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校汉学教学情况简介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0
日本语言学校简介最近经常有学生和家长和我咨询关于日本留学申请具体都做哪些准备,对于所有想要赴日学习的学生来讲,我们需要过的第一关便是语言。
日本大学主要的教学语言为自己的母语日语,所以不管是申请本科入学还是大学院入学,学校对于学生的日语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考核。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日本的语言的那些事。
日本的语言学校是分为财团法人和学校法人的,学校法人一般情况下每年招生两次,分别是4月和10月。
财团法人一般是每年招生四次,分别为1、4、7、10月进行招生,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大多数都会选择财团法人,入学比较灵活。
在日本,所有的正规语言学校都是经过日本入国管理局(以下简称入管局)审核并认可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工作,所以语言学校虽然不是一个学历层次,但学生进入日本读语言学校,签证依然是办理的学生签证。
由于日本是返签政策,所有的语言学校申请都需要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递交,入关局要求所有申请入读语言的学生必须在入学时间提前至少4个月所有申请资料递交到入管局进行审核,并且审核通过发放在留资格,只有入关局在留下发后,学生才可在国内进行签证办理。
正式由于这种机制,所以所有学生申请都要进行提前申请,而且语言学校每年的招生是有固定名额的,学校招满后就不再接受申请,建议学生申请语言学校都提前半年到一年进行准备,尤其是针对一些申请竞争比较大的语言学校,更是提前进行准备。
经常有学生或者家长问我,哪个语言学校会更好一些。
其实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哈,因为每个语言学校都有自己特色的地方。
所以,建议大家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学校。
根据我的申请经验而言,大部分以升学为目的的学生都会选择带有升学指导班的语言学校,这样语言达到要求后,可以进行升学指导的学习和准备。
目前很多面对中国招生的语言学校都是开设升学指导班的,同学们再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人员组成等等其他要求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学校。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语言学校的基本申请要求,材料的时效性一般为3个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word可我日本语言学校课程内容很多学生会申请去日本语言学校就读,那么日本语言学校的课程内容有哪些呢?想必是不少出国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和一起来看看日本语言学校课程内容!欢迎阅读。
日本语言学校课程内容1.首先日本语言学校会提供分层次学习日本语的课程,也就是说日本语言学校会根据学生日语水平的不同,安排学生进入不同的日语等级课程班,由浅到深培养学生日语能力,帮助其通过日语能力考试(JLPT)N4-N1水平。
2.其次很多日本语学校会提供日本留学生考试EJU课程,通过学习英语、数学、化学、综合科目、时事、问题模拟等来提高留学生考试通过率。
3.再次很多日本语言学校会提供大学院升学课程、通过研究计划书指导、时事评论文献选读等读解技巧、小论文辨析技巧、演讲能力等课程,为升读大学院研究生的学生做好基础准备。
4.最后不少日本语言学校还会提供特别的指导课程。
比如日本有一些名牌大学对于学生还有一些其他的要求(例如TOEFL)。
学校会对此类学生进行额外的语言或者专业知识的培训。
(例如富士日本语学校)文化课程,学生可以选修茶道、花道、动漫日语、古典文学、影视作品会话、日本戏剧等课程,学到在教科书中学不到的日语和日本文化。
同时还能提高对日本的理解,学习具有实用性的日语。
还有美术课程,(部分日本语学校会提供,如美罗斯日本语学院,美都里慕日本语学院)以想考入美术大学、美术大学院的学生为对象,开设各类美术大学升学对策课程。
有着多年美术大学升学指导实绩和丰富经验的老师做全面的指导。
同时还在这些语言学校还会在校内组织召开美术大学升学说明会,举办与美罗斯,美都里慕毕业生的交流会,组织专门为美罗斯,美都里慕学生召开的大学学院开放日等各种活动。
以上是我整理的日本语言学校课程,谢谢浏览。
日本日语教育专业大学院介绍对于国内日语系的同学们来讲,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日语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凭着自己扎实的日语功底深入学习日本的语言文化,学成后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份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也算是不忘初心,实现了自己当初选择日语系的梦想。
那么日本国内开设有日语教育专业的院校有哪些呢?以下整理内容供同学们参考。
1.東京外国語大学大学院东京外国语大学的简称为“东京外大”“TUFS”。
东京外国语大学设有外国语学部和大学院地域文化研究科(博士前期课程:语言文化专攻、语言应用专攻、地域国际专攻、国际协力专攻、博士后期课程:地域文化专攻)。
其日语教育学专修开设的教育课程有:日语教育基础研究、日语教育实习研究、以文化理解教育研究、比较文化论研究、日本语教育学实地研究、日语语言学、日语教育学研究、外语教育研究、对照语言学研究、社会语言学研究、一般语言学研究、音声学研究、语言情报学研究、日语表现演习、学术表现演习、专门特殊研究。
2.一橋大学大学院一桥大学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大学之一,是一所纯社会科学类综合大学。
前身是官立东京商业学校,三大商校之一。
学校建校130多年,辈出日本各界尤其是工商金融界的精英人物,为日本培养了大批人才,日本财经界多数领袖毕业于该校,在日本享有“财界领袖的摇篮”的美誉。
其日本语教育学位取得项目以培养活跃在国际舞台的日语教师和日语教育从事者为目标,开设了一系列日语教师培养专业课程:日本语教育讲义、日本语教育实习、日本语教育演习等。
3.早稲田大学大学院早稻田大学,是本部设在日本东京都新宿区的私立大学。
与庆应大学并称“日本私立双雄”。
其前身是1882年大隈重信设立的东京专门学校。
1901年改称早稻田大学,当时同时设置了专科部和大学部。
1949年的学制改革,该校随之成为新制大学。
早稻田大学是日本乃至世界的极负盛名最为顶尖的高等私立大学。
早稻田大学日语教育研究科认识到当今日语教育的多养活、提出根据不同的学习条件设定多种有效的课程的理念。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对日本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旨在借鉴日本教育的成功经验,提升我国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通过对日本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分析其特点和优势,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二、日本教育教学实践特点1. 注重基础教育日本教育体系强调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
从小学到高中,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强调实践教育日本教育注重实践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重视教师培养日本教育重视教师培养,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
此外,日本教师还要接受定期培训和考核,以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4.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日本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5. 强调终身学习日本教育强调终身学习,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在日本,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为国民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
三、日本教育教学实践优势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日本教育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 促进教育公平日本教育体系较为完善,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学生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日本教育教学实践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建设,使得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培养优秀人才日本教育教学实践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1. 加强基础教育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注重实践教育我国应重视实践教育,通过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日本江户时代汉文教育的考察作者:徐丽丽刘凤荣来源:《青年与社会》2019年第08期摘要:自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设立幕府,日本江户时代(亦称“德川时代”)正式开启。
至1867年,在德川幕府历时264年的武家封建统治下,日本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商品经济在农村和城市都获得了极大发展,军事实力的强大进一步维持和巩固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地位,朱子学、阳明学则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和推崇,诗歌、小说、戏剧、美术等文学艺术形式也随之繁荣、兴盛起来,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得以普及,受到了广大平民阶层的欢迎。
可以说,幕府统治在日本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章旨在从江户时代汉文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该阶段的汉文教育制度、汉文教材及汉文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考察,明确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内对于汉字、汉文及中国古代经典的接受与学习情况,从而进一步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江户时代;汉文教育;汉文教材;学习方式一、研究背景综述日本步入江户时代以后,德川家康及其后的历代将军始终致力于增强幕府的实力,为达成幕府对全国的严密而有效的控制,确保政治上的稳定,结束了织田、丰臣时期近三十年的对外发展,颁布“禁教令”,以抵制西方国家(主要指西、葡两国)在日传播天主教为借口,切断了日本人直接的海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途径,采取了“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尽管如此,这一时期的日本仍保留了与中国、朝鲜及荷兰等国在九州长崎贸易港进行有限的通商。
与此同时,继续大量进口汉籍,通过对西邻中国的政治体制、宗教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汲取,一方面是为达到进一步维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地位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为逐步实现构建日本自身的外交框架的蓝图。
江户时代的日本对汉文教育极为重视,尤其是庶民教育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与古代、中世的汉文学习仅限于一部分特权阶级有所不同,近世以来,江户幕府针对不同身份、地位的学习对象,相继兴办了昌平坂学问所、藩学、乡学、私塾、寺子屋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机构,使得上至幕府·诸藩、下至庶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都享有了接受包括汉文在内的各学科知识学习的权利。
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日本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日本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覆盖率较高在日本,高等教育的覆盖率较高,大学及其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50%。
2.大学专业设置多样化目前日本大学的专业设置较为多样化,从文理科到工学、商学、医学、法学等各个领域都有涵盖。
3.教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日本的高等教育中,教授与学生的互动还比较少,教授通常是授课,学生听课。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充分的。
4.国际化程度有限尽管日本有很多国际知名的大学,但是整体上来说,日本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有限。
5.大学入学考试依然占主导地位日本大学入学考试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学生都会参加入学考试,且大多数学校的招生标准都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1.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未来,日本的高等教育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育引导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需求。
2.推进大学国际化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日本的高等教育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吸引更多海外学生和教职员工,提高学校的国际化程度。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日本的高等教育需要加强教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沟通和引导能力,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4.改革入学考试制度日本高等教育需要逐步改革入学考试制度,降低入学考试的权重,增加高中阶段实际表现和能力测评的权重,以支持更多具有实际能力和非常规教育背景的学生进入高等学府。
5.加强高校与行业的联系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日本高等教育需要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增加实习机会和产学研合作,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总之,未来日本高等教育需要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推动创新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为日本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日本高等教育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和困境,但它仍然是全球生源最为紧缺的国家之一,其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
本文将介绍一下日本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学制和专业设置日本高等教育学制主要分为大学本科课程和研究生课程两个阶段。
本科课程一般为4年,研究生课程则可以是2~3年,并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
此外还有一些专科学校,如技术学院、保健医疗学院等。
日本的学科门类非常丰富,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医学、工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与中国以“理工科”为主不同,日本的专业门类更加多元化。
另外,在部分大学里还有特定的课程,如国际交流、环保、和平研究等。
2. 大学类型和排名日本的大学类型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三种。
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设立和管理由国家或地方政府负责,而私立大学则由私人或团体投资兴办。
在排名上,来自QS的排名中,日本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北海道大学等拥有较高的评分。
3. 评估与质量保障日本的高校常常受到评估机构的评估。
主要的评估体系有中央教育评估认证组织(NIAD-QE)和日本学衡会(JABEE)等。
此外,近年来,日本还加大了高校的质量保障力度,加强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质量的审核和监管。
4. 国际化水平日本的高校国际化程度较高,在招收外国留学生方面处于世界前列。
日本的大学采取了一些政策鼓励留学生的入学,如配套设施、奖学金等。
同时,日本的大学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与世界上的许多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或成立了合作项目。
5. 面临的问题随着日本经济的萎缩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日本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不小的困境。
另外,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高校教育费用相对较高;同时,日本的大学在研究和教学上的国际知名度仍有不足之处。
国际化是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
在这方面,日本的大学将会进一步加大对外籍留学生招收力度,并加强国际化课程和交流计划。
日校知识点大全1. 什么是日校?日校是指日本学校,也称为日本学校。
它是指在日本境内开设的教授日本国内规定的课程的学校。
2. 日校的种类有哪些?日校的种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小学:小学是日本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级学校,主要面向6至12岁的儿童。
- 中学:中学是日本教育体系中的第二级学校,主要面向12至15岁的学生。
- 高中:高中是日本教育体系中的第三级学校,主要面向15至18岁的学生。
- 大学:大学是日本教育体系中的最高级别学校,提供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3. 日校的特点有哪些?日校具有以下特点: - 对学生要求严格:日校注重学生的纪律和礼仪教育,要求学生遵守校规,尊重师长和同学。
- 课程设置合理:日校的课程设置非常丰富,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各个学科。
- 学校设施完善:日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培养全面素质: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注重学术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4. 如何选择适合的日校?选择适合的日校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课程设置:了解日校的课程设置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发展需求。
- 学校地理位置:选择离家近的日校可以减少上下学的时间和交通成本。
- 学校声誉: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表现。
- 学校设施:考察学校的教学设施、图书馆、实验室等是否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学校氛围: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氛围是否适合自己。
5. 日校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日校的优势包括: - 教学质量高:日校注重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较高。
- 学习环境好:日校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培养综合素质:日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注重学术能力,还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日校的劣势包括: - 学费高:相比其他类型的学校,日校的学费通常较高。
近代日本的中国语教育
近代日本普及中国语教育,是日本民族教育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台湾、朝鲜、南洋附近的地区,在近代发生了深远的改变。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在传播中国语教育方面,也是世界层面的异象。
不仅在外国学校和私立学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日本的高等教育也受到了大力宣传。
在台湾、朝鲜、南洋,以及日本本土,各级教育制度都采用了必修的中文课程,从小学、中学到高等院校,都以中国语的学习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日本高等教育在中国语教育列入必修之后,有三个特点:首先,日本大学不仅传播繁体字,而且采用汉字文字的本土化的音译法,以适应2011年大陆汉字通用的发音;其次,多数学科中文学习被融入不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多学科的综合文字学习;最后,在日本高等教育中,重视中国语言文化在日本社会中的发展历程,更多地传播文字文化学习。
此外,日本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中国书法画画、中国盆景、中国古诗词等活动,吸引着学生的目光;国内大学中文系还推出了中国文学,语言,艺术等专业学习,并且在每年秋季招收本科和研究生,旨在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
总而言之,日本近代在中文教育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普及了繁体中文教育,而且在推进中国文学、语言、艺术等文化交流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去日本留学上武大学怎么样上武大学有哪些专业一、日本上武大学怎么样1、教师水平优秀上武大学的教师均为经验丰富的专家,在各自领域内拥有广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均能够以富有活力的授课方式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容易理解复杂的知识点,并且真正培养出如何使用知识的能力。
2、课程设置实用性强上武大学的课程设置涵盖了丰富的领域,每个专业的课程都针对性强,且要求严格。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方向进行科学选择,同时,课程中的很多实践环节和项目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方向,更好地规划未来。
3、学生学风优良上武大学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优秀的学习能力,除了自我要求高严之外,还具备很强的求知欲。
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并且负责任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学风优良的环境培养了各类人才,让每位学生都在学习中逐渐成长为一名有价值的人。
4、设施一流上武大学的校园环境和设施非常好,学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完善的设施,从图书馆到体育场馆,从实验室到计算机中心,都配备了最新的设备和技术。
学生可以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无限的潜力。
5、交流机会多元化上武大学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企业家等代表来学校进行讲座、考察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和更广泛的视野。
此外,在校园内也有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例如各类比赛、专业论坛等,让学生可以与不同领域的同学交流、学习、探索。
二、上武大学专业及录取条件1、本科专业:会计财经、亚洲地域商务、运动管理,经营设计、媒体管理、医护。
2、研究生专业:经营管理、财务设计、信息设计、流通经济设计。
3、上武大学录取条件:1)年龄:18-25岁2)学历:高中或同等学历以上3)语言能力:预科班要求有日本语能力考试3级或4级合格资质证书;本科和专科班要求有日本语能力考试1级或2级三、日本留学要注意1、专业问题: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要事先考虑好,是本专业申请还是转专业申请,如果是转专业申请,要事先积累专业知识,为以后的计划书写作打基础;如果是本专业申请,要学会学术纵深。
⽇本留学 ⽂理⼤学专业最详介绍
⽇本⽂理⼤学创⽴于1967年,位于北九州的⼤分市(⼈⼝45万余⼈),现在学⽣4,500余⼈。
⽇本⽂理⼤学是⼀所私⽴⼤学,⾃创校以来⼀直遵⾏“产学⼀致”的精神,是⼀座以培养专门技术⼈才为宗旨的⼤学。
以下是⽇本⽂理⼤学专业详细介绍:
⽇本⽂理⼤学有⼯程学系:智能机械系统⼯程、电⽓电⼦⼯程、建设都市⼯程、建筑设计、环境材料、航空宇宙⼯程、情报(信息)媒体等学科。
商经学系:商学科、经济学科。
⼤学院介绍:⼯程研究科、航空电⼦机械⼯学专攻。
本课程是针对想进⼊⼤学或⽇本其他⼤学⽽⽇语能⼒不⾜的外国留学⽣为对象,进⾏教授⼤学课业内容所需的⽇语及⽇本情况等教育。
每年招收4⽉和10⽉两期学⽣,每期40名。
“⼩班教育”是本校别科最⼤的特征。
我们根据学⽣⼊学前的⽇语能⼒,将其编成五个班。
别科编成的五个班全部采⽤指导员制度,从学⽣的学习以⾄⽣活等各⽅⾯进⾏指导和建议,对学⽣进⾏⽆微不⾄的关怀。
以上是⽇本⽂理⼤学专业详细介绍。
⽇本⽂理⼤学设有⼯学部(机械和电器⼯学科、建筑学科、航空宇宙⼯学科、情报媒体学科)、经营经济学部(经营经济学科)、⼤学院有⼯学研究科(硕⼠课程:航空电⼦机械⼯学专攻、环境情报学专攻)。
希望能对赴⽇本留学的学⼦有更多的帮助。
日本留学概况日本,与中国.朝韩.俄罗斯隔海相望.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部分组成.国土狭长,气候差异较大,北海道的北国风情至冲绳的热带风光,均是旅游者的天堂.日本的樱花,温泉,富士山更是天下闻名.日本的高等教育日本的现代教育制度,中、小学教育体制大致与我国相同,普遍实行了“六、三、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高等教育是从结束了六年的初等教育和六年的中等教育后开始的。
通常外国留学生可以报考的日本高等教育机构有:大学(含研究生院)、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门学校,这些学校大致分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
截止2001年4月,日本已有各类大学670所,其中国立99所(全部设有研究生院)、公立74所(其中56所设有研究生院)、私立497所(其中339所设有研究生院)。
在日本取得的学位和资格都会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一、大学日本的大学一般设有学部(系)、大学院(研究生院、研究所)等机构。
本科学制一般为四年,但医科、牙科、兽医科等专业为六年,教学一般实行学分制,修完一定学分后(大部分大学规定修完124个以上学分,医科学原则上要取得188个学分,兽医学则182个学分以上)方可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
研究生院,一般设有硕士课程(通常2年),博士课程(通常3年,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二、短期大学日本的短期大学的学制一般为2年,像医疗技术、护士学科须学习3年。
学校主要注重给学生一技之长的教育。
短期大学中,大部分是女子短期大学,以人文、家政、教育、保健、艺术、语言等科目为主,学习2年以上,并取得必须的学分者,将被授予准学士学位,一般可视同我国的大专学历。
三、高等专科学校日本的高等专科学校主要以初中毕业生为招收对象,学制为五年。
高等专门学校的毕业生可授予准学士学位,一般可视同我国的大专学历。
目前,高等专科学校只从四年级开始接受插班的留学生。
四、专门学校日本的专修学校中,若设臵专门课程的学校称为专门学校,属高等教育机构。
波多野太郎及其汉学研究71 |波多野太郎及其汉学研究*□ 陈妙丹摘 要: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早年主要着力于《老子王弼注》校勘,后来则醉心于中国古典小说戏曲考论。
从诸子学到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学,这个跨度颇大的学术转向与他的思想经历及在中国的交游息息相关。
凭借多次来中国进行学术访问的机会,他积攒了大量材料,最终在木鱼书、子弟书等地方曲艺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成为战后日本研究中国俗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键词:波多野太郎 日本汉学 《老子王弼注校正》中国俗文学中图分类号:K207.8 doi: 10.19326/ki.2095-9257.2021.02.011*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藏珍稀戏曲俗曲文献汇萃与研究”(项目号:11&ZD108)的成果,受汕头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项目号:STF20002)资助。
波多野太郎(1912—2003),号湘南老人、江南词客,日本神奈川人,是20世纪著名的汉学研究专家。
他早年在老子《道德经》研究领域奠定学术地位,后来在戏曲、俗曲、小说等中国俗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其学术发展的关键阶段正值日本在西方的冲击下内部政权矛盾激化、思想文化裂变加剧的时期。
波多野太郎内心对当时政治思想的反感与反思,深刻影响了他的学术取向、研究路径以及治学风格。
国内关于波多野氏的研究寥寥。
蒋星煜的《波多野太郎及其中国戏曲研究》(《河北学刊》1997年第3期)对波多野氏的学术背景、成果曾有介绍,侧重点在学术交流上。
本文在蒋文基础上,结合赴日实地访查的文献,对波多野太郎的汉学研究做进一步探讨,并以之管窥一代日本汉学家学术思想的嬗变。
一、学术取向与《老子王弼注》研究波多野太郎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他的先祖曾是反抗藤原氏中央权力的部族,祖父则是较早接受新文化且极具侠客气质的人。
波多野太郎在追忆早年经历时,认为这些对他成长中个性的塑造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中学时代起,波多野氏就酷爱中国文化。
日本高校汉学教学情况简介一、开设中国文史哲及汉语课程的日本国立、公立大学1、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文化研究所日本三大汉学研究重镇之一(另外两个是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民间团体东洋文库),1941年11月根据天皇的命令成立,专门研究中国重要的地志、社会民俗等。
1948年4月,原外务省东方文化学院并入其中,建立了语言文学、历史地理等分学科研究部。
其图书馆收藏汉籍17.7万册,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珍本、善本。
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1)阿部吉雄(1905-):东京大学文学部名誉教授,私立实践女子大学文学部教授,日本中国学评议员兼专门委员;专业方向:中国古代哲学;有:老子·庄子,中国哲学,朝鲜朱子学与中国朱子学,日本汉学年表等论著;(2)仓石武四郎(1897-1975):东京大学文学部名誉教授,日中学院院长;专业方向:中国语言文学;有:中国文学史问题、尚书正义、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讲话等论著;(3)池田温(1931-):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代史;有:律令官制和敦煌学方面的论著;(4)福永光司(1918―):文学学士,文学部教授兼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专业方向:中国哲学;有:庄子、老子、列子、论语、中国思想概论等论著;(5)镰田茂雄(1927-):文学博士、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专业方向:中国佛教史;有:中国华严思想史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研究等论著,参加《日本古典名著总解说》编写;(6)前野直彬(1920―):文学部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唐诗选、六朝唐宋小说选、唐宋传奇集、陆游、幽明录·游仙窟、唐诗鉴赏词典(附唐代官制)、唐代诗集、风月无尽——中国的古典与自然、中国文学史、中国小说史考、蒲松龄传、韩愈的生涯、宋诗鉴赏词典(附宋代官制)等论著;(7)田仲一成(1932―):文学硕士,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论王国维的近代艺术思想,清代地方剧资料集等论著;(8)竹田晃(1930―):文学硕士,教授,专业方向:中国文学史;有:中国文学史问题,搜神记,曹操——他的行动与文学等论著;2、京都大学文学部、人文科学研究所日本三大汉学研究重镇之一,成立于1939年,是日本政府为适应“建设东亚新秩序”所需而建立。
1948年在美国占领军督促下进行改组,原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并入其中。
其图书馆收藏汉籍珍本、善本极为丰富,仅甲骨文片就达3600多片,龙门、云冈石窟资料5600多件。
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1)贝冢茂树(1904―):文学博士,教授,人文科学研究所前所长;专业方向:中国古代史;有:中国的神话、诸子百家: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司马迁:史记列传、春秋战国与古代印度等论著;(2)川胜义雄(1922―):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东方部部长,专业方向:中国中古史、道教研究;有:道教:不死的探求、魏晋南北朝史、中国中世研究等论著;(3)高桥和己(1931―1971):文学部副教授,专业方向:中国文学;有:李商隐、王士祯、中国诗史等论著;(4)宫崎市定(1901―):文学博士、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洋史研究会会长《东洋史研究》主编;专业方向:中国古代史;有:五代宋初的通货问题、亚洲史概论、史学指南、九品官人法研究、宋与元、亚洲史研究、隋炀帝、大唐帝国、水浒传:虚构的史实、论语的新研究、中国史等论著;(5)谷川道雄(1925―):文学博士、文学部教授,专业方向:隋唐史;有:唐太宗、隋唐帝国形成史、中国中世纪社会与共同体等论著;(6)荒井健(1929―):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主讲“李长吉的诗”;有:李贺、黄庭坚、杜牧、文学论集等论著;(7)吉川幸次郎(1904―):文学博士,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教授,东方学会会长;专业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史;有:支那人的古典与他们的生活、唐代的诗与散文、中国文学与社会、中国散文论、杜甫笔记、元杂剧研究、日本文明中的“吸收”与“能动”、元明诗概论、中国文学论集、中国古典论、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吉川幸次郎全集等论著;(8)铃木虎雄(1878―1963):文学博士,教授,1938年从京都帝国大学退休后,任日本帝国学士院会员;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支那文学研究支那诗论史、(日译)杜少陵诗集、赋史大要、陆放翁诗解、玉台新咏集、豹轩退休集、李长吉歌诗等论著;(9)梅原郁(1934―):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宋辽金元史;有:中国郡邑雅名索引、文天祥、辽金元人物传记索引,宋王朝与宋文化、续资治通鉴长编人名索引等论著;韩盒研究领域成就最为突出的是京都大学的清水茂,他前后撰写过几部有关韩愈的著作,比如,1958年由岩波书店出版的‘中国诗人选集,本的《韩愈》,对韩愈的部分诗歌进行了注释、评说,对于韩愈诗文在日本的普及和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及1987年由筑摩书房出版的《世界古典文学全集》本的《韩愈》卷等。
(10)清水茂(1925―):文学学士,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学;有:唐宋八大家、王安石、顾炎武集、春秋等论著;(11)市原亨吉(1911―):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部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历代名人年谱、唐代行政地理、唐代散文作品、唐代的诗人、唐诗等论著;(12)汤浅幸孙(1917―):文学学士、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哲学;有:论宋诗钞的编选者、近思录、晏子春秋补正等论著;(13)尾崎雄二郎(1926―):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部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中国音韵学;有:诗经·书经译注,中国音韵学研究等论著;(14)小南一郎(1942―):文学硕士,文学部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讲授“中国古小说史研究、中国古典文初步等课程;有:楚辞译注,五经·论语译注等论著;(14)兴膳宏(1936―):文学部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陶渊明·文心雕龙,文学论集,隋书·经籍志详考(与川合康三合著)等论著;(15)川合康三: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部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中国的自传文学,中国的文学史观,唐代文学概说,《韩愈和白居易—对立与触合》,隋书·经籍志详考(与兴膳宏合著),无常观——日中文学比较之一端》(2005)。
3、大阪大学基础学部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1)布目潮沨(1919―):文学博士,教授,专业方向:中古史;有:唐人传记索引、唐才子传研究、隋唐史研究:唐朝政权的形成等论著;(2)黑川洋一(1925―):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杜甫、杜诗、中国文学史等论著。
4、国立岛根大学文理学部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1)入谷仙介(1933―):文学博士,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有:宋诗选、唐诗选、西游记、寒山诗、王维诗集、中国近世诗集、王维、王维研究等论著;(2)三宝政美中国文学教授(昭和55—57年)(3)玑部彰中国文学讲师(昭和55—57年)5、名古屋大学文学部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1)今鹰真(1934―):文学博士,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司马迁、史记列传、唐诗选、诸子百家等论著;(2)松村昂(1938―):文学硕士,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寒山诗译注、近世诗集等论著,参加增订《中国古代文学全集》60卷本,负责第23卷汉魏六朝唐宋散文编译,有黄宗羲《明文授读》中关于明代散文系统的报告;(3)加藤国安教授:中国古典诗文论;(4)田村加代子:准教授,中国古典语学;(5)神塚淑子教授:中国宗教思想;(6)吉田纯教授:清代学术思想。
6、国立东北大学文学院(1)阿部兼也(1937―):教授,专业方向:中国语言文学;有:论宋代的水浒故事,论“水浒传评林”等论著;(2)爱宕松男(1912—)教授,专业方向:元史;有:忽必烈汗,中国随笔索引,契丹古代史研究,元史等论著;(3)金谷治(1920―):文学博士,教授,专业方向:先秦哲学;有:孟子,老庄的世界,淮南子的思想,秦汉思想史研究,荀子,孙子,论语,诸子百家,庄子,<易>的故事,孙子兵法研究,孙膑兵法等论著;(4)花登正宏教授:中国文学;(5)佐竹保子教授:中国文学;(6)三浦秀一教授:中国古代哲学;(7)马晓地讲师:中国文学;(8)斋藤智宽讲师:中国古典哲学。
7、国立静冈大学文学部小栗英一(1933―):文学硕士,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有:元好问等论著。
8、宫城教育大学教育学部小野四平(1933―):文学硕士,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小说史;有:公案小说的特点,关于近世短篇白话小说中的神仙故事,中国中世小说研究——与道教关系研究,论柳宗元,中国小说史等论著。
9、国立东京教育大学东洋学术研究所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镰田正(1911―):文学博士,国立东京教育大学名誉教授,东洋学术研究所所长;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哲学;有:左传的形成及其发展,春秋左氏传等论著。
10、国立鸟取大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井上顺理(1915―):学艺学部教授,专业方向:古代姓氏学研究;有:日本中世纪<孟子>接受史研究等论著。
11、国立御茶水女子大学文学教育学部(1)近藤光男(1921―):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学术史,有:歌与诗,中国文学史的方法,苏东坡,清诗选,中国古典诗丛考,戴震集,战国策等论著;(2)赖惟勤(1922―):教授,专业方向:中国语文,有:日本汉学等论著;(3)土屋贤二:文化教育学部教授、哲学、散文家。
12、金泽大学法学文学部(1)川口久雄(1910―):教授,专业方向:中国与日本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比较研究;有:芭蕉在中国和杜甫在日本,西鹤文学与中国说话,敦煌变文素材与日本文学,平安朝日本汉学史研究,从说话到戏剧:敦煌变文特点与日本文学等论著;(2)佐口透(Saguchi Toru,1916年-),文学博士,国立金泽大学法学文学部教授,兼法学文学史学科主任,东方学会会员兼东方学会北陆地区委员,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和中亚史,尤其是西域专家。
长期从事“中国伊斯兰教民族学的研究”和“近代中亚史-特别是新疆社会史的研究”。
著有《俄国与亚洲草原》、《蒙古帝国史》、《俄国与中国》、《18-19世纪新疆社会史研究》(1963年)和《新疆民族史研究》(1986年)。
13、国立琦玉大学基础学部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沟口雄三(1932―):文学硕士、基础学部教授;专业方向:讲授“中国语”;有:中国文化丛书·文学史等论著。
14、国立神户大学文学部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教学研究人员:(1)小林太市郎(1901―):文学部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汉唐古俗与明器土偶,王维,王维的艺术生涯——中国艺术论等论著;(2)伊藤正文(1925―):文学部教授;专业方向:汉魏六朝文学;有:曹植,汉魏六朝诗集,汉魏六朝散文选等论著;(3)一海知义(1929―):基础学部教授;专业方向:中国古典文学;有:陆游,史记译注,陶渊明,史记,汉诗漫步等论著;(4)山田敬三教授: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在九州大学、神户大学、福冈大学等担任教授,并在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担任客座教授,现为神户大学文学部名誉教授、北京大学外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