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中南大学土木工程测量误差与平差
- 格式:pptx
- 大小:572.12 KB
- 文档页数:42
中南大学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本考试大纲由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南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其目的是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的测量数据处理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运用基本平差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II.考查目标测量平差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两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如误差来源、分类、性质以及误差分布、数字特征、精度指标、广义传播律等;能够系统地掌握测量平差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精度评定;了解近代平差中的一些平差方法的思想,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误差理论部分约40 %经典平差部分约90 %近代平差部分约20 %Ⅳ.考查内容一、误差理论、精度评定指标、广义传播律及其应用了解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及其处理方法,熟悉测量平差任务;掌握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即: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方差-协方差阵、权、权阵、协因数、协因数阵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掌握常用定权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非线性函数线性化、方差-协方差传播律、协因数传播律及其应用;了解由观测值函数的真误差估计中误差的方法以及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来联合传播律。
二、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掌握各种平差问题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数的确定方法;熟悉测量平差中数学模型,即: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概念;熟练掌握条件平差数学模型的建立、间接平差函数模型建立、附有参数条件平差以及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建立方法;掌握非线性函数模型线性化;最小二乘平差准则。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确保土地和建筑物的位置和尺寸准确无误。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对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措施,对保障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问题分析1. 测量设备精度不高在土木工程测量中,需要使用各种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包括测量仪器、测量车、测绘软件等。
一些普通工程测量设备的精度不够高,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无法满足工程要求,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2. 人为测量误差较大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人为因素往往会导致测量误差,例如操作技术不熟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
这些因素会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严重影响工程施工和验收。
3. 环境因素影响测量准确性土木工程测量常常需要在户外进行,而天气、光线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测量,容易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4. 数据处理不当测量后的数据处理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重要一环,不当的数据处理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扩大,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二、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1. 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为了提高土木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应该选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尽量减小设备本身带来的测量误差。
对于常用的测量仪器,应该定期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工程要求。
2. 强化人员培训在工程测量中,人的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测量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训,提高工程测量人员的操作技术和数据记录质量,减小人为测量误差。
3. 建立标准测量操作规范制定标准的测量操作规范,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可以帮助工程测量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准确性。
4. 采用先进的测绘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天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测绘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工程测量人员更加快捷地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减小人为误差,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土木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测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对于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非常重要。
一、常见问题分析:1.测量设备不准确:土木工程测量常用的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测量工具等,如果这些设备本身的准确度不高,就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人员操作不熟练:土木工程测量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如果测量人员对测量方法和操作流程不熟悉,就容易出现误差。
3.测量环境复杂:土木工程常常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测量,如地形复杂、天气条件恶劣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数据记录不准确:土木工程测量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如果数据记录不准确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测量结果的错误。
二、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1.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对于土木工程测量来说,选择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设备非常重要。
可以根据工程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测量设备,并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
2.培训和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能力:对于测量人员来说,掌握测量方法和操作流程是必要的。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提升,可以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减少测量误差。
3.合理选择测量环境:在进行土木工程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测量环境。
如避免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测量,避免在地形复杂的地方进行测量等。
4.加强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性:在土木工程测量过程中,对于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要求严格。
在数据记录时,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记录方式,如采用电子表格或数据采集系统,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在数据处理时,应对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处理,并进行交叉验证和对比分析,避免错误结果的出现。
5.建立标准化的测量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于土木工程测量来说,建立标准化的测量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规范测量操作、提高测量质量,并对测量数据和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土木工程测量复习资料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相对高程是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得铅垂距离。
2、测量工作的三大基本内容是高程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
3、比例尺精度是指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
4、同一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5、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6、距离丈量是用相对误差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7、用光学经纬仪观测竖直角,在读取竖盘读数之前,应调节竖盘指标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管水准气泡居中,其目的是使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8、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则实地长度为363.4m。
9、在地形图上确定点的坐标,通常采用内插的方法来求得。
10、控制测量可分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1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方面。
12、在平面坐标系统中,我国现在采用(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
13、当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时,叫绝对高程,或称(海拔)。
14、测量中的三大基本工作是:(测高程)、(测距)、(测角)。
15、水准仪量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三部分组成。
16、在水准测量中,尺垫的主要作用是(传递高程)。
17、用经纬仪观测角度时,用盘左、盘右取平均可消除照准部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视准轴误差和竖盘的(指标差)。
=(5mm+1ppm.D),若测得的距离为5km,18、已知某点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MD则其精度为( 10mm)或( 7.2mm)(可任填一空,两者都填,只看第一空)19、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叫做等高(平距),其大小反映地面的坡度。
20、在平整工地中要计算挖、填高度,挖、填高度等于(实际高程-设计高程)21、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采用(矩形)方法进行分幅,采用(西南角纵横)坐标km数编号。
22 、我国某点的经度为118°33′,其所在高斯投影6°带的带号为(20)。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测量中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
一、常见问题分析1.测量精度不够:土木工程测量中,往往需要对地形地貌和建筑结构进行精确测量,但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等原因,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2.测量数据不准确:在实际工程中,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由于环境条件复杂、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测量数据可能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3.测量设备不合格:有些测量设备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包括测距仪、水平仪等,这些设备的不合格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4.测量人员技术不过关:测量工作需要测量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有些测量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实践经验,无法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以上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
二、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对测量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测量技术水平,确保其能够熟练操作测量仪器,准确进行测量工作。
2.严格检查测量设备: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应对测量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设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的质量问题。
3.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对测量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工程测量方案的编制、数据处理和校核,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4.加强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量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可以借助先进的测量技术手段,如全站仪、GPS定位技术等,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安全的基础。
然而,在土木工程测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和处理,将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提高土木工程测量的质量和效率。
一、常见问题分析:1. 仪器误差:测量精度是衡量工程测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仪器选择、标定、保养等原因,会出现仪器误差,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人为误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细心程度也是决定测量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土木工程测量中,如果测量人员水平不高或者粗心大意,会导致人为误差的出现,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测量环境:测量环境对测量结果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强烈的光线、高温、恶劣的天气等情况,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 数据传输误差:在土木工程测量过程中,测量数据的传输是免不了的。
但是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数据的丢失、传输错误等情况也会影响测量精度。
二、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1. 严格选择仪器:测量精度直接与仪器有关,因此必须有一个严格的仪器选择标准。
选择测量仪器时必须考虑测量对象、精度要求和经济实用性等因素。
2. 开展专业培训: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增强测量人员的细心和责任心,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
3. 检查测量环境:在土木工程测量中,应该对测量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
例如,对光线强度、温度、各类干扰因素等都要加以关注,尽可能保证测量环境的稳定性。
4. 建立严格的数据传输流程:对于测量结果的数据传输,必须建立完善的传输流程。
例如,在传输数据时必须分别验证数据的来源和数据内容,保证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之,在土木工程测量中,问题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应该对每个问题逐一分析、排查,并且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最终提高土木工程测量的质量和效率。
土木工程中的测量与校准方法土木工程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和维护。
与此同时,测量和校准方法在土木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测量和校准方法,以及它们对工程质量和可靠性的影响。
在土木工程中,测量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它涉及到对地形、地貌、土壤和水文等自然环境进行精确测量,以便在工程设计中提供准确的数据。
测量的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和卫星测量两种。
地面测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土地进行测量,并使用地图和图纸记录和表示测量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土木工程项目。
地面测量的关键是准确性和精确性。
测量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熟练掌握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技巧。
卫星测量是一种更高级的测量方法。
它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来提供精确的地理定位和测量数据。
卫星测量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准确位置和测量结果。
在土木工程中,卫星测量常被用于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如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校准是土木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校验和调整,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精确性。
校准通常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来进行。
校准仪器包括水平仪、测距仪、全站仪等。
水平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平坦水平面的仪器。
它常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地面测量和建筑工程中的水平调整。
水平仪的校准通常涉及使用已知平面进行比较,以调整仪器的指示。
测距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距离的仪器。
它在土木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如测量线路长度、测量土壤厚度等。
测距仪的校准通常涉及使用已知距离进行比较,以调整仪器的读数。
全站仪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
它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并提供准确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的校准通常涉及使用已知坐标进行比较,以调整仪器的测量精度。
测量和校准方法在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