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条未走的路》
- 格式:ppt
- 大小:788.00 KB
- 文档页数:19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我说课的题目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诗歌。
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六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㈠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文学作品目标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它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理念,体现了全面重视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㈡教材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与教材其它课文的前后联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诗歌阅读训练课文。
该单元安排的就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
有的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的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林海音《爸爸的花落了》),有的则以童话的形式,告诉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安徒生《丑小鸭》),等等。
而本文主题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告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不相符合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像诗中所说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领悟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
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同时也为后面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生我所教的学生成绩普遍较差,只有极个别的语文稍好。
语文学科的表现着重是以下几个方面:⑴基础差,连拼音都没过关,组词、造句等都有问题;⑵学习语文的习惯较差;⑶不会或不喜欢动脑筋;⑷缺乏对诗歌的欣赏能力;⑸理解问题不能深入到文字内分析其内涵;⑹初一的学生正是11.12岁的年龄段,对诗歌有好奇心,愿意学习,但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把问题一步步深入,教学生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
19 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梳把握两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理解两诗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培养坚韧的品质;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导语设计设计1:(情境导入)“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生活的路,总有太多不平事,请你不必在意,洒脱一些过得好......”(歌词)这些歌就是写给在逆境中的人们,同学们!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不顺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和嘱咐。
设计2:(激发兴趣)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设计3:(激情导入)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重难点)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重点)学习过程简介作者。
学生朗读背诵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哲理诗生活“欺骗”不要悲伤、心急积极(困境、挫折)镇静、永远向往乐观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大意。
(重点)2.认识慎重的选择人生的意义。
(重点)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难点)学习过程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我们学过的〈比明确: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
人生之路有很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他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既要勇于选择,更要慎重对待。
七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课文原文及赏析《诗两首》课文原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普希金的一首哲理抒情诗。
诗人以劝勉的口吻直抒胸臆,用长者的口吻倾诉着对生活的体会。
全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须要镇静”,在那里絮絮叨叨,诉说生活的不幸,努力追求未来。
如果用诗歌的形象性要求衡量,这的确算不上一首好诗。
但普希金巧妙地运用了诗语言的基本单位——语句,赋予它以巨大的表现力,从而把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朴素亲切。
这首诗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深刻的哲理味,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林间岔道为喻,描述了人生道路的选择。
诗人在诗中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其他的路只能留待将来。
这种选择会带来遗憾,但诗人认为这是不可避免的。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深刻,哲理性强,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这两首外国诗搭配成一课,原来就是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老课文。
原来放在“成长”单元,这次编入“哲理之思”单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主题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理解。
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诗歌说话的口吻,并理解其中富有诗意的句子。
这首诗被人们广为传诵,就在于它的平和、温暖、娓娓道来,这正是遭受生活挫折的人所需要的。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如何选择,以及回望选择的沧桑感慨,如同“tobe,ornottobe”一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了许多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象征含义。
教学时还要注意比较两首诗的写法,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
另外,这两首外国诗是翻译作品,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查找不同的译作进行对比阅读,看看哪一个译本的哪些地方翻译得更精彩。
这样也可以落实本单元比较阅读的教学重点。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外国诗两首的写作背景;背诵这两首诗。
(二)理解两首诗以说理而见长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课时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导入新课由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然后,启发:同学们,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你是一味埋怨命运不公,还是勇敢地与命运抗争?让我们看看俄国诗人普希金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二)简介作者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普希金。
在同学们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为他自己,而且也为整个俄罗斯文学赢得世界声誉。
特别是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19世纪的文坛。
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别尔金小说集》是俄国短篇小说的典范,其中,《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描写小公务员或其他城市底层人们的“小人物”形象的第一篇杰作;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普加乔夫的形象,开创了俄国文学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先例;其他作品还有叙事诗《青铜骑士》、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和小说《黑桃皇后》。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三)研读课文1(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七年级下册外国古诗二首的启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启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
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
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的道理:选择要慎重,未来要经历很多的事情,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最重要的还是要相信自己的选择。
语文初一下人教新资料第4课(诗两首)拓展资料“诗两首”的另外两种译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欢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久向前憧憬,尽管生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基本上临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查良铮译)没有走的路金黄的林中有两条岔路,惋惜我作为一名过客,不能两条都走,我久久踌躇,极目遥望一条路的去处,直到它在灌木丛中隐没。
我走了第二条,它也不坏,而且说不定更加值得,因为它草多,缺少人踩;只是这点也难比较出来,两条路踩的程度相差不多。
那天早晨两条路是一样的,都撒满落叶,还没踩下足迹。
啊,我把第一条路留待来日!尽管我明白:路是连着路的,我怀疑是否还能重返旧地。
此后不论岁月流逝多少,我提起此事总要伴一声叹息:两条路在林中分了道,而我呢,我选了较少人走的一条,此后的一切都相差千里。
(飞白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这首诗题在普·亚·奥希波娃的小女儿普拉克西娅·尼古拉耶夫娜·沃尔夫〔1809-1883〕的纪念册上,当时沃尔夫15岁。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如此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盼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
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
面对12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热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
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
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