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三章 个性心理特征64104
- 格式:ppt
- 大小:3.70 MB
- 文档页数:115
教育心理学(资料)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1.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互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3.心理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4.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响,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O指学习者的内部集体变量,或称中间变量)。
6.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需要心理学,具体表现?答: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差异(因性施教);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7 8独立的标志通常认为是1903心理学》的正式出版。
910答:联系具体表现在: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区别: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三者的主体不同。
11.教师威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职业威信和教师的人格威信,我们通常指后者。
12.☆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具体表现?答:威信效应;名片效应;“自己人”效应;好感效应13.教师的能力(不太重要)教师的智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
14.☆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1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学生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特点),主要有:①(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②(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进行的;③(学习性质)学生的学习带有一定的被动性;④(学习领域)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涉及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拥有的特点或倾向。
一般来说,个性是指一
个人的情感、思维、行为和交往模式的统一综合体,一种不断变化的模式,如果我们试图去描述一个人的个性就可能令人感到困惑。
个性的每个组成
部分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态度会影响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又会影响
他的态度等等。
有很多模型都用来解释个性,如心理学家Gordon Allport提出的个
性因素模型、精神分析学家Sigmund Freud提出的三部曲模型,以及现代
的五大人格理论。
其中,Gordon Allport提出的人格因素模型认为,一
个人的个性是由其环境、行为和学习历史等外部因素及基本自我内部因素
共同决定的,这其中包括性格特质、潜在偏好和期望等。
另外,精神分析学家Sigmund Freud提出的三部曲模型则主要关注一
个人的子宫、超现实和意识三个部分,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可以由这三
部分来解释,他们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这三部分当中,子宫
部分控制着一个人的冲动,超现实部分控制着一个人的欲望和冲动,而意
识部分则控制着人的思想行为等。
最后,现代的五大人格理论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受五个不同的个性因素,即友善、开放、独立、情绪稳定和责任心影响。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第三章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一、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1、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有的值得规定性任何其他事物的根本区别是: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统一(1)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2)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3)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要求:教育培养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必须依照社会关系的需要并在社会关系中进行,同时,教育也要尊重人的自然醒,要按照人的发展规律进行教育。
(2)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能动性的具体表现a\、主体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预见性、b、主体活动的选择性c、主题活动的创造性:能动性的最高表现要求:教育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烛光能动性,既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课题,又要把学生看成教育活动的主体。
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3)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要求:一方面要就坚持统一的教育要求,是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在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特长。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先特定方向发展,即人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个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
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身体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制的增强。
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和意识连个方面的发展。
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2、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皮亚杰: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柯尔伯格:前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要求: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2)阶段性: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段经行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3)不平衡性:统一方面的发展速度是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的不平衡性。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考试题型:选择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7题,每题6分,共42分;论述题:2题,每题14分,共28分。
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研究内容P1-3: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动力含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含认知、情绪和意志,其中,认知过程含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心理状态:人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个性心理特征含能力、气质和性格。
2. 心理学流派P4-6:a.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维也纳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等手段,达到治疗目的;b. 行为主义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人物斯金纳,用客观的实验方法研究可观测的行为,研究外在刺激与个体行为之间的联系(S-R);c. 认知心理学派:将行为主义学派的S-R改成了S-O-R;d.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是马斯洛,后期人物是心理咨询和改革教育家罗杰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以人为本”,“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既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兽化”、“病态化”。
3. 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特殊性的体现P6:a. 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状态,进行因心施教;b.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进行因龄施教;c. 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进行因性施教;d. 同年级、同年龄、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有不同的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等,把握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4. 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P7:将学生发展水平分为: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发展水平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者水平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要点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2.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3.气质的心理特性:(1)感受性(2)耐受性(3)反应敏捷性(4)可塑性(5)情绪的兴奋性(6)内向型与外向性4.气质类型不同基本特征的组合构成不同的气质类型5.气质类型的特征与表现:胆汁质:急躁、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向性。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
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改变、具有外向性。
粘液质:稳重、安静、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外露。
注意稳定但不易转移、善于忍耐、具有内向性。
抑郁质:行动迟缓而不强烈、孤僻、情绪体验深刻、感受性很高,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向性。
6.气质理论:(1)阴阳五行说(2)体液说(3)体型说(4)血型说(5)激素说(6)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代表任务:巴甫洛夫主要观点:(1)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
(2)高级神经活动的三个指标: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3)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对应: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强、不平衡型(冲动型)----胆汁质弱(弱型)----抑郁质8.气质的鉴定的方法:(1)测验法:斯特里劳的气质量表;陈会昌《陈会昌气质量表》(60个项目)(2)观察法9.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气质不决定人的社会价值和成就高低;10.气质与职业(1)某些特殊职业对气质有特殊要求(2)选择适合自己气质特征的职业有利于自身的发展11.气质与教育(1)正确区分和认识学生的气质类型和特征(2)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3)教育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点(4)教师本人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气质,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12.性格:是指人对待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笔记(推荐5篇)第一篇: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笔记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说明:本精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大纲编写,作为同学们复习的主要知识线索,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理解)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理解)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笔记:儿童个性心理特征本文“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笔记:儿童个性心理特征”,跟着教师资格考试频道来了解一下吧。
希望能帮到您!第一节小学儿童的能力识记: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务得以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
2、才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使之能够最有效的去完成某种活动。
才能的高度发展即天才。
3、能力的种类:(1)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叫认识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2)可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4、小学儿童能力的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5、智力发展水平可通过智力测验获得。
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编制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传统上使用最多的有“比奈智力测验”与“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l 领会与应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1)区别: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
能力是在从事某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化,而知识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技能也是一种经验,它是个人在自己的心智活动及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行为方式。
(2)联系: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相连,由于这三者的协同作用,才使人们得以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
概括起来,能力与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A、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不可缺少的前提。
B、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影响着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C、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小学儿童能力的培养(1)激发兴趣。
(2)能力与个性其他品质的良好配合。
(3)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3、小学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一规律对教育工的意义小学生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不均衡现象,绝大多数儿童的能力发展正常。
但有少部分儿童的能力水平是高于常态,也有少部分儿童的能力水平是低于常态,所以这种智力发展水平符合统计学上所谓的正态分布。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知识一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概述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式个体从外界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人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及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及科学分析,可以间接的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及水平。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1构造主义,2机能主义,3行为主义,4格式塔心理学,5精神分析学派。
第二章教育心理学及高等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及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四个时期。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及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体是大学生。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2有益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世纪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