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中南大学土木工程测量误差与平差
- 格式:pptx
- 大小:572.12 KB
- 文档页数:42
中南大学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大纲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本考试大纲由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于2011年7月7日通过。
I.考试性质《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南大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其目的是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的测量数据处理的有关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运用基本平差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为后续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II.考查目标测量平差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两部分。
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如误差来源、分类、性质以及误差分布、数字特征、精度指标、广义传播律等;能够系统地掌握测量平差基本原理、方法以及精度评定;了解近代平差中的一些平差方法的思想,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误差理论部分约40 %经典平差部分约90 %近代平差部分约20 %Ⅳ.考查内容一、误差理论、精度评定指标、广义传播律及其应用了解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差及其处理方法,熟悉测量平差任务;掌握衡量精度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即:中误差、相对误差、极限误差、方差-协方差阵、权、权阵、协因数、协因数阵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掌握常用定权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非线性函数线性化、方差-协方差传播律、协因数传播律及其应用;了解由观测值函数的真误差估计中误差的方法以及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来联合传播律。
二、平差数学模型与最小二乘原理掌握各种平差问题必要观测数,多余观测数的确定方法;熟悉测量平差中数学模型,即: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的概念;熟练掌握条件平差数学模型的建立、间接平差函数模型建立、附有参数条件平差以及附有条件的间接平差模型建立方法;掌握非线性函数模型线性化;最小二乘平差准则。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确保土地和建筑物的位置和尺寸准确无误。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工程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对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和改进措施,对保障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问题分析1. 测量设备精度不高在土木工程测量中,需要使用各种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包括测量仪器、测量车、测绘软件等。
一些普通工程测量设备的精度不够高,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无法满足工程要求,从而影响工程质量。
2. 人为测量误差较大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人为因素往往会导致测量误差,例如操作技术不熟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
这些因素会使测量结果出现偏差,严重影响工程施工和验收。
3. 环境因素影响测量准确性土木工程测量常常需要在户外进行,而天气、光线等环境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测量,容易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4. 数据处理不当测量后的数据处理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重要一环,不当的数据处理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扩大,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二、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1. 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为了提高土木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应该选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尽量减小设备本身带来的测量误差。
对于常用的测量仪器,应该定期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工程要求。
2. 强化人员培训在工程测量中,人的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测量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训,提高工程测量人员的操作技术和数据记录质量,减小人为测量误差。
3. 建立标准测量操作规范制定标准的测量操作规范,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数据处理的方法等,可以帮助工程测量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测量准确性。
4. 采用先进的测绘软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天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测绘软件,这些软件可以帮助工程测量人员更加快捷地进行测量和数据处理,减小人为误差,提高工程测量的准确性。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土木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测量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对于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的分析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非常重要。
一、常见问题分析:1.测量设备不准确:土木工程测量常用的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测量工具等,如果这些设备本身的准确度不高,就会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人员操作不熟练:土木工程测量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如果测量人员对测量方法和操作流程不熟悉,就容易出现误差。
3.测量环境复杂:土木工程常常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进行测量,如地形复杂、天气条件恶劣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数据记录不准确:土木工程测量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如果数据记录不准确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测量结果的错误。
二、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1.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对于土木工程测量来说,选择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设备非常重要。
可以根据工程需求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测量设备,并定期进行检验和校准。
2.培训和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能力:对于测量人员来说,掌握测量方法和操作流程是必要的。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提升,可以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水平,减少测量误差。
3.合理选择测量环境:在进行土木工程测量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测量环境。
如避免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测量,避免在地形复杂的地方进行测量等。
4.加强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性:在土木工程测量过程中,对于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要求严格。
在数据记录时,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记录方式,如采用电子表格或数据采集系统,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在数据处理时,应对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处理,并进行交叉验证和对比分析,避免错误结果的出现。
5.建立标准化的测量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对于土木工程测量来说,建立标准化的测量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非常重要。
这样可以规范测量操作、提高测量质量,并对测量数据和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土木工程测量复习资料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相对高程是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得铅垂距离。
2、测量工作的三大基本内容是高程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
3、比例尺精度是指图上0.1mm所代表的实地水平距离。
4、同一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5、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6、距离丈量是用相对误差误差来衡量其精度的7、用光学经纬仪观测竖直角,在读取竖盘读数之前,应调节竖盘指标微动螺旋,使竖盘指标管水准气泡居中,其目的是使竖盘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8、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某直线的图上距离为18.17cm,则实地长度为363.4m。
9、在地形图上确定点的坐标,通常采用内插的方法来求得。
10、控制测量可分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11、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确定地面点位的科学。
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方面。
12、在平面坐标系统中,我国现在采用(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
13、当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时,叫绝对高程,或称(海拔)。
14、测量中的三大基本工作是:(测高程)、(测距)、(测角)。
15、水准仪量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三部分组成。
16、在水准测量中,尺垫的主要作用是(传递高程)。
17、用经纬仪观测角度时,用盘左、盘右取平均可消除照准部的(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视准轴误差和竖盘的(指标差)。
=(5mm+1ppm.D),若测得的距离为5km,18、已知某点电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MD则其精度为( 10mm)或( 7.2mm)(可任填一空,两者都填,只看第一空)19、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叫做等高(平距),其大小反映地面的坡度。
20、在平整工地中要计算挖、填高度,挖、填高度等于(实际高程-设计高程)21、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般采用(矩形)方法进行分幅,采用(西南角纵横)坐标km数编号。
22 、我国某点的经度为118°33′,其所在高斯投影6°带的带号为(20)。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测量中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
一、常见问题分析1.测量精度不够:土木工程测量中,往往需要对地形地貌和建筑结构进行精确测量,但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限制、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等原因,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工程质量。
2.测量数据不准确:在实际工程中,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由于环境条件复杂、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测量数据可能出现不准确的情况。
3.测量设备不合格:有些测量设备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包括测距仪、水平仪等,这些设备的不合格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4.测量人员技术不过关:测量工作需要测量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有些测量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培训和实践经验,无法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以上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和安全产生潜在的威胁。
二、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1.加强人员培训:对测量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测量技术水平,确保其能够熟练操作测量仪器,准确进行测量工作。
2.严格检查测量设备: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应对测量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设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的质量问题。
3.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流程:对测量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工程测量方案的编制、数据处理和校核,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性。
4.加强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测量工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5.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可以借助先进的测量技术手段,如全站仪、GPS定位技术等,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程安全的基础。
然而,在土木工程测量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和处理,将对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以提高土木工程测量的质量和效率。
一、常见问题分析:1. 仪器误差:测量精度是衡量工程测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仪器选择、标定、保养等原因,会出现仪器误差,进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人为误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细心程度也是决定测量质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土木工程测量中,如果测量人员水平不高或者粗心大意,会导致人为误差的出现,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测量环境:测量环境对测量结果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强烈的光线、高温、恶劣的天气等情况,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 数据传输误差:在土木工程测量过程中,测量数据的传输是免不了的。
但是数据传输的过程中,数据的丢失、传输错误等情况也会影响测量精度。
二、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1. 严格选择仪器:测量精度直接与仪器有关,因此必须有一个严格的仪器选择标准。
选择测量仪器时必须考虑测量对象、精度要求和经济实用性等因素。
2. 开展专业培训:对测量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增强测量人员的细心和责任心,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
3. 检查测量环境:在土木工程测量中,应该对测量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
例如,对光线强度、温度、各类干扰因素等都要加以关注,尽可能保证测量环境的稳定性。
4. 建立严格的数据传输流程:对于测量结果的数据传输,必须建立完善的传输流程。
例如,在传输数据时必须分别验证数据的来源和数据内容,保证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之,在土木工程测量中,问题的存在是无法避免的。
我们应该对每个问题逐一分析、排查,并且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最终提高土木工程测量的质量和效率。
土木工程中的测量与校准方法土木工程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和维护。
与此同时,测量和校准方法在土木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土木工程中常用的测量和校准方法,以及它们对工程质量和可靠性的影响。
在土木工程中,测量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工作。
它涉及到对地形、地貌、土壤和水文等自然环境进行精确测量,以便在工程设计中提供准确的数据。
测量的方法包括地面测量和卫星测量两种。
地面测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土地进行测量,并使用地图和图纸记录和表示测量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土木工程项目。
地面测量的关键是准确性和精确性。
测量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并熟练掌握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技巧。
卫星测量是一种更高级的测量方法。
它利用卫星定位系统(GPS)来提供精确的地理定位和测量数据。
卫星测量系统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准确位置和测量结果。
在土木工程中,卫星测量常被用于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如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
它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校准是土木工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校验和调整,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精确性。
校准通常通过与已知准确值进行比较来进行。
校准仪器包括水平仪、测距仪、全站仪等。
水平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平坦水平面的仪器。
它常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地面测量和建筑工程中的水平调整。
水平仪的校准通常涉及使用已知平面进行比较,以调整仪器的指示。
测距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距离的仪器。
它在土木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如测量线路长度、测量土壤厚度等。
测距仪的校准通常涉及使用已知距离进行比较,以调整仪器的读数。
全站仪是土木工程中最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
它可以同时测量水平角、垂直角和斜距,并提供准确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的校准通常涉及使用已知坐标进行比较,以调整仪器的测量精度。
测量和校准方法在土木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中南大学10级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小结中南大学10级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小结土木工程勘测实习小结《勘测实习任务书》开篇第一句话,“勘测实习是本专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放在实习前,我可能对其不怎么理解。
放在实习后,我想借用某句名人名言:精辟!一方面,勘测实习使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并在实践中运用,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次实习所用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基本上都学习过:控制测量(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地形测绘、中线测量及横纵断面的测量、桥梁控制测量。
但刚实习时,这些理论知识我也就记得几成左右。
如果赤手上阵,用不了一上午就得江良才尽,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比如说,第三周的中线测量,课堂上,老师三番四次强调很重要,因为是考试重难点。
但当时准备期末考试时,这一章节的知识我是怎么都不太明白,最后的题目也是稀里糊涂的乱写一通。
但任务下来,不会也得赶鸭子上架赶上去,我和组员攻坚、讨论、计算,硬是把它搞懂了。
为此,组员还专门编了程序(知识是潜在的法宝),尤其是中桩放样和横断面测设,我又是请教牛掰同学又是请老师答疑。
当我在现场放样操作全站仪时,胸有成竹的情绪油然而生,和课堂上中线测量实验时打酱油般茫然失措产生鲜明反差,这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
看过一句话:没有干不成的事,只有不想干的人。
现在想想,还真是这样。
说说我们是怎么干第四周的任务。
上完第四周任务课,组员脸上是各种“老师讲的什么意思,第四周我们到底要干嘛”的表情。
回到宿舍,电脑齐开,大家一字排开坐,我们不是准备联机游戏,而是一起“研究”第四周的PPt课件,你一句我一言,“老师说归零差是8秒,2c互差是13秒。
”你一个问题我一个疑问,“现有条件是什么,这个任务的流程。
”就这样,大家慢慢搞懂任务要求,即先要四个角进行精度估算,合格后定点并用测回法、方向观测法通过经纬仪和用距离观测模式通过全站仪测出三角网的元素,最终放样桥墩。
我很高兴我们团队能够在一起齐心协力分析解决问题,虽然通向黎明的道路有点曲折。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土木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土木工程测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工程的质量不达标甚至影响安全。
本文将对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
一、常见的土木工程测量问题1.测量设备不准确:土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设备包括测距仪、水准仪、全站仪等,这些设备如果不准确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地形复杂造成难度:土木工程常常需要测量的区域地形复杂,比如山区、河道、湖泊等地形,这些地形因为起伏、水域等原因会对测量造成一定的难度。
3.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常常存在各种复杂的环境因素,比如灰尘、振动、噪音等,这些环境因素会对测量设备和人员造成影响。
4.人为操作失误:测量过程中,工作人员如果操作失误会直接导致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1.严格控制测量设备的质量:对于土木工程测量中使用的测量设备,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验和校准,确保设备达到准确度要求。
2.合理选址和安排测量点:针对地形复杂的测量区域,需要合理选址和安排测量点,避免地形起伏对测量结果造成干扰。
3.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在施工现场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环境因素对测量造成干扰,比如设置挡墙、降尘设备等。
4.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对土木工程测量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经验,建立严格的测量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发生。
5.引入新技术和设备:随着科技的发展,土木工程测量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和设备,比如激光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和设备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和准确度,可以考虑引入这些新技术和设备进行土木工程测量。
6.建立质量管控体系: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包括测量质量管控、数据管理、技术监督等方面,确保测量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土木工程知识点-施工测量中一些常见错误和产生的原因施工测量是在工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经常会发生个别不良后果,都是因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或者负责测量的人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就进行测量,导致结果和实际要求产生巨大差距等等问题,让我们来细谈这些不良原因。
测量人员人为的原因1)人多好办事所以可能认为负责测量施工的人员越多越好,但这不绝对的,有时挑选的测量人员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的,这种差距也会体现在他们对建筑工程测量的方式不同而导致测量结果出现差异。
数据就变得出错不准确。
2)在测量的时候,人在外头,办公在里头,难免会有消息差误或者一时间联系不上。
在这种与技术或设计部门无及时沟通的情况下,测量出现的误差也可想而知了。
3)测量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流动性很大,而且位置是不固定的,在野外工作时间长,条件艰苦,每个人的测量方式又不同,测量结果出现一定的差误也是必然的。
不仅仅是人员的问题,监管部门与测量仪器也是非常重要的。
测量仪器和监管部门会产生的错误问题有:1)前边说到测量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可能会出现不够的问题,所以对于使用测量仪器相对可能会有操作不当或者把握不准的情况,导致数据的误差。
2)在建筑行业里,总会有部分责任心不大,监管力度松散的监管部门,对于需要细心去监管的测量仪器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但是这方面的监管是必须由监管人员去严格督促测量人员使用仪器,出现错误或者问题及时处理,才能够保证测量数据是准确的。
3)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在施工测量里无疑是失误的原因,测量人员在使用测量仪器时,没有统一的操作方法,也没有妥善的管理,而且在使用完仪器之后没有及时做好清理清洁保养仪器,导致后期使用时会造成测量上的误差。
从中我们可以理解到,不管是人员的素质问题,还是仪器和监管部门,其实整个环节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前边举例的问题只要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绝对可以挽回局面,在施工工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说到无法根据现场情况及时汇报或者上头更改通知不及时这种问题时常发生的,不过解决这个问题不难,使用鸿科建筑管理,不能及时收到信息这些问题能简单解决。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测量是土木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测量可以确定地形、定位、建筑物的尺寸和结构等信息,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在土木工程测量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或甚至无效,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测量方法不正确、环境条件不理想、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
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是影响测量数据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仪器的标定不准确、量程不合适、检查、校准不到位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正确使用也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性的关键。
如果选用的方法不适合工程实际情况或操作不规范,都会导致数据的偏差。
环境条件不理想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天气条件(如风、雨、雪等)对测量的影响,地形、地貌的复杂性都会对测量数据产生影响。
测量过程中的杂音(如机械振动、电磁干扰等)也可能导致数据不准确。
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导致测量问题的重要原因。
测量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操作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容易导致测量误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设备,并进行定期的检查、校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选择适用的测量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测量方案,并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存在环境条件不理想的情况,可以通过增加测量点数、采用平均方法等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
应加强对测量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改进土木工程测量。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测距仪等先进的测量设备,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测量数据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与改进措施作者:周海峰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上旬》2020年第04期【摘要】测量工作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土木工程施工中,测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测量的精度,将导致施工出现误差甚至错误,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以当前土木工程测量中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就测量质量问题如何控制进行探讨,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同行提高施工测量水平。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问题分析;质量控制;改进措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我国迎来土木工程新的建设高潮。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测量,施工测量的精度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在施工测量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测量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仪器设备不精良、环境因素恶劣、项目赶工期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改进施工测量的方法和手段,严格遵守施工测量规范,控制好施工测量精度,确保后续施工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针对存在问题,要求施工测量人员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加强责任心、选配精良的仪器设备、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协调好工序,降低或减弱因测量误差带来的影响。
1、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常见问题1.1测量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由于土木工程项目不断增多,测量专业人员缺乏,造成土木施工测量员严重不足。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土木工程项目只能用非专业的人员来承担测量员的工作,虽然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完成相应的测量工作,但是这些非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测量知识培训,往往容易产生人为误差,更不能合理处理仪器误差的影响,两项误差积累起来,严重降低施工测量精度 [1]。
1.2测量员责任心问题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施工测量员的工作态度很关键。
如果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不精益求精,没有树立质量意识,抱着工作就是完成领导交办任务的心态,这种心态很容易造成施工测量因人为因素降低精度,甚至出现错误。
1.3测量仪器误差问题测量仪器是实现测量精度的关键要素,要确保工程质量,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