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拓展复习-《张衡传》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38
高中语文文言文范晔《张衡传》原文和译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
(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
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
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
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
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
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范晔《张衡传》文言文知识重点归纳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上学期间,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篇1一、文学常识填空范晔,字蔚宗,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时期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主要记述了从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间共195年的史事。
“二十四史”之一。
二、注音西鄂(è)属(zhǔ)文辟(bì)公府逾侈(chǐ)邓骘(zhì)累(lěi)召不应璇(xuán)机浑(hún)天仪算罔(wǎng)论篆(zhuàn)文都(dū)柱伺(sì)者合契(qì)陇(lǒng)西帷幄(wéi)(wò)阉(yān)竖倚(yǐ)伏骸(hái)骨三、通假字1、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通“樽”2、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通“擒”3、员径八尺:通“圆”四、古今异义词1、举孝廉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2、覆盖周密无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3、寻其方面:古:方向;今: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4、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五、重点词语1、衡少善属文:连缀,写2、连辟公府不就:(被)征召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素常4、累召不应:多次5、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都6、举孝廉不行:(被)推举六、一词多义1、因:因入京师:因而因以讽谏:就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2、观:观太学:观摩学习大王见臣列观:殿堂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启窗而观:看3、卒: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终于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去世七、词类活用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意动,以……为奇2、妙尽璇机之正:作动词,研究透了;作名词,道理3、皆共目之:名作动,递眼色4、又多豪右:形作动,有很多5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意动,认为……怪八、指出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判断句2、游于三辅:介后3、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4、权移于下:介后5、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介后6、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介后7、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介后8、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9、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于”《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篇2古今异义词: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一、文言知识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二)古今异义1.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 应荐 ) 。
今义: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6.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2.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四)一词多义1公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2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唇吻翕辟(开,打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3 征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古今异义词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古义】 结交【今义】 ①连接 ②移交和接替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古义】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今义】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
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
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义】不去(应荐)。
【今义】不可以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5.寻其方面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国王:【古义】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义】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7.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走下来8.常从容淡静从容:【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辟:【古义】征召。
【今义】复辟。
10.公车特征拜郎中拜:【古义】授给官职。
【今义】拜见。
11.其牙机巧制牙:【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
【今义】牙齿。
12.覆盖周密无际周密:【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13.振声激扬激扬:【古义】激越、传扬。
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4.寻其方面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15.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16.中有都柱都:【古义】大,音dū。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音dōu)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2.傍行八道: “傍”通“旁”3.收禽:逮捕。
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尊”通“樽”, 杯,酒杯。
词类活用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作状语,当时。
3.衡少善属文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作动词。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解析:《张衡传》一词多义连辟公府不就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之一。
此指鲁庄公。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便可白公姥邪曲之害公也公车特征拜郎中公然抱茅入竹去公私之积,犹可哀痛邪曲之害公也残贼公行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脚著谢公屐连辟公府不就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唇吻翕辟辟病梅之馆以贮之辟邪说疆土之新辟者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旁征博引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公车特征拜郎中挟天子以征四方岁征民间①其牙机巧制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以精铜铸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齐楚之精英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三打白骨精殚精竭虑傍行八道,施关发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靡计不施,迄无济未报秦施何施之为施关发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距关,勿内诸侯赢乃夷门抱关者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衡善机巧其牙机巧制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此子机变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日理万机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察纳雅言明经义谙雅故闻弦歌而知雅意附庸风雅观太学大王见臣列观此岳阳楼之大观也玄都观里桃千树启窗而观①因入京师②因以讽谏③因其势而利导之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①十年乃成②遂乃研核阴阳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张衡传》是唐代文学家戴复古所写传记,而张衡则是一位卓越的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地震学家、数学家和医学家。
他使用各种观测仪器并改良所使用的仪器,提出了很多天文和物理学的原理,如地心说和地磁理论等。
对于中国历史而言,张衡是一位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物。
本文将从文言文方面对《张衡传》作出简要探讨,并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
1. 转折句《张衡传》中存在很多转折句,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言语言手法。
转折句是指在一段话中,通过但是、然而等词语进行一个转折。
比如《张衡传》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话:“既而又思增于已,书以记之。
” 这句话中的“既而又思”就是一个转折,使前面说的话与后面的补充起到了衬托作用。
2. 比喻手法《张衡传》中,也运用了很多比喻手法,比如“望其一着如白塔,十着如山候”,这里运用了“白塔”和“山候”的比喻修饰了张衡的头发和胡须。
3. 句式结构《张衡传》中的句式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短,但是句式结构的正确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值得称道的是,张衡的爱国精神永远不退色。
” 此句的主句为“张衡的爱国精神永远不退色”,而“值得称道的是”作为其中的一个插入语,起到丰富语言运用的作用。
4. 名词性成语《张衡传》中,也出现了很多名词性成语,比如“博古通今”,“一丝不苟”等等。
这种成语在文言天地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内涵。
5. 辞藻华丽文言文中的辞藻和用词比较华丽,词汇量也非常丰富。
比如“恭敬位之,寝不辄兴”,这句话中就使用了“恭敬”、“位之”、“寝不辄兴”等一系列的华丽用词。
6. 修辞手法具体而言,《张衡传》中还有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反复等等,这些手法都能够使文言文的表现力更强。
结语:《张衡传》是一篇非常值得阅读和学习的文言文,其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言语言手法和修辞方式,无疑是一篇进行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归纳相关的知识点,来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精髓。
高中语文必修4《张衡传》课文解读《张衡传》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4《张衡传》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张衡传》课文解读(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①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①南阳西鄂:南阳郡西鄂县,在今河南省南阳县。
)[文章开头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衡的名字、籍贯。
]衡少①善属文②,游于三辅③,因入京师④,观太学⑤,遂通五经⑥,贯六艺⑦。
(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
①少:年轻,包括少年、青年时期。
②属文:写文章。
属,zhǔ,缀辑,撰述。
③游于三辅:到三辅地区求学。
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下文“观太学”的“观”也是“游”的意思。
三辅,汉代把京兆尹、左冯翊郡、右扶风郡称三辅。
这三个地区都在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一带。
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改作行政区域名。
④京师:京城,国都,东汉的都城在雒阳,即洛阳。
⑤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汉代兴办太学,立五经博士,以收养天下读书人。
⑥五经: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这些著作都被儒家称为经典,故称“五经”。
⑦六艺:这里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虽才高于世,而①无骄尚②之情。
(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①虽……而……:表转折关系,相当“虽然……,但是……”。
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有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
②骄尚:骄傲自大。
尚,矜夸,自以为是。
)[介绍张衡在文学上的造诣。
“少善属文”说明他自幼聪颖明慧,具有先天的禀赋。
“通五经”“贯六艺”说明他成年之后学识渊博,不仅读书本而且重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籍而且知世情,“贯”“通”二字更突出了他学习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消化理解,融会贯通。
《隋书·张衡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隋书·张衡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
年十五,诣太学受业,研精覃思,为同辈所推。
衡又就沈重受《三礼》,略究大旨。
累迁掌朝大夫。
高祖受禅,拜司九侍郎。
及晋王广为扬州,衡拜扬州总管掾,王甚亲任之。
衡亦竭虑尽诚事之,夺宗之计,多衡所建也。
以母忧去职,岁馀,起授扬州总管司马,赐物三百段。
开皇中,拜开府。
及王为皇太子,拜衡右庶子,仍领给事黄门侍郎。
炀帝嗣位,进位银青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甚见亲重。
大业三年,帝幸榆林郡,还至太原,谓衡曰:“朕欲过公宅,可为朕作主人。
”衡于是驰至河内,与宗族具牛酒。
帝上太行,开直道九十里,以抵其宅。
帝悦其山泉留宴三日因谓衡曰往从先皇拜太山之始逢经洛阳瞻望于此深恨不得相过不谓今日得谐宿愿。
衡俯伏辞谢,奉斛上寿,帝益欢。
衡以藩邸之旧,恩宠莫与为比,颇自骄贵。
时帝欲大汾阳宫,令衡具图奏之。
衡乘间进谏曰:“比年劳役繁多,百姓疲敝,伏愿注意,稍加折损。
”帝意甚不平。
后尝目衡谓侍臣曰:“张衡自谓由其计画,令我有天下也。
”时齐王暕失爱于上,帝密令人求暕罪失,有人谮暕违制,帝谴衡以宪司皆不能举正,出为榆林太守。
明年,帝复幸汾阳宫,衡督役筑楼烦城,因此谒帝。
帝恶衡不损瘦,以为不念咎,因谓衡曰:“公甚肥泽,宜且还郡。
”衡复之榆林。
俄而敕衡督役江都宫。
有人诣衡讼宫监者,衡不为理,还以讼书付监,其人大为监所困。
礼部尚书杨玄感使至江都,其人诣玄感称冤,玄感固以衡为不可。
玄感具上其事,江都丞王世充又奏衡频减顿具。
帝于是发怒,锁衡诣江都市,将斩之,久而乃释,除名为民,放还田里。
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
八年,帝自辽东还都,衡妾言衡怨望,谤讪朝政,竟赐尽于家。
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塞耳,促令杀之。
义宁中,以死非其罪,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曰忠。
〔节选自《隋书·张衡传》〕译文:张衡字建平,是河内人。
张衡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张衡,字皎然,号称东方朔。
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下面将对《张衡传》这篇文言文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1. 排比句:在《张衡传》中,作者经常使用排比句来加强修辞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和比较不同的事物。
比如:“身犹燕雀,志如凤鸟,无所遇风雨之祸患,聊自任厚幸之福禄。
”这个句子通过排比句的运用,将张衡的身体、志向以及运气进行了对比,极大地夸张了张衡的优点。
2. 比喻句:文言文中的比喻句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来通过明喻来暗示事物的特征或者对抽象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描写。
在《张衡传》中,也用到了一些比喻句,比如:“五纬结钟,匡天错地。
”这个句子将张衡的神机妙算比作五纬结钟,形象地表达了张衡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天分。
3. 定语从句:定语从句在文言文中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用来对名词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者补充。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定语从句的运用,比如:“少与才子合,常怀触类知己之慕。
”这个句子使用了一个定语从句来修饰“才子”,进一步解释了张衡与才子之间的关系和他与才子之间的相似之处。
4. 并列句:并列句在文言文中常用来表达同时发生的事情或者对比两个事物的特点。
在《张衡传》中,也可以看到一些并列句的运用,比如:“修本根而求示品,博雅望而错奇巧。
”这个句子通过并列句的形式,对张衡的学问和才华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他的全面发展和多才多艺的特点。
5. 修辞手法:在《张衡传》中,作者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比如:“于时有绝胜之名,绝胜而不自胜耻。
”这个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反问和有力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张衡对自己的苛责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通过对《张衡传》文言文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文言文的一些常见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正是这些特点和手法的运用,使得文言文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古典的风格。
读懂文言文,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古代文化的了解,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
高中语文《张衡传》1. 词类活用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2.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bì①<名>刑法;法律。
《左传•昭公六年》:“制参辟,铸刑书。
”②<名>君主。
《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③<动>征召。
《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动>通“避”。
《殽之战》:“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pì①<动>开;打开。
《促织》:“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
”②<动>开辟;开垦;开设。
《齐桓晋文之事》:“欲辟土地,朝秦楚。
”《治平篇》:“隙地未尽辟,闭廛未尽居也。
”《病梅馆记》:“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③<动>排斥;驳斥。
《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任人,不为拒谏。
”④<形>偏僻;僻远。
《汉书•萧何传》:“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⑤<动>比喻,打比方。
《孟子•尽心上》:“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辟谷】古代一种养生之术.不吃五谷,专靠服气长生。
《史记•留侯世家》:“乃学辟,道引轻身。
”【辟易】1. bì惊退。
《史记•项羽本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数里。
”2. pì整治。
《吕氏春秋•上农》:“地未辟,不操床,不出粪。
”3、公车特征拜郎中zhēng①<动>出征;远行。
王昌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
”②<动>征伐;征讨。
《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
”③<动>征收;争夺。
《促织》:“宣德间,宫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 《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④<名>赋税。
《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
”⑤<动>征召。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⑥<动>追究。
《左传•僖公四年》:“寡人是征。
《张衡传》赏析范晔【作者介绍】范晔(yè)(389~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人,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他自幼好学,博通经史,善于写文章。
先后担任过司徒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宣城太守等官职。
因参加拥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的政变活动,事泄被杀。
范晔广泛搜集几十种关于后汉(亦称东汉)史事的著作,删繁补略,撰写《后汉书》。
因突遭杀害,只写就帝纪10卷,列传80卷。
后来梁代刘昭将晋朝人司马彪所著《续汉书》的志8篇,分为30卷,以补范著所缺,合计120卷。
到北宋时,始将两书合刻,成为今本《后汉书》。
【解题】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史料丰富,文笔朴实精练。
其中的列传,一般都能抓住某个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作为记叙的重点,并配合有关背景材料的简要勾勒,使人物精神面貌清晰而生动。
《张衡传》就具有这种特色。
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科学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天文学。
他于公元132年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精密准确的测量地震的仪器,比欧洲科学家创造的地震仪早1700多年。
张衡的同时人崔瑗赞扬他“数术穷天地,制造侔造化”,郭沫若在张衡的墓碑上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千祀万龄,受人景仰。
”都表达了对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
【注评】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字:表字。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据本名涵义另立别名,叫做字。
南阳:东汉时郡名,郡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西鄂:东汉时县名(今河南省淅川县),属南阳郡。
也:表判断语气。
〇介绍传主的姓、名、字和籍贯。
开头写这几方面的内容,是我国《史记》等史书记传体裁的通例。
衡少(shào)善属(zhǔ)文,少:年轻时。
善:擅长。
属文:写文章。
〇第一个“善”字,突出张衡的文学才能。
游于三辅,游;游历,游学。
于:到。
三辅:汉代以京兆尹、左冯(píng)翊(yì)郡、右扶风郡为三辅,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以东至华县西至凤翔一带。
文言文梳理——《张衡传》【题解】本文选自《后汉书》。
《后汉书》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南朝宋范晔所著,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该书记述了东汉从光武建武元年(25)至献帝延康元年(220)的历史。
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译】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擅长写文章,在三辅一带游学,趁机(于是)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虽然才华高于世人,但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
衡少善属文:属文,写文章。
属zhǔ,连接。
游于三辅: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因入京师:因,趁机,于是、就。
观太学:“观”与前文“游”的意思一样,也有考察、学习的意思。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太学〗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西周已有太学之名。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立五经博士。
弟子五十人,为西汉置太学之始。
东汉太学大为发展,顺帝时有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质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人。
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译】(张衡)平常(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结交世俗之人。
永元年间,(张衡)被推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连续(屡次)被公府征召,没有就任。
当时天下太平的时间很久,从王公贵族以下,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举孝廉:举,被推举,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