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_画长方形PPt
- 格式:ppt
- 大小:886.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第三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在“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作图能力,教学中引导和点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归纳总结。
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对正确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大大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
这样其他学生就能自主地给予补充修正,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画长方形”问题的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白纸、三角尺。
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学生都能很快说出这两个图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可能会说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的特征学生估计不容易想到,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边的位置关系来思考并发现。
师:你们能画出一个指定了长和宽的长方形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课题: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识,让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中提取出互相垂直的线段,构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0例4。
师:认真读题,大家读懂题目的要求了吗?学生能读出题目要求的是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分析与解答。
师:我们该怎样画这样的长方形呢?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第4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60例4。
教学目标 1.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经历解决“画长方形和正方形”问题的过程,掌握利用垂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倾听习惯。
3.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应用垂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尝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想一想:过直线上一点怎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预设: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的基础上,沿直线平移三角尺,使其直角顶点与已知点重合,然后过已知点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最后移走三角尺,在垂足处标出直角符号。
2.画一画: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3.说一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直线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已知点重合;过已知点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移走三角尺,在垂足处标出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三个活动回顾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师:大家垂线画得都很棒,想一想能不能用画垂线的知识画图形呢?能画什么图形呢?预设:能,能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为什么能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呢?大家讨论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师: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吗?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位置关系呢?预设1:长方形:对边平行且长度相等,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
预设2:正方形:对边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且四条边长度相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4课时《画长方形》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正确地画出长方形。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 通过画长方形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2. 长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长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准确地画出长方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长方形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和橡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长方形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长方形的特征。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长方形的特征:有四个角,四条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出长方形,学生可以尝试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画出长方形。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出正确画法:先画出两条平行的线段,然后在这两条线段的垂直方向上分别画出两条等长的线段,最后连接相应的点。
3. 教师通过PPT展示正确画法,并引导学生模仿。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指定的长方形。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四、巩固(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长方形的实物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为长方形。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
五、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其他性质,如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给出答案。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长方形的特征和画法。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和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画长方形》说课稿《画长方形》是2013年经过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解读和教学实施两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平行与垂直的第4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以及垂直、平行的基本概念,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为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呈现例题“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阅读与理解读懂题意、分析与画图运用长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画图,并示范画图的一般方法,最后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画法,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倾听意识、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积累学习经验。
教材的编排始终遵循四年级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注重注重在学生实践操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既巩固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四年级是第二学段第一学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思考: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引发了我对本节课教学的思考:1、如何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2、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4画长方形∣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画长方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画长方形的过程,掌握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画长方形,掌握长方形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长方形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长方形模型、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物品,如书本、电视、电脑屏幕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特点,激发学生对长方形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形状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探究新知-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方形的特点,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 演示与操作: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工具画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
-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画长方形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巩固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长方形的特点和画长方形的方法。
-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长方形物品,记录下它们的尺寸,并尝试画出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画长方形的方法:利用直尺、圆规、量角器等工具。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的特征和画长方形的方法。
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
第3课时画长方形
一、判断题。
1.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画长方形。
()2.两条直线相交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二、画一个长为4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
三、画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
四、下图是长方形的两条边,请把这个长方形画完整。
五、用画垂线的方法画出下面两条平行线间最大的正方形。
参考答案:
一、1. √ 2.×
【素材积累】
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像一支离弦的箭,嗖嗖地直向着生命的终点射去。
但我们无论怎样地气喘吁吁疾步如飞,也赶不上岁月那轻捷的步履。
她无声无息波澜不惊地带走纷沓的人群,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不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停留,也不在心灵的重重羁绊前稍一驻足。
无论历经了多少沧海桑田的变迁,她永远年轻、纯洁、轻盈、清澈如初。
时光不老人易老。
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朝涂曦霞,暮染烟岚,在她的脉络里注进拼搏的汗水,把每一页洁白的日子都涂成一幅斑斓的图画,剪成一贴丰满的记忆?穿行在一片又一片洁白的日子里,我们可曾删繁就简,除去芜杂的枝蔓,抖落发黄的往事,省略多余的情节,向着既定的目标轻装向前。
《画长方形》《画长方形》是2013年经过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4课时的内容,我将从教材解读和教学实施两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解读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节平行与垂直的第4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和面积,以及垂直、平行的基本概念,会画垂线的基础上进行的,巩固对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会用三角尺准确的画出长方形或正方形,为继续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呈现例题“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阅读与理解读懂题意、分析与画图运用长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画图,并示范画图的一般方法,最后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画法,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倾听意识、作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为以后的数学学习积累学习经验。
教材的编排始终遵循四年级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规律,注重注重在学生实践操作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践过程中逐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既巩固了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又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整个教材编排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四年级是第二学段第一学年,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学思考: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引发了我对本节课教学的思考:1、如何将“画垂线”和“长方形邻边互相垂直对边相等的特征”这两个知识点进行沟通?2、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03课时_学画长方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主要介绍了长方形的特点和画法。
本课时《学画长方形》是该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主要包括长方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长方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三角形、圆形等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长方形的特点和画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长方形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长方形的定义,掌握长方形的特点,并能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长方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学生能够发现长方形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形的定义、特点和画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特点,并运用直尺和圆规画出长方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直尺和圆规画长方形,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圆规、黑板、粉笔、课件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直尺和圆规,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方形物体,如书本、电视、桌子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长方形的定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长方形的特点,如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