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新技术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现代汽车新技术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背景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而现代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为汽车行业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
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介绍现代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并探讨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本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展趋势的了解以及新技术应用的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将学习到:•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成果•新的驱动和能源技术的应用•先进的汽车电子系统和智能互联技术•汽车安全和环保技术•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课程设计教学内容1.汽车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学习汽车发展历程以及其技术革新对现代汽车的影响。
2.汽车能源系统研究各种现代汽车动力系统的结构、特点、优缺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汽油机、柴油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
3.汽车电子系统学习汽车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历程,重点讨论现代汽车中常用的电子控制系统,如ECU、CAN总线、自适应系统、车身电子及智能互联技术等。
4.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汽车安全系统的发展历程,主要涉及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方面,包括制动系统、安全气囊、扩展现有安全系统的相关技术以及最新开发的先进安全系统。
5.汽车环保技术学习汽车环保的基本概念、相关法规和政策。
深入了解汽车尾气排放措施、新型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新的催化转化技术等。
6.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新型汽车和技术的应用前景,如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在讲授时,老师将重点介绍一些汽车技术的核心概念,并通过案例和实例说明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学生们将分组进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汽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形成报告。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将引导学生做好讨论进程,确保小组讨论具有实际意义。
3.实验和实践学生将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验和实践,探究汽车的底盘、动力系统、电子控制技术等。
实验和实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汽车技术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评估1.阶段测试老师将在学期内进行两次阶段测试,以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现代汽车新技术
目录:
第1章概论
1.1 汽车技术发展概况
1.2 现代汽车发展新趋势
第2章汽车发动机新技术
2.1 发动机进排气控制
2.2 双火花塞点火
2.3 缸内直喷技术
2.4 稀薄燃烧技术
2.5 可变压缩比技术
2.6 可变气缸技术
2.7 汽车起动/停止系统
2.8 新型柴油机燃烧及排放控制技术第3章新能源汽车
3.1 电动汽车
3.2 混合动力汽车
3.3 燃料电池汽车
3.4 太阳能汽车
第4章传动系统新技术
4.1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
4.2 双质量飞轮
4.3 无级变速器
4.4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第5章悬架系统新技术
5.1 空气悬架
5.2 可调阻尼减振器
5.3 主动悬架
5.4 磁流变悬架
5.5 馈能式悬架
第6章转向系统新技术6.1 动力转向系统
6.2 四轮转向系统
6.3 线控转向系统
第7章制动系统新技术7.1 制动辅助系统
7.2 电控制动系统
7.3 驱动防滑控制系统
7.4 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第8章主动安全控制新技术8.1 电子稳定程序
8.2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8.3 轮胎气压监测系统
8.4 汽车自动制动系统
8.5 汽车夜视辅助系统
8.6 汽车自适应前照明系统8.7 安全预警技术
第9章被动安全控制新技术9.1 智能安全气囊
9.2 侧面安全气帘
9.3 智能安全带
9.4 行人保护系统
9.5 头颈保护系统
9.6 汽车吸能系统
9.7 汽车事故自动报警系统参考文献。
汽车安全新技术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
主动安全指驾驶员能够尽量自如的操纵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与舒适性。
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故可分为汽车内部被动安全和外部被动安全。
被动安全技术最早的汽车安全基本上集中于被动安全,即致力于当车辆发生危险时,被动做出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已成为车辆安全的必备措施。
如预紧式安全带,多段式安全气囊,溃缩式转向柱已经成为大多数汽车必备的被动安全措施。
而高强度高抗扭力的强化车身,可将乘客保护在车身之中。
车身结构乘员舱采用高强度碳纤维车身,车身更轻,强度更大。
车身的前后设有皱折区,可缓和并分解撞击力,在碰撞时可以迅速变形以吸收碰撞的能量。
车身侧面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对整个侧面车身起到强大的支撑作用,当发生侧撞时,可以为车内乘员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
当发生较为严重的碰撞而引起火灾时,车内温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火灾的发生,并及时将车内的灭火器打开,进行灭火,防止在救援人员到达之前火灾蔓延导致油箱爆炸。
外部安全气囊除了要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当车辆碰撞行人时,对行人的保护也是很有必要的。
在前保险杠上方设有安全气囊,当汽车不可避免的撞击行人时,安全气囊打开,可有效保护行人。
主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对传感器要求高,需要充分且有用的感测信息,以及对信息的辨识或判断能力,这就需要靠传感器的广泛设置以及控制器中的可靠算法。
传感器有雷达、红外线、超音波、影像传感器及加速度器等。
由于激光雷达的波长比较短,因此在下雨天无法达到理想的功能,这就需要激光雷达和微波雷达混合使用。
预判撞击在车身四周安装传感器,传输到处理器。
当系统认为车辆将发生碰撞时,它会向驾驶人提出警示,如果仍无法避免冲撞的发生,会在碰撞启动自动刹车系统,此系统能根据驾驶者刹车的力量,增加刹车油压辅助,让车辆减速的动作更为确实,以望能将车速降至最低;在此同时,预碰撞系统也会驱动安全带系统内的马达,将安全带卷回,并将乘员固定在所设计的最佳位置上,例如调整头枕位置来防止颈部伤害,或将坐椅移到一个可以让安全气囊发挥最大功能的位置,以期将冲击降到最低。
现代汽车新技术及其故障的维修方法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汽车的新技术也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在提升汽车性能和舒适性的也给汽车维修带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对现代汽车新技术及其故障的维修方法进行分析。
一、新技术概览1. 智能驾驶技术智能驾驶技术是目前汽车行业的热门技术,包括自动驾驶、自适应巡航控制、自动泊车等功能。
这些功能基于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等设备,可以让汽车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这些系统也面临着传感器误判、系统故障等问题,给维修带来了挑战。
2. 电动化技术随着电动车的兴起,电动化技术成为了汽车产业的又一大趋势。
电动车不仅具有零排放的优势,而且电动化技术也在传统汽车中得到了应用,比如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辅助动力系统等。
电动化技术也伴随着高压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的维修挑战。
3. 互联技术互联技术让汽车可以与互联网和其他汽车进行通信,包括车载导航系统、车辆远程控制系统、智能语音识别系统等。
这些技术让汽车更加智能化和便利化,但也面临着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等问题,一旦发生故障也给维修带来了新的考验。
二、维修方法分析1. 智能驾驶技术的故障维修智能驾驶技术的故障多发生在传感器、摄像头和雷达等设备上,比如传感器粘附异物、镜头损坏、雷达误判等。
对于这些故障,需要维修人员借助专用诊断仪器对系统进行诊断,找出故障原因,并逐一进行排查和维修。
还需要对车辆进行传感器校准和系统更新等操作,以确保故障得到有效处理。
2. 电动化技术的故障维修电动化技术的故障主要集中在高压电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上,比如电动机故障、电池损耗、充电系统故障等。
这些故障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处理,复杂的高压电系统更需要具备相关资质和技能的维修师傅进行维修操作。
电动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也需要定期进行诊断和维护,以延长电池寿命和保障车辆安全。
3. 互联技术的故障维修互联技术的故障可能涉及到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软件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卡顿、指令错误等问题,而硬件故障则可能导致设备损坏、通讯失败等问题。
现代汽车新技术及故障维修方法论文报告:现代汽车新技术及故障维修方法提纲一:现代汽车新技术现代汽车制造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现代汽车不断出现新技术,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的不断需求,汽车制造商们不断地推陈出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现代汽车的新技术。
1.1 智能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是现代汽车制造业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已经有许多汽车公司研发了相关技术,并进行了试运行。
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帮助驾驶员自主控制汽车,实现自动化操作,并且可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1.2 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燃料电池汽车、空气车等,旨在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新能源汽车技术将为环保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1.3 智能连接技术智能连接技术可以将汽车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为驾驶员提供各种信息,例如交通信息、路况信息、气象信息等,让驾驶员能够更好地控制汽车,并确保行车安全。
提纲二:现代汽车故障维修方法现代汽车故障维修方法是现代汽车维护的关键,维护不当可能会对车辆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看现代汽车故障维修方法。
2.1 检测故障检测汽车故障是基础,对于车辆故障的检测需要专业人员进行。
检测需要对车辆进行仪器测量,并且根据测量数据对故障进行判断和分析。
2.2 诊断故障诊断故障需要分析故障的类型和程度,并找出问题点。
找到问题点后,需要调整或更换相关零部件。
2.3 维修故障维修故障是指通过更换故障零部件、调整相关部件或更换相关润滑剂等方式修复汽车故障。
在更换或修复零部件时,需要按照升级版的指导进行操作。
提纲三:现代汽车故障排除案例下面列举几个现代汽车故障排除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可以更好地了解现代汽车故障排除的方法。
3.1 发动机无法启动故障原因:燃料不足、电瓶电量不足或者点火线圈故障。
解决方法:加注燃料,充电或更换电瓶并更换故障部件。
3.2 车辆抖动故障原因:轮胎不平衡,车轮传动零部件故障。
解决方法:调整气压平衡轮胎,更换或修复故障部件。
汽车安全带的保护作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设施发生二次碰撞,对其身体造成损害。
所以,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人们安全起最主要保障作用的是我们最常见的安全装置——安全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在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
而北京市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乘车人没有系安全带,可被处以20元的罚款。
可见安全带对于保障人安全的重要性。
汽车安全带就是在汽车上用于保证乘客以及驾驶员在车身受到猛烈打击时防止乘客被安全气囊弹出时伤害的装置。
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窗外。
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的客车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便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对人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
在高档轿车上,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着安全气囊系统,一旦发生车祸,气囊就会自动充气弹出,使人不撞到车身上。
一汽车安全带的起源最早在100多年前,在欧美国家的马车座位上就已经有了安全带,以防止乘客从马车上被颠下来。
1902年5月20日,美国纽约举行汽车竞赛。
参赛选手沃尔特·贝克工程师害怕在激烈的车赛中翻车受伤,他从学步幼儿在童车里被布条系捆防止摔出车外的事例中受到启发,也在“鱼雷牌”赛车上钉上了几根绳带,参赛时把自己和同伴马达技工紧紧系好。
竞赛进行中,高速飞驰的“鱼雷牌”赛车突然撞上一根垂直地面的钢轨,腾空跳起,坠入观众席,当场压死2人,伤10人,可是贝克和那位技工却安然无恙。
这便是汽车安全带的起源。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备了安全带。
而目前大多数使用的三点式安全带却是瑞典人尼·波林于1957年发明的,他原来在做saab(萨博)的飞机设计工作,到了美国沃尔沃公司后发明了这个真正广泛应用的安全带。
现代汽车的技术概述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汽车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现代汽车已经从过去单一的人工驾驶模式,逐渐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
本文将以现代汽车的技术为核心,对现代汽车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概述进行探讨。
自动驾驶技术自动驾驶技术被认为是现代汽车技术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和高精度地图等技术的进步,汽车已能够实现自动化驾驶。
自动驾驶技术可分为多个级别:从简单的辅助驾驶到全自动驾驶。
当前最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能够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需要人类的干预的时间越来越少。
电动化技术电动汽车是现代汽车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传统的内燃机汽车逐渐被新能源汽车所取代。
电动汽车以电动机作为主要动力源,通过电池储存能量并驱动车辆。
相比传统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有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更低的尾气排放。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也在不断提升。
智能互联技术智能互联技术是现代汽车技术的又一重要方向。
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汽车能够与互联网和其他设备进行实时连接和信息交流。
智能互联技术使得汽车能够实现导航、音频娱乐、语音控制、远程监测等功能。
此外,智能互联技术还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实时协同,提高道路安全性。
环保技术环保技术是现代汽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环保政策的要求,汽车制造商们开始注重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现代汽车采用了多种环保技术,例如排放控制系统、燃油经济性改进、轻量化设计等。
这些技术在降低汽车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安全技术安全性一直是汽车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现代汽车技术在安全性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使用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车辆稳定控制系统、盲区监测系统等安全技术,现代汽车能够提供更加安全的驾乘环境。
此外,通过使用高强度材料和碰撞预警系统等技术,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结论现代汽车技术在自动驾驶、电动化、智能互联、环保和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汽车安全带的保护作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或紧急制动,惯性会使车内乘员与方向盘、挡风玻璃等设施发生二次碰撞,对其身体造成损害。
所以,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对人们安全起最主要保障作用的是我们最常见的安全装置——安全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在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安全带。
而北京市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八十三条规定,乘车人没有系安全带,可被处以20元的罚款。
可见安全带对于保障人安全的重要性。
汽车安全带就是在汽车上用于保证乘客以及驾驶员在车身受到猛烈打击时防止乘客被安全气囊弹出时伤害的装置。
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窗外。
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的客车驾驶员和前排的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便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对人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
在高档轿车上,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着安全气囊系统,一旦发生车祸,气囊就会自动充气弹出,使人不撞到车身上。
一汽车安全带的起源最早在100多年前,在欧美国家的马车座位上就已经有了安全带,以防止乘客从马车上被颠下来。
1902年5月20日,美国纽约举行汽车竞赛。
参赛选手沃尔特·贝克工程师害怕在激烈的车赛中翻车受伤,他从学步幼儿在童车里被布条系捆防止摔出车外的事例中受到启发,也在“鱼雷牌”赛车上钉上了几根绳带,参赛时把自己和同伴马达技工紧紧系好。
竞赛进行中,高速飞驰的“鱼雷牌”赛车突然撞上一根垂直地面的钢轨,腾空跳起,坠入观众席,当场压死2人,伤10人,可是贝克和那位技工却安然无恙。
这便是汽车安全带的起源。
1922年,赛车场上的跑车开始使用安全带,1955年,美国福特汽车装备了安全带。
而目前大多数使用的三点式安全带却是瑞典人尼·波林于1957年发明的,他原来在做saab(萨博)的飞机设计工作,到了美国沃尔沃公司后发明了这个真正广泛应用的安全带。
二安全带的种类1)按固定方式分按固定方式不同,安全带可分为两点式、三点式、四点式等3种,①两点式安全带。
两点式安全带是与车体或座椅仅有两个固定点的安全带。
这种安全带又可分为腰带(或膝带)式,和户带式两种。
腰带式是应用最广的形式它不能保护人体上身的安全,但能有效地防止乘客被抛出车外。
肩带式也称斜挂式,盛行于欧洲,但美、日、澳等国并不采用。
两点式安全带的软带从腰的两侧挂到腹部,形似腰带,在碰撞事故中可以防止乘员身体前移或从车内甩出,优点是使用方便,容易解脱。
缺点是乘员上身容易前倾,前座乘员头部公撞到仪表板或风挡玻璃上。
这种安全带主要用在轿车后排座位上。
②三点式安全带。
三点式安全带是在两点式安全带的基础上增加了肩带,在靠近肓部的车体上有一个固定点,可同时防止乘员躯体前移和上半身前倾,增强了乘员的安全性,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安全带。
如图所示,它由腰带式和肓带式组合而成。
按照腰带和肩带式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A型和B型两种。
A型三点式安全带——可分离型三点安全带,安的一端与腰带带扣和锁舌插入同一倘体中,另一端固定在靠近肩部的车体上,成为3个固定点的安全带。
B型三点式安全带——连续性三点式安全带。
安的主要特点是腰带肩带为1条连续织带,带扣的锁舌套在织带上并可沿织带滑动,在肩部固定点附近装有一个长度调节件,因此比A型带使用方便。
③四点式安全带。
它是在二点式安全带上连接两根肩带而构成的形式一般用于赛车上。
2)按智能化程度分按智能化程度来分,安全带分为被动式安全带与自动式安全带。
①被动式安全带需要乘员的操作才能起作用,即需要乘员自得佩戴。
目前大部分汽车所装配的都是被动式安全带。
②自动安全带是一种自动约束驾驶员或乘客的安全带,即在汽车起动时,不需驾驶员或乘客操作就能自动提供保护,而且乘客上下车时也不需要任何操纵动作。
自动安全带有全自动式安全带和半自动式安全带两种。
三安全带的作用过程理想的安全带作用过程是:首先,及时收紧,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刻毫不犹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
然后,适度放松,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或人已能受到气囊的保护时,即适当放松安全带。
避免因拉力过大而使人肋骨受伤。
最先进的安全带都带有预收紧装置和拉力限制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者的功能原理。
四安全带怎么系以一般车辆所配附的三点式安全带为例,在系上安全带的同时,人体的背与腰部应尽量贴紧坐椅,并将刹车与离合器踏板踩到底,同时确保膝盖有微幅的弯曲,以避免车辆在遭受正面碰撞时,腿部遭受到严重的二次伤害。
而安全带的下部则应位于胯骨部位,以避免车辆遭受撞击时,人体腹腔内的内脏受到安全带挤压进而发生不可弥补的伤害;而安全带上部则应置于肩、颈部中央,大概在锁骨部位,如果太靠近肩膀外侧,车辆遭受撞击安全带自动束紧时,将会很容易从外部滑落,这部分的调整则需要仰赖车辆内部的安全带高低调整。
接下来则是翻车时的正确逃生观念。
就像保险一般,没有人可以确保一生之中不会发生任何车辆意外事故,因此正确的逃生方式是绝对必需的。
如果发生翻车事故,驾驶人首先要做的便是熄火,以避免车辆发生燃烧或者是爆炸。
熄火之后,车内乘客须先以双手撑住车顶,抬起双脚用力蹬住仪表板或是中控台,将身体牢牢撑在坐椅当中,以方便安全带的解除;而在用单手将安全带解开之后,将安全带尽量往车门方向收拢,以避免接下来的逃生动作受到安全带阻挠。
如果此时副驾驶座有人,先让副驾驶从他那侧车门逃离车室;而驾驶人则将双脚收回,双手持续撑住车顶,直到其向副驾驶方向正面蹲下之后才松开双手。
建议驾驶人从副驾驶座方向逃生,以避免方向盘影响其逃生。
如果车门无法开启,则应使用尖锐物品,敲击车窗玻璃的上角,造成车窗玻璃的碎裂从而逃生。
在逃出车辆前,要注意车辆外侧的道路状况,以避免发生二次意外事故。
如果车辆掉入水中,由于引擎室的重量较重,因此前置引擎车型的车头将先下沉,驾乘者应从后方逃生;反之,如果是后置引擎车型,则应从前方逃生。
1)当事故发生时人向前,座椅往后,此时如果安全带过松.则后果很可能是:乘员从安全带下面滑出去:或者,人已碰到了气囊,而此时安全带由于张紧余量过大而未能及时绷紧,即未能像希望的那样先期吃掉一部分冲力,而是将全部负担都交给了气囊。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乘员严重受伤。
但问题是,正确安装的安全带。
其松动余地来自何方?一是由于乘员的衣服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在安全带装置中也多少隐藏了部分松动余地,这种余地无法消除,但真遇到事故时,还就应该尽量消除。
怎么办?为此出现了这种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它负责提供瞬间绷紧的安全带。
其作用过程是:首先由一个探头负责收集撞车信息,然后释放出电脉冲,该脉冲传递到气体发生器上,引爆气体。
爆炸产生的气体在管道内迅速膨胀,压向所谓的球链,使球在管内往前窜,带动棘瓜盘转。
棘爪盘跟铀连为一体,安全带就绕在轴上。
简单地讲,就是气体压力使球动,球带动棘爪盘转,棘爪盘带动轴转--瞬间实现了安全带的预收紧功能。
从感知事故到完成安全带预收紧的全过程仅持续千分之几秒。
管道末端是一截空腔,用于容留滚过来的球。
2)事故发生后安全带在预收紧装置的作用下,已经绷紧了。
但我们希望在受力峰值过去后,安全带的张紧力度马上降低,以减小乘员受力,这份特殊任务就由安全带拉力限制器来完成:在安全带装置上,有一个如前所述的预收紧装置,底下卷绕着安全带。
轴芯里边是一根钢质扭转棒。
当负荷达到预定情况时,扭转棒即开始扭曲,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安全带,实现了安全带的拉力限制功能。
在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和安全带拉力限制器的共同作用下,安全带的保护能力几乎达到了理想状态。
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先进的安全带确实能给乘员提供可以信赖的安全保护。
五安全带工作原理理想的安全带作用过程是:首先,及时收紧,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刻毫不犹豫地把人"按"在座椅上。
然后,适度放松,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或人已能受到气囊的保护时,即适当放松安全带。
避免因拉力过大而使人肋骨受伤。
最先进的安全带都带有预收紧装置和拉力限制器,让我们来看看这两者的功能原理。
1)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当事故发生时,人向前,座椅往后,此时如果安全带过松.则后果很可能是:乘员从安全带下面滑出去:或者,人已碰到了气囊,而此时安全带由于张紧余量过大而未能及时绷紧,即未能像希望的那样先期吃掉一部分冲力,而是将全部负担都交给了气囊。
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乘员严重受伤。
但问题是,正确安装的安全带。
其松动余地来自何方?一是由于乘员的衣服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另外在安全带装置中也多少隐藏了部分松动余地,这种余地无法消除,但真遇到事故时,还就应该尽量消除。
怎么办?为此出现了这种安全带预收紧装置它负责提供瞬间绷紧的安全带。
其作用过程是:首先由一个探头负责收集撞车信息,然后释放出电脉冲,该脉冲传递到气体发生器上,引爆气体。
爆炸产生的气体在管道内迅速膨胀,压向所谓的球链,使球在管内往前窜,带动棘瓜盘转。
棘爪盘跟铀连为一体,安全带就绕在轴上。
简单地讲,就是气体压力使球动,球带动棘爪盘转,棘爪盘带动轴转--瞬间实现了安全带的预收紧功能。
从感知事故到完成安全带预收紧的全过程仅持续千分之几秒。
管道末端是一截空腔,用于容留滚过来的球。
2)安全带拉力限制器事故发生后,安全带在预收紧装置的作用下,已经绷紧了。
但我们希望在受力峰值过去后,安全带的张紧力度马上降低,以减小乘员受力,这份特殊任务就由安全带拉力限制器来完成:在安全带装置上,有一个如前所述的预收紧装置,底下卷绕着安全带。
轴芯里边是一根钢质扭转棒。
当负荷达到预定情况时,扭转棒即开始扭曲,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安全带,实现了安全带的拉力限制功能。
六汽车安全带保养安全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很多车主认为,安全带就是“拉过来,扣上去”这么简单。
虽然它只是一根简单的可以扣起来的带子,但在关键时刻能救你一命。
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牢牢缚在坐椅上,配合安全气囊的缓冲保护,可以将撞击引起的伤害大大降低。
安全带主要防护作用有:1.对抗撞车时的减速度,使驾乘人员不致与方向盘、仪表板、挡风玻璃等物品发生第2次撞击;2.通过安全带的延伸作用,可以再度缓冲减速力的作用;3.防止车内的驾乘人员紧急时刻被抛出车外。
所以,在拉上手刹前,保证你的安全带一直系好在您身上,这是开车最基本的习惯。
a安全带也会老化“罢工”别以为它不需要保养。
让我们先来看看,安全带在什么情况下会“罢工”?随着一些车型的使用时间较长,安全带也会老化,最主要表现是内部卷簧器老化,安全带会过松或不能及时拉紧,这时候的安全带已经开始“罢工”。
在紧急时刻,如果安全带过松容易导致乘员从安全带下滑出,造成严重的损伤;或者人已碰到了气囊,但由于安全带张紧余量过大而未能及时绷紧,未能像希望的那样吃掉一部分冲力,而是将人的全部负担都交给了气囊,也有可能导致乘员严重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