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103
恶性脑膜瘤的注意事项
一、概述
某同事的姑姑是在去年的时候得了脑膜瘤了,头部老是疼的厉害的,严重的时候浑身直冒冷汗的,晚上的失眠也特别不好,经常的失眠,心里也是烦躁的严重,有的时候想不开的心都会有的,因为发现的时候还是早期的,就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手术了,现在恢复的还算是可以的,就是说话的时候不怎么清楚的,那么想知道脑膜瘤要注意一些什么事项。
二、步骤/方法:
1、脑膜瘤的发生,是会给患者带来特别大的痛苦的,患者还是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的,还有就是要在饮食方面注意的,尽量的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蔬菜,还有水果的,多多的喝白开水。
2、脑膜瘤的患者经常是头部疼的厉害,尽量的要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惹患者生气,吵架的时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的,没事的时候尽量的做下适当的运动,这样对身体也是有很好的额帮助的。
3、脑膜瘤的患者尽量的不要吃些辛辣的还有刺激性的食物,尽量的禁忌烟酒,头部不舒服的时候可以用手轻轻的按摩,还有最简单的就是可以用梳子来回慢慢的梳头发,让头部的血液循环,让头疼减轻。
三、注意事项:
患者要有良好的心态,脑膜瘤患者和家属在日常生活中能多注意了,千万不要在去伤害病人的头部了,病人的头部是很虚弱,在也经不起任何的折腾了。
脑膜瘤最佳治疗方法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通常生长在脑膜上,可能对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压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对于脑膜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以及其他新型治疗方法,希望能够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脑膜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脑膜瘤,减轻对周围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减轻症状,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手术后可能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手术治疗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案。
除了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也是治疗脑膜瘤的重要手段。
放疗可以通过高能量的射线直接破坏脑膜瘤的细胞,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化疗则是通过药物来阻止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疗和化疗通常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或者对于手术不适用的患者来说,也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型的治疗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
比如靶向治疗可以通过针对脑膜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来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免疫治疗则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清除脑膜瘤细胞。
这些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为一些难治性脑膜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需要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脑膜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和医生需要充分沟通,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脑膜瘤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脑膜瘤的早期症状——因位置而异52岁的王阿姨最近频感头痛,以为只是更年期不适。
奈何吃药一月有余仍不见好转,到医院检查竟查出4cm脑膜瘤。
脑膜瘤通常是生长非常缓慢的肿瘤,直到肿瘤很大时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一些脑膜瘤可能在患者的一生中都没有症状,或者是在对无关症状进行脑部扫描或尸检时意外发现(也称为偶然发现)。
然而,当脑膜瘤表现出症状时,它们在类型上有很大差异。
脑膜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这些肿瘤起源于脑膜组织,脑膜覆盖大脑和脊髓,因此可以发生在任何位置。
患者可能会出现的许多症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
大多数脑膜瘤实际上并不侵犯脑组织,而是通过以下方式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压迫来自或进入大脑或脊柱(脑神经和脊神经)及其他相关结构的脑组织、神经;·导致肿瘤周围脑组织反应性肿胀;·阻塞脑脊液(CSF)在大脑和脊髓中的流动,导致其积聚,这种情况称为阻塞性脑积水,它反过来会压迫脑组织和相关结构;·通过压迫或侵犯这些结构来阻断头部各种静脉和动脉中的血液流动。
脑膜瘤患者的症状包括癫痫、头痛、肌肉无力、思维混乱、个性改变、视觉障碍和听力丧失。
癫痫发作是与脑膜瘤相关的最常见症状,30 ~ 40%的患者在治疗前出现癫痫发作。
图示:脑膜瘤位置与脑膜瘤特定部位相关的肿瘤效应的例子如下所示。
大脑镰和矢状窦旁:根据肿瘤在镰状核(falx)上的位置,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镰状核是大脑两个半球之间一条向前向后的沟槽。
例如,位于额叶部分的人可能会损害大脑的高级功能,如推理和记忆,而位于额叶中部的人则更有可能导致腿部无力。
凸性:癫痫、头痛和神经功能障碍与肿瘤在大脑表面的特定位置有关。
蝶骨翼(也叫蝶骨脊):视力问题、面部感觉丧失、面部麻木和癫痫。
嗅觉沟:由于大脑和鼻子之间的神经受到压迫而丧失嗅觉,如果肿瘤长得足够大,视觉症状就会因为视觉神经受到压迫而表现出来。
蝶鞍上的:由于视神经压迫而导致的视觉问题。
颅后窝:由于颅神经压迫而引起的面部症状或听力丧失。
脑膜瘤名词解释
脑膜瘤是指在脑膜上生长的一种肿瘤,通常是良性的(非癌性),但也有可能是恶性的(癌性)。
脑膜瘤通常是由于脑膜细胞异常增生而导致的,婴儿和儿童较少患此病,成年人中较为常见。
脑膜瘤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抽搐、眼球突出、视力改变、听觉异常、平衡感失调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随着瘤体生长而逐渐加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诊
断脑膜瘤通常需要做核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检查。
脑膜瘤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将肿瘤完全切除,并避免瘤体再次生长。
对于某些不宜手术的脑膜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也是可行的治疗方式。
脑膜瘤(Meningiomas)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
许多无症状脑膜瘤多为偶然发现。
多发脑膜瘤偶尔可见,文献中有家族史的报告。
50%位于矢状窦旁,另大脑凸面,大脑镰旁者多见,其次为蝶骨嵴、
鞍结节、嗅沟、小脑桥脑角与小脑幕等部位,生长在脑室内者很少,也可见于硬膜外。
其它部位偶见。
脑膜瘤(meningioma),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纠错编辑摘要目录• 1 概述• 2 分类• 3 发病机制• 4 病因• 5 流行病学•脑膜瘤 - 概述儿童脑膜瘤 X光图脑膜瘤(meningioma),别名:硬脑脊膜肉瘤;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脑膜瘤(meningioma)来源于埋在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脑膜皮细胞),占颅内所有原发性肿瘤的20%左右。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此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
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两侧、大脑镰、蝶状嵴、嗅沟、小脑桥脑角,枕大孔及脊髓的周围。
肉眼观,为不规则性肿瘤,与硬膜紧密相连,陷入脑表面,但脑内浸润很少,肿块质实,灰白色,呈颗粒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偶见出血。
镜下特征性图像为脑膜皮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漩涡状,其中央血管壁常有半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
(脑膜细胞型或融合细胞型—瘤细胞还可为梭形,呈致密交织束结构,有的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漩涡细胞型),有时可见囊性变或向黄*色瘤细胞、骨、软骨细胞分化,但这些组织学类型却与预后无关。
以上所述组织型的脑膜瘤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也为良性。
与此相反,呈乳头状构造的脑膜瘤呈恶性经过。
有时直接生成恶性脑膜瘤,此时细胞分裂像多,有的出现脑内浸润,有的形态上很象纤维肉瘤。
[1]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脑膜瘤严重吗?应该如何治疗?许多脑膜瘤患者在被诊断出脑膜瘤后感到恐惧,并认为脑瘤的寿命不会太长。
至于脑膜瘤病是否可以治疗,患者不应该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推测。
不应该过分害怕,而应该积极地与医生合作。
那么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疾病应该如何治疗,现报告如下。
什么是脑膜瘤?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瘤上皮细胞的肿瘤,因颅内生长缓慢的局部病变。
脑膜瘤是继脑胶质瘤之后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9.2%;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脑肿瘤,通常由脑膜瘤细胞损伤引起。
最常见于颅骨、硬脑膜外层、鼻窦、头皮和眼眶;脑膜瘤发病年龄为40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发病率低。
什么导致的脑膜瘤?1、通常认为蛛网膜细胞分裂非常缓慢。
脑膜瘤的传导因子加快了细胞分裂的速度,这可能是早期细胞异变的原因。
脑膜瘤包括脑膜内皮细胞肿瘤、叶肉内皮非脑膜肿瘤、原代细胞病变。
2、脑膜瘤的病因在日常生活中是未知的,可能与某些内部环境变化和遗传变异有关。
可能与颅脑外伤、放射性照射、病毒感染和双侧听神经瘤有关。
这些病理因素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引起细胞染色体突变或加速细胞分裂。
3、脑膜瘤有两种类型:球形和扁平型。
通常为球形,表面完整或呈球状,有彩色薄膜。
脐带常与硬膜连接;通常不超过1厘米厚,最常见于颅底。
脑膜瘤血管丰富,主要由颈动脉、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供血。
4、性激素及其受体:性激素可能与脑膜瘤的发生发展有关,靶组织的增加值和类固醇激素的生长可能与肿瘤中的类固醇受体有关;5、化学因素:许多化学物质可以诱发脑肿瘤疾病的发生。
最常见的有甲基胆蒽、二苯并三蒽、苯并芘、硝基哌啶、甲硫氨酸等;6、先天因素:主要由于胚胎发育过程,部分细胞或组织残留在大脑中,这些组织细胞可分化为脑肿瘤。
脑膜瘤严重吗?脑膜瘤的治疗主要取决于健康状况,而健康状况决定了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对于年轻、无症状患者,密切监测后再进行手术或放射治疗,患者会在3到6个月内接受随访。
对于大型或有症状的脑膜瘤,进行放射治疗,具体的治疗计划,如中医药,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
脑膜瘤术后个人史1.脑膜瘤概述脑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是由于脑膜上的细胞异变形成的。
虽然这种癌症比较罕见,但如果它没有及时看到和治疗,它有可能生命威胁。
脑膜瘤被诊断之后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及时的手术。
2.手术前的检查我于2018年年初被诊断出脑膜瘤。
在手术之前,我接受了神经学和内科的全面检查,以确定我的身体和健康状况以及分析脑膜瘤的位置和大小。
我还接受了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它用于确定脑膜瘤的详细信息。
3.手术细节我接受的是经颅手术,这种手术需要在头骨上打孔,并利用望远镜或显微镜松散或切除脑膜瘤。
我在手术前使用了镇静剂,并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手术时间约为6小时,整个过程中保持睡眠状态。
4.术后恢复手术后几个星期,我会感到疼痛和头晕,但这些症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失。
我必须在医生和家人的帮助下维护身体健康,同时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和药物治疗。
5.治疗期间的挑战在治疗期间,我经常感到疲惫和受限。
我的身体受到了振荡,我必须限制工作时间和社交活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恢复了生活的正常节奏。
6.生活重返正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由于身体状况的好转和医疗工作人员的帮助,我现在可以重返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我必须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重营养和体育锻炼,以避免脑膜瘤再次发作。
此外,按时进行随访和定期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7.情绪调节我的脑膜瘤手术经历带给我强烈的情绪波动。
我必须面对我的生命威胁,但同时我也非常感激我的家人和医疗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我必须学习如何处理我的情绪,同时保持积极的态度,这可能对我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结:脑膜瘤是一种可怕的病痛,但随着技术和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它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及时的检查和手术治疗,我已经成功地战胜了脑膜瘤,这使我再次执起了自己的生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我相信我可以保持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脑膜瘤分级标准
脑膜瘤的分级标准主要基于显微镜下肿瘤细胞的外观。
以下是详细的分级标准:
1. 良性脑膜瘤(WHO I级):这是最常见的脑膜瘤类型,占所有脑膜瘤的65%\~80%。
生存期长、生长缓慢、侵袭性低、复发率低、组织分化良好,多数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
2. 非典型脑膜瘤(WHO I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20%\~35%,侵袭性和复发率介于良、恶性脑膜瘤之间,5年复发率达40%。
3. 恶性脑膜瘤(WHO II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3%,生存期最短,5年复发率达80%。
此外,脑膜瘤的严重程度也取决于其等级和位置。
通常,WHO I级被认为是良性的,而WHO II级和III级被认为是高级别的脑膜瘤。
高级别的脑膜瘤具有局部侵袭性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对化疗不敏感,放射治疗能够延缓肿瘤复发,现有的靶向药物对其治疗有效率也比较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科学诊疗。
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
脑膜瘤的病理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表现:脑膜瘤通常由肿瘤细胞、基质和血管组成。
肿瘤细胞常为肿瘤细胞核,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和间叶样细胞。
上皮样细胞呈柱状或圆形细胞核,胞浆丰富;间叶样细胞呈长梭形或星状细胞核,胞浆较少。
基质一般是松散的胶原纤维和黏多糖物质。
血管则常有增生和破裂。
2. 免疫组织化学:脑膜瘤细胞常表达表皮样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Ki-67),这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分级。
3. 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mitosis)和细胞增殖指数(Ki-67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脑膜瘤可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
低分级脑膜瘤(Grade I)生长缓慢,细胞分裂象和细胞增殖指数较低;高分级脑膜瘤(Grade II-III)生长较快,细胞分裂象和细胞增殖指数较高。
4. 分型:根据肿瘤细胞的起源部位和组织学特征,脑膜瘤可分为脉络丛型脑膜瘤、室管膜型脑膜瘤、软膜型脑膜瘤和鞍区型脑膜瘤等。
上述是常见的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who脑膜瘤病理分级标准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起源于脑膜组织,通常无法通过体格检查诊断。
为了更好地评估和治疗脑膜瘤,国际上出现了多种病理分级标准,其中最为广泛使用的是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脑膜瘤病理分级标准。
本文着重介绍和探讨WHO脑膜瘤病理分级标准,以帮助医学界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标准的解释和说明。
文章将对该标准的概述、背景发展、详细解析进行阐述,并对其评价、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提供关于WHO脑膜瘤病理分级标准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引言、WHO脑膜瘤病理分级标准解释和说明、详细解析、结论与讨论以及结束语。
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部分所涵盖的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介绍WHO脑膜瘤病理分级标准,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说明。
通过对该标准的详细解析,旨在提供医学界一个清晰的了解和使用指南。
此外,本文还将对该标准的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针对其局限性展开讨论。
最后,文章将总结观察结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促进脑膜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
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1. 引言”部分的内容,请参考填入您的文章中。
如果需要其他部分或有任何补充或修改要求,请随时告知。
2. who脑膜瘤病理分级标准解释和说明2.1 脑膜瘤简介脑膜瘤是一种源于脑膜组织的肿瘤,通常表现为颅内肿块。
该肿瘤可分为不同的等级,这些等级根据其细胞学特征、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来确定。
2.2 病理分级标准概述WHO(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关于脑膜瘤分类和分级的国际标准。
该标准将脑膜瘤按其组织类型和细胞学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Grade I(一级)、Grade II(二级)、Grade III(三级)和Grade IV(四级)。
这些等级反映了不同程度的恶性程度和生长速率。
2.3 分级标准的背景和发展历程WHO的脑膜瘤分类系统最早出现在1979年,并于2007年进行了最新修订。
怎么鉴别脑膜瘤的良恶性脑膜瘤4类型
一、概述
脑膜瘤是生长在颅脑内部膜与膜间隙中的位置,在形成之后是会存在一定的生长迹象,所以这样的情况是会对自身的颅脑内膜造成明显的压迫和刺激之后而导致颅脑内部功能性的动作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上颅脑内部是属于中枢神经的一个集结地,一旦是受到损害之后是会导致身体也存在其它方面的病变性,因此是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才行。
二、步骤/方法:
1、脑膜瘤是属于肿瘤的病变现象,而且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这两个类型,在确诊为脑膜瘤的时候,并不代表就是恶性肿瘤,而是应该通过认真的检查之后才可以确定脑膜瘤的具体类型后而更好
地进行治疗。
2、多数的脑膜瘤的类型都是偏向于良性肿瘤,对比较少数的患者是属于恶性肿瘤。
从类型的占比上而言,脑膜瘤是恶性肿瘤的几率会相对比较低,而为了更好地将自身所存在的脑膜瘤进行治疗,对于肿瘤的类型是需要进行分类之后而更好地进行治疗。
3、了解到脑膜瘤并不是就百分百属于恶性肿瘤,在通过详细检查之后就可以根据个人的肿瘤情况而进行妥善的治疗,良肿的脑膜瘤比恶性的脑膜瘤治疗起来相对要更容易一些,毕竟良性脑膜瘤的生长是比较缓慢,并且损害的程度也并不是非常严重。
三、注意事项:
脑膜瘤是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这两种,所以在脑膜瘤生长这个过程中,具体是属于恶性肿瘤还是良性肿瘤都会因人而异的,必须要通过详细的检查之后才能够进行确定,而从临床的病例上而言,脑膜瘤属于良性肿瘤的比例还是占多数的。
脑膜瘤是什么病脑膜瘤的前期症状有哪些对于脑膜瘤,很多人的理解就是长在脑部的肿瘤,但是对于它的形成原因,症状,危害大部分人还是不了解的,那么脑膜瘤到底是什么病呢?一、脑膜瘤是什么病脑膜瘤是一种肿瘤,是颅内发病率处于第二位的肿瘤,起源于蛛网膜膜细胞,通常生长比较缓慢,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的增大,患者常出现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及神经功能障碍等等,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嗅觉听力方面障碍,肢体运动感觉方面的障碍等等。
脑膜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百分之九十五为良性,百分之五为恶性,一旦发现脑膜瘤不管是良性恶性,首选还是考虑手术切除为主,通常良性预后好,恶性预后比较差。
二、脑膜瘤的前期症状有哪些脑膜瘤生长缓慢,前期症状不明显,无头痛、头晕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但是不同部位的脑膜瘤,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早期的症状。
比如鞍区的脑膜瘤,压迫垂体就有可能引起内分泌紊乱;压迫视神经会出现视力、视野方面的改变;嗅区的脑膜瘤通常会导致嗅神经损伤,会出现嗅觉丧失或减退;生长在颞部的脑膜瘤可能会出现颜面部的麻;顶叶的脑膜瘤出现肢体的乏力、麻木;桥小脑区的脑膜瘤会引起听力下降、饮水呛咳、声音嘶哑,不同部位的脑膜瘤早期的症状也是各种各样的。
三、脑膜瘤怎么办脑膜瘤是一种肿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一样,首选的治疗手段还是手术切除,良性脑膜瘤通常与脑组织分界清楚,手术全切的可能性比较大,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少,可以达到完全根治。
恶性脑膜瘤与脑组织分界不清,手术全切的可能性比较小,术后复发的概率比较高,所以术后通常需要辅以放射性治疗。
另外中医中药调理有一定的帮助。
四、脑膜瘤开颅手术多久过危险期脑膜瘤手术多久度过危险期,要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
年轻的患者身体状况良好,脑膜瘤位于非重要的区域,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无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之下,一般3~7天,最长不超过2~3周就可以度过危险期。
反之,如果患者年老体虚,身体状况欠佳,脑膜瘤又位于一些深在的、重要的脑血管和脑神经附近,手术进展不顺,术后出现了较多并发症,那么患者可能最终因无法度过危险期还是死亡。
良性脑膜瘤能活多久?大脑被包裹在被称为脑膜的膜层中。
脑膜瘤是一种从脑膜中生长出来的肿瘤,尤其是被称为蛛网膜层的肿瘤(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它看起来像一张网)。
脑膜瘤通常是良性的,尽管一小部分是恶性的(癌性的)。
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扩散到身体的任何其他部位。
将近五分之一的脑瘤是脑膜瘤。
女性和老年人更容易患上这种类型的肿瘤,原因不明。
症状取决于脑膜瘤的大小和位置,但也可能包括头痛和癫痫。
治疗的主要形式是手术完全切除肿瘤。
在极少数情况下,这并不总是可能的,因为脑膜瘤是不可接近的,或者一些部分可能已经侵入了重要的血管或神经。
良性脑膜瘤能活多久?早期脑膜瘤生存率研究两则良性脑膜瘤能活多久?影响脑膜瘤患者存活率的因素是通过国家癌症数据库(NCDB)进行探索的,该数据库包括来自大约1000家参与美国外科学院肿瘤登记项目的医院的肿瘤。
分析包括1985年至1988年和1990年至1992年诊断的9000多例病例。
使用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生存率估计值并确定预后因素。
总的5年生存率为69%,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21至64岁患者的这一比率为81%,65岁或以上患者的这一比率为56%。
当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对患者进行分组时,良性肿瘤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70%,而非典型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分别为75%和55%。
良性肿瘤的预后因素包括诊断年龄、肿瘤大小、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医院类型和放射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放射治疗,诊断年龄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良性肿瘤的5年复发率(不考虑治疗方法)为18.2%,恶性肿瘤的5年复发率为27.5%。
良性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5年内肿瘤复发率为20.5%。
尽管不是以人群为基础,NCDB 有潜力提供关于良性和恶性脑肿瘤患者特征和治疗方法的相关信息。
这是早期数据,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脑膜瘤生存率也在提高。
在另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1985年至2003年205例WHO I级颅内脑膜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