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三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初中音乐学科教师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模板
环节四:作业设计
用歌词记录被音乐打动的瞬间。
环节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复习导入,先复习简单节奏型,引导学生视唱《两只老虎》,引出复杂节奏型。
并认识音阶、音程,并讲解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
视唱歌曲《铃儿响叮当》、《蜗牛与黄鹂鸟》、《彩云追月》等,让学生从“明白”到“会做”“会做”到“熟练”锻炼快速视唱、视奏曲谱能力。
引导学生找出学过的乐理知识并能扎实掌握,随钢琴识读歌谱,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弱起节奏、变化记号等。
最后达到能够识谱、乐理中的音程与协和等相关概念,并唱熟歌曲《如愿》。
第一单元少年有梦
第三课梦想始于当下
第1课时做有梦想的少年
1.我们为什么要有梦想?
(1)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
(2)梦想能不断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有梦想,就会
有希望。
(3)有了梦想,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2.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
(1)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树立远大志向。
(2)做有梦想的少年,应当紧扣时代脉搏。
3.少年确立人生志向的原因和要求是什么?
(1)原因:志向是人生的航标,是奋斗的原动力。
(2)要求:要早立志,立大志,立长志。
第2课时学习成就梦想
1.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哪些内容?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既有知识的获取,又有能力的提升、品德的培养等。
2.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进行学习?
(1)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我们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尝、所触、所做,都可
以是学习。
(2)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3)带着学习的心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3.学习对成就梦想有什么重要意义/怎样才能成就我们的人生梦想?
(1)学习成就梦想,学习是我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
(2)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善于学习。
4.如何做到善于学习?
(1)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 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3课时《练习一》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1.下面是阳阳下午放学回家后时间安排情况。
(1)爸爸5:15下班,从单位走回家需要45分钟,他在吃晚饭前()分钟到家。
(2)阳阳家吃晚饭用了25分钟,他们是()时()分吃完晚饭的。
(3)读书时,爸爸和妈妈陪阳阳一起阅读了40分钟,请你在下面的时间轴上用“↓”表示出他们开始阅读的时刻。
2.某旅游景点循环巴士运营时间如下表,每隔30分钟发一次车。
该巴士一天一共发了多少次车?
参考答案
1.(1)5 (2)6 30 (3)
2.(11:20-9:00)÷30分=5(次)(4:20-2:00)÷30分=5(次)5+5=10(次)
答:该巴士一天一共发了10次车。
做炝锅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了解炝锅面、制作炝锅面、创意与实践、展示与评价、总结与提升,这几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懂得珍惜粮食。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制作炝锅面所需的工具与材料,以及制作过程。
2.在学习备菜、炝锅、煮面的过程中,学会安全地使用炊具,提高观察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在做炝锅面的过程中,感受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体会劳动的快乐,体会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三、教学重点掌握炝锅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面条下锅的时间。
五、教学准备菜板、菜刀、筷子、碗、砂锅、西红柿、小油菜、葱、姜、手擀面、花生油、盐、香油等。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问题导入,激趣导题。
1.说面条。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面条吗?都吃过哪些做法的面条啊?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挑战亲手制作一种面条吧——炝锅面。
2.教师展示炝锅面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猜测炝锅面的做法。
感受炝锅面的特点,结合复习上节课的手擀面继续引导同学了解面条的不同做法。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出面条,引导学生动手通过生活经验回忆、观察炝锅面的特点,猜测炝锅面的制作方法,引导思考与复习相结合。
让学生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思考:孩子们,炝锅面做起来简单,吃起来美味,在制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哪些工具和材料呢?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吧。
2.小组交流:你认为做炝锅面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找代表积极发言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
为学生创设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
通过小组间的探讨,促进全班的思考交流。
环节三:教师示范,探究方法。
1.教师讲解炝锅面的制作方法2.集体观看视频频,总结制作炝锅面步骤(1)将西红柿洗干净,用热水烫一下,去皮、去蒂,切成小块放在碗中备用;将小油菜一叶叶掰开,清洗干净放入碗中备用。
(2)点火将砂锅烧热,倒入适量花生油。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线段》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培养学生测量、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线段的特点,体会线段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但部分学生对线段的概念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线段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含义,学会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线段的特征,能够灵活运用线段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尺、线段模型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线段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感知线段的特点,体会线段的含义。
3.比较线段的长短: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线段的长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4.总结线段的特征:引导学生概括线段的含义,加深学生对线段概念的理解。
5.实践应用:设计一些有关线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七年级下学期导学案Unit1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ection A(3a-4)第三课时编写人:单钟辉日期:2013.3【学习目标】1.学会制作邀请卡。
2.通过在邀请或被邀请的过程中耐心寻求或给予各自的信息以提升自己说的能力。
【重点,难点】制作邀请卡;询问或回答对方作息时间表。
【导学指导】温故知新使用“too many”、“too much”和“much too”造至少三个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与老师同学一起指出表述不能接受邀请原的词组或句子。
自主学习阅读3a中左边的邀请卡,完成下列各题。
1. 翻译下列词组并总结邀请卡中的基本要素。
Birthday Party___________;For whom____________; Time____________; Place:_______________;come and have fun______________.小组合作:2. 用适当的词完成右边的对话。
3. 师生共同核对答案并对照左边邀请卡背诵右边对话。
4. 根据3a中你所总结的邀请卡中的基本要素,完成3b中右边的邀请卡。
5. 小组讨论并检查答案6.对学:练习对话4二、根据“I’m going to the doctor this Friday.”这个句子,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此句中的“am going to the doctor”可翻译成“正在去看医生”吗?如果不可以,则应该翻译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课题第三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线段的特点是通过学生活动、观察,由他们自己发现的。
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而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有大量能触发学生探究思维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线段,关注“身边事”“身边物”,激发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身边问题。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可测量的,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的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活动加深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量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学具袋中放有牙膏盒,药盒,直的吸管,弯曲的吸管,铅笔,绳子,弯曲的铁丝等。
教学媒体选择PPT、图片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师:(出示一根弯曲的绳子)同学们,谁来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指名学生上台测量。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看他是怎么测量的。
学生会将弯曲的绳子拉直,放在讲台上,再用尺子测量。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他在用尺子量之前,做了一件事。
(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6的情境图)师:要想测量出这根弯曲的绳子的长度,我们必须将它拉直,像这样拉直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奠定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基础。
二、实践操作,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学具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判断一下哪些物体是直的。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吸管、弯曲的吸管、铅笔、绳子、弯曲的铁丝等,从中迅速拿出自己认为是直的物体。
师:请大家互相检查谁拿对了,谁拿错了,相互之间说一说,并互相纠正。
第三课时课时内容A. Let’s spell课时分析本部分为字母及语音学习课时。
本课学习元音字母a在a+辅音字母+e的开音节结构里的发音。
通过读一读,听一听、唱一唱;读一读,听一听,判断正误;听一听,圈一圈,写一写三个活动使学生既学习到元音字母在开音节里发双元音/eɪ/,又使学生区别开字母a在闭音节里的发音。
在Read, listen and chant活动中,教材呈现了四幅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语音例词cake, face, name, make,并且把元音字母a和不发音的字母e标红,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感受开音节的结构,并通过韵句:My name is Jake. My name is Jake. I like my name, and I can make a cake. Hello, Jake. Hello, Jake. My name is Dave. And I like to eat a cake. 来感受含有a-e结构的单词的拼读。
Read,listen and tick活动中,教材呈现了三组单词,前一个为闭音节,后一个为a-e开音节,学生需要根据所听到的单词来选择正确的答案,并打上对勾。
而Listen, circle and write活动中,每个图片下方有代表闭音节的字母a和代表开音节的a-e,学生听到单词后,先需要判断一下是闭音节还是开音节,圈出正确的一项,然后再把听到的单词按正确的格式写在横线上。
课时目标1. 能够感知并归纳字母a在开音节(a-e结构)中的发音规则2. 能够读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3. 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拼写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课时重难点1.重点:能够感知并归纳字母a在开音节(a-e结构)中的发音规则能够读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2. 难点: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拼写出符合a-e发音规则的单词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2. 语音例词单词卡教学过程✪Step 1 Warm up1.播放韵句:What’s your name? 学生先听一遍韵句,再同老师一起说韵句。
Unit1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Section A(3a-4)第三课时
编写人:单钟辉日期:2013.3
【学习目标】
1.学会制作邀请卡。
2.通过在邀请或被邀请的过程中耐心寻求或给予各自的信息以提升自己说的能力。
【重点,难点】
制作邀请卡;询问或回答对方作息时间表。
【导学指导】
温故知新
使用“too many”、“too much”和“much too”造至少三个句
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与老师同学一起指出表述不能接受邀请原
的词组或句子。
自主学习
阅读3a中左边的邀请卡,完成下列各题。
1. 翻译下列词组并总结邀请卡中的基本要素。
Birthday Party___________;
For whom____________; Time____________; Place:_______________; come and have fun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
2. 用适当的词完成右边的对话。
3. 师生共同核对答案并对照左边邀请卡背诵右边对话。
4. 根据3a中你所总结的邀请卡中的基本要素,完成3b中右边的邀请卡。
5. 小组讨论并检查答案
6.对学:练习对话4
二、根据“I’m going to the doctor this Friday.”这个句子,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 此句中的“am going to the doctor”可翻译成“正在去看医生”吗?如果不可以,则应该翻译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处使用了“be+doing”表示________.
2.________ are you ________ this Friday?(对划线部分提问)
3. 上边对划线部分提问所得的句子应该翻译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
1.将下列单词发展成动词词组。
如:school go to school_
soccer practice _________________;
Susan’s party _________________;
piano lesson _________________.
2.浏览各自时间表中的词组,确定你清楚它们的意思。
3.模仿课文4中左边的对话,对照4中你自己的时间表,进行对话以找到彼此都能去购物街(go to the mall)的时间。
4.争取机会展示你们制作的对话,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建议和掌声。
【教师点拨】
回顾制作邀请卡的基本要素和方法;罗列询问对方作息时间表的重要句式。
【拓展练习】
制作一张漂亮的邀请卡。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