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第三章食用色素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43
食用色素摘要:食品的色泽是评价食品的指标之一。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们食用加工食品的增多,了解有关食用色素的知识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对食用色素的历史、性质,以及未来食用色素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天然食用色素合成食用色素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色、香、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色直接影响人们对食品的评价,并且最终影响人们对食品的偏爱与选择。
然而,在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食品往往容易褪色和变色,有的食品本身就缺乏诱人的色泽。
因此,在食品中要添加各种食用色素来补食品色调[1]。
食用色素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2]。
1.食用色素的历史[3]在食品中添加色素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当地的糖果制造商就利用天然提取物和葡萄酒来改善糖果的色泽。
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人们把一种叫藏红花的香料添加到某些食物中起装饰作用。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食品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矿质和金属化合物也被作为着色剂来掩盖劣质和搀假食物,更可怕例子还有:Pb3O4和HgS 用作奶酪和糖果的着色剂,泡过的茶叶可以用砷酸盐再着色,然后在市场上卖掉.1860年,用作甜点的色素引起两次死亡事件。
一些有毒化学物质也曾经被用作糖果和泡菜的着色剂。
在1856 年,Sir Willian Henry Perkin 发明了第一个合成色素( mauvine)。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未受审批色素添加剂广泛用于欧美市场的各种流行食物中, 有番茄酱、芥末、果冻和酒类等。
市场上出现80 多种人工合成色素, 其中一些是用于纺织业的,不是食品业。
许多食品色素从来没有做过毒理和其它负作用方面的测定。
从1900年以来,大量人工合成色素生产以苯胺为原料,这是一种有毒的石油产品。
最初,这些色素初称作煤焦油色素,因为合成的原料来自于含沥青的煤。
早期的色素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质原料, 在20世纪初期仍然在食品中使用,但生产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将它们淘汰了。
食用色素的使用流程1. 简介食用色素是用于食品工业中的一种添加剂,可以增加食品的色彩,提升产品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食用色素的使用流程,帮助食品工业从业人员正确使用食用色素。
2. 准备工作在使用食用色素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了解食用色素的种类和特性:不同种类的食用色素在使用方式和效果上有所差异,需要对其进行了解。
•确认食用色素的用途和目的:根据食品的种类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食用色素。
•检查食用色素的有效期和质量:确保所使用的食用色素没有过期且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3. 使用方法使用食用色素的一般流程如下:1.确定使用量:根据食品的种类和需求,确定所需的食用色素的使用量。
一般情况下,使用量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2.选择合适的调剂剂:有些食用色素需要与调剂剂配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和稳定性。
选择合适的调剂剂,并按照要求进行配比。
3.进行配制:将食用色素和调剂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制成食用色素液体或粉末,以供后续使用。
在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合均匀,避免出现颗粒或团块。
4.添加到食品中:将配制好的食用色素根据需要添加到食品中。
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工艺要求,可以选择将食用色素直接加入到食品中、喷洒在表面或进行其他方式的添加。
5.搅拌均匀:在添加食用色素后,使用适当方法对食品进行搅拌或混合,确保色素能够均匀分布在食品中。
6.观察效果:在添加食用色素后,观察食品的变化和效果,如颜色的饱满度、均匀度等。
7.记录使用量和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及时记录所使用的食用色素的量和效果,以供参考和追溯。
4. 注意事项在使用食用色素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遵守法规和标准:使用食用色素需要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食品安全和合规性。
•注意食品与色素的相容性:有些食品对某些食用色素可能有不良反应或不相容,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和验证。
•避免过度使用:过度使用食用色素可能导致食品中色素过多,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性,需要控制使用量。
食品色素有哪些
食品色素是食物加工行业中广泛使用的添加剂,是食物美容、保持食物物理性
质及改善食物质量的有效促进剂。
食品上常见的色素一般有:黄春菊绿色色素、蔗糖色素(由天然发黄素演变而来)、蛋黄黄素、淡黄色色素、玉米色素、石膏色素、虹膜色素、胡萝卜素以及一系列红色、紫罗兰色的色素等等。
黄春菊绿色色素是通常常见的食品色素之一,主要用于肉类、海鲜、坚果类、
果冻、蔬菜、冰淇淋及果汁等产品,具有安全性强,着色力亦较强的特点,且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原料,是一种健康安全的食用色素。
蔗糖色素是一种有效的食物添加剂,是一种天然的植物类食品添加剂,由天然
发黄素演变而来,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抗氧化性,无变质现象及毒素残留,可以使食物的颜色变的更美观,是极需要的美容性添加剂。
蛋黄黄素是一种氧化性的黄色素,是由小麦胚芽经发酵、氧化和结晶法合成的。
它主要用于发酵、牛奶及蛋类产品,作用是使食物具有温和的黄色,有利于改善产品外观、口感。
淡黄色色素是一种植物性色素,具有稳定性及酸碱耐受性,可以抗氧化,升高
食品的味道,尤其是饮料。
玉米色素是一种螺旋形的非微观型的色素,经天然天然添加而成,可以作为优
质食品的添加剂,它有着高蛋白质含量和抗氧化性,可以改善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可以同时改善食物的外观,提高产品的口感。
石膏色素属于天然植物提取色素,具有着稳定性较好,加工简单,且具有抗氧
化性,可颜色力度稳定,不易挥发退色,且消除多种食物的酸味,使之口感更鲜美且具有营养价值高的特点,一直被坚持使用。
虹膜色素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提取色素,主要用于涂料、塑料、。
食品添加剂色素标准食品添加剂是指在加工、制作、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质期等特性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各种化学物质。
而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主要用于增加食品的色彩,提高食品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然而,由于色素的使用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因此色素的使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
首先,关于色素的使用标准,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有一定的规定和标准。
在中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主要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和发布。
这些标准包括了色素的种类、用量、使用范围、使用对象等方面的规定,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其次,色素的使用标准还需符合国际标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食品贸易日益频繁,国际间的食品安全标准也日益趋于统一。
因此,色素的使用标准也需要符合国际上的相关标准,以确保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安全性。
另外,色素的使用标准还需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健康观念。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重视,对色素的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希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仅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更要符合健康和环保的理念,尽量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最后,色素的使用标准还需不断完善和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食品工业的不断进步,对色素的使用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以适应新的食品加工技术和新的市场需求。
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对色素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一种,其使用标准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遵守国家和国际的相关标准,以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健康观念,才能确保色素的安全使用,保障食品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色素的使用标准,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色素的使用标准能够更加科学和合理,为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食用色素标准物质食品安全
食用色素是用于为食品着色的一种添加剂。
对于食用色素的标准,世界各国都有一定的限制。
我国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中明确规定了允许使用食品着色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限量。
在食用色素的安全性方面,一般来说,只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无论是人工合成的色素还是天然色素都是安全的。
但是,如果食用色素的纯度不够,或者添加过量,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例如,如果食用色素中含有过多的重金属物质,如铅、汞等,长期摄入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此外,我国对于食用色素的标准也规定了相关的质量要求,包括合成色素的纯色素含量不得低于85%~99%,以及每公斤合成色素中砷、铅、铜等重金属的含量都有明确限制。
同时,对于每100克色素中苯酚、苯胺、各种氯化物等物质的含量也有严格的限制。
因此,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建议生产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使用食用色素,避免过量添加或使用不合格的色素。
同时,消费者也应注意合理摄入食品,避免过量摄入含有过量色素的食品。
如有疑虑,可咨询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
色素,是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
食用色素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
1.食用合成色素,属于人工合成色素。
食用合成色素的特点:色彩鲜艳、性质稳定、着色力强、牢固度大、可取得任意色彩,加上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但合成色素大多数对人体有害。
合成色素的毒性有的为本身的化学性能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有的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还可能被砷、铅或其它有害化合物污染。
在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有苋菜红、胭脂红、赤鲜红(樱桃红)、新红、诱惑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和它们各自的铝色淀。
以及合成的β-胡萝卜素、叶绿素铜钠和二氧化钛。
2.食用天然色素,使用天然色素主要是由动植物组织中提取的色素,人天然色素成分较为复杂,经过纯化后的天然色素,其作用也有可能和原来的不同。
而且在精制的过程中,其化学结构也可能发生变化;此外在加工的过程中,还有被污染的可能,故不能认为天然色素就一定是纯净无害的。
合成食用色素同其它食品添加剂一样,为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需进行严格的毒理学评价。
包括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纯度、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以及降解过程和降解产物;②随同食品被机体吸收后,在组织器官内的潴留分布、代谢转变和及排泄状况;③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在机体内引起的生物学变化,亦及对机体可能造成的毒害及其机理。
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对生育繁殖的影响、胚胎毒性、致畸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敏性等。
天然食用色素由动物、植物组织以及矿物中提取的微生物色素、植物性色素及矿物性色素等天然色素,其中可供食用者称为天然食用色素。
广泛用于药品、食品中,允许使用的有虫胶色素、红花黄色素、甜菜红、辣椒红素、红曲米、姜黄、β胡萝卜素、叶绿酸铜钠盐、酱色等。
在选用食用色素时,其色、味、嗅应该力求与天然物或习惯相协调。
食用色素,是色素的一种,即能被人适量食用的可使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颜色的食品添加剂。
食用色素也同食用香精一样,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