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教科版小学科学上册实验操作试题三年级实验实验一: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实验步骤:100ml量筒、一定量的水。
实验过程: 1、将量筒放平稳,倒入一定量的水。
(3分) 2、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视线与量筒内水的凹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6分) 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0分)实验器材:水槽、水、木块、金属块、塑料块。
实验步骤: 1、预测三种物品的沉浮情况。
(3分) 2、将三种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并说出结论。
(6分)3、整理器材。
(1分)实验三:观察一杯水(10分)实验器材:烧杯、水、干净的一次性筷子。
实验步骤: 1、用眼睛看(无颜色、透明)。
(2分) 2、用鼻子闻(无气味,注意闻的方法)。
(2分) 3、用嘴巴尝(无味道)。
(2分) 4、总结水的性质(水是一种无颜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会流动的液体)。
(3分) 5、整理器材。
(1分)四年级实验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10分)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1分)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
(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分)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3分)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1分)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1分) 6、整理器材。
(1分)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实验1 “吹蜡烛”实验实验材料:蜡烛、火柴、瓶子、木块、书本、文具盒、小漏斗。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实验现象: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
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实验2 用吸管吸水实验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方法: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装有水的瓶子里,另一根露在瓶子的外面,看能否吸到水。
实验现象:无法吸到水。
实验3 用感官辨别液体观察材料: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筷子。
观察步骤:1、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2、用鼻子闻,可辨别出白酒、白醋。
3、用舌头尝,可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实验4 水温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材料:水温计、烧杯、水操作步骤:1、用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实验5 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6、量筒的使用方法1、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是一种粗略的计量法,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都会引起较大的误差。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下面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各课实验的介绍。
第一课实验一:利用太阳光照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太阳光的作用和影响实验材料:放大镜、纸片、太阳光实验步骤:将放大镜对准太阳光,在纸片上观察太阳光的效果,记录观察结果实验结果:太阳光可以使纸片变热,当太阳光穿过放大镜时可以放大视野第二课实验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原因实验材料:锅、水、火实验步骤:将锅装满水,放在火上加热,观察水的变化实验结果:当水温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开始沸腾,热量使水分子活动加快,形成水蒸气第三课实验三:探究力的作用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力对物体的影响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小球、手实验步骤:用手托住小球,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手对小球施加的力量实验结果:当用力越大,弹簧测力计上显示的数值越大第四课实验四:探究摩擦力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材料的摩擦力实验材料:小车、不同材质的地板或桌面实验步骤:将小车放在地板或桌面上,分别用手控制小车运动的速度实验结果:不同材料的地板或桌面对小车有不同程度的摩擦力,摩擦力较大时,小车运动速度较慢第五课实验五:观察阳光的方向实验实验目的:观察阳光的方向变化实验材料:指南针、太阳实验步骤:将指南针放在平坦的地面上,观察指南针指向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阳光的方向是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指南针指向的方向始终指向北方通过以上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亲自动手的方式观察和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这些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也能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学生能够在实验中探索和发现,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1、实验名称:比较硬度实验器材:木条、卡纸、铁钉、塑料尺实验过程:用一根木条分别刻画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
看看木条能在它们表面留下划痕吗?再分别用卡纸、铁钉、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实验结果:硬度从大到小为①铁钉、②塑料尺、③木条、④卡纸。
2、实验名称:它们吸水吗实验器材:卡纸、塑料尺、铁片、木片各一片,滴管实验过程:取一片木片,一张卡纸,一块铁片,一块塑料片,平放在桌面上。
用滴管分别滴一滴水在上面。
观察哪种材料容易吸水,哪种不容易吸水。
实验结果:吸水性从好到差为①卡纸、②木片、③铁片和塑料片。
3、实验名称:材料的沉浮实验实验器材:实心的金属块,木块、塑料块,水槽实验预测:预测各种材料的沉浮。
实验过程:将实心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按入水槽中,再松手,观察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实验结果:金属块大都是沉的,木块大都是浮的,塑料块有沉也有浮。
4、实验名称: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实验器材:一片玻璃片,两个玻璃杯,滴管,水和食用油实验过程:用眼观察水和食用油的颜色和透明度。
用鼻子闻水和食用油的气味。
用手摸感受水和食用油的粘性。
液滴比较,将水和食用油分别滴在玻璃片上,观察液滴状。
轻重比较,将水和食用油同时倒入玻璃杯中,搅拌后观察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实验结果:水是无色的,油是淡黄色的。
水和油都是透明的。
水没有气味,油有气味。
水没有粘性,油有粘性。
水的液滴比较圆,油的液滴不太圆。
水比较重,沉在下面,油比较轻,浮在上面。
5、实验名称:谁流得更快一些实验器材:玻璃片,水,食用油,洗洁精,滴管实验预测:预测哪种液体流得快,哪种液体流得慢。
实验过程:将水、食用油、洗洁精分别滴一滴在玻璃片上,(注意三种液体要尽可能一样多,并且滴在同一高度)。
将玻璃片慢慢倾斜,观察三种液体的流动速度。
实验结果:水流得最快,油第二,洗洁精流得最慢。
6、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器材:一个玻璃杯,一个水槽,纸巾一张,一个瓶子,两根吸管,一块橡皮泥实验过程:①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橡皮泥将瓶口密封,将一根吸管插入水中,另一个吸管不插入水里,然后用嘴往瓶里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被挤出。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1)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2)
年级班姓名
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的水,记号笔在水面好标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烧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子里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
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观察水结冰后的高度。
科学实验报告单(3)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4)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5)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6)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7)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8)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9)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科学实验报告单(12)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年级班姓名。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实验记录:三年级上册全实验一:测量温度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了解温度的概念,并研究使用温度计。
实验材料- 温度计- 水- 冰块- 热水实验步骤1. 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水的温度。
3. 将温度计放入冰块中,观察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4. 将温度计放入热水中,观察并记录热水的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的温度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物体的温度是不同的。
室内温度较为温暖,水的温度较低,冰块的温度更低,热水的温度较高。
实验结论温度是用来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我们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实验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三态变化,并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 水- 热水- 冰块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放在室温下,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2. 将一杯水加热至热水,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3. 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水的状态,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在室温下,水处于液态。
加热水后,水变为蒸汽,呈现气态。
冷冻水后,水变成冰块,呈现固态。
实验结论水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三态变化,即液态、气态和固态。
温度升高时,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温度降低时,水会从液态变为固态。
实验三:观察物体的浮沉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了解浮力的作用。
实验材料- 不同物体(例如木块、铁块、纸片)- 水实验步骤1. 将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木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2. 将铁块放入水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3. 将纸片放入水中,观察纸片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铁块沉在水底,纸片也浮在水面上。
实验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密度较大的物体会沉在水底,密度较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浮力是使物体浮起的力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继续记录后续实验的内容)。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在三年级科学上册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学的原理,并培养观察、实验设计以及数据分析等科学实践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简单科学实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实验一:水的气态变化材料:水、锅、盖子、冰块步骤:1. 将水倒入锅中,覆盖上盖子。
2. 将锅放在炉子上,开火煮沸。
3. 当水开始煮沸时,迅速将冰块放在锅的盖子上。
观察:当冰块接触到盖子时,你能看到什么现象?水蒸气在哪里形成?它是如何产生的?解释这些现象。
实验二:物体的浮沉材料:一个杯子、三个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木块、纸张和小铁件)、水步骤:1. 把杯子装满水。
2. 逐个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杯子中。
观察:观察这些物体在水中的表现。
它们是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到杯底?有什么规律可寻?解释这一现象。
实验三:植物的水运输材料:一束花或叶子(尽量保持新鲜),一杯彩色水(可用染色剂或食用色素调制)步骤:1. 用剪刀将植物的茎切成斜面后,立即将它放入装满彩色水的杯子中。
2. 观察一段时间后,取出植物,切开茎,观察其内部。
观察:彩色的水进入了植物的茎和花瓣吗?如果是,它们是如何被吸收和传输的?植物的茎具有怎样的特殊结构帮助水运输?实验四:空气的存在材料:一个小茶杯、一张纸步骤:1. 将茶杯倒置放在桌子上。
2. 在茶杯上方轻轻放上一张纸。
观察:纸有何反应?结论是什么?有什么因素使得纸保持在茶杯上方?通过这些简单的实验,三年级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推理,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不仅提供了直观的感受,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老师在实施实验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加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总结:科学实验是三年级科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亲身参与科学研究,培养科学实践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
一:实验名称:哪杯水热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
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二: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三:实验名称:物体的浮和沉(11、有趣的浮沉现象)实验器材: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气球、泡沫塑料实验目的: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步骤:1、把泡沫塑料放在水里,泡沫塑料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2、把气球放在水里,气球浮在水面上,往下按,感觉有一股向上的力。
3、把钩码放在水里,钩码沉了下去。
把钩码拴在橡皮筋上,用尺子量出橡皮筋的长度,再把钩码放进水里,再用尺子量,发现橡皮筋的长度变短了,说明水中有一股力把钩码往上托了。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所有的物体,在水中无论是沉还是浮,都受到水的浮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第一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一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都是科学家实验序号: 1实验名称:让纸鹦鹉“站起来”所需仪器:一张彩色卡纸、铅笔、水彩笔、剪刀、回形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二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二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我们眼中的生命世界实验序号: 2实验名称:观察我们周围的小动物所需仪器:蜗牛、蚂蚁放大镜、菜叶子、玻璃瓶、玉米粒实验类型: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3、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三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一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3实验名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所需仪器: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弹簧秤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四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4实验名称: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所需仪器: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直尺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五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5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毛细现象所需仪器:烧杯、纸巾(或棉布条)、红墨水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2、观察水的毛细现象3、让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4、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体会。
第六次实验记录单元:第三单元课次:第三课实验内容:生命之源——水实验序号: 6实验名称:水的表面张力所需仪器:胶头滴管、硬币、热水、冷水、糖水、盐水、烧杯实验类型:演示和分组实验过程: 1、把学生按每五人一组分开,进行实验。
科学实验题
一、蚯蚓的生活环境
实验名称: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实验材料:土、土、鞋盒、长条木板、硬纸板、透明玻璃片、蚯蚓
实验步骤:
1、把放在鞋盒中间
2、在盒底的一半铺上,另一半铺上
3、把蚯蚓放在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过一会儿我们会看到蚯蚓爬向一边。
4、把蚯蚓再放回上,然后用盖住鞋盒的一半,再
用盖住另一半,进行观察。
实验现象:过一会儿看到蚯蚓爬向了由盖住的那一半。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二、让小水轮转起来
实验材料:滴水杯、水、小水轮
实验步骤:
1、将一个大孔的滴水杯装满水,让水分两次从处和处冲击小水轮叶片边
缘,此时观察两次小水轮转动的
2、将一个大孔和一个小孔滴水杯分别装满水,从同一高度冲击小水轮叶片边缘,此时观察
两次小水轮转动的
3、将一个大孔滴水杯装满水,从同一高度分两次分别冲击小水轮叶片的和
小水轮的,此时观察两次小水轮转动的
实验现象:
在步骤1我们会看到
在步骤2我们会看到
在步骤3我们会看到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现象,我们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
和有关
三、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水槽、纸团
实验过程:
1、向水槽中倒入多一半水。
2、把塞入杯底,并一定要,防止它在试验中掉下来。
3、手持杯口且杯口,将它压入水底,然后再提出
水面,擦去杯口的水,观察到杯内的纸团湿。
4、再次把杯子压入水底,然后慢慢倾斜,会发现大量的从杯中冒出,这是因
为杯内的被挤走了,最后提出杯子,发现杯内的纸团
实验结论:
四、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材料:塑料矿泉水瓶、气球
实验过程:把装入中,吹起口套在,向里吹气,使
实验现象:无论怎样吹,都不能把气球吹大占满整个瓶子。
实验结论:
五、怎样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实验目的:想办法把土壤中的砂和粘土分开。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水、土壤
实验过程:
1、在中装半杯水。
2、在、倒入水。
3、用沿着一个方向轻轻搅拌。
4、静置一会,观察水中的土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上层的土壤颗粒,是;下层的土壤颗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