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慢病案例糖尿病
- 格式:ppt
- 大小:539.50 KB
- 文档页数:29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观察发布时间:2021-01-15T10:02:47.435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27期作者:徐茜1 张彬2 季引2 张朋3(通讯作者)[导读] 并结合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情况及相关指标展开一系列讨论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昆山 215300)(2昆山高新区江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昆山 215300)(3昆山市健康促进中心江苏昆山 215300)【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个案管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昆山市某社区被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
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行为、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及管理效果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自我管理行为各指标及空腹血糖值、血红蛋白情况均没有显著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空腹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后,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患者的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在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起到了辅助作用,值得被医护工作人员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个案管理;自我管理;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27-0237-02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缩写为DM,简称diabetes)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导致糖尿病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中包括胰脏不能够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者是细胞对胰岛素不是很敏感,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的血糖值水平长期高于标准值,从而形成高血糖,而高血糖会造成俗称“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食、多饮、频尿及体重下降,而高血糖的存在极易合并出现高血脂。
38 例社区2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随访和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对我社区2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情况进行随访分析,同时对患者采取相关的护理对策。
方法将我社区门诊收治的3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9 例,对照组:患者在家自行进行胰岛素注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社区门诊使用胰岛素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9.5%明显高于对照组73.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门诊就诊的效果要明显比患者在家治疗好。
同时针对患者的症状,对患者采取有效地治疗和护理对策,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2 型糖尿病;随访;护理糖尿病作为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至今仍是没有被攻克的疾病之一[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群逐渐出现糖尿病,尤其是中年、老年人群。
其中2 型糖尿病被形象的成为“寂静杀手”[2]。
因早期通常没有明显典型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因此极易被忽视。
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症状,对我社区收治的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随访和护理,观察期护理的效果,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收治和研究的3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都是我院在2011 年3 月~2012 年6 月期间收治。
其中男28 例,女10 例;年龄在52~74 岁之间,平均为(65.3±3.5)岁;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有10 例,非首次使用有28 例;这些患者在空腹下进行血糖测试,血糖浓度为:16.9~30.2 mmol/L,进行OGTT 测试,2 h血糖浓度在 17.8~33.5mmol/L 之间。
其中伴有肺部感染1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 例、伴有心衰患者6 例、糖尿病病足7 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 2 例。
以社区为基础对2型糖尿病实施个案管理效果观察缪立串;何远贞;陈碧【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以社区为基础对2型糖尿病实施个案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个案管理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实施常规管理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水平、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率、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率及管理满意度等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管理后FPG、2hPG、HbA1c水平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率、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率水平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管理满意度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社区为基础对2型糖尿病实施个案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率与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率,患者满意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14【总页数】3页(P179-181)【关键词】社区;2型糖尿病;个案管理;效果【作者】缪立串;何远贞;陈碧【作者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全科,广东深圳 518105;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全科,广东深圳 518105;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全科,广东深圳518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糖尿病是我国社区居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病程较长、控制困难、并发症风险大等特点,给患者个人和家庭、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1]。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饮食结构调整及人口老龄化加剧,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3]。
而2型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如何给予科学有效的医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4]。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个案管理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172例,女128例,年龄47~74岁,平均年龄(57.4±3.8)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5.6±1.2)年。
基层慢病管理-典型案例荟萃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基层慢病管理一直是国家卫生政策的重点之一,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在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患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需要持续而细致的管理,以达到病情稳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今天我们将结合一些典型案例,深入了解基层慢病管理的意义和方法。
一、慢性疼痛管理慢性疼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或接受物理治疗,才能得到缓解。
在基层医疗机构,有一名患有慢性腰痛的患者,他每天都需要服用止痛药才能维持生活。
通过慢病管理团队的介入,医生和护士与患者建立了有效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对其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并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结合了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逐渐减少对药物的依赖,提高生活质量。
二、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如果不加以管理,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一个基层卫生院里,有一名患有高血压的中年妇女,她多年来未能有效控制血压,导致出现了眩晕、头痛等症状。
通过慢病管理团队的努力,医生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指导。
在持续的管理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症状得到缓解,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式,导致病情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慢病管理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定期的血糖监测、营养指导和运动训练等,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通过持续的管理和关怀,患者逐渐适应了健康的生活方式,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通过以上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基层慢病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师等,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基层慢病管理-典型案例荟萃慢性疾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且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基层慢病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干预,控制和改善慢病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基层慢病管理的典型案例。
1. 社区医生的慢病管理在社区医生的带领下,通过建立慢病患者档案,定期进行随访和检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社区医生还组织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 护士的慢病管理护士作为基层慢病管理团队的重要成员,负责患者的日常护理和健康指导。
他们通过定期测量血压、血糖等生理指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士还与患者建立密切联系,提供心理支持和饮食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
3. 慢病管理团队的协作基层慢病管理通常由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多个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
他们通过协作,提供全方位的慢病管理服务。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制定治疗计划,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关怀和支持。
4. 慢病管理的信息化支持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实现慢病管理的精细化和个性化。
通过建立电子病历和慢病管理平台,医生和护士可以及时获取患者的健康信息,进行远程监测和指导。
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机APP等工具,随时记录自己的健康情况,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
5. 慢病管理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基层慢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健康教育课程等活动,向患者传授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
健康教育还包括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药物使用方案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6. 慢病管理的社区参与社区参与是基层慢病管理的关键。
社区居民可以参与健康促进活动,成为慢病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社区组织可以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同推动慢病管理工作的开展。
7. 慢病管理的病例管理病例管理是基层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社区全科医生采用慢性病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进行防治效果及有效率评价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糖尿病患者,社区全科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模式的效果。
方法:选取时间:2020年1月-2023年1月,样本为接受的50例糖尿病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通过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干预。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通过社区全科医生实施慢性病管理模式。
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
结果:开展管理前,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P>0.05),实施管理之后,血糖指标有明显的降低,以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佳,结果比较(P<0.05)。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达标率,餐后2h血糖达标率分别为88.00%、92.00%与对照组的60.00%、68.00%相比,控制效果更好,结果比较(P<0.05)。
结论:社区全科医生通过慢性病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
关键词:社区全科医师;慢性病管理模式;糖尿病;血糖达标率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随着现代人们生活饮食结构发生巨大的转变,该疾病呈现上升的趋势[1]。
针对糖尿病患者长时间的使用降糖药物,会给其身体造成巨大的损害,因此在用药后隔一段时间需定期到医院接受复查,以便确认是否可以暂时性的停药[2]。
基于此,本业内选取50例患者重点探讨社区全科医生开展慢性病管理模式,对于糖尿病治疗的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时间:2020年1月-2023年1月,样本为接受的50例糖尿病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有17例男患者,8例女患者,年龄分布:47-83岁,平均年龄(62.35±9.41)岁;观察组有19例男患者,6例女患者,年龄分布:48-86岁,平均年龄(63.92±9.88)岁。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P﹥0.051.2方法对照组实施基础管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并且上门进行随访。
172例社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方案表5DR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例(%)UAER(μg/min)NDRDRNPDR PDR<20203(81.2)43(17.2)4(1.6)20 20019(29.7)37(57.8)8(12.5)≥2000(0)8(66.7)4(33.3)注:χ2=62.381,P=0.000。
3讨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中DR的发生率为25%左右[2],本研究为31.9%,与文献报告相似。
病程越长,DR 的患病率越高,病情越严重[3]。
本研究显示高血压组的DR发生率显著增加。
多因素分析显示DBP是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未进入方程,从而提示DBP在DR 的发病中可能起着更大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高血压通过影响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血管微循环,造成组织缺氧,最后导致静脉扩张,新生血管脆弱,渗漏,破裂,从而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同时视网膜与肾脏微血管病变往往同时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又会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4]。
近年来UAER已明确作为包括DM、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并发症、肾脏预后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其不仅是DN 的早期指标[5],伴UAER的糖尿病患者DR发生率显著增加、程度加重[6]。
微量白蛋白尿具有预报DR的作用[7]。
DCCT和(UKPDS)的研究报告DR 的发生率随HbA1c的增高而增高,强化治疗组DR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且进展的危险性明显降低[8-9]。
在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病程、UAER、和DBP 与DR密切相关,与国内外报道相似。
RJTAPP等[10]报道在澳大利亚人群中糖尿病病程、HbA1c、和SBP为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R Klein等发现HbA1c、和DBP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
蔡晓凌和纪立农[11]报道糖尿病病程、HbA1c、和UAER为DR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1.唐朝珍,姜德咏,唐罗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0):28-31.2.Xiang HD.The morbitity of chronic complication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DM within1991-2000.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Practice2000;56(Suppl):84.3.刘罡,段俊国,张富大,等.2型糖尿病病程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79-80.4.李建宁,周黎黎,赵迎春,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因素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22(17):2802-2804.5.王蕾,罗坤年.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脂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1;16(1):24-25.6.胡凯,栾洁,孙子林,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江苏医药2006;32(7):604-606.7.邓宏明,肖常青,潘海林,等.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多因素分析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预报作用研究.临床内科杂志2004;21(6):378-380.8.The Diabetes Contra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 Research Group.The effect of intensive treatment of diabete on the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long-term complications i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 Engl J Med1993;329(14):977./doc/6113746660.html, Prospective Diabete Study(UKPDS)Group.Intensiveblood-glucose control with sulphonylureas or insulin compared with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rist of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UKPDS33).Lancet1998;352(9131):837.10.TAPP RJ,SHAW J E,HARPER CA,et al.The prevalence of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the Australian popula-tion.Diabetes Care2003;26:1731-1737.11.蔡晓凌,纪立农.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2):891-893.(2011—05—27收稿)172例社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方案分析张家港澳洋顺济医院(215600)朱忠华杨雪虹曹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210012)陶小军马建华付丽媛(通讯作者)摘要以2007年5月2008年12月在张家港澳洋顺济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统一的调查表,分别收集用药方案等。
社区专病门诊强化干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赵利娟(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230)摘要目的:评价社区预约专病门诊强化干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已完成家庭医生签约,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干预组平均年龄为(62.36±1.04)岁,中有男性36例,女性3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1.65±1.02)岁,其中男性35例,女性35例。
干预组的患者被预约至专病门诊进行强化干预,通过详细问诊找出血糖控制不达标原因,进行个体化健康指导和诊疗方案的制定。
对照组患者在全科门诊常规诊疗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及自我管理的知、信、行等指标。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自我管理知、信、行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管理知、信、行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均P<0.05)。
结论:专病门诊的强化干预可明显改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指标和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专病门诊;血糖;自我管理能力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2)02-0055-05Effect of intensive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specific outpatient clinics for diabeticpatients with poor blood glucose controlZHAO Lijuan(General Practice Department of Hua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 appointments for special disease outpatient clinics for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oor blood glucose control.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rt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ho were treated at Hua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hanghai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and who completed the signing of family doctors, and had poor blood glucose contro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average age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62.36±1.04) years, including 36 males and 34 female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1.65±1.02) years, including 35 males and 35 females.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ppointed to the special clinic for intensive intervention, the reasons for substandard blood glucose control were found out through detailed consultations to make individualized health guidance an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lan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under rout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nagement in the general outpatient department. The blood glucose, blood pressure, blood lipids and self-management knowledge, belief, behavior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s, and self-management knowledge, belief, and behavior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ll P>0.05).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基金项目:上海市徐汇区科委面上项目(SHXH201825)通信作者:赵利娟。
社区新型慢病管理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效果分析摘要:背景及目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征在于慢性高血糖症以及长期的碳水化合物,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慢性进行性功能障碍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
本研究选取于本社区就诊的已确诊为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社区慢病管理模式对T2DM患者的管理效果,以及对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效果,以期为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建立社区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本社区于2019年01月-12月内就诊的已经确诊为T2DM患者1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经统计最终有128例患者符合研究标准。
组间资料采用T检验,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纳入的T2DM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53例。
患者平均年龄为(50.57±7.16)岁,其中>65岁的患者占56%,城市居住地及高等水平收入占比较大。
结论:新型社区慢病管理模式通过讲座、微信平台等,优化多个环节包括医患沟通、医疗合作的加强、家庭医生体系不断完善、相关指标的动态趋势图,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2型糖尿病;新型社区慢病管理;糖尿病并发症1.文献综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病理生理学上称之为高血糖。
糖尿病主要有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T2DM,前者是由于自身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丢失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后者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不足、促发肝糖原的合成、分泌过多以及靶组织(肝脏、肌肉、肝脏以及脂肪组织)的胰岛素抵抗所引起,导致胰腺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恶化。
这种疾病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的单一模式转变为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模式,这对宣传基础卫生医疗知识,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有效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措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措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糖代谢指标。
方法:对本社区患有糖尿病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
结果:经过社区管理后,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措施可显著改变患者的病情,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管理措施;糖尿病前期;糖代谢指标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的机率逐渐上升,这是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引起的,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对老年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影响。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后期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控制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本文中对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和社区慢性病管理,相比之下社区慢性病管理的临床效果较好,以下是本次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本社区患有糖尿病的6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2例(36.7%),女性38例(63.3%),对照组患者年龄为55-80岁,平均年龄(63.5±4.5)岁,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6.1±1.4)年,观察组患者年龄为53-79岁,平均年龄(63.9±4.1)岁,病程为1-11年,平均病程(6.5±1.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差异(P>0.05),可进行分析。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社区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慢性病管理,包括:①健康宣传:发放糖尿病健康宣传手册或者是通过网络宣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等,使患者全面了解糖尿病的知识,消除患者对糖尿病的误区,并给患者解答相关疑问。
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以糖尿病为例发布时间:2021-12-30T02:20:57.07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8月16期作者:刘日新[导读]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以糖尿病为例刘日新(中山市西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心门诊部;广东中山528411)【摘要】目的:社区应用糖尿病健康教育评估分析。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本社区240例患有慢性病糖尿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将240例病患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病患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指导,研究组病患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对比你两组病患临床教育有效率及病患接受指导后血糖平均数值。
结果:经研究得出,研究组病患教育指导有效率为(97.50%)显著优于对照组病患(88.33%),且研究组病患经教育指导后血糖平均数值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指导社区慢性病糖尿病病患后,能显著控制病患血糖数值,全面保障病患机体健康,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糖尿病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糖尿病病症的患病几率在逐年提升中,由于人口趋于老龄化,老年人群体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不如青年时期,导致患病同时极易并发高血压或冠心病等多种慢性病病症,有效管理慢性病的发展与控制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1]。
本文以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患进行有效评估,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间本社区240例病患进行研究,将240例病患均分为研究组120例,对照组120例,研究组男70例,女50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3.35±5.41)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43例,文化程度;大专18例;中专37例;高中45例;初中20例,对照组病患女性48例,男72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4.53±4.95)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37例,文化程度;大专22例;中专27例;高中43例;初中28例,以上两组病患均能自理,且无活动障碍,对比两组病患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