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学习动机
- 格式:ppt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38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3、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动机水平是中等偏高的强度)4、学习动机分类:(1)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广泛性、狭隘性动机;(2)动机内容的性质:正确的、错误的动机;(3)意识到的、没有意识到的动机;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意识到的动机。
(4)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近景性、远景性动机;(5)动机来源:内部、外部动机;5、在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时,须分清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6、外部动机:由外在力量(如父母的鼓励、教师的表扬、竞争的奖励等)激发而产生的动机。
外部动机起作用的时间比较短,学生的学习也比较被动。
7、学习动机理论有: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
8、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提出的关于学习动机的理论。
他们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在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
“学生之所以进行学习,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优秀的成绩等报偿”。
(1)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2)从强化物的性质上分:物质强化和精神强化两种。
(3)美国班杜拉强化三种方式: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A、直接强化: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如惩罚与奖励就是常见的两种形式。
B、替代性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C、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9、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10、成就动机理论:(1)麦克里兰德:从宏观、自上而下研究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代表人物。
(一)学习动机的实质及其作用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望。
2.学习动机的类型(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进行划分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
(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进行划分近景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此类动机作用效果明显,但稳定性较差;远景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的前途相连的,此类动机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能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
(3)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一般动机是在许多学习活动中都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持久地努力掌握知识经验的动机;具体动机则是在某一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动机,此类动机大多在学习过程中因学业成败或师生关系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此类动机主要受外界情境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叫情境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进行划分内部动机:因为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价值引起的动机,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内,有以下主要动机: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要求系统的陈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类似于一种内部动机;外部动机:因学习活动外部后果而引起的动机,从事学习只是达到某一结果的手段,动机满足在活动之外,有以下两种主要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和工作能力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类似于一种外部动机;附属内驱力:为了保持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将工作做好的需要。
3.学习动机的作用任何动机的基本作用都是:激活、指向、维持、调节,作为学习行为的专属动机,学习动机通过中介对认知过程起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1)唤醒学习的情绪状态(2)增强学习的准备状态(3)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4)提高努力程度和意志力(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这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来的动机理论,他们用S—R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认为学习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因此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赞扬、奖赏等,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评价: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因而有较大局限性2.学习动机的人本理论学习的人本理论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分析学习动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前四种统称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又称成长性需要。
第三章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02.4试题4.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属于( )P69A.直接强化B.间接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性强化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P64A.成正比关系B.成反比关系C.没有关系D.成倒U性曲线关系10.多伊奇认为,对于学生的同伴关系和学习动机能够产生更为积极影响的目标奖励结构是( )P88A.竞争目标结构B.个人主义目标结构C.合作目标结构D.友谊目标结构02.10试题4.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P78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10.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同时存在着两种行为趋向是( )P72A.争取成功B.回避失败C.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D.力争胜利03.4试题1.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
P66A.正确的动机B.错误的动机C.没有意识到的动机D.意识到的动机17.当学习任务比较困难而复杂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
P65A.较高B.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03.10试题16.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P66★A.意识到的动机B.没有意识到的动机C.近景性动机D.远景性动机17.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P65A.很高B.较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04.4试题15.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 )。
P66★A.没有意识到的动机B.意识到的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04.10试题5.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内部而稳定因素的是()。
P76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05.4试题7.“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P76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05.10试题06.4试题8.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学习动机强度较低方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任务是()的学习任务。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第四节笔记好啦,今天咱们来聊聊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学习动机”。
首先呢,咱们得先搞清楚,啥是学习动机?说简单点,就是那种你一听到就有点兴奋,或者不愿意放弃的感觉。
比方说,你早上起床本来懒得去学校,但一想到能跟朋友一起讨论那个好玩儿的课题,哎呀,你就不自觉地从床上跳起来了。
对吧,那个时候你就有了学习的动机。
而这个动机的背后,其实是你对学习的兴趣、渴望和目标的追求。
咱们得明白,学习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不是每次都能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没错吧?有时候你也会想:“今天我就不想学了,玩会儿手机多好?”但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或者看到学习的意义,你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
比如,你学习英语的时候,脑袋里闪过一个念头:“我将来能说流利的英语,去旅行不求人,这多酷呀!”这时候你就能感受到,那种想要学习的力量,别提有多强烈了。
不过,学习动机也不是谁都能随便调动的。
想想看,大家小时候不都得过考试吗?当时是不是很多人觉得考试就是个大难题,甚至都开始怀疑人生了?这种时候,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有的人考试压力山大,根本提不起劲;但有的人就不一样,拿到考试卷子,眼睛闪闪发光,觉得“这就是我展现自己的机会”。
这就是动机的力量。
有的人天生就有一种“我必须拿到好成绩”的劲头,哪怕前一天熬夜复习,第二天也能打起精神,拼尽全力;而有些人呢,做个“佛系”考试,想着“反正努力了也没用,随便吧”。
同样是考前复习,结果却天差地别,真是看动机。
学习动机跟我们内心的需求也息息相关。
很多人可能就明白了。
就拿咱们吃饭来说吧,饿的时候,你可能什么都不想干,就想着快点吃饭;但是如果你已经吃饱了,看到别人桌上的美食,就算再好吃,你也没什么兴趣了,对吧?学习也是一样,动机和你内心的需求紧紧联系。
你要是觉得这门课对你来说毫无意义,根本不会激发你去认真学习它。
可是如果你看到它和你未来的职业、梦想息息相关,那动力就来了。
所以啊,内心需求的满足感,才是推动学习最强大的力量。
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 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学习任务时的愿望、意愿和驱动力。
它可以被视为一个能力,能够影响个体参与和坚持学习的程度以及对学习成果的表现。
2. 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学习动机对于教育过程中的有效教学和学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时,他们更容易专注于任务、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追求成功并面对挑战。
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进其积极参与和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3. 学习动机的培养3.1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培养学生内在驱动力和提高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
通过明确具体目标并让学生理解目标对于实现他们自身期望以及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可以激励他们付出额外努力。
3.2 自我效能信念的塑造自我效能信念是个体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信念可以通过提供适度挑战并支持学生渐进性地获得成功经验来实现。
3.3 情境调整与激励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该创造积极、支持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这可以通过提供有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任务、给予及时反馈和赞扬以及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和竞争等方式来实现。
4. 学习动机的激发4.1 建立联系建立学习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增加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且相关的例子、案例研究或者讨论问题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2 创造情感投入激发情感投入可以增强学习动机。
这可以通过引发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以及鼓励认识和表达情感等方法来实现。
4.3 提供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可以增加他们对学习活动的投入和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做出决策、设定学习目标或者选择不同方式解决问题等方式来激发学习动机。
5. 结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他们的学业成功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定明确目标、塑造自我效能信念、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及激发情感投入和自主选择,教育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内在动力并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
第三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1.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构成动机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需要和诱因。
2.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强化功能,指向功能。
3.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由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和诱因(是指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构成。
4.学习动机的分类:①根据学习动机发挥作用的范围分为:一般动机(在许多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动机)具体动机(在某一个具体学习活动中表现并发挥作用的动机)。
②根据动机的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指个体对学习任务或活动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结果的学习动机)。
③根据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分为:高尚学习动机(它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习者把当前的学习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相联系)低级学习动机(其核心是利己主义,学习动机源于自身的或是当前的利益)。
④根据学习活动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为:近景直接学习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系,源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远景间接学习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或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动机)。
5.学习动机的作用:①引发作用②定向~③维持~④调节~6.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完全成正比,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揭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是中等时,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学习动机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动机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当学习难度变化时,两者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学习难度很小,学习动机必须十分强烈才能取得好的学习结果;学习难度很大,适当降低学习动机强度才能促进学习。
7、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归因理论、成就动机理论)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归属和爱的~,尊重~,认识和理解~,审美~,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