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建筑》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56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小品建筑十讲》阅读笔记一、内容概述引言:简述了中国小品建筑的概念、起源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中的地位。
强调了对小品建筑进行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讲:中国小品建筑的历史沿革。
详细介绍了小品建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
第二讲:小品建筑的类型与特点。
分类介绍了各种小品建筑的类型,包括亭、台、楼、阁、廊、桥等,并分析了它们的特色与风格。
第三讲至第五讲:分别从小品建筑的材质、构造、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讲述了各种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特点,构造技术及其工艺水平,以及小品建筑的艺术表现和美学价值。
第六讲至第八讲:着重分析了小品建筑的文化内涵。
包括小品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与民俗习惯的联系,以及在历史变迁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第九讲:现代小品建筑的创新发展。
介绍了现代小品建筑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如何结合现代元素进行创新设计,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
第十讲:总结与展望。
总结了全书内容,分析了当前小品建筑研究的现状,并对未来小品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通过对《中国小品建筑十讲》我对中国小品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二、内容概览本书开篇介绍了小品建筑的定义和背景,明确了中国小品建筑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作者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小品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也指出了小品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书中详细梳理了中国小品建筑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古代到现代,从地域到文化,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小品建筑实例的分析,展示了小品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也揭示了小品建筑在历史变迁中的传承和创新。
本部分重点介绍了小品建筑的审美特征,作者通过对小品建筑的形态、空间、材料、装饰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小品建筑的独特魅力。
也探讨了小品建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书中分析了中国不同地域的小品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小品建筑,揭示了地域文化对小品建筑的影响和塑造。
2005-2017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一览表2005年(二)阅读《万园之园——圆明园》(节选),完成第20—22题。
(7分)(1)圆明园地处永定河冲积扇的边缘。
明清时这一带清泉涌溢,湖沼密布,被称为“海淀”。
圆明园最初是清朝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①的宅园,后经不断地扩建与重修,总面积达到了5000余亩,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我国历史上最光辉的园林艺术杰作。
它继承我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借鉴了欧洲园林的建筑形式,融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为一体。
其影响使得当时的英法等国一度产生了中国园林热。
在欧洲,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和“一切造园艺术之典范”。
(3)圆明园集叠山理水手法之大成。
圆明园的水面,大的如福海宽达600余米,正所谓“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小的宽度均在四五十至百米之间,“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
环曲潆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提供了舟行游览和水路供应的方便。
由此不难想像当年翠荷接天,龙舟泛彩,歌声荡漾的图画。
叠石而成的假山,聚土而成的岗、阜、岛、桥、堤散布于园内,约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
它们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的自然空间。
每个空间都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既表现了人为的写意又保持着野趣的风韵,其本身就是烟水迷离的江南水乡的精炼再现,有道是“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圆明园虽是千顷之园,但气势浑然一体,韵味隽永。
(4)可惜,圆明园经英法联军的洗劫和八国联军的焚掠,其胜景已荡然无存。
①[胤禛(yìn zhēn)]清朝雍正皇帝。
20. 结合第(2)段,概括说出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杰作”。
(限26字以内)(2分)【答案】20. 答案示例:融我国古典造园传统和欧洲园林建筑形式为一体。
(共2分。
答案不完整只给1分)21. 结合第(3)段,说说“叠山理水手法”在圆明园的园林建造中是如何体现的。
初二语文单元过关练习(2011、12、14)班级姓名学号1、注音或写出汉字。
(8分)围jiǎo( ) xuān( )闹 bà( )道荒dàn( )蜿蜒.()潋.()滟猬.()集惆.()怅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4分)无暇顾及司空见贯自出新裁毛骨悚然3、背默填空(16分)①杜甫的《望岳》诗中“,。
”两句既表现了泰山的雄伟,又表现了诗人远大的理想和心胸气魄。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④木受绳则直,。
⑤落红不是无情物,。
⑥《记承天寺夜游》月下美景句子: , , 。
⑦《泊秦淮》这首诗中“借题发挥”的句子是:,。
⑧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⑨《泊秦淮》这首诗中“借题发挥”的句子是:,。
4、家庭、家乡、国家,都是我们割舍不去的眷恋。
请你参加与“家”相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7分)【温馨家庭】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
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文化家园】宿迁历史悠久,民俗独特。
请为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6字)。
(2分)标题:再现传统盛景的2011年宿迁“楚街”开街已经十天,市民热情高涨,深深感受到了宿迁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楚街开街突出“传承文明、文化兴市”的主题,主要活动有“楚风楚韵”、民俗文化展示、民间艺术展演等。
到昨天为止,光顾“楚街”的市民已达15万人次,现场每天都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美丽祖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让我们一起创作一首小诗向祖国献礼。
请仿照上下节把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完整。
(3分)寄祖国(1)你是一条大河,奔流不息,在你的岸边,我美好地生长。
我就是那羞涩的小花,为你绽放我的心愿。
(2)你是一棵大树,郁郁葱葱,(3)你就是我的祖国,美丽富饶,在你的怀抱,我美好地生长。
人教统编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近些年,人们欣喜于一批独具匠心、堪为文化地标的新建筑陆续问世,对于一些怪诞丑陋的建筑也议论颇多。
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重要问题。
妥善处理建筑文化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激发造型创意、延续民族风格、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环节。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先民多半生活在平原地带,建筑以泥土砖木结构为主;欧洲国家多处于丘陵地带,建筑以石拱廊柱构造见长。
人类在建筑材料的选择、配搭以及营建中起主导作用,人们的语言、习俗和情趣等,共同凝结为民族意识,渗透于建筑的每一条肌理、每一个细节之中,最终固化为特有的建筑风格,形成文化认同。
建筑在实用和审美功能之外的文化象征意涵,常常和特定的民族国家认同联系在一起。
建筑设计建造者,在把握本土与外来关系之时,对这一点尤其需要精思熟虑,尊重建筑的“本土性”。
“本土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全球化时代中的各个民族,汲取外来建筑精华为我所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拿来”不是照搬照抄,不是贪大求洋。
在继承传统文化基因基础上借鉴外来建筑优长,在洋为中用、融会中西的深度化合中发扬光大我国建筑传统。
传统的沿革存续是动态的历史进程。
如果不能吸纳与兼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许多固本出新的成功案例无不诠释着这一朴素的道理。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孔子研究院、苏州博物馆和宁波博物馆等大型场馆的设计,不仅保留中国传统建筑的恢宏壮观,还结合时代需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或吸收地域文化,或融入民居特色,为文化传承留下宝贵的建筑范本。
第七节文段作用作者:潘丽萍来源:《作文周刊(初二·读写强化版)》2010年第05期知识解读说明文阅读是初二阅读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熟悉考点,掌握对策,才能在考试中拿到理想的分数,而对文段作用的考查是近几年的考点之一。
所谓“文段作用”就是说明某一段或某句话的作用。
把握文段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结构、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如(2008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小品建筑》中第一题: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答案:作用是说明“小品建筑”名称的由来。
文章由大家熟知的“小品”这种文体名称写起,目的就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名称的由来。
2.结合说明方法谈作用通过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特征,起到了某种说明作用。
如:2009年贵州省安顺市中考语文试题《气温变化的利与弊》中第二题:第二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本句话使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突出、准确地说明了气温上升或下降1℃对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
3.结合具体语境阐明其作用分析文段的作用时,一定要结合上下文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这样答题才能准确、全面、不偏题、不跑题。
如(2009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漫话溜索》中的第二题: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答案: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趣味性,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典例回放(200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语文试题)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赵建国多数电子产品的文本内容与播放器是分离的,比如录音带和录音机,移动硬盘和电脑。
报纸杂志只要保存下来,人们就可以随时翻阅;而如果没有相应的解码器,一些电子、数字存储装置几乎就是一堆废物。
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语文阅读及答案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狮子雕塑①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由安息国(今伊朗)传入我国的。
狮子被视为狰狞之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狮子雕塑,并赋予它以特殊的使命——护卫。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在古代陵墓和重要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
②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狮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风格。
③唐代顺陵位于陕西咸阳城之北,其四方门口左右都有石雕的狮子作护卫。
这些石狮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
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④北宋皇陵都统一建造在河南巩县,如今那里留下了大量墓前石像,其中石狮也不少。
这些宋代石狮的造型,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
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
⑤明清时期,建筑中留存下来的狮子雕塑更多,在宫殿、园林、寺庙、王府里,不同造型的石狮子,铜狮子、铁狮子比比皆是。
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
故宫宁寿殿门前的铜狮子,为了强调护门狮子的狞厉,将其腿部的肌肉表现得特别鼓凸,嘴张得很大,露出很尖的牙齿,但这样一来,狮子反而失掉了整体的雄威。
⑥狮子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风格特征和那个时代的特征相符合。
唐代统一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上相对稳定,经济上繁荣昌盛的时期。
这个时期建筑风格上的特点是:规模宏大,气魄雄伟,突出建筑艺术上的大效果,壮丽而不纤巧。
我们从唐代留下来的石狮子上也看到了这种风格。
宋代建筑,从技术上看,比前代更趋成熟,但就其建筑艺术风格来看,宋代建筑逐步走向秀丽的方向,在总体上气势大不如前。
(一)阅读《柳木菜墩》,完成第15—17题。
(共9分)柳木菜墩刘心武①他在小区外面的人行道上,看到一个推自行车的游商,显然来自郊区农村,那自行车后架两边的土布兜里,竖放着几个木质菜墩。
那人边推车走边仰脖吆喝:“菜墩子!柳木菜墩!有买的请啊!”小区临街楼上的业主,有的最烦游商吆喝,他也住临街的单元,却恰恰喜欢这类吆喝声。
②他买了一个柳木菜墩,抱着,没有马上拐进楼盘,而是慢悠悠地顺着人行道走。
往事在心头萦回。
③四十几年前,他是个中学生,工宣队带领师生下乡参加麦收,进了村,为体现“阶级斗争是一门主课”,行李还背在身上,便立即在场院召开了批斗大会,押上来被批斗的,有村里唯一一户富农,不仅那富农本身被一顿狠斗,他的媳妇和儿子也拉出来陪斗,那儿子跟他们那些学生差不多大,低头站在那里任批斗者羞辱,他看在眼里,毫不同情,只为自己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而自豪。
他和几个同学被安置在一户贫农家里住。
天黑了,他去上厕所,那简陋的厕所矮墙外不远,有个水坑,似乎是常年雨后积水形成的,他系裤子时,看见有个人影,接近了那水坑,还抱着个黑乎乎的大东西,揉眼细看,竟是那富农的儿子,所抱的,似乎是根树干。
啊,他立即把意识里阶级斗争那根弦绷得紧紧的,只见那人到了水坑边,就将那根树干推到了水坑里,这还了得!木头扔水里,那还不泡糟了?这不是破坏生产队的东西吗?他便大喝一声:“狗崽子!你搞破坏!”那人闻声立刻跑得没了影儿。
他跑出院子,到水坑边,不顾弄得满身是脏水,奋力将那树干抢救到坑外,然后飞跑到工宣队长住的地方,喘着气汇报了这个敌情,工宣队长立刻带他去见生产队长,两位队长都表扬了他那念念不忘阶级斗争的精神,但是,再仔细听取了他的描述,又一起到那水坑边观看,生产队长却这样说:“这柳树是他家院里的,长年树上生黏虫,他家要伐这树,是到队里申请过,我们开会议过,批准了的。
我们这里,村里村外都有水坑,把伐下的树干泡到水坑里,一泡半年多,是正常的。
树干为什么要在水里泡?为的是去性,去了性的木头,再阴干了,就能永远不生虫,拿来打造东西,就不容易变形。
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1月22日《雄关赋》答案14.答案示例:思慕亲见雄关的雄伟想到人们心中的雄关激昂评分:共4分。
每点1分。
15.答案示例:与第③段童年之梦相照应,领起下文青年男女身着古代武士戎装的现实情景。
评分:共4分。
每点2分。
16.答案示例:“万里长城,象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顺着那连绵不断起伏不已的山势,由西北面蜿蜒南来,向着苍茫无垠的渤海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
作者将万里长城比作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以连绵的山势、无垠的渤海为依托,以“冲”、“扎”等动词将这条巨龙宏伟的气势,生动的姿态展现在眼前。
作者站在山海关上看到长城感到精神振奋,心胸开阔。
评分:共5分。
选例1分,具体分析3分,情感点1分。
1月23日“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
”参考答案17.说明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分,意思正确即可)18.建筑、宗教和文化。
(3分,意思正确即可)19.象征义:连年有余(1分)解说:示例: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莲”与“连”谐音,“鱼”与“余”谐音,“莲花”和“鲤鱼”代表着美好、富足,所以这种造型的玉器的象征义是“连年有余”。
(2分,意思正确即可)1月24日《又临黄河岸》参考答案13.答案示例:①想到国土遭到日寇践踏(人民颠沛流离)②兴奋激动③想到历经磨难的祖国正走向美好未来④昂奋自豪14.答案:①草原建设取得的可喜成果②看到黄河的情景15.答案示例:(黄河)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作者把黄河比作“不见首尾的丝带”,形象地写出了黄河蜿蜒绵长的流动之形;又用“缠”和“引”将黄河“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之态与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畅想巧妙地结合,表达出作者的无限感慨。
1月25日《年画》参考答案18.答案示例:作者是从年画的定义、题材和流派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19.答案要点:造型夸张、用色艳丽、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20.答案示例:寓意:喜上眉梢(喜上眉头)解说:"梅花"的"梅"与"眉"谐音,"喜鹊"在民间常被用来象征"喜事",所以这幅画的寓意是"喜上眉梢"。
山东省德州市某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清晨读书,耳根清净,书卷在握,清风徐来,舒适qiè()意。
沉浸()书里,或吮指注目,或凝神屏()息;看到妙处,或拍案叫绝,或手舞足蹈;读到悲情,双目红润,泪眼婆娑;读到谐处,仰天大笑,喜上眉shāo()。
A.惬 qìn píng 梢B.惬 jìn bǐng梢C.挈 jìn bǐng稍D.挈 qìn píng 稍2. 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凳子凌驾在桌子上,被褥堆在床上,碗也没洗,苍蝇乱飞,屋内一片狼藉。
B.少一点置之度外,多一点温暖关怀,体现文明进步,善待我们身边的流浪动物。
C.站在李老师左边的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各国争端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解决争端,一味示强施压不行,武力干预更要不得。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八年级学生小芳想与志趣相投的同龄学友建个微信群,最适合的群名选“豆蔻年华”。
B.“桃李”“烽烟”“巾帼”“丝竹”“布衣”分别指学生、战争、妇女、音乐、百姓。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家母贵姓?”D.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晓风应该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大鱼海棠》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二、句子默写默写①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
②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与他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
小品建筑
①小品,是一种文体的名称,凡属随笔、杂感、散文一类的小文章统称为小品。
小品建筑是借用文体小品之名,专指那些小而简的建筑。
②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建筑相比,有它鲜明的特点:除了以木构架为主要的结构体系以外,建筑的群体性也是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性表现为一个建筑往往是由许多单幢建筑组合而成的,从老百姓的住宅到皇帝宫殿莫不如此。
明清两代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作为当时地位最重要、规模最大的建筑也就是一幢平面为长方形、内部也没有分割的单层大殿。
然而,就是这些简单的单幢建筑组合成紫禁城这个建筑群体。
③这些建筑群体除了有连成一体的殿堂、廊屋、门楼等,还有不少形形色色的相对独立的小建筑与之相配。
例如,一座宫殿、一组寺院或者坛庙,甚至大型的住宅,人们都可以看到在建筑群的最外面往往竖立着牌楼;在建筑群大门的前面立有华表、石狮子;在建筑群的主要殿堂前面排列着香炉、日晷以及龟、鹤等兽像。
人们熟悉的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大门,九开间的大殿坐落在高大的城台之上。
它的形体已经够宏伟的了,但是还不够,在天安门前金水河上有几座金水桥,在桥的左右两边又各安放了一尊石雕狮子和一根华表。
正是这威武的狮子、高耸的华表,装点了这座气势恢宏的皇城大门。
可见,这些小品建筑在整个建筑群中虽然不是主要部分,但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④自然,所谓小品建筑,只是相对大建筑而言,二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
例如,在重要建筑群中,作为标态的牌楼应属小品。
而一般建筑群的一些院门虽然形体并不大,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是,因为这类院门都附在院墙上,并非独立存在,所以不属于小品建筑。
中国古代众多的小品建筑都有着特殊的形态和特定的文化内涵,它们在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也是相当有成就的。
(有删改)
①[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1。
文章开头从一种文体的名称小品写起,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 个宇)(3分)
3.阅读下面介绍宁寿宫的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出宁寿宫中哪一个建筑属于小品建筑,为什么?(4分)
【链接材料】
北京紫禁城内的宁寿宫,是清代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当太上皇时居住和使用的。
这是一组有相当规模的宫殿建筑群。
这些建筑的布置很注意显示皇家气魄。
主建筑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
基之上,与皇极殿相接。
宁寿宫建筑群的入口是面向南的皇极门,皇极门气宇轩昂。
皇极门的南面,立着一座很长的影壁,影壁上有九条用琉璃烧制的巨龙,这就是有名的九龙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答案:说明小品建筑名称的由来。
2.答案:群体性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群体性’的内涵以太和殿为例作具体说明
3.九龙壁属于小品建筑。
它是宁寿宫中的一个独立的、但又与整个建筑群相配的小建筑。
它起到装点宁寿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