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抽象的雕塑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抽象的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使学生掌握抽象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抽象元素,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抽象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抽象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抽象雕塑的欣赏和分析。
4. 创作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抽象雕塑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欣赏分析。
2. 教学难点:抽象雕塑的创意和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抽象雕塑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抽象元素。
2. 新课内容:(1)抽象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抽象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抽象雕塑的欣赏和分析。
3. 实践操作:(1)分发材料,讲解制作要求。
(2)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
(3)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 总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抽象雕塑的创意和实践。
五、作业布置1. 根据课堂所学,自主创作一幅抽象雕塑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抽象元素,记录在美术笔记本上,为下次创作积累素材。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抽象雕塑的基本概念、制作方法和欣赏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抽象雕塑的理解不够深入,实践操作时遇到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加强课堂指导,提高教学质量。
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抽象的雕塑》一课编写,适用于五年级下学期美术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抽象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抽象雕塑的制作方法和技巧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实践操作的关键环节。
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抽象艺术,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形状和材料的雕塑作品来感受抽象艺术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设计并创作自己的抽象雕塑作品。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抽象雕塑作品的图片和实物,以及相关资料。
2.准备一些常见的雕塑材料,如黏土、纸板、铝箔等。
3.准备一些创作用的工具,如剪刀、胶水、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介绍抽象艺术,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抽象艺术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展示一些抽象雕塑作品的图片,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二、探究(20分钟)1.展示一些抽象雕塑作品的实物,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材料等特点。
2.引导学生描述观察到的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特点,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利用图片和实物,讲解抽象雕塑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抽象的形状、线条和色彩等。
三、创作(30分钟)1.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材料进行创作。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到的雕塑作品的特点,设计并创作自己的抽象雕塑作品。
3.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尽量让他们的作品有个性和独特性。
四、展示与分享(20分钟)1.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创作的抽象雕塑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和鼓励。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品给予评价和指导,引导他们进一步提高创作水平。
五、总结(10分钟)1.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抽象艺术?抽象雕塑有哪些表现形式?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今天课堂的反思和反馈。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发掘其中的抽象元素,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创作。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和体验抽象艺术的魅力。
3.设计一些有趣的创作任务,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风格进行抽象雕塑的创作。
《抽象的雕塑》说课稿《抽象的雕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的内容。
一、课标解读:本课的课型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关于该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描述是: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挥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造型组合表现方法,运用造型元素,运用泥、纸、泡沫塑料等多种媒材,创作抽象立体造型作品,表达学生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欣赏生活中的雕塑,引导学生发现艺术家创作抽象雕塑的设计理念与构思,了解不同的雕塑给予我们的各种不同感受,体验现代雕塑的美。
本课的表现创作方法以陶泥、瓶盖、吸管等废旧材料为主。
易于学生操作,学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表现方法并在操作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设定1.95%的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在教师引领下,能认识我们身边抽象的雕塑作品。
2.50%的学生初步了解艺术家创作雕塑作品的设计理念,能分析抽象雕塑艺术的造型美,能够分析雕塑作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3. 通过欣赏学生作品,教师示范,学生能知道抽象雕塑作品的制作材料,掌握制作方法。
4、85%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运用折、叠、插、粘贴等方法,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5、80%的学生掌握小型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个人或者小组合作创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6. 50%的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评价,能说出部分作品中的美感和不足,并能进行自我思考评价。
学习的重点教学重点在于了解抽象雕塑作品的特点,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
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造型能力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
《抽象的雕塑》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抽象雕塑的概念与特点。
2. 学会用基本的美术材料进行简单的雕塑制作。
3.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对美的感受和表现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抽象的雕塑”这一主题展开。
1. 理论学习:首先,通过课堂讲解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抽象雕塑的起源、发展及特点,明白其不拘泥于具象形象的表达方式,而是通过线条、色彩、材质等元素表达情感和主题。
2. 材料准备:学生需准备基础的雕塑材料,如橡皮泥、黏土等,并了解如何运用这些材料进行简单的雕塑创作。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材料,以“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为主题,进行抽象雕塑的创作。
学生可自由发挥想象,设计并塑造一个有特色的作品。
在制作过程中,强调安全性与规范性,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雕塑技巧和表达方式。
4. 初步作品呈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初稿后,要进行一次课堂上的作品展示和简述,以便其他同学和教师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和所传达的思想。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工具伤害自己或他人。
2.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想象,敢于尝试新的表达方式。
3. 规范性:作品应符合基本的美术造型规范,如比例、结构等。
4. 完整性:作品应完整地展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表达。
5. 整洁性:作品完成后需将工作区域整理干净,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作业评价1.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创意、技巧及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鼓励和建议。
2. 同学互评: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促进交流与进步。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及家长,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鼓励学生将作品带回家中展示给家人,分享学习成果。
3. 教师可以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或举办小型展览,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课题抽象的雕塑课型造型·表现几课时完成 1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比较、了解具象和抽象雕塑两者间的区别,学会分辨生活中的抽象雕塑。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超轻彩泥、细铁丝等材料,运用点线面元素创作一件抽象雕塑。
3、学生体验感受运用彩泥、铁丝等材料创造抽象雕塑的乐趣,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审美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的区别教学难点:学习如何将具象事物提炼为抽象雕塑,并用彩泥、铁丝、卡纸等材料创造抽象雕塑。
教具准备铁丝、超轻彩泥、勾线笔、卡纸、花泥、教学PPT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二、初步感知1、猜图游戏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进入珊瑚艺术中心,今天我们参观的是雕塑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件作品,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局部,猜一猜它是件什么样的雕塑。
生:羊、狗···师:再多给你一点儿提示。
这样呢?(从外形上猜)师:这是毕加索的作品《公牛》,它和我们日常看到的牛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它是一件抽象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品味抽象雕塑。
2、板书课题《抽象的雕塑》1、初步感知具象雕塑与雕塑雕塑的不同师:同样是公牛雕塑,它们有什么不通过猜图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学习兴趣。
通过具象雕塑和抽象雕塑图片对比,培养同?(从刻画得像与不像,细致与简单方面分析)①②2、总结两种雕塑的特点师:相信大家和这两位同学一样已经感受到它们的不同,只是无法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来,我这里有一些关键词可以形容两件作品(写实、逼真,简洁、概括)如果你觉得它适合第一件作品,就把它贴到1的位置,适合第二件作品,就把它贴到2的位置。
学生上台贴标签师:他们把写实、逼真给了第一件作品,把简洁、概括给了第二件作品。
你们同意吗?生:同意3、师:我们把这类形象逼真的雕塑叫具象雕塑(板书:具象雕塑),而具有简洁、概括等特点的非具象雕塑叫做抽象雕塑。
(板书:抽象雕塑)把教材上的这句话读一遍。
《抽象的雕塑》教学反思《抽象的雕塑》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三节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属“造型•表现”教学领域。
在授课过程中,我注重了旧知识的复习,并通过小游戏自然的过度到新课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我精心的制作了丰富多彩的范作,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印象,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创作思路,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通过在活动中听取语文、思品、音乐老师的课,结合着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也看到了自己授课过程中的不足。
下面是我对本堂课的一点反思。
一、课堂语言有激情、富有感染力,但语言显得有些不太精炼,问题的设计也显得有些随便。
二、课件的利用感觉恰到好处,构成一直引导学生一步步学习的主线。
对学生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并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前二十分钟讲授的过程中,我收集了很多的雕塑图片让学生欣赏。
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分析抽象雕塑这一过程用时太多,并且一直都是自己讲的多,缺少学生的讨论,没有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课后想了一下,这里如果拿出一两个有特点的出名的雕塑:比如青岛的《五月的风》、张海平的《浦江之光》等让学生分组去讨论一下造型的特点、设计的意图,其他的作为欣赏一带而过会更好一些。
另外,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欣赏了两部分的东西:一部分是从网上找到的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抽象雕塑作品;另一部分是让学生欣赏我自己用各种材料制作的雕塑作品以及其他学生的作品。
从学生课堂上的反应看,明显的同学们对我精心选择的雕塑图片没有太多的意外,也没有引起他们的创作欲望;而当孩子们看到我拿出的自己做的雕塑时,一个一个都异常的兴奋起来,因为他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苹果、曲别针、筷子、铁丝、塑料泡沫等等到处可见的材料居然都可以制作雕塑,并且可以做出那么多有趣、奇特的造型。
孩子们都禁不住“啊~”了起来,马上一个一个都蠢蠢欲动起来,拿出自己的材料想马上就试试。
学生当时的表现对我触动很大,我突然觉得美术课上多媒体的利用也许并不需要太多,也许简单的找一些作品让学生了解一下、知道一点就够了。
第3课抽象的雕塑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
立足于借助抽象雕塑,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
本课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
利用抽象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创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从情感的角度考虑,抽象雕塑作品具有形式自由的特点,比较适合学生特定心理发展阶段的审美需要,易于使学生对雕塑的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的兴趣;从形式风格的角度考虑,抽象雕塑的艺术风格自由活泼,可以借此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从学生作业的难度考虑,抽象雕塑对于形象要求的确定性明显低于具象雕塑,造型表现的空间与自由度相对较大,再结合对应的练习图例,易于学生进行模仿及表现。
【学情分析】
通过对前两课的欣赏与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并能够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立体特征;通过老师提供的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图片,学生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应该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作;五年级的学生创作欲望强烈,能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这对拓展他们的艺术表现视野及方法非常有利。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讨论,理解艺术家创作抽象雕塑的设计理念与构思;了解不同雕塑给予我们的各种不同感受;体验现代城市雕塑的美。
增强学生美术设计的能力,并在设计中感受作为一名小小设计师的乐趣。
2.尝试利用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采用折、叠加、粘贴等方法,构思、制作抽象雕塑。
3.了解雕塑的基本结构和用途。
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等多方面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等多方面能力。
难点:理解艺术家创作抽象雕塑的设计理念与构思,增强学生的美术设计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线材、板材、块材等废弃材料或橡皮泥等立体造型材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抽象雕塑小品范作。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观察感受导入新课1.展示抽象雕塑作品小品
范作,引导学生通过
“看”、“摸”、“说”,
用肢体语言或口头描述
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大
胆地进行色彩和图形的
联想。
2.多媒体分别展示各种抽
象雕塑作品图片,供学生
欣赏讨论:这些作品有什
么特点?
3.教师归纳学生结论总结:
这些雕塑以各种几何形体
或不规则形体的组合创造自
学生多方面欣
赏抽象雕塑作品,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
己的感受。
学生欣赏,小
组内讨论,并在全
班内交流。
学生发表自己
的看法。
学生通过多
种感官对抽象雕
塑作品有一个初
步的印象,拓展
他们的想象空
间,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
开拓学生视
野。
使学生了解
“抽象”的概念。
然界不存在的形象,传达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这种雕塑就是抽象雕塑。
板书:抽象的雕塑
谈话交流欣赏评述1.多媒体展示抽象雕塑作
品图片,请学生观察不同
的材质分别会给人以什
么样的感觉。
2.提问,作者的创作意图是
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
手段将这种意图传达出
来的?
3.教师归纳总结:作者的创
作意图可以通过材质、造
型及色彩传达出来。
板书:材质、造型、色彩
4.教师结合多媒体图片讲
解:在制作抽象雕塑时要
注意图形间的疏密安排、
整个雕塑色彩与造型的
协调,点、线、面结合。
学生分小组讨
论。
学生讨论,尝
试找出作者是借助
于什么来表达自己
的创作意图的。
学生听讲,感
受抽象雕塑的造型
表现方法。
学生在猜
想、讨论中获得
灵感,感受作者
的创作意图,为
学生自己创作、
表达自己的意图
作好铺垫。
使学生了解
构思、表现时应
注意的问题,掌
握形式美的要
素。
实践操作 1.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将准备好的材料分类、组
合。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材
料本身的特点来构思、创
作。
(如:采用彩色块材
时,可以利用其鲜艳、强
烈的色彩感觉,突出表现
抽象雕塑的色彩与块面;
彩用铁丝等线材时,可以
利用其流畅的线条感觉,
突出表现抽象雕塑的外
形与细致的造型;采用橡
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根据准备的
材料,自由选择制
作方法进行创作。
提高学生的
创作欲望,培养
学生对立体造型
艺术的兴趣,能
充分利用材料本
身的特性来表达
自己的创作意
图。
皮泥块时,可以利用其厚
实、质朴的特性,突出表
现抽象雕塑敦实、厚重的
整体造型。
)
2.教师巡回指导。
师生评价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展
示、评价,看能否了解作者
的创作意图。
教师给予总结评价。
学生作品展
示、评价,讲述自
己的创作意图。
检验学生的
作品能否准确传
达自已的创作意
图,能否读懂别
人的创作意图。
课后拓展可以尝试用其它材质,
变化组合方式,制作抽象雕
塑。
学生构思创
作。
拓宽学生表
现视野。
板书设计
抽象的雕塑
材质、造型、色彩
教学反思:
我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有关雕塑的图片立体构成和雕塑的照片给学生欣赏。
刚开始时,让学生分组去讨论一下造型的特点、设计的意图后,我特别分析了我制作的雕塑的造型特点、设计的意图,看着我制作的雕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很多,等到播放完其它有关各种材料制作的立体构成的照片时,一个一个都异常的兴奋起来,因为他们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一次性杯子、曲别针、筷子、铁丝、塑料泡沫等等到处可见的材料居然都可以制作雕塑,并且可以做出那么多有趣、奇特的造型。
孩子们都禁不住“啊~”了起来,马上一个一个都蠢蠢欲动起来,拿出自己的材料想马上就试试,激起他们的创作欲望。
学生当时的表现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手工课上一定要利用好多媒体,选择图片要丰富,更重要的是有创新,这样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标。
学生的作品都很不错,我把他们拍成了照片,请大
家欣赏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