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
- 格式:pptx
- 大小:21.29 MB
- 文档页数:38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2.识读《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3.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课前学习任务
搜集鉴真、玄奘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概括日本遣唐使团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唐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任务三】鉴真东渡的贡献是什么?
【学习任务四】概括唐与新罗的往来,填写表格。
文化
贸易
制度
科技
音乐
【学习任务五】玄奘的贡献有哪些?
【学习任务六】唐朝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原因:
政治
经济
政策
交通
文化
启示: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唐朝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尝试查阅资料,看看同一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处在怎样的发展水平。
初一历史第4课主要讲述了夏商周的更替。
以下是这一课的笔记整理:
一、夏朝的建立
1. 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 夏朝的都城:夏朝的都城位于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
二、夏商周的更替
1. 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汤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
2. 商朝的都城:商朝的都城最初设在安阳(今河南省安阳市),后来迁至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
3. 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周军伐纣,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
4. 周朝的分封制:周朝实行分封制,将国家领土分封给宗室、功臣和贵族。
三、西周的繁荣
1. 西周的经济:西周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
2. 西周的文化:西周时期,文化教育得到了重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繁荣发展。
四、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
1.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始了春秋时期。
2.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争霸,战争频繁。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
这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历史打下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知识点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高僧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六次东渡日本,历尽千辛万苦,在日本天平胜宝五年(754年)底,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鉴真在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除了传播佛经外,他还传播了中国的医学、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新罗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模仿唐朝建立了政治制度,采取科举取士的制度,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这个时期,朝鲜的音乐也同时传入中国。
4. 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他口述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5.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文化繁荣;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政策开放。
5.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1)范围广,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领域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3)具有双向性,外国使节、留学生来唐学习,唐朝也有人到天竺学习熬糖法等。
6. 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1)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2)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使唐朝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初中历史教案七下第4课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四课《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 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3. 理解古罗马共和制度和帝国制度的演变;4. 感受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2. 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共和制度与帝国制度;3. 理解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的贡献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七年级历史教科书;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教学课件: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历史背景,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主题(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内容和特点,以及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和帝国制度的演变,让学生了解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政治制度。
3. 深化讲解(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文化特点,分析它们的贡献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与古罗马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总结复习(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掌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五、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课后练习,并完成相关习题;2. 思考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写一篇相关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的政治和文化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来展示古代文明的魅力,激励学生学习历史,传承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