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nccn脑膜瘤诊疗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21
脑膜瘤治疗指南(2017版)脑膜瘤指南(2017版)脑膜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3左右,主要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大部分脑膜瘤是良性的(WHO Ⅰ级),接近1/5的脑膜瘤被归类为不典型(WHOⅡ级)或恶性脑膜瘤(WHO Ⅲ级)。
尽管大部分脑膜瘤是良性肿瘤(WHO Ⅰ级),然而脑膜瘤所处的位置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致残和死亡。
良性脑膜瘤的治疗指南□大部分脑膜瘤的病因不清。
然而脑膜瘤的确会和既往接受的放疗明显关联,其潜伏期可达30年。
脑膜瘤可以是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的频繁表现,NF2病人的体细胞突变也有助于散发脑膜瘤的发展。
□脑膜瘤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划分为:Ⅰ级脑膜瘤,良性,预后好;不典型脑膜瘤(Ⅱ级)和恶性脑膜瘤(Ⅲ级),容易复发,预后差。
□脑膜瘤起源于有硬膜的任何位置,大部分位于颅内,另有大约10%的脑膜瘤位于椎管内。
□大部分脑膜瘤呈缓慢生长,在神经影像检查中被偶然发现。
这些脑膜瘤通常没有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
□脑膜瘤的治疗需要在彻底性治疗(definitivetreatment)和避免相应神经损伤之间进行仔细的权衡。
患者个体的因素(症状的有无,年龄,共存病)、肿瘤位置和邻近重要结构和区域的关系都是决定最适治疗的重要的因素。
□对于小的,无症状的疑似的脑膜瘤,不伴随水肿或影像学侵袭的证据的,我们建议仔细观察随访,而不是手术或放疗(Grade 2C)。
我们通常会在3~6个月时复查影像确认短期稳定后,只要患者仍然是可干预的对象且没有进展的证据时,然后就延长随访间隔(见下图的路径)。
如果有进展,则建议积极治疗,或手术或放疗。
对于年轻的有良好身体条件的患者,早期彻底的干预治疗是个替代主动观察随访的合理选择。
□有症状的、大的、侵袭性的、或伴随有明显脑水肿的、且位于易接近位置的疑似脑膜瘤患者,我们建议安全条件下最大程度切除而不是放疗或随访(Grade 1B)。
除了获得初始的肿瘤控制,手术还能提供肿瘤占位效应的缓解并确认组织学诊断和肿瘤级别。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2021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1~4级,1、2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3、4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1。
本指南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成人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2,3。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手术或活检手术获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整合诊断,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
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
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男性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前列腺癌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介绍。
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首先介绍了前列腺癌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
前列腺癌多为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年龄、家族史、种族、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
指南总结了相关研究表明,年龄和家族史是前列腺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
指南随后提供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和策略。
初筛和诊断一直是前列腺癌领域的一个难题,因为其一直缺乏高效的筛查方法。
指南介绍了常见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检测、数字直肠检查(DRE)、超声波检查和组织活检等。
对于初筛阳性的患者,指南提供了进一步诊断的建议,包括经直肠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
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指南提供了详细的介绍。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生活质量等因素,指南提供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激素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手术切除和放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对于晚期或复发的前列腺癌患者,激素治疗和化疗是常见的治疗选择。
指南还介绍了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根据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个体化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指南介绍了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提供了相关治疗方法的指导。
最后,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还介绍了患者的管理和随访。
患者的管理包括相关的支持性治疗和护理措施,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
指南还提供了前列腺癌随访的建议和时间表,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最佳的治疗和管理。
总体而言,NCCN2024前列腺癌中文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全面和实用的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方案。
这一指南的发布对于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4卵巢癌NCCN指南2024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针对卵巢癌的临床实践指南。
这个指南是由专家组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共同制定的,旨在为医生提供卵巢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建议。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诊断:卵巢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盆腔检查、腹部和盆腔超声和其他成像检查(如CT扫描和MRI),以及血液和生物标志物检测(如CA125测定)。
治疗:1.手术:对于早期卵巢癌,手术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标是完全切除卵巢肿瘤。
手术包括卵巢和输卵管切除,以及盆腔淋巴结清扫。
病理检查术后确定病变的分期和分级。
2.化疗:手术后需要进行化疗,以消灭可能存在的微小残留肿瘤。
化疗方案通常包括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如紫杉醇和顺铂。
化疗的具体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的因素来确定。
3.放疗:对于部分患者,放疗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放疗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和复发的卵巢癌。
放疗可以通过外照射或内照射的形式进行。
4.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卵巢癌的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尼布和里帕希帕胺)可以用于BRCA突变的患者。
随访:卵巢癌的随访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成像检查(如超声和CT扫描)。
随访的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来确定。
这份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性,包括外科医生、肿瘤学家、放射科医生、病理学家和专科护士等,以便提供最佳的治疗和支持。
总结:这份2024年NCCN卵巢癌指南为医生提供了一系列在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建议。
它强调了手术切除和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手段,并介绍了放疗和靶向治疗的适应症。
随访的重要性也被强调,并建议建立多学科团队以提供全方位的治疗和支持。
这个指南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以指导他们在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做出最佳的决策。
大脑凸面脑膜瘤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大脑凸面脑膜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大脑凸面脑膜瘤(ICD-10:D32.0)。
行开颅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ICD-9-CM-3:01.5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病史:病程一般较长,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因头外伤或其他原因,经头颅CT检查偶然发现。
(2)颅高压症状:症状可很轻微,如眼底视盘水肿,但头痛不剧烈。
当失代偿时,病情可迅速恶化。
(3)局灶性症状: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及临近结构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如位于额叶或顶叶的脑膜瘤易产生刺激症状,引起癫痫发作,以局限运动性发作常见,表现为面部和手脚抽搐,部分患者可表现为Jackson癫痫,感觉性发作少见。
有的患者仅表现为眼前闪光,需仔细询问病史方可发现。
(4)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以肢体运动、感觉障碍多见,肿瘤位于颞区或后区时因视路受压出现视野改变,优势半球的肿瘤还可导致语言障碍。
2.辅助检查(1)头颅CT:病变密度均匀,可被明显强化,肿瘤基底宽,附着于硬脑膜上,可伴有钙化,另可见局部颅骨骨质改变。
(2)头颅MRI:一般表现为等或稍长T1、T2信号影,注射造影剂后60%~70%的大脑凸面脑膜瘤,其基底部硬脑膜会出现条形增强带——“脑膜尾征”,为其较特异的影像特点。
(3)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行以下检查:①脑电图检查:目前主要用于癫痫患者术前、术后评估;②DSA:可了解肿瘤的血运情况和供血动脉的来源,以及静脉引流情况;③行2D-TOF和3D-CE-MRV检查,了解颅内静脉系统情况。