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M一轮复习 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31
高三人教社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课方案第 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课方案课标要求概括汉字、绘画发源、演变的过程,认识中国书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认识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 .认识中国汉字、书画的发展演变脉络2 .理解文化繁华的原由。
二、过程与方法经过历史比较、赏识图片、赏识戏剧等方法,认识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感觉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异文化。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教课过程导入:今日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以其说学习,不如说我们一同往返首学过的知识,去找寻古代中国文化之美。
一、穿越时空之找寻书法之美请同学们来赏识《龙》字组图,找出这些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教师指引)学生议论:不同点是这些字写法都不同样;同样点事它们都是“龙”字(或许说都是汉字)问题设置 1 :书法和汉字的关系?合作研究: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字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到艺术。
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结构,表现感情、气概和境界,拥有特别的审美价值。
经过以上观点,我们能不可以总结书法之美有几点美呢?学生议论教师总结:1 、文字之美(文字源流美)高三人教社必修三第三元第10充魅力的画和曲教课合作研究:指学生文字的发源和展,引入“ 造字”的神故事 .得出文字的发源和展:发源:事→刻竹、木→ 画文字→象形字→ 字展:甲骨文→金文→篆→隶→楷→草→行(引入王懿荣甲骨文的故事)2 、写法之美(法字体美)隶→楷→草→行(展现各样法,通片欣比的方法学生以直印象。
)3 、境界之美(法感情、境界美)引入境界的观点通王羲之的《亭序》和旭的《肚痛帖》领会心境之美度:通猜的方式度到画二、穿越空之找画之美指学生欣《沙王堆帛画》《人物》《清明上河》《敦煌彩塑》《墨竹》《夫妇宴》《富春山居》领会古代画的1 、形神之美2 、感情之美引入政:黄公望《富春山居》和海峡两岸的梦想。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赏书画艺术。
(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重点难点】1、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
(书画同源)【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四幅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和京剧不同颜色的脸谱的含义是什么?导入新课一、汉字1、汉字的起源:图画---象形字----汉字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3、总趋势:由繁到简,稳定化、规范化二、书法艺术1、发展阶段:魏晋为分界线,之前是自发阶段,之后是自觉阶段2、楷书、草书、行书的特点及典型代表【合作探究】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后,随着时代变迁书法风格有何变化?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三、中国画1、绘画的起源:(1)远古时代:彩陶画(2)战国:帛画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2、绘画的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俗画、年画等等3、中国画的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画中有诗”。
4、绘画的发展:四、戏剧【合作探究】五、古代艺术发展的原因1.政治:政策的宽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繁荣2.经济: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3.教育: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4.民族关系:民族融合,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5.对外关系: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教学目标【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汉字、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能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戏曲的起源和发展,概述京剧的发展历程,理解京剧艺术的无限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使学生了解中国书画和戏剧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或欣赏艺术精品,潜移默化,提高自身修养。
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学情分析盱眙中学是苏北一所四星级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依托第一山考试文化的千年积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盱中的学生素质良好。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已具备了一定历史知识,对相关的政治、经济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讲解内容层次可以适当深化,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整体思维和历史探究能力,这些是本课教学的有利条件。
但同时也应看到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自主探究过程活跃但也出现浮躁现象,这也就给本课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重点难点重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中国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4教学过程 4.1 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导课:由盱眙中学校园《翰墨缘诗书碑廊》导入,特意选取隶书、行书和草书三种字体,让学生欣赏和辨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艺术不是虚无缥缈的,艺术就在我们身边。
由学生熟悉的校园文化入手,这么设计,一方面可以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接近本课学习内容,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活动2【讲授】本课从汉字与书法、笔墨丹青中国画和京剧的形成三个部分讲述充满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是()A.甲骨文的形成B.秦始皇统一文字C.楷书的形成D.汉字演变为书法2.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据此你判断他所擅长的字体是()A.楷书B.行书C.草书D.隶书3.下图是山东临沂的洗砚池文化遗址。
传说,东晋时期的“书圣”幼年时刻苦练字后即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致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其曰“洗砚池”。
这位“书圣”是()A.钟繇B.顾恺之C.王羲之D.柳公权4.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5.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
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
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
该画属于()A.风俗画B.宫廷画C.文人画D.山水画6.下列图片反映市民生活的是()7.下列对我国绘画艺术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表明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B.隋唐时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C.两宋时期文人画成就最高D.元明清时期绘画更强调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8.京剧的形成得益于兼收并蓄,其来源包括()①徽剧②汉剧③昆曲④部分地方戏曲A.①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能力提升9.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元代关汉卿《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
他最可能是下列何时何地的商人()A.东汉的洛阳B.唐末的长安C.北宋的开封D.明初的南京10.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发展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以发展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请完成:(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字发展中的什么现象?文字的出现有何意义?(2)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兰亭序》。
高中历史材料与解析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新人教版必修3汉字与书法艺术1.仓颉造字〔材料一〕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①,百工以②,万品以察。
──许慎《说文解字·叙》〔材料二〕古文者,仓颉所造也,仰视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赞曰:邈邈仓山,轩辕之始,创制文字,代彼绳理。
灿若星辰,郁为纲纪,千龄万类,如掌斯视。
生人感德,莫斯之美,神章灵篇,自兹而起。
──张怀瓘《书断》【解读】许慎(58—147)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和文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说文解字》流传以后,战国以来直至秦汉的文字形体混杂的现象逐渐得到了克服和纠正。
因此,《说文解字》对后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说文解字·叙》则是一篇研究先秦两汉文字学和书法史的珍贵文献。
这条材料记叙了仓颉造字的过程:黄帝的史官仓颉旁观鸟兽鱼虫之迹,恍然悟出这不是花纹,而是文字,有意义可通,于是创造了文字,从此,万事万物有了名称,有了符号,文明大大向前迈进。
《书断》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品评,是最有名的品藻书论。
作者张怀瓘是唐开元年间著名的书法理论家。
该书分三卷,把始自黄帝终于唐代卢藏用这三千两百余年的书法发展,进行书体源流上的分析与书品优劣上的评价。
《书断》影响深远,成了后代书法家、鉴赏家、书论家案头之书。
这段材料高度赞扬了仓颉造字的功绩。
仓颉仰视天上奎星圆曲的形状,低头旁观鸟兽虫鱼的踪迹,把它们的长处结合起来创作了文字,仓颉造字的功绩,可以说是与日月同辉。
古文字起源于图画,象形的图画实际上就是文字图画。
【注释】①书契:文字;②乂:治也。
2.甲骨文【解读】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甲骨文首次被金石学家王懿荣认识并高价购藏。
1903年刘鹗拓印《铁云藏龟》。
早期的研究者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
罗振玉又搜集实物拓印为《殷虚书契》等,并作考释。
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解析: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学法指导1.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2.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知识结构三、重难点分析1.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1)汉字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趋势①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象形字后来逐渐化,推理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②演变历程: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2)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发展阶段: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②魏晋以后进入自觉阶段。
主要字体: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代表──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步入盛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成为欧体、颜体和柳体。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都是草书大家。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
2.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1)从演变背景看,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哥哥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的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文人画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河南省洛阳一中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人教版必修3)一考试大纲1、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2、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二复习指导1、注意三方面:一是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在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时,也浓缩着历史的精华,反映着历史的脉动和时代的风貌;二是对相关文艺作品的欣赏,要抓住它所反映的时代特征;三是结合书画、戏曲等相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重点掌握书法、绘画、戏曲的成就,注意理解艺术成就与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理解艺术形式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认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三重难点解析1、时代变迁对绘画的影响①魏晋以来的社会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②唐代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等。
③宋代,“重文轻武”成为朝廷的国策。
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又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
这种时代特点也影响到绘画作品,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另外,这时不仅出现了许多文人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百姓自己的绘画艺术也发展起来,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④明清时期,由于政治思想上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不安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和文化发达的江浙地区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伴随着明清小说的发展,为小说作插图的木版画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由百姓自己创作的富有实用性的绘画艺术形式出现,如年画、寺庙中的壁画、布贴画和剪贴画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学习目标】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掌握汉字和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和基本特征阅读课本第一子目下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要求:在自主整理出要点的基础上,小组内逐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1、看下面一组图,阅读46页第一段,概括汉字的起源、形成完整体系、演变脉络和趋势2、归纳中国书法的发展阶段和功能。
思考日常生活中书法的用途有哪些?。
3、欣赏下面几幅书法名作,说说它们各是哪种字体,完成下表活动二了解掌握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在认真阅读课本第二子目的基础上,解决相关问题。
要求:自主整理出要点,小组内讨论确定发言人,最后全班交流。
1、概括中国画的特点2、完成下表活动三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阅读课本第三子目下的内容,解决以下问题(要求:在自主整理出要点的基础上,小组内逐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1、概括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
2、欣赏京剧视频《霸王别姬》片段,概括京剧的形成、传播过程以及表演艺术特色。
活动四合作探究:悠扬悦耳的戏剧,韵味十足的书画,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遗产。
它们既保持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借鉴吸纳了异域文化的成果,同时又为世界文化和后世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然而在当今生活节奏加快、西方文化和市场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下,传统文化正受到严峻挑战,在你周围有多少人了解喜爱唱戏,有多少人会书法和画笔墨画。
如何才能让传统文化立足于现代,让独特的中国文化鹤立于世界之林呢?我们来支支招!小组先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要求语言精练化。
【检测反馈】1、右图是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部分标识,其构思取材于()A、楷书B、草书C、小篆D、行书2、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A、《颜氏家庙碑》B、《玄秘塔碑》C、《兰亭序》D、《九成宫醴泉铭》3、草书的特点①笔画简约、钩连不断②实用性较强③线条流畅,任情纵性()A、①②B、②C、②③D、①③4、下列关于中国绘画演变的表述,不恰当的是()A、夏商周三代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B、隋唐时期的山水画、人物画、宗教画盛行C、两宋时期山水画成为最大亮点D、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5、《清明上河图》()A、是明朝张择端的代表作B、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C、反映了两宋时期宫廷画院的活跃D、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间风情6、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众的精神生活。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学思之窗】
提示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域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提示( 1)书法:魏晋以来,中国书法艺术臻于成熟。
楷书方面,魏晋的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具特点。
草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及唐朝的怀素、张旭等都是草书大家。
行
书方面,东晋的王羲之、唐代颜真卿等人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
[来源:] (2)绘画:战国时期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魏晋时期,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理论,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传世佳作。
隋唐时期,注重吸收外来美术风格,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活跃阶段,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二、学习延伸
提示阅读感悟题目中所提供的两首诗,印证体味文人画的精髓:强调讲究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一、解读考纲,明确目标汉字和书法艺术、古代绘画和戏曲艺术的演变过程、主要艺术特点,及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二、深度理解,核心突破核心汉字和书法艺术、古代绘画和戏曲艺术的演变过程、主要艺术特点,及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关系。
材料1汉字“马”的演变过程材料2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形意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
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使用。
由于表意文字特性,让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曾长期成为东亚地区交流的唯一文字。
今可略分为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两个系统。
前者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后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
另外,日本及韩国皆有其公布之官订汉字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
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
2008年后联合国采用的中文一律是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唯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
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演变的特点:由繁到简,保留形意文字的特点。
(2)材料二中汉语排名语言实力第二的原因是什么?(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开放与对外交流的发展;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的推广。
材料3红宝书材料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
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
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
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讲汉语作为官方语言。
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材分析必修三《历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
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和政治、经济领域的活动一样,皆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皆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进步的基本特征。
学习必修三能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学生用更开阔的视野观察人类文明的演进。
本课是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三课。
本课就其内容而言,讲述三大内容:汉字与书法艺术、笔墨丹青中国画、京剧的出现。
本单元的主题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由此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整个必修三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本模块的主题是思想文化史,对于学生来说是既新鲜又不易把握。
加上本课涉及内容繁多,学生不好掌握。
高二学生经过高一阶段的学习,理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能独立思考,且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但总体知识储备和理论思维水平仍然有限。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②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会欣赏书画艺术,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图片,艺术作品的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提高。
②通过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充分发挥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2)教学难点: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京剧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