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朗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7.00 KB
- 文档页数:6
击鼓【原文】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注释】(1) 镗〔tāng〕:击鼓声。
(2)踊跃:欢欣鼓舞貌。
(3)兵:武器。
(4)土国:在国都服筑城等劳役。
土,土功。
国,国都。
(5)漕〔cáo〕:卫国的城市。
(6)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7)平:使媾和,使和好。
(8)陈与宋:陈国与宋国,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名。
(9)不我以归:倒装结构,即“不以我归”。
以,使,令。
(10)有忡:同“忡忡”。
(10)爰〔yuán〕:于,从。
一说语助词,无实义。
(11)丧:丧失,丢失。
(12)于以:在何处。
(13)契阔:聚散。
契,合。
阔,离。
一说勤苦。
(14)成说〔shuō〕:定约,誓约。
(15)于〔xū〕嗟:感叹词,“于”同“吁”。
(16)活:假借为“佸”,相会。
一说存活。
(17)洵〔xún〕:远。
(18)信:相信,信任。
一说为古“伸”字,指其志得伸。
【译文】风儿整天价猛吹又多狂暴,他有时冲我回头只笑一笑。
全是调戏放荡嘲讽又慢傲,让我心内深感悲伤更寂寥。
风儿整日价狂吹呀雨雾罩,他是否愿意痛快回家来哟?这个负心人不来也不往啊,让我空思念呀悠悠又遥遥。
风儿整日价吹呀天色阴沉,前天阴沉沉没几天又发昏。
一梦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为你我伤风感冒思念殷勤。
风凄凄呀天昏地暗阴沉沉,雷声远远地传来约约隐隐。
梦乡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我总是不能排谴倍感伤心。
【解读】此诗共四章。
以女子的口吻,写她因丈夫的肆意调戏而悲凄,但丈夫离开后,她又转恨为念,忧其不来;夜深难寐,希望丈夫悔悟能同样也想念她。
其感情一转再转,把那种既恨又恋,既知无望又难以割舍的矛盾心理真实地传达出来了。
第一章写欢娱,是从男女双方来写。
“谑浪笑敖”,《鲁诗》曰:“谑,戏谑也。
《国风·邶风.击鼓》全文解释及赏析《国风·邶风·击鼓》是《诗经》中一篇典型的战争诗。
为先秦时代邶地华夏族民歌。
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
前三章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已经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
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
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击鼓题解:征夫的内心情怀【原文】击鼓其镗①,踊跃用兵②。
土国城漕③,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④,平陈与宋⑤。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⑥,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⑦,与子成说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⑨,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⑩,不我信兮。
【注释】①镗:击鼓的声音。
②兵:刀枪等武器。
③土国:国中挑填混土的工作。
④孙子仲:人名,统兵的主帅。
⑤平:和好。
⑥爱:语气助同,没有实义。
⑦契阔:离散聚合。
⑧成说:预先约定的话。
⑨于嗟:感叹词。
阔:远离、⑩洵:远。
【译文】战鼓敲得咚咚响,奔腾跳跃练刀枪。
国人挑土修漕城,我独南行上沙场。
跟随将军孙子钟,联合陈国与宋国。
不许我们回家乡,忧愁痛苦满心伤。
哪里是我栖身处?哪里丢失我的马?让我哪里去寻找?在那山坡树林下。
生离死别好凄苦,先前与你有誓言。
紧紧拉着你的手,与你偕老到白头。
可叹远隔千万里,想要生还难上难。
可叹生死长别离,山盟海誓成空谈。
【赏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诗经中可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媲美。
一个是庶民对妻子的誓言,一个是庶民对心仪女子的求爱,一个忧伤一个愉悦,都是非常朴直的表达。
先秦的人活得更亲近自然,更天性,高兴了唱不高兴也唱。
中国最早的诗歌不是写在纸上四平八稳的,都是唱出来的。
飞流直下的跌宕起伏,珠玉落银盘的清脆响亮。
但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怎及“死生契阔”苍凉沉郁?在那首诗里,与伊人即使对面相隔,也只是凡尘的一条河,只要有勇气,还是可以渡过河洲去试着亲近心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