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4.58 MB
- 文档页数:237
汽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汽车概论二、课程代码:AUT1001三、学时:1.理论学时:40学时2.实践学时:20学时四、课程目标:1.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2.掌握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3.理解汽车各个系统的功能和相互关系;4.培养对汽车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5.培养对汽车安全和环保的意识。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4学时)-汽车发展的里程碑;-当前世界各国的汽车工业现状。
2.汽车的基本构造(10学时)-汽车的整车结构;-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及附件等部件的构造和功能。
3.汽车的工作原理(12学时)-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等部件的工作原理。
4.汽车的动力系统(8学时)-内燃机的分类和特点;-汽车的动力传递方式:前驱、后驱、四驱;-新能源汽车及其发展趋势。
5.汽车的控制系统(6学时)-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身电子系统、安全故障诊断系统等。
6.汽车的安全和环保(6学时)-汽车的被动安全系统和主动安全系统;-汽车环保技术和节能技术。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通过课堂讲解、PPT演示等方式传授相关知识;-实践:组织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考察、观摩实训、实验操作等;-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教材及参考资料:九、课程评估方式:-期中考试占比:30%-实践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占比:50%十、其他要求:-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汽车知识和技术背景;-学生需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应用能力;-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十一、参考教学进度表:课时,内容,学时------,--------------------------,------1,汽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42-3,汽车的基本构造,104-6,汽车的工作原理,127-8,汽车的动力系统,89-10,汽车的控制系统,611-12,汽车的安全和环保,613-14,复习及期中考试,415-18,实践活动(实地考察等),2019-20,复习及期末考试,4以上为《汽车概论教学大纲》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概论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要求等,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汽车概论知识点总结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百年的发展,汽车技术得到了巨大的进步,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汽车的概论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汽车的发展历史、结构组成、动力系统、车身工艺、汽车安全、绿色发展等方面。
一、汽车的发展历史1.1 第一辆汽车的诞生汽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意义上的汽车,即蒸汽动力驱动的"本茨三轮汽车"。
这辆汽车的诞生标志着汽车的诞生,也为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内燃机时代的到来20世纪初,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汽车的快速发展。
汽车制造商纷纷投入研发,汽车的品种和种类迅速增加。
同时,汽车产业也成为当时的新兴产业之一。
1.3 汽车的普及20世纪50年代以后,汽车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汽车的普及率逐渐提高。
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汽车成为了家庭必备的交通工具。
同时,亚洲、非洲等地区的汽车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1.4 智能汽车时代的来临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开始逐渐出现。
智能汽车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通讯和控制技术,实现了自动驾驶、智能导航、远程监控等功能,标志着汽车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二、汽车的结构组成2.1 发动机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驱动汽车运行的动力源泉。
按照动力类型的不同,汽车发动机可以分为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大类。
内燃机又可以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往复式发动机和燃气轮机。
电动机则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动力形式,它利用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汽车行驶。
2.2 变速器变速器是汽车的传动系统,它通过变换齿轮的组合,调整发动机输出的扭矩和转速,使汽车在不同速度下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率。
根据原理的不同,变速器可以分为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
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课程论文生活在汽车时代的我们期望成绩____________ 上课班级:(在对应班级前的□内打√)□周一第11、12节□周四第9、10节二〇一一年六月期末考试论文1、课程论文生活在汽车时代的我们摘要:汽车来源于人们对“打破空间、时间限制”这一本源式的需求。
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效率,延伸了我们的生命,提升了时间的价值。
汽车的广泛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和价值取向。
汽车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但这些影响不全是好的方面;伴随着汽车的出现,一大批社会问题急速涌现,这是人们史料未及的。
所以我们还必须不断挽救这些问题,让生活在汽车时代的我们更加安心、幸福。
正文:“汽车”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词汇,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会看到它的存在,听到它的信息,谈论他,欣赏他,使用它——我们可以毫不怀疑的说:我们正生活在汽车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人们,相信没有人会怀疑科技的力量,没有人会拒绝时代的产物。
汽车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汽车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点我们不可否认!汽车促进经济发展。
这是毋庸置疑的结论——没有汽车的出现,就不可能由当今的商品流通速度,也就不可能有当今的经济发展速度。
另外,汽车在为其它行业服务的同时,汽车行业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助力。
汽车工业每年形成的新增价值,平均可带动每年GDP增长1.8个百分点。
汽车推动科技进步。
车的发展本身就是一部科学技术进步史。
车的发明发展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实现的,从古车的出现到现代车辆的普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功不可没。
同时,车的发展,尤其是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又刺激和促进了科技进步。
汽车催生了现代交通。
动力机械即蒸汽机和内燃机的出现宣告了现代交通时期的到来。
运输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汽车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现代车辆尤其是汽车,缩短了人们上下班的时间,让人们延伸了工作的空间距离。
汽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汽车概论》主要介绍汽车的发展历史、汽车公司、汽车名人、汽车的基本构造以及汽车运动等。
它是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也是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汽车的各方面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现代汽车维修专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因此产生专业兴趣,同时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指导。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汽车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汽车传动系,汽车制动系统和汽车转向系设计的基础理论,为合理设计和正确使用汽车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主要是了解汽车工业发展、汽车类型、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汽车行驶基本原理及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与讲座的形式相互交叉的授课方式。
2、穿插进行社会调查。
3、到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了解本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汽车概论在汽车构造和汽车检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能够引导学生将前期具备的理解能力转向后期的专业动手与思考中。
先修课程:汽车专业概述。
后续课程:汽车构造、汽车检测。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基本教材:都雪静,汽车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 参考教材:都雪静,汽车概论,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一、初识汽车1.汽车定义2.汽车分类重点:了解汽车的分类。
难点:了解汽车产品的编号规则教学内容:二、汽车总体结构1.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2.汽车底盘基本构造3.汽车车身及附件重点:发动机与底盘基本构造难点:发动机与底盘基本构造教学内容:三、汽车运行材料1.车用燃料2.车用润滑油料3.车用工作液4.汽车轮胎重点:燃料的分类与作用难点:燃料的规格与参数教学内容:四、汽车的使用性能1汽车的动力性5.汽车的燃油经济性6.汽车的制动性7.汽车的操纵稳定性8.汽车的平顺性9.汽车的通过性重点:认识汽车的几大性能难点:各性能的计算与运用教学内容:五、汽车的发明史重点:车轮的出现的由来难点:内燃机汽车的发明教学内容:六、汽车工业的发展史重点:汽车的各国的发展难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教学内容:七、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品牌及车标重点:根据不同汽车认识不同汽车的车标难点:各车标的关系四、课内实践教学安排(不含实验)(一)、1参观汽车发动机、底盘总成及工作原理2.参观汽车制造厂或维修厂(二)、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展史兴趣及对汽车的分类,、基本构造、基本原理、汽车维修与保养的认识,促使学生关心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对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工业的支柱产业的认识。
《汽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性质:《汽车概论》课程致力于让学生从宏观层面了解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构造、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内容。
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我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知识和技能齐头、专业和道德并重的合格人才。
课程定位:《汽车概论》是汽车专业群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作用:《汽车概论》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汽车有较为全面的初步了解,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了解世界范围内的著名车企和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汽车的发展与崛起之路,了解汽车结构之美,了解未来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方向。
在整个课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对汽车行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较高的职业素养,最终为中国汽车由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制造强国迈进贡献力量。
课程的前导及后续课程:课程的前导课程是《电工电子基础》、《机械制图》等课程,后续课程是《纯电动汽车构造与检修》、《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检修》和《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等专业课内容。
《汽车概论》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的发展过程,现代汽车工业的主要特点,汽车品牌与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等基础方面的知识,进一步的引起学生对汽车的学习兴趣,认知到汽车的重要性,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汽车概论》课程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较高的职业素养的合格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达到本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几项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1.思政素质目标(1)通过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国民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