,塑造城市特色,就是塑造城市经济增长点。
3国外新城建设经验
拉·德方斯位于法国巴黎西北塞纳河畔,距凯旋门5公里,与卢浮宫和星型广场在同一条东西轴线上,这既是对老城区的尊重也是对城市特色的延续。
在德方斯城区内,建筑物的形状、高度、色彩都互不相同,各具特色。
办公楼以高层居多,居住建筑多为中层,而商业文化娱乐设施一般都为低层。
形成低中高多层次,富于变化的城市景观。
德方斯新区内,优美的环境及完善的设施,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以及主轴线中央独特的巨门“新凯旋门”,创造出了极富魅力的城市空间。
4新城区特色空间环境的营造途径
4.1 把握好自然环境和大的界面
新区要尊重自然,要融入环境。
换句话说,就是要把我们的新城轻轻的放在大自然中,用力不能过猛。
4.2 形态结构与城市肌理
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好新区的形态和结构,做好功能分区和定位。
在大的形体上要错落有致,特别是对于以住宅为主的大量背景性建筑,它的高度、体量、色彩要统一、协调。
4.3 特色的片区和场所
特色的片区和场所涉及到一些分区规划和控制性的详规问题,可以先做一点概念性的规划,作为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的基础,使得各个片区能够在大的统一的前提下,实现各美其美,各具特色。
4.4 开放性公共空间的营造。
新区有条件在空间的感觉上做得更宜居、更惬意、更有幸福感,办法就是多打造一些开放性的公共空间。
特别是要抓好街道、广场、中心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东西来决定的。
4.5 标志性的建筑和公共艺术的设计。
讲特色需要有一个集中的表现,就是它的标识、地标。
这也是城市的亮点,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
公共标识一定要有文化意识,精品意识,品位意识。
4.6 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地域文化的传承。
新城的建设不能脱离中心城市,也不可能孤立地去发展,一定要与中心城市产生呼应,产生互补,要延续地方的文化传统,不能脱节,这样才能给当地人们带来归属感,给游览者留下城市意象。
5新城区建设注意事项
5.1秩序感
要有主有次,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成错落有致、多元的城市风貌
5.2层次感
城市的丰富性体现在城市的多级层次上,层级越多,城市越富有活力。
5.3整体感
城市建设与城市整体周边环境的协调,与山、天、地、老城等大环境的呼应。
5.4尺度感
我们要体现讲人性化的尺度,亲切的尺度,而不是超人的尺度,汽车的尺度。
5.5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在方案选择、方案评审、方案取舍上,要听很多方面的意见,包括领导,包括业主,包括公众参与,更多的是专家。
形成最终意见的时候要从专业角度出发。
5.6持续性
有没有耐心按规划、按城市设计,按既定方针一直管下去?这需要有很大的耐心,需要有很好的机制来保证持续性。
6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会越来越重视自己城市发展建设,人们能看到最直观的是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特征,空间形态的特色性会给城市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在新城区这块亟待开发的土地上,如何建设赋予鲜明特色的空间形态特征,必将是我们考虑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春兰. 地区特色与城市形态研究.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6)
【2】东晓, 刘涛. 现代城市规划浅谈[ J] . 山西建筑, 200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葛宇强,男,1989.10.16,河南,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
第二作者:王铮,男,1988.01.18,陕西,长安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其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