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实质性高血压
- 格式:pdf
- 大小:244.93 KB
- 文档页数:9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性高血压的特点有哪些
导语:如果肾性的高血压疾病已发生的话,那么疾病上面就会有很多特点展示出来,肾性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血压很高,而肾性高血压疾病的这些特点也是提
如果肾性的高血压疾病已发生的话,那么疾病上面就会有很多特点展示出来,肾性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血压很高,而肾性高血压疾病的这些特点也是提示我们人类的一种特点,让我们更快的知道自己是否患有肾性高血压这个疾病,所以说我们必须要先从这个肾性高血压的特点来区分疾病,那么肾性高血压疾病的特点有哪些呢?
1.体征约半数可在上腹部、患侧腰背部或肋缘下,听到一连续的血管收缩期杂音,或伴轻度震颤。
2.症状30岁前或50岁后,长期高血压突然加剧或高血压突然出现,病程短、进展快,舒张期血压增高尤为明显,伴腰背或肋腹部疼痛,药物治疗无效。
3.特殊检查下述情况可单独或合并出现:
a.肾血管造影,显示动脉充盈缺损、狭窄的远侧血管腔扩张或无血管部分;
b.静脉肾盂造影,显示患肾较健肾小1.5~2.0cm、形态不规则,早期显影慢而淡、后期显影较浓;
c.经皮穿刺用导管插入下腔静脉,分别采取两侧肾静脉血作肾素测定,患肾静脉血的肾素较高;
d.分肾功能测定,示患肾尿量少,尿钠低,肌酐或菊粉廓清率降低;
e.超声波显示患肾较小。
f.肾图呈现患侧曲线的血管段较低且延迟,排泄段延长。
引起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疾病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肾实质性高血压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肾实质性高血压应该吃什么药。
*肾实质性高血压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各种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治疗原则基本一致。
1.控制水盐摄入以减少血容量,但应注意过分降低血容量,可使肾功能恶化。
2.利尿剂噻嗪类为常用药,但当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 时,利尿效果明显降低,应改用襻利尿剂呋塞米(速尿)及依他尼酸(利尿酸)等,保钾性利尿剂在有氮质血症时应属禁忌。
3.降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拮抗药在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应用,已受普遍重视。
ACEI不仅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及激肽的降解,还可扩张出球小动脉,缓解肾小球内压力增高,减低对肾小球的损害。
卡托普利(Captopril)对急进性高血压特别有益。
其他如肼屈嗪(肼苯哒嗪),米诺地尔(敏乐定)对控制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亦有效。
4.血液透析对肾功衰竭经药物治疗无效者,常需血液透析,透析时不需停用降压药,米诺地尔的效果较满意。
*2、预后慢性肾炎氮质血症和肾实质性高血压常提示预后不良。
用一般降压药虽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但不一定能降低肾小球内血管阻力。
长期有效地降压治疗可修复小动脉病变,对防止心脑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但降压治疗效果较差。
钙拮抗药如硝苯地平等虽可降低血压,但使出球小动脉阻力增加,反而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对肾功能保护不利。
现公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仅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也可抑制组织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使组织内缓激肽降解减少,防止血管壁增厚及平滑肌增生肥大。
近年应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单独或与ACE抑制剂合用,也收到良好效果。
存在下列指征可行肾切除手术:①单侧肾脏病变;②病肾功能不到总功能的20%;③高血压难以控制;④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肾实质性高血压怎么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肾实质性高血压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肾实质性高血压”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肾性高血压能治好吗?肾性高血压吃什么降压药?需重视治疗肾性高血压主要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所致,在症状性高血压中被称为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一文中提及: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CKD)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67%~92%,并随着患者肾功能的减退,高血压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
临床中不少患者会提出疑问,肾性高血压能治好吗?肾性高血压吃什么降压药?肾性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71.2%,透析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尤甚,有研究显示透析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可高达91.7%。
肾性高血压分为两类,其中,由肾脏单侧或双侧病变引发的高血压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由肾脏动脉狭窄及缺血引发的高血压称之为肾血管性高血压。
临床将肾性高血压归于继发性高血压的范畴。
在肾脏疾病发生的任何阶段均有可能发生肾性高血压,而高血压的发生也会加速肾脏功能的退化,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增加。
肾性高血压能治好吗?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强调从控制原发病和降低血压两方面着手。
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降低血压,同时保护肾功能,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但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血压往往控制不佳,可明显促进肾脏疾病的恶化。
肾性高血压发病机制复杂,故肾性高血压的治疗较原发性高血压也更为复杂,控制血压相对困难,想要完全根治这个概率是很低的,但是通过治疗尽量将血压控制平稳,延缓肾病的进展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更重要的。
肾性高血压吃什么降压药?肾性高血压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管理,介入和手术治疗,且治疗时应根据病因的不同合理选择治疗方式。
1、生活方式管理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结构(减少食用油的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低盐饮食)、维持正常体重、戒烟、减少酒精摄入、适度运动。
2、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肾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狭窄占成人肾动脉病变的90%,介入治疗对该类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优势十分有限。
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脏内科郝丽概述为了彻底和/或有效治疗高血压,首先要判断是否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存在,只有祛除原发病才能根治高血压。
值得强调的是:肾血管及肾实质性病变是继发性高血压最重要的原因。
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原发病是控制和根治高血压的关键,而控制高血压也是保护肾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肾性高血压的一些诊治进展做一简述。
一、肾性高血压(一)定义及分类:由肾血管和/或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
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肾实质性高血压,按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容量依赖性和肾素依赖性高血压。
(二)发病机制1、肾血管性高血压:主要是由大动脉炎(64%)、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15%)和肾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肾动脉口、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引起肾实质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而产生的继发性高血压.2、肾实质性高血压:主要是由各种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结缔组织病、多囊肾、肾移植后等肾实质性疾病引起.(1)肾炎性:肾小球滤过减少致钠水潴留,以容量依赖性高血压为主。
(2)肾病性:多数与钠、水潴留有关,部分是由于血管内容量不足导致RAAS激活使血压升高。
(3)肾功能衰竭:钠水潴留、RAS激活、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内源性洋地黄物质增加、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内皮素增高,以及促红素应用等均可导致和加重肾功能衰竭时的高血压。
(4)肾移植后:原病肾过度分泌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交感神经系统;移植肾动脉狭窄、排异反应、移植肾肾小球肾炎复发或新发以及抗免疫药物的应用等,都是肾移植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5)透析相关的高血压(三)基本特征1、肾血管性高血压:发现下述特征需高度怀疑.(1)30岁>年龄〉50岁时发生的高血压,尤其是年轻而严重的高血压患者;(2)恶性高血压伴严重眼底改变者(3)高血压突然发生或突然升高,而无明显家族史,特别是在一年内舒张压>120mmHg者;(4)严重高血压对常用降压药疗效差(ACEI除外),并有不明原因肾功能损害;(5)高血压病人经ACEI治疗后,肾功能恶化;(6)高血压伴冠状动脉、颈动脉、脑动脉或周围动脉硬化表现者;(7)严重高血压伴低钾血症者;(8)上腹部、脐周或腰部有连续性或舒张期杂音;(9)影像学检查肾脏:X线或B超显像,双侧肾脏大小不等,长径相差1.2cm。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肾实质性高血压怎么治疗
导语:大家都知道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由于肾脏出现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一直是一种很高发性的疾病,同样就是因为这样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大家都知道肾实质性高血压是由于肾脏出现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一直是一种很高发性的疾病,同样就是因为这样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很多的患者常常因为这个疾病出现消极的念头或者影响自己的家庭,但是对于肾实质性高血压不是很了解的疾病就会不知道怎么治疗好,那么,下面就去了解下肾实质性高血压怎么治疗?
1.控制饮食
低盐饮食:每日摄盐6g以下;大量蛋白尿(>1g/d)及肾功能不全者,宜优质低蛋白饮食,即选择高生物价蛋白,蛋白量控制在0.3~0.6g/kg 体重。
2.病因治疗
根据原发肾脏疾病进行病因治疗是根本。
3.对症治疗
控制血压。
根据最新2013欧洲高血压指南,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140/90mmHg,合并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目标血压<140/85mmHg。
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用于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且大多数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达标。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抑制剂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经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通过降压与抑制RAS,是目前证据最多的延缓肾脏病发展的降压药物,而成为首选。
除了ACEI和ARB外,近年还出现了两类阻断RAAS的新药: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均能降压,降尿蛋白,。
什么是肾性高血压?*导读:直接因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约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
……直接因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约占成人高血压的5~10%,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中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独成一类,称肾血管性高血压,在整个肾性高血压中所占比例尚不及一半。
而由其它单侧或双侧肾实质疾病所引起的高血压,统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几乎每一种肾实质疾病都可以引起高血压。
各种肾脏病引起高血压的机会与其病变的性质、对肾小球功能的影响、造成肾实质缺血的程度及病变的范围等有关。
一般肾小球肾炎。
狼疮肾、先天性肾发育不全等病变较广泛,可伴有血管病变或肾缺血,故常出现高血压,而肾结石及肾益肾炎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机会较少。
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小球肾炎发生高血压的机会亦不相同,如微小病变和膜性肾病很少有高血压,而股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极易出现高血压。
此外,肾性高血压与肾功能状态有关。
肾功能减退血压趋于升高,肾功能衰竭后期80%以上伴有高血压。
肾脏疾病时影响血压升高的因素很多,如水钠潴留导致的血容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系统增加,肾内降压物质如前列腺素、缓激肽分泌减少,活性减弱;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致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可交换钠与肾素关系异常等。
其中以前2种因素最为重要。
根据前2种因素不同,肾性高血压分为:容量依赖型高血压和肾素依赖型高血压。
1、容量依赖型高血压:肾实质损害后,肾脏处理钠、水的能力减退。
当摄入量超过机体的排泄能力时,即出现水钠潴留。
水钠潴留如主要在血管内,使血容量扩张,即可发生高血压。
同时水钠潴留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水钠含量增加,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血管的阻力以及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增强,并使血管紧张素Ⅱ型对血管受体亲和力提高,此时即使血管紧张素正常亦可使血压升高。
2、肾素依赖型高血压:其发病机理为肾动脉狭窄,肾内灌注压降低和肾实质疾病,以及分泌肾素的细胞肿瘤,均能使球旁细胞释放大量肾素,引起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高,全身小动脉管壁收缩而产生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断与处理作者:余振球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24期高血压特点与诊断肾实质性高血压由肾实质疾病引起,故必然有肾实质疾病表现。
例如:①肾实质疾病中最常见的各种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出现水肿、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损害等异常。
②慢性肾盂肾炎,女性多见,常有尿路感染史,可出现尿急、尿频和尿痛等症状。
③多囊。
肾常有家族史,肾区扪及肿大肾脏,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
因此,对有上述特点而肾实质疾病不详的患者,应想到肾实质性高血压并进行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
原发病的处理早期发现和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可以预防或延缓慢性肾脏病的不良预后。
确定慢性肾脏病基于肾损害的证据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病因无关。
确诊慢性肾脏疾病后,应依照K/DOQI慢性肾脏病的分期标准,根据肾功能的水平,而不是根据病因对患者的肾脏病进行分期。
在慢性肾脏疾病或其分期定义中不包括高血压。
然而,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常见病因及结果,同时有慢性肾脏疾病及高血压的病人更容易发生肾功能丧失及心血管疾病。
在无慢性肾脏疾病的老年人中高血压也常见,它与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而加速性的GFR下降及更明显的肾脏病理异常是相联系的。
应仔细检查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同时存在GFR下降的个体是否有慢性肾脏疾病。
2001年起美国肾脏病协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K/DOQI慢性肾脏病处理指南,其中指出无论何种慢性肾脏病,患者均处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中,危险因素包括传统危险因素和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所有的慢性肾脏病患者都应被列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无论他们是否有传统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都应接受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评估,应根据病人个体化的慢性肾脏病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慢性肾脏疾病早期阶段,进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地减缓肾脏疾病的慢性进展。
已经证实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糖尿病患者严格的血糖控制,严格的血压控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应用,蛋白质摄入量的限制。
患了肾性高血压怎么办发布时间:2021-07-15T14:56:39.677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9期作者:王和彪[导读] 肾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各种肾脏疾病的高血压,具体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王和彪泸州市永益血液透析中心 , 四川泸州646000肾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各种肾脏疾病的高血压,具体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根据患者自身的特点,在实际治疗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肾血管及肾实质性病变是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最主要的病因,只有及时发现,积极治疗肾脏原发病,才是控制高血压稳定的关键。
通过控制血压水平,也能够保护患者的肾功能。
肾实质性高血压与肾脏实质性疾病有一定的联系,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降压药物能够控制血压水平,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
有些患者由于缺少对疾病的认识,往往会拒绝治疗,从而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危害患者的生命。
那么患有肾性高血压,该如何治疗?一、肾性高血压的一般治疗方法对于轻症状的肾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时需要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纠正不良饮食行为,通过戒烟,限制饮酒,降低诱发疾病的风险。
患者在患病之后,能够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遵医嘱服用药物,对疾病治疗充满信心。
对于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若接受透析治疗,也应注意饮食调节,通过调节钠盐的摄入量,能够控制体重,低脂饮食能够控制钠水潴留,还能增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压效果,低脂饮食也有利于患者的饮食健康。
二、中医治疗对于顽固性肾性高血压患者,可以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帮助患者延缓肾衰竭。
这类患者通常是由于肾实质性的损伤而导致正常肾功能所具有的抗高压物质减少,比如前列腺素A1、F1等。
中医治疗辨证论治,若患者头痛眩晕、四肢抽搐,可以在基础配方中加用羚羊、角粉进行服用;若患者的肝火偏盛,可以在基础配方内加入夏枯草、生地黄;若患者脾肾阳虚、形寒肢冷、颜面苍白且存在意识不清的情况,可在基础配方中加用熟附片、党参、半夏等;若患者的尿素氮明显增高,可以在基础配方中加入大黄、土茯苓。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肾性高血压概念:主要是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症状性高血压为肾性高血压。
约占高血压病因的5%。
发病机制:(1)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动↑→肾素依赖性高血压(2)钠水潴留→钠依赖性高血压(3)肾分泌的抗高血压物质↓PGA2、E2分类: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单侧或双侧肾动脉入口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狭窄或完全闭塞从而引起肾实质缺血所产生的继发性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实质性疾病导致的高血压,可分为单侧和双侧肾实质性高血压,根据原发病的性质又有急慢性之分。
1.急性肾实质性疾病主要包括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GN)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
前者以急性肾炎综合征,即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甚至发生急性肾衰,预后不佳。
多见于儿童。
后者可见于各种年龄,高血压的发生率不高,多仅为轻中度高血压。
发生机制主要与容量变化有关。
2.慢性肾实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高血压基本类似,包括头痛和其他相关疾病的症状。
主要特点:舒张压较高,脉压小,波动小;症状较少;肢体往往湿冷,以苍白居多;恶性高血压相对较多,多有肾病史;对交感阻滞剂反应较差。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与肾小球的功能状态关系密切。
鉴别诊断:(1)内分泌性高血压:可根据内分泌的病史、特殊临床表现及内分泌试验检查作出相应诊断。
(2)颅内病:神经系统症状常较突出。
(3)其他继发性高血压:如妊娠中毒症以及一些少见的疾病可以出现高血压,如肾素分泌瘤等。
(4)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年龄较迟,可有家族病史,在排除继发高血压后可作出诊断。
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治疗:外科手术为主,药物治疗并非肾血管性高血压的首选方法,药物首选的是钙通道阻滞药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治疗:调整生活习惯、戒烟、节制饮酒、正确对待环境压力、保持正常心态。
对于终末期肾衰竭接受透析的患者,首先要调整水、盐的摄入量,达到理想干体重。
注意低钠、低脂。
药物以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为首选方法。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压力调控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
根据病因,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5%-10%。
在我国,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关键在于去除病因和有效控制血压,其中压力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及压力调控1. 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类型,约占继发性高血压的60%-70%。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病因包括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等。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压力调控主要包括:(1)限制钠盐摄入: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肾脏负担。
建议成人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
(2)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适量摄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避免高脂、高糖食物。
(3)保持适当体重: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
(4)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2. 肾血管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于肾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肾脏血流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压升高。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压力调控主要包括:(1)药物治疗:ACEI、ARB等药物可降低血压,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
(2)介入治疗:对于肾动脉狭窄严重者,可采用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治疗方法。
(3)手术治疗:对于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可采用外科手术解除肾动脉狭窄。
3. 内分泌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是由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导致激素分泌异常,引起血压升高。
常见的内分泌性高血压病因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压力调控主要包括:(1)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的内分泌疾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肿瘤、药物治疗等。
(2)药物治疗: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肾实质性高血压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肾实质性高血压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肾实质性高血压如何诊断鉴别,肾实质性高血压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肾实质性高血压常见检查:常见检查:肾脏超声检查、眼底检查、肾功能检查、尿常规*一、检查根据具体的肾实质病变不同,实验室检查各有特点,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尿中血尿、蛋白尿伴短暂氮质血症为主。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大量蛋白,常有红细胞及管型,出现贫血和肾功能受损。
慢性肾盂肾炎:有尿路感染史,尿中有微量或少量蛋白,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尿细菌培养阳性。
1、肾脏B超显示双肾实质呈弥漫性病变,双肾皮质变薄等;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影像学变化特点。
2、眼底可有视网膜出血、渗出及视盘水肿等改变。
*以上是对于肾实质性高血压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肾实质性高血压应该如何鉴别诊断,肾实质性高血压易混淆疾病。
*肾实质性高血压如何鉴别?:*一、鉴别肾实质性高血压需与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血压继发的肾脏病变及其他继发性高血压鉴别。
有些病人肾病症状潜隐,而高血压表现很突出,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1、肾血管性高血压系由各种原因导致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常见的病因有大动脉炎、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和动脉粥样硬化。
如具有以下临床特征之高血压应疑有本病:发生于30岁之下或50岁以上病人,无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短、进展快,多数呈现恶性高血压表现;视网膜可有出血、渗出、视盘水肿等;头颈、上腹及(或)腰背部脊角区可闻及血管杂音;X线及B超检查显示双肾大小、密度有差别;肾静脉血检验患侧肾素活性增高,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核素肾图检查呈阳性。
行腹主动脉或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有血管狭窄,可以确定诊断。
2、高血压性肾脏病肾实质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鉴别,病史对其鉴别非常重要。
是高血压在先,还是蛋白尿在先,对鉴别诊断起关键作用,后者诊断要点如下:①中年以上多见,可有高血压家族史;②出现肾损害以前已有10年以上持续性高血压;③病情进展缓慢,肾小管功能损害(尿浓缩功能减退,出现夜尿增多)早于肾小球功能损害;④尿改变轻微(尿蛋白轻,尿镜检有形成分少);⑤常伴随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心、脑并发症;⑥诊断本病尚需除外各种原发、继发肾脏疾病。
肾实质性高血压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肾实质性高血压症状,尤其是肾实质性高血压的早期症状,肾实质性高血压有什么表现?得了肾实质性高血压会怎样?以及肾实质性高血压有哪些并发病症,肾实质性高血压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肾实质性高血压常见症状:脉压小、微炎症状态、糖代谢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尿蛋白*一、症状一、症状高血压的各种症状肾实质性高血压同样存在,不再赘述。
下面仅将肾实质性高血压表现的某些特殊方面作一简介。
与同等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比较,肾实质性高血压较原发性高血压更易进展成恶性高血压,发生率约为后者2倍。
其中,IgA 肾病、特别是增生硬化或硬化性IgA肾病继发恶性高血压尤常见。
并且,与原发性恶性高血压比较,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预后更差,有作者统计,前者5年肾脏存活率为60%,而后者1年半肾脏存活率仅4%。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眼底病变常较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常更易发生。
这是因为肾实质疾病时除高血压外,还常常存在其他复合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肾病综合征时的脂代谢紊乱,糖尿病肾病时的糖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时的贫血、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及微炎症状态等,这些复合因素将明显升高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此,还需特别强调肾实质性高血压对基础肾脏病、尤其是慢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影响。
慢性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前小动脉呈舒张状态,系统高血压很易传入肾小球,造成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此"三高"即能加速残存肾小球硬化;同时,长期高血压又能导致肾脏小动脉硬化,包括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肌内膜增厚,使小动脉壁增厚管腔变窄,继发肾实质缺血损害(肾小球呈缺血性皱缩至缺血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所以未能很好控制的肾实质性高血压将明显加速肾实质疾病进展,形成恶性循环。
尿蛋白量多的肾小球疾病,高血压的肾损害作用更明显,因为二者作用叠加。
【疾病名】肾实质性高血压【英文名】renal parenchymal hypertension【缩写】【别名】【ICD号】I15.8【概述】肾实质性高血压(renal parenchymal hypertension)是由各种肾实质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占全部高血压的5%~10%,其发病率仅次于原发性高血压,在继发性高血压中居首位。
下面将对其作一讨论。
【流行病学】肾性高血压是继发性高血压最主要的病因,占高血压总数的3%~5%。
其中,肾脏本身器质性病变所致的肾实质性高血压较肾血管性高血压略多见,前者占高血压人群的2%~3%,后者占1%~2%。
更重要的是,肾实质性高血压疗效远不如肾血管性高血压,预后较差。
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路梗阻等均可伴高血压,但肾结核很少引起高血压。
肾炎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34%~80%,其中,急性肾炎高血压发生率达70%~90%,多囊肾高血压的发生率30%~46%,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30%。
肾实质性高血压大多与肾素分泌增加有关,容量扩张也起一定作用。
【病因】多种肾实质疾病都可引起高血压,不同肾实质疾病高血压发病率有所不同(表1)。
1.能引起高血压的单侧肾实质疾病 包括反流性肾病、慢性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及肾脏腺癌等,如果检测发现患侧肾静脉血肾素水平高,早期切除患肾有可能治愈或显著改善高血压。
先天性单肾缺如(肾不发育)患者高血压多见,而后天单肾切除(切除病肾或做移植肾供体)却未增加高血压危险,机制未清。
2.能引起高血压的双侧肾实质疾病很多 包括原、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成人型多囊肾等。
一般而言,原、继发肾小球疾病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慢性间质性肾炎及成人型多囊肾,而在原、继发肾小球疾病中,病理呈增殖和(或)硬化表现者高血压发病率最高。
此外,无论哪种肾脏病当其出现肾功能损害时,高血压发病率都随之增加,文献统计,约90%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具有高血压。
【发病机制】急性肾实质疾病导致高血压的主要机制为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利尿常能使血压下降,乃至正常。
而慢性肾实质疾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却较复杂,可由多种因素导致。
1.导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的因素(1)导致血容量增加:有如下因素可导致水钠潴留:①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下降,水钠排泄减少;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醛固酮促进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钠重吸收;③交感神经系统活化,促进近端肾小管钠重吸收;④一氧化氮(nitric o x i d e,NO)生成减少,肾小管排钠减少;⑤肾功能不全导致胰岛素抵抗,体内胰岛素水平增高,刺激钠泵(N a-K-ATP酶)增加近端肾小管钠重吸收。
明显的水钠潴留即可导致容积性高血压发生(图1)。
(2)导致血管阻力增加:有如下机制可导致外周及肾脏动脉收缩,血管阻力增加: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交感神经系统活化及内皮素合成增加,均刺激血管收缩;②NO生成减少,拮抗血管收缩因素减弱;③GFR下降导致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加,细胞外容积膨胀刺激内源性喹巴因释放,甲状旁腺素及喹巴因都能增加细胞内C a浓度,促进血管收缩,并提高管壁平滑肌对缩血管因子敏感性;④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水平刺激血管平滑肌肥大,使血管应答性增强,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管阻力增加。
这些因素均能导致阻力性高血压。
在肾实质性高血压中,单纯的容积性高血压或单纯的阻力性高血压均少见,绝大多数患者系两种致病因素并存。
与原发性高血压比较,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容积因素常更明显。
从上面叙述可以得知,无论容积性或阻力性高血压发生,都与许多神经体液因子参与相关,表2做了简要概括。
2.导致高血压的因素(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nin-angiotensin al d osterone system,R AAS)活化:已有大量资料证实,在肾实质性高血压发生及发展中R AAS起着重要作用,肾实质疾病时缺血即可导致R AAS活化。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Ⅱ)能直接刺激血管收缩,又能通过中枢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及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促进儿茶酚胺释放,进一步使血管收缩;醛固酮能增加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钠重吸收,加重水钠潴留。
因此,R AAS活化既能参与阻力性、又能参与容积性高血压发生。
(2)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交感神经在肾实质性高血压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
在肾实质疾病时交感神经能通过传入肾反射(afferent renal refle x es)活化,AⅡ增多也将从中枢及外周增加其活性。
交感神经系统活化能刺激血管收缩,增高血管阻力;能促进近端肾小管钠重吸收,增加血容量,故能从阻力及容积两方面参与高血压发生。
交感神经系统活化又能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而刺激肾素分泌,进一步活化R AAS增重高血压。
(3)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释放:能与洋地黄抗体起交叉反应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n d ogenous d igitalisli k e su b stance,ED I S)具有如下特性:抑制N a-K -ATP酶,促钠排泄。
当肾实质疾病导致细胞外容积膨胀时,即能反射刺激视丘下部脑组织释放ED I S,抑制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内N a-K-ATP酶,减少钠重吸收,起排钠效应。
但是,另一方面ED I S将抑制血管平滑肌内N a-K-ATP酶,增加细胞内钠浓度,减少跨膜钠梯度,使N a/C a交换减少及电压依赖C a通道去极化,故而胞浆内C a增加,这就促进了阻力性高血压发生。
(4)内皮素:内皮素是迄今发现的体内最强缩血管肽,它可能通过内分泌途径,以及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发挥作用。
内皮素能刺激血管收缩;能促进R AAS 活化;能减少肾血流及GFR,减少尿钠排泄。
因此,它也可能从阻力及容积两方面参与肾实质性高血压发病。
(5)精氨酸加压素:精氨酸加压素对正常机体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不大,但是已有临床试验表明,给慢性肾衰竭者应用精氨酸加压素拮抗药能使高血压有效下降,提示精氨酸加压素能通过缩血管效应参与肾衰竭者高血压的发生。
不过仍需更多研究肯定此观察及明确作用机制。
(6)降血压因子减少:肾脏能产生多种降血压因子,如前列腺素E及I,激肽(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激肽释放酶,进而将血浆中激肽原转换成激肽),心房利钠肽、脑利钠肽、NO及髓质降压脂等。
正如前叙,肾实质疾病时N0生成减少,拮抗血管收缩能力减弱,而且NO减少还能减少肾小管排钠,加重水钠潴留,故它能从阻力及容积两方面参与高血压发病。
可是,至今仍未获得上述其他降血压因子参与肾实质性高血压发病的确凿证据。
【临床表现】高血压的各种症状肾实质性高血压同样存在,不再赘述。
下面仅将肾实质性高血压表现的某些特殊方面作一简介。
与同等水平的原发性高血压比较,肾实质性高血压较原发性高血压更易进展成恶性高血压,发生率约为后者2倍。
其中,Ig A肾病、特别是增生硬化或硬化性Ig A肾病继发恶性高血压尤常见。
并且,与原发性恶性高血压比较,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预后更差,有作者统计,前者5年肾脏存活率为60%,而后者1年半肾脏存活率仅4%。
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眼底病变常较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常更易发生。
这是因为肾实质疾病时除高血压外,还常常存在其他复合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肾病综合征时的脂代谢紊乱,糖尿病肾病时的糖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时的贫血、高尿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尿毒症毒素、代谢性酸中毒及微炎症状态等,这些复合因素将明显升高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此,还需特别强调肾实质性高血压对基础肾脏病、尤其是慢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影响。
慢性肾小球疾病时肾小球前小动脉呈舒张状态,系统高血压很易传入肾小球,造成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此“三高”即能加速残存肾小球硬化;同时,长期高血压又能导致肾脏小动脉硬化,包括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肌内膜增厚,使小动脉壁增厚管腔变窄,继发肾实质缺血损害(肾小球呈缺血性皱缩至缺血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所以未能很好控制的肾实质性高血压将明显加速肾实质疾病进展,形成恶性循环。
尿蛋白量多的肾小球疾病,高血压的肾损害作用更明显,因为二者作用叠加。
现知蛋白尿、尤其大量蛋白尿能致成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及高滤过,促进肾小球硬化;并且,滤过的蛋白质(包括补体及生长因子等)及与蛋白结合的某些物质(包括脂质及铁等)被肾小管重吸收后,可活化肾小管细胞,释放致病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等)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因此,对合并蛋白尿的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更需严格控制高血压。
【并发症】可并发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等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根据具体的肾实质病变不同,实验室检查各有特点,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尿中血尿、蛋白尿伴短暂氮质血症为主。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中大量蛋白,常有红细胞及管型,出现贫血和肾功能受损。
慢性肾盂肾炎:有尿路感染史,尿中有微量或少量蛋白,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尿细菌培养阳性。
【其他辅助检查】1.肾脏B超 显示双肾实质呈弥漫性病变,双肾皮质变薄等;有原发疾病的相应影像学变化特点。
2.眼底 可有视网膜出血、渗出及视盘水肿等改变。
【诊断】肾实质性高血压主要诊断要点有:病人一般年龄较轻;既往有肾病史;肢体往往湿冷、苍白的多;血压以舒张压较高、脉压小、血压波动小为特点;常有肾病的迹象如贫血、血尿、蛋白尿、夜尿、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B超检查显示双肾实质呈弥漫性病变,双肾皮质变薄等。
【鉴别诊断】肾实质性高血压需与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血压继发的肾脏病变及其他继发性高血压鉴别。
有些病人肾病症状潜隐,而高血压表现很突出,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
1.肾血管性高血压 系由各种原因导致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常见的病因有大动脉炎、纤维肌性结构不良和动脉粥样硬化。
如具有以下临床特征之高血压应疑有本病:发生于30岁之下或50岁以上病人,无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短、进展快,多数呈现恶性高血压表现;视网膜可有出血、渗出、视盘水肿等;头颈、上腹及(或)腰背部脊角区可闻及血管杂音;X线及B超检查显示双肾大小、密度有差别;肾静脉血检验患侧肾素活性增高,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核素肾图检查呈阳性。
行腹主动脉或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有血管狭窄,可以确定诊断。
2.高血压性肾脏病 肾实质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肾损害鉴别,病史对其鉴别非常重要。
是高血压在先,还是蛋白尿在先,对鉴别诊断起关键作用,后者诊断要点如下:①中年以上多见,可有高血压家族史;②出现肾损害以前已有10年以上持续性高血压;③病情进展缓慢,肾小管功能损害(尿浓缩功能减退,出现夜尿增多)早于肾小球功能损害;④尿改变轻微(尿蛋白轻,尿镜检有形成分少);⑤常伴随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心、脑并发症;⑥诊断本病尚需除外各种原发、继发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